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伯庸 薛定谔的出师表
 (2017-12-15 00:20)
标签:

杂谈

诸葛亮一生最著名的作品是《出师表》,《出师表》分成前后两篇,前篇已成经典,毋庸赘述,关于后篇的真伪却一直有争议。

《后出师表》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诸葛亮集》里也没提。裴松之注引此篇出自习凿齿《汉晋春秋》,而最原始的出处,则是吴人张俨的《默记》。蜀汉丞相的上表,自家都没收录,却从一个吴人私撰的笔记里流传去,这不能不引起别人的疑问。

关于《后出师表》的真伪细节,历朝历代有许多学者做过辩证,各执一词,对里面几乎逐字逐句做过审视。就我个人感觉,更倾向于是伪作。

因为情绪不对。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透着满满的负能量,颓丧无奈,似乎自信全无。他在结尾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完全一副“我已经尽力了你们爱咋地咋地”的情绪。

二表情绪迥异,像是出自两个人之手。

有人为之辩解,说二表的风格差异,恰好反映出诸葛亮的心理变化——开始时雄心万丈,但中途遭遇了重重困难,国内反对声起,他只能著文辩解,内心充满了苦涩的无奈。

情绪对,但时间不对。

《后出师表》的写作时间是建兴六年,也即公元228年,恰好是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之前所上

阅读(24390) ┆ 评论(70) ┆ 转载(78) ┆ 收藏(12)
标签:

杂谈

​​有时候读历史论文,和看一部惊险推理小说差不多。

研究者们像一群执拗的侦探,在重重迷雾里穿行。眼看山穷水尽,却突从一处不起眼的蛛丝马迹中求得转机。霎那间,所有的困惑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且不说其学术价值如何,单是探查过程本身的曲折与巧妙,就足以让旁观者为之陶醉。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从仇鹿鸣老师那听到一个关于简牍学的学术突破。这个领域略生僻,但这个发现的精妙之处,着实令人拍案叫绝。后来我按图索骥,找来相关资料阅读,越读越发现这其中深藏的趣味。因此我不揣外行,尽量用浅显的方式,把围绕这个学术突破的来龙去脉分享给大家。

要想说清这个故事,得先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讲起。

孔子所处的时代,纸还没发明,承载文字的载体是用木、竹以及少量的绢帛。以木板为书的,叫做“牍”,也叫“方”或者“版”;以竹片为书的,叫做“简”。

这个“简”,指的是单片竹简,最多能写二三十个字。如果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就要分成许多片竹简来写。这么多竹简,必须要装订在一起,才能方便阅读、携带或收藏。古人的做法是:先把这些竹简按照简文

阅读(766) ┆ 评论(3) ┆ 转载(3) ┆ 收藏(1)
标签:

杂谈

​​有时候读历史论文,和看一部惊险推理小说差不多。

研究者们像一群执拗的侦探,在重重迷雾里穿行。眼看山穷水尽,却突从一处不起眼的蛛丝马迹中求得转机。霎那间,所有的困惑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且不说其学术价值如何,单是探查过程本身的曲折与巧妙,就足以让旁观者为之陶醉。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从仇鹿鸣老师那听到一个关于简牍学的学术突破。这个领域略生僻,但这个发现的精妙之处,着实令人拍案叫绝。后来我按图索骥,找来相关资料阅读,越读越发现这其中深藏的趣味。因此我不揣外行,尽量用浅显的方式,把围绕这个学术突破的来龙去脉分享给大家。

要想说清这个故事,得先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讲起。

孔子所处的时代,纸还没发明,承载文字的载体是用木、竹以及少量的绢帛。以木板为书的,叫做“牍”,也叫“方”或者“版”;以竹片为书的,叫做“简”。

这个“简”,指的是单片竹简,最多能写二三十个字。如果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就要分成许多片竹简来写。这么多竹简,必须要装订在一起,才能方便阅读、携带或收藏。古人的做法是:先把这些竹简按照简文

阅读(11969) ┆ 评论(32) ┆ 转载(31) ┆ 收藏(9)
(2017-03-29 21:18)
标签:

杂谈

​​

因为个人原因,我在 2012 年 4 月底从扬州单独驱车前往北京,这段旅途从头到尾都很顺利,但在经过济南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还留有深刻记忆。

4 月 28 日,我从扬州沿 G2 京沪高速向北京出发。在整个白天,我的心情一直非常亢奋,甚至在休息区休息时,还发了一条微博:”我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孤独的旅行,心中既忐忑又兴奋。一个人在车里大声唱歌,一遍又一遍地听beyond , 想在每一个高速路口出去逛一圈,收听每一个地方台的新闻。可惜一路看到无数奇葩却无余裕拍下来刷微博,只能在服务区休息时吐个泡泡。”

​因为这种边走边玩的心态,我开的不算快。车子进入山东时,天色已经慢慢暗了下来。我又继续沿 G2 开了几个小时,白天的亢奋开始出现了后遗症一一长时间驾驶的疲惫强烈袭来,我的脑袋和眼皮开始发沉,反应也变得迟钝。

更槽糕的是,此时天已经黑透了,高速公路的视野非常差,而且路面上小车变少,大货车增多。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决定放弃熬夜一口气开回北京的企图,

阅读(2481) ┆ 评论(11) ┆ 转载(5) ┆ 收藏(0)
标签:

杂谈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放出一本古籍扫描版下载,名字很好玩,叫做《绣像康梁乱国始末演义》。光看这书名,就有一种强烈的喜感,再一看出版时间,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距离百日维新失败恰好过去三年。我猜这应该是当时官方的宣传材料,说不定里面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密辛,所以决定读上一读。


​​

​​没想到,看到第一页就喷了,这什么啊?讲维新变法的,怎么把孔子、如来和元始天尊请出来了?再翻开下一页,康有为,梁启超两位主角才出场,可中间怎么还有个披头散发的外国教主?这到底是康梁乱国还是封神演义啊?

​​

&#820

阅读(3387) ┆ 评论(8) ┆ 转载(37) ┆ 收藏(1)
(2017-03-03 15:30)
标签:

杂谈

马小烦喜欢看天上的云,白色的云,黑色的云,灰色的云,还有金黄色和紫红色的云,那么轻柔地漂浮在湛蓝色或昏黄的天空上,随着风儿吹过,变化出各种形状,真是百看不厌。

马小烦发现,他做的梦,总是和头顶的云有着奇妙的联系。

如果云像一头狗熊,他就做一个偷吃蜂蜜的梦。

如果云像一只海鸥,他就做一个追逐快艇的梦。

有的时候,白云变成了乌云,隐隐闪着雷光,他就做一个下雨的梦。在梦里马小烦撑着一把小蓝伞,穿着一双小雨靴,在积水坑里高兴地踩着水。

不过偶尔,也会有长得像大灰狼的云,让马小烦梦见自己变成一头小猪,身边只有稻草和木头,盖不出石头房子,急得要死。

有一天,马小烦忽然想到。哎,如果我能像捏橡皮泥一样捏云彩就好了,只要捏出美好的形状,就可以每天做喜欢的梦啦。马小烦去问爸爸该怎么做,爸爸哈哈大笑:“云彩的形状,我们可控制不了,这你得去问风才行。”

可是找风实在是太难了,它没有形体,又喜欢到处跑动。虽然马小烦总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可根本见不到它。马小烦想了一个办法,他从妈妈那里要了一台电风扇,一扭开关,扇叶呼呼地转动,风就从里面冒出头来——就像是打电

阅读(2518) ┆ 评论(4) ┆ 转载(4) ┆ 收藏(0)
(2017-02-09 16:24)
标签:

杂谈

​关于恐惧,有这么一种说法:人可以分成三类,要么怕蛇,要么怕蜘蛛,要么两者都不怕,但几乎没有两者都怕的人。

这个怕,不是那种意识到危险以后所产生的害怕,而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生理上的惧怕和厌恶。比如说吧,我是第三类人,既不怕蛇,也不怕蜘蛛,但看到一条眼镜蛇横亘在路前,我也会寒毛倒竖转身就跑,这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因为它对我的生命产生了威胁。如果我确知它拔掉了毒腺和毒牙,就不介意把它缠在脖子上,让人拍照。我怕的不是蛇,是死亡。

我有个前女友,她最怕的是蜘蛛,无论多大都怕,一看见就会疯狂大声尖叫。我好奇地问她,蜘蛛并不攻击人,而且你真害怕的话,一本书就能拍死了,至于这么大反应吗?她愤怒地回答,这没法抑制,每次看到八条腿毛茸茸的玩意儿,就有一股寒气从心里冒出来,瞬间爬遍全身,像触电一样发麻。我那会儿年轻,觉得女友这么下去不行,必须得用斯巴达式的教育来纠正,特意找来很多蜘蛛的书和图片给她看,没过多久我们就分手了——好吧,这个跟今天的主题无关。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因为接下来涉及到一些隐私,姑且抹去丁新宇的名字,咱们就叫他A吧——A最怕的是蛇。不过他的这种惧怕,介于先

阅读(7038) ┆ 评论(17) ┆ 转载(6) ┆ 收藏(0)
(2017-01-30 11:57)
标签:

杂谈

​过年了,爆竹响了一夜。

到了早上,马小烦揉揉眼睛,从梦中醒来,发现爸爸正紧张地看着他。

“烦烦,还记得昨晚我给你讲的年兽的故事吗?” 爸爸问。

马小烦点点头,他依稀记得,什么有一头叫“年”的怪兽,三十晚上要出来吃人,大人们要放爆竹把它吓跑什么的。马小烦睡觉时攥着玩具水枪,就是怕它会突然跑出来。

爸爸摸摸他的脑袋,在耳边轻轻说:“年兽马上就要出现了哟。”

马小烦一骨碌从被子里爬出来,四处张望,可是却看不到怪兽的身影。爸爸说:“年兽现在进化了,它就像西游记里的妖怪一样,会变成人的形状,像一个普通客人或亲戚来到你家里,你根本分辨不出来。然后趁大人离开,年兽就张开大嘴,啊呜一口把小孩子吞下去。”

马小烦很紧张,这可怎么办?

爸爸把马小烦抱起来,说:“我有一个好主意,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教你的唐诗吗?”

“记得!记得!”

“年兽虽然可以变成人形,可是它没有文化,一听到有文化的东西就会头疼,这是它唯一的弱点。所以过年的时候,要请一位最勇敢最有文化的勇者,在每一个客人面前背诵唐诗,它就会露

阅读(1179) ┆ 评论(1) ┆ 转载(2) ┆ 收藏(0)
(2017-01-22 23:03)
标签:

杂谈

这次来海南过年,我认识了一个隔壁家的老人,名字很罕见,居然姓“提”,云南昭通人。提老爷子今年快七十了,精神却健旺得很,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尤其是那一对圆眼,豁亮豁亮的,往你身上那么一扫,你甚至能感觉到皮肤麻酥酥,跟过电似的。

老爷子好动不好静,没事就捏着俩核桃,围着小岛散步。我在岛上穷极无聊,又不想赶稿,也经常出去沿着海滩转,一来二去就跟他认识了。

提老爷子走路有两个特点,一是双腿迈动频率不快,走得极稳当,双肩始终保持一条线;二是始终保持匀速,甭管是松软的沙滩、水泥堤坝、碎石子路还是满是杂草藤蔓的小丘陵,他都能保持一个速度,不快不慢,丝毫不为地形所拖累。往往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人家还悠然自得地朝前走着,大声奚落说你个年轻人还不如我老头子?

走路不累的诀窍,是跟人聊天。提老爷子很健谈,我又最喜欢听人摆龙门阵,于是我们一老一中,就这么一边走路一边聊天。原来提老爷子当年是在地质队,常年在野外勘探,腿脚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提老爷子还挺得意地说:“我这个提姓,起源是汉代在昭通地区的一个县城,叫朱提县——汉代你知道不?(我听到这里,脸有点绿,又不敢抗

阅读(1870) ┆ 评论(5) ┆ 转载(5) ┆ 收藏(1)
标签:

杂谈

​王莽这个人呐,真是要多烦就有多烦。


昨天正好有人说到王莽改地名的事,顺便捋了一遍谭其骧的《新莽职方考》,发现这孩子真不是一般的熊。


王莽上台之后,除了推出一系列繁琐离奇的奇葩政策之外,他还对西汉的行政地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按说改地名这事吧,不算罕见,历朝历代也不是没干过。可谁也没王莽同学改的这么神经,这么狂躁。


王莽是个狂热的儒家复古主义者,一心恢复周制,所以改地名也有他的理由——“应经”。也就是说,我可不是心血来潮乱改的,都是按照经典书籍的指示来做的,有本可据。所以我不是瞎鸡巴改,是应经而改,“鸡巴”和“应经”能一样吗?


比如说吧,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后来又补了一个司隶校尉部。到了王莽掌权那会儿,重新划定成了十二州。他先把交趾改名为交州,为了应《尧典》里”宅,南交“的典故,然后又嫌凉州这名字不够古意,改为雍州,这是按照《禹贡》来的,那里头的九州没有凉州,只有雍州。


这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改动,可到了郡县两级,画风陡然就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简画-徐悲鸿最贵的马
青海发现数枚竹简,揭开历史真相,专家诸葛亮难怪要杀马谡
文 | 真正的优秀,都是自找的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从不损坏一页书
《老子》其人其书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