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瓷刻

成武瓷刻


 

瓷刻,即用特制的合金工具以刀代笔;通过小锤子在素面白瓷上根据作者的构思与画意,敲打出深浅不同的斑恨,经过染色、休整等程序所产生的特艺效果。

瓷刻艺术早在清代就诞生了,宫里有个“造办处”,那时的工匠们为了使一些书画家随心所欲在白瓷上的作品长期保留,他们就利用当时最硬的“老钢”在瓷器上进行笨拙的雕刻。60年代,李正先生为了民族艺术的延续,他在自己的工作室潜心研制瓷刻艺术。使清代的瓷刻艺术得以发展。他将西画的“面”与国画的“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独有的瓷刻艺术,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朵璀璨的奇葩。

           申世德1979年作品《贵子连生》

1972年,山东省成武县的几位美术爱好者王同贵、申世德等人,发起成立了成武县工艺美术厂,专门从事瓷刻艺术的研究和刻绘。起初,在县文化馆防震棚中刻制,1975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伯乐大街(原来叫新大街)东段南,建起了几排厂房,工艺美术厂逐渐走上了正轨。当时属于二轻公司,主要以刻陶瓷盘为主,产品出口日本,盛极一时。

王同贵、申世德在继承与发扬瓷刻艺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使老师李正先生的“线面”与自己的“点”融入一体,完善了我国的瓷刻艺术语言并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认可。在日本,凡是刻有其名的艺术作品,爱好者都争相收藏。被誉为“中华神刀”之美称。台湾的一位艺术家在留言时写到:“大陆极品,巧夺天工”以其浓厚的笔墨充分地给予肯定中华瓷刻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选材,还是雕刻功夫都 为观赏者所惊叹!由于瓷刻艺术的日臻完善,它的表现范围也及为广泛,不仅是国画的皴擦构染、花鸟鱼虫,而且西画的色、光,块、面也表现的惟妙惟肖。

 

                    申世德2011年作品《山水》

    瓷刻的工具很简单:一把装有藤条的小锤,两只特制的合金凿子,一只金刚石刀和一只平光眼睛。装有藤条的小锤是为了利用藤条有着良好的弹性,方便操作。两只凿子有区别,一只圆头的:用它来表现流畅浑厚的线与点,适合处理国画的线条、勾勒。而平头凿主要是为了西画的块面以及动物的皮毛质感而设计的。在国画的大片染色处理上也通常使用平凿。在刻画仕女方面就必须使用金刚石刀了,比方说她面部柔嫩的线条就需要使用金刚石刀来完成,因为用这种刻刀产生的效果是与凿子不同而区别在于感觉的不同。为了瓷粉不进入眼睛,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刻瓷的工具虽然简单,但起初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王同贵、申世德还颇费一番心思。 起初用钢钎子刻,但因为钢的锐度不够,稍一用力,瓷器就碎了。后来,又改用锋利的医用手术刀刻,在瓷器上刻出了一条条浅浅的细线,但无法上色。于是,王同贵、申世德学习刻碑的刻法,用锤子砸钢钎子刻,但仍然不理想……最后还是一句谚语让他们恍然大悟。那句谚语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终于他们找到了刻瓷工具。

            申世德1998年作品《孔雀牡丹》

     在刀法的运用方面瓷刻也比较讲究,圆凿的刀法较为简单,根据画面的需要可灵活运用。主要有左右侧点法、顺点法与逆点法;而跳点法最难掌握,它是有一定造型基础的高手惯用的表现手法。平凿的设计最初是为了塑造西洋画的块面效果,可后来也运用到国画的线条处理上了。使用平凿刻出来的书画作品有着极为强烈的“金石”感,这是世界上所有门类艺术而不能及的,也是中国瓷刻艺术最大的特点。平凿的刀法有:平凿法、角凿法与捻凿法,最常用的是后两种。因为它的变化大、表现力强,线条的变化主要是依赖灵活的角、捻结合,粗放的变化老辣的线条多用此法。

瓷刻的染色与绘画有所不同,它有两种方法。既色染与釉染,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色染,直接使用油画颜料;在使用油画颜料染色的时候要注意稀料的调配,过稀了色度不够,很浆了不宜干燥和擦拭。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以方便为佳。在稀释颜料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不要使用汽油或香蕉水。因为这些东西容易破坏油画颜料的本性,最后没有光泽感,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而釉染则不同,它的染色材料是低温釉色,使用这种染色方法是1976年开始的,因为色染法使用的颜料最后会因时间的推延而退色,经过很长时间的总结、结合了彩绘艺术才开始使用低温釉了。这是瓷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有机的与彩绘艺术结合同时也是瓷刻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完善,成为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管理经营不善,工艺美术厂频临倒闭的边沿。1980年,申世德作为专业人才,被招聘去河南省虞城县木器厂上班。

 

                 申世德在工作室刻绘

 

在上班之余,申世德继续进行瓷刻的研究。在刻瓷过程中,申世德又遇到过很多难题,但他通过拜访名师,苦心钻研,都一一克服。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申世德的刻瓷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能刻各种立盘、卧盘、花瓶、瓷板、釉面砖、瓷片等10多个品种。在微刻方面,申世德能在一个仅仅1平方厘米的小印泥盒上刻上中国古代仕女画,而且能刻出西洋画、中国画、人物肖像、书法篆刻等近千个花色.

 1981年春,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一位日本商人在河南省展台上发现了申世德的刻瓷工艺品,爱不释手。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上将看了申世德的刻瓷作品后,欣然题词:“方寸之间容万象,古朴典雅夺天工。”多年没有音讯的民间刻瓷工艺的再现,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申世德在工作室研究瓷刻

      河南省与美国堪萨斯州是友好省(州),河南省政府曾两次拿来两任堪萨斯州州长的照片让申世德刻瓷。后来,据河南省政府一工作人员讲,堪萨斯州州长看到刻有自己肖像的刻瓷艺术品时,极其高兴,两任州长都把申世德的刻瓷艺术品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向朋友炫耀中国古老而又令人称奇的民间文化。

申世德的刻瓷作品在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88年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腾飞奖和轻工优秀新产品奖。同时,申世德还有部分刻瓷作品以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后,刻瓷这门古老而高雅的民间艺术在民间重新焕发生机。现在,山东、上海、北京等地都有相当出色的刻瓷艺人。山东省还成立了专门的工艺公司,对刻瓷工艺品进行包装、宣传和出售。

尽管申世德的刻瓷技艺在改革开放后是最早造成影响的,但申世德至今仍然是一个人在家里制作刻瓷工艺品,没有教出太多的学生,也没有成立相关的公司,连授课班也没有举办过。

     据申世德说,1990年以来,他收了大概有100个徒弟。但因为学习刻瓷首先要有很好的绘画和书法根底,而且要有极强的耐性和恒心,极其难学,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学成。据申世德说,现在他在全国只有两个徒弟算学成了,一个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现在北京工作。还有一个学生自小习画,学成后在广州工作。

但在商丘,申世德没有传人。这门在改革开放后在商丘大地上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即使不能成立相应的公司,或经常举办学习班进行推广,但也应该多一些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若干年后,商丘人难道还要到外地购买这种刻瓷工艺品吗?

      申世德今年62岁,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他,现在河南省商丘市豫园旅游区,专门从事瓷刻艺术的研究和经营。每天,他的创作室里总是传出悦耳的刻瓷声以及游客的品评与赞誉声。

                申世德2010年作品《花木兰》系列

 

                申世德2011年作品《山水》

    1972年,时任菏泽师专教授董伯固先生到成武县文化馆指导并欣然提笔为申世德作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油画欣赏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与收藏(100册)『第三编』
雍正珐琅彩瓷器收藏与鉴赏,到代真品打个样
叶佩兰:不能盲目收藏 古瓷要看造型 不要信故事
第五讲:模糊画种边界
《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2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