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知识】清代岫岩玉认识(自题题目)
【古玉知识】错过的遗憾——清岫岩玉轴头
作者:王大鸣     2012-09-07 09:15:59   来源 : 北京国学网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天津的沈阳道还没有形成现在这样的古玩市场规模,逛摊的人数也是稀稀落落。现在不少人都很羡慕那个遍地是真东西、好东西的时代,其实那时人们的收入普遍很低,真的东西相对多一些,而好东西的价格在与当时工资收入的比例下显示,还是很贵,一般的工薪阶层买不起的,依然是好东西。

那时天津的沈阳道地摊上卖的旧书画,有不少都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小名头或者没名头画者的作品,譬如现在动辄十几万块钱的吴石仙、金梦石,当时只卖200块左右。这类名头的作品是真的也没人愿意要,连同大量不知名画者的作品都被统称作“画杆儿”,言外之意就是这种画卖的就是木头天地杆儿的价钱。现在即使没名头的画杆儿,价位也都是几千块钱。我当时买了两个轴头。

在清代,朝廷向地方大员下达委任状,或者其他文件,都是将写好的文字用锦装裱起来,形式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就像现在的挂轴一样,一端是地杆儿,两面镶着小轴头;另一端是天杆儿,上面有丝带供捆系用。这种文件要顺时针横过来看,右手持天杆儿,由右向左读,带轴头的地杆儿卷在里面。地摊上的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完整的,大概是一两块钱就能买一幅,随便挑选。我一眼看见那里有两幅各带一个岫岩玉轴头的残件,轴头的大小差不多,跟摊主商量后,花了大概几毛钱就把两个轴头拧下来买走了(见下图)。现在每当把玩这两个轴头,还是不胜懊悔当初,花十块八块就能买一堆,失之交臂。但是,那时也真的舍不得用十块八块买一堆“破烂”呀!

     

 

清 岫岩玉轴头

近十几年来,我对玉器多有用心,这对轴头的来历清楚,没有经过他人辗转,与出土器的性质差不多,是我认识清代岫岩玉材质特征的标准器。

岫岩玉在中国玉器史上,是使用时间跨度最大的玉种,包括和阗玉、南阳玉在内的其它玉种都无法在使用时间上超越。至少在新时期晚期的红山文化,岫岩玉就已经作为首选玉种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仍然是使用量最大的普及用玉。

对于地下矿石的结构研究,那是地质学的事情,我们不太清楚。从收藏品所涉及的几种玉(石)质状况来看,都能体现出一个基本规律:同一种玉(石)质,开采的时间不同,材质的质量也随之各异,时间的跨度越大,差异特征也就越明显。也就是说材质的质量展现不决定于时代和工艺,并不是越老的东西质地越好。以和阗玉的材质优劣而论,辽、金、元时期的玉质都不错,到了明代就很少有好的和阗玉出现,大部分玉质的石性都大而明显,油润度、通透度都较差,所以收藏明代和阗玉器,一定要注意玉质:玉质较差的基本上都到代(见下图);玉质好的一定要细审雕工和风格,有可能是清代或近现代的仿品。


     明 和阗白玉剑

质量最好的和阗玉出现在清代中期,可能与过度的开采有关,到了嘉庆之后,上好的和阗玉就日渐稀少了,民国时期和阗玉的质量达到了最低点。如果从翡翠的出现历史来观察,最优质的翡翠不是出现在清代,而是现代,现代翡翠的平均质量绝对高于清代,甚至清代中期。这种材质的质量规律,可以通过对某一种材质的使用历史排比获得,是鉴定中重要的第一手依据。

能从历史的角度来客观地分析材质质地,进而形成对制作年代的初步判断,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对岫岩玉轴头所提供的信息了。

如果抛开真伪的因素不考虑,我们在古玩店或地摊上比较常见的岫岩古玉制品,主要分布在红山文化和清代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岫岩玉的质地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性,红山文化时期的岫岩玉通透度比较低,如果不是琢制成薄片状玉璧,几乎可以达到不通透的水平,但是如果认真地把玩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岫岩玉仍带有一种水头大于和阗玉而油润度逊之的材质特征,换言之,岫岩玉的天性就有含水的感觉,但不泛“油”;清代岫岩玉的通透度很高,特别透亮,其中的絮状物可以观察得很清晰,有些玻璃质的感觉。如果琢成片状,就完全丧失了作为玉的所有直观特征;而现在的岫岩玉制品,其通透度有些又高于清代,在工艺品商店可以见到用岫岩玉雕制的诸如白菜、蔬果、人物等,有时与玻璃几乎不能区分。

  

红山文化 岫岩玉                     清 岫岩玉轴头局部

掌握岫岩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可以使我们在收藏古玉过程中捡到一点小漏,譬如本书所讲的那块儿红山文化的玉璧,肯定在我买到之前还会有人看过,可能关于岫岩玉材质与时代对应这个问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许有其他各种原因,反正这个机会留给了我。在地摊或古玩店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机会存在。前几年有一次在北京,我与好友邢振奇兄同逛古玩店,发现了一件清代用岫岩玉琢制的“太平童子”纹花片(见下图),店主开价三百块,后来仅用一百多块钱就买下了,振奇兄异常高兴。


清 岫岩玉太平童子纹花片

我们说中国玉器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已经达到了最后,而且是最高的巅峰时期,这种说法似乎有他片面的一面:如果仅从工艺水平与材质水平的最高点来衡量,确实如此;如果从一个时代的宏观整体而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清代玉器的收藏,实力殷实的收藏家一定要买玉质、雕工均臻上乘的精品,这种标准的玉器一般都出身于清代社会的上层豪门,也不排除御用玉器的可能,社会流传很少,也很珍贵。而数量更为广博的则是当时百姓使用、佩戴的商品玉器,在这类玉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岫岩玉琢制的,就像上面这件太平童子花片一样。在清代,岫岩玉器的数量一定比和阗玉器要多,原因很简单,新疆和阗距离内陆万里迢迢,运输成本昂贵,不可能达到满足一般百姓享受的数量供给,只不过后人往往将清代的岫岩玉器划归民国,而又把民国时期的上好和阗玉器拔高算到了清代。在近百年来的收藏中逐渐形成了清代和阗玉多、民国岫岩玉多的误解堆积。正是这种误解使得大量的藏家资金忽视了对清代岫岩玉的关注,而对于工薪阶层的收藏者来说又是件好事,如果能凭借对不同时期岫岩玉质地的认识,买到一些红山文化、明清时期的玉器,在这个年代就算是捡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岫岩玉正名
玉器的基本知识(1)
中国古代治玉工艺的概述
和田玉价高给古玉收藏带来捡漏机会
古玉鉴别:多读玉器考古报告 借鉴前辈经验
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