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经济学的故事12-当“金子”烂掉之后

  人们将国库券称为“金边债券”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国库券本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为了解决收入的季节性不平衡而发行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教科书告诉我们,购买国库券可以得到许多好处:首先国库券被视为“零风险债券”——不存在偿还的风险——国家可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保证偿还,因此只要国家不“倒闭”,用国家信用担保的国库券的偿还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是高收益率,购买国库券可以获得比同期商业存款更高的利息收入,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购买国库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可以免交利息税和收入所得税——这种税收优惠是其他投资工具无法提供的。第三,国库券有着良好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就是指某种资产在变现时不受损失的能力。这是由于国库券通常有着发达的流通市场。国库券作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资产,它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货币。缺钱的时候,你既可以将它拿到市场上脱手,也可以通过抵押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又不会像持有黄金、房地产那些“流动性差”的资产那样在不得不脱手时蒙受重大损失。

 

  可见,如果从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上,国库券无疑是一种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的“优秀选手”。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来说,购买国库券意味着你可以高枕无忧的边睡大觉边收利息;而对于有着强烈“进取心”的投资者而言,拿出一部分钱购买国库券,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可以在获得足够的受益的同时保证资金周转。正是由于国库券具有的这些优良品质,不单个人,就连银行、企业这些机构投资者通常也将国库券作为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在金融市场上,国库券虽然没有“金子般的光泽”,但是却具有“金子般的品质”

 

  如果将国库券比作“金子”,那么你听说过“金子”也会烂掉吗?

 

  1998年的俄罗斯,投资者手中的“金子”——国库券就彻底“烂掉”了。

 

  1998817,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基里延科和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联合声明。声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宣布将外汇市场上卢布兑换外汇的官价——“卢布走廊”从原来的6.1880卢布兑换1美元提升到9.5卢布兑换1美元——此举等于是宣布卢布贬值50%!同时宣布90天内暂停偿还支付到期的国库券,并且变更19991231以前到期的国债的还债期限——这等于是宣布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经丧失偿还能力。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俄罗斯联邦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了——如果她能够“破产”的话。

 

  如果说,1998817以前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上,以俄罗斯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库券为核心的短期国债市场像一个金矿一样,为“勇敢”的投资者们产出了“一桶又一桶的金子”的话。那么817的联合声明就像一场山洪一样无情的摧毁了这座“金矿”。声明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桶泼在“金子”上的“王水”——将那些还在梦想大发横财的人们手中的国库券腐蚀成了一堆臭气熏天的垃圾。

 

  说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联合声明让盛夏时节的俄罗斯金融市场成了一座冰窟般寒冷的人间地狱并不过分。因为整个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实际上是建立在短期国债交易市场基础上的,这个市场的崩溃,立刻引发了组成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各个市场的连锁崩溃。国债市场就不必说了,在股票市场上,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指数由19987月间的150点一路暴跌到了40点以下。在外汇市场上,已经耗尽了外汇储备依然无法抑制卢布汇率下跌的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宣布从199891开始放弃对卢布汇率的干预。一个星期后,在黑市中,卢布对美元的汇率狂跌到了30卢布兑1美元。

 

  联合声明对于大量持有俄罗斯国债的商业银行来说,简直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50%以上的银行资产灰飞烟灭,全俄1500多家商业银行中的一多半相继破产,另一半被迫开始整合。银行体系的崩溃导致了俄罗斯企业用于投资和生产周转的资金供给枯竭。大批企业随之倒闭。当年俄罗斯的GDP下降了5%,居民实际工资收入下降了13.8%

 

  随着俄罗斯“国家信用”的丧尽和卢布汇率的暴跌,危机透过那些在俄国金融市场上损失惨重的外国投资者迅速传遍世界:欧洲、亚洲、美洲的金融中心一片恐慌。19988月底,纽约股票交易所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数竟然在一天中暴跌了512点。最具爆炸性的新闻是:19989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险遭破产。这家基金虽然并没有直接投资于俄罗斯,但是它的投资组合却意外的受到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后的市场恐慌的影响——原本“卖空”的德国公债等品种突然暴涨。在交易中,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将40多亿美元的本金亏掉了80%以上。如果不是眼疾手快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授意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组织了10余家世界级大银行和证券公司,出面注资37.25亿美元进行拯救,天知道这家掌握着超过1200亿美元未平仓交易的庞然大物的垮台,会给全世界造成什么样的灾难。

 

  对于世界来说,拒绝还债的俄罗斯就如同是一场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流——迅速冷却了人们对整个新兴市场国家仅存的热情和信任。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出于“防范”的考虑从发展中国家逃向美国,许多严重依赖于外资的国家成了这场“无妄之灾”的牺牲品。4个月后,危机的高潮发生在了地球的另一边——一直盯住美元的巴西货币里亚尔被迫进入了自由浮动。在俄罗斯危机爆发前的19987月,巴西有23亿美元资金的净流入;而到了19988月一下子就变成了83亿美元的净流出;到了9月平均每天流出15亿美元。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从700亿美元下降到了520亿美元。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金融机构答应提供415亿美元的援助暂时稳定了市场,但是已成惊弓之鸟的外国投资者们最终还是在19991月抛弃了这个国家。

 

  这一系列灾难的源头在俄罗斯,是那个“王水声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俄罗斯中央银行为什么会发表这个让“金子”烂掉的“王水声明”呢?

 

  话还得从头说起。

 

  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休克疗法”的俄罗斯经济一直相当不正常:从1992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工业生产下降了一半以上,整个国家成了依靠石油、天然气这类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以换取购买西方商品的外汇勉强度日的“非洲型”国家。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俄罗斯股票交易所中,占交易额90%的最大8只股票的发行者都是干什么的就知道了:两只属于电力公司,1只属于电信企业,剩下的5只股票中,4只属于石油和天然气企业,1只属于镍业公司。这就是俄罗斯的经济。与百业凋敝相映成趣的是地下经济猖獗。那些横行无忌的偷税漏税活动和得到政府中利益集团保护的能源与原材料企业的少上税或者干脆不交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俄罗斯风景——在“新贵族”层出不穷的俄罗斯大地上,俄罗斯联邦政府却穷得像叫花子一样连年赤字、入不敷出。

 

  在这种被西方经济学家们称为“强盗资本主义”的体制下,联邦政府最初依靠印钞票——向中央银行不负责任的透支来勉强度日。但是开动印钞机的后果是汹涌澎湃的通货膨胀随之而来。当你看到,那些被卢布贬值剥夺的一无所有的俄罗斯穷人们,在示威游行中大把大把的将旧卢布和戈比的硬币砸向警察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了。为了恢复经济,遵照1995年生效的《中央银行法》,联邦政府放弃了从中央银行透支的做法,转向透过发行短期债券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于是以俄罗斯联邦政府国库券为中心,整个短期债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之上,一个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也诞生了。

 

  依托国债市场建立国家的金融体系并不奇怪,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要知道,在200年前,当纽约的证券交易商们最初聚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进行交易的时候,他们买卖的主要商品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库券和国债。但问题是在俄罗斯,这个市场太有“特色”了。我们知道,国库券本来是用于解决政府季节性收支不平衡这类短期资金缺口的。长期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周期性的赤字,应当靠发行中长期的国债来解决。用短期资金和不断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办法,来长时间的弥补财政赤字是很危险的。但是俄罗斯联邦政府这样做了。当然,联邦政府这么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在一个通货膨胀率经常是两、三位数的国家中,人们是不会提供长期贷款的。在危机爆发前的19986月底,俄罗斯4360亿卢布的国债中,80%3个月和6个月期的国库券。短期国库券几乎成为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途径。

 

  随着发行国库券成了联邦政府最主要的收入,这个国家终于掉进了自己为自己挖掘的债务陷阱——为了偿还一笔紧跟着一笔到期的旧国库券,财政部不得不发行一笔比一笔更为巨大的新国库券。没过多久,对于财政部来说,发行新国库券的主要的目的就变成了偿还到期的旧国库券。1997年,俄罗斯通过发行新国库券筹集到了359.4亿卢布;然而这笔巨款中的绝大部分——354.4亿卢布被用于了偿还到期的债务。也就是说,发行了这么多的国库券,政府筹集到的可用于财政活动的资金,实际上不过5亿卢布——不到8000万美元而已。

 

  这座“雄伟”的债务金字塔最终成了埋葬俄罗斯财政部的坟墓。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国库券的收益率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到19985月,国库券的年收益率竟然上升到了80%的水平。与西方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国库券也采用的是每周贴现拍卖的方式发行。80%的收益率意味着出售一张三个月期10000卢布面值的国库券,只能获得8000卢布!而3个月后却要按照面值10000卢布来偿还。当然这还不算最离谱的,因为到了7月,市场对于某些品种的债券竟然开出了年收益率230%的天价!实际上,俄罗斯政府为了获得1个卢布的资金,已经不得不支付12个卢布了。

 

  这么高的收益率,遭殃的是国家,发财的却是购买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国库券的收益率通常不过5%。相形之下,购买俄罗斯的国库券获得的名义收益甚至比贩毒还高。许多外国投资者涌进了这个市场,他们将美元和马克等硬通货换成卢布,再用卢布购买收益率奇高的俄罗斯国库券,到期兑现后再通过由俄罗斯中央银行维持的外汇市场将卢布换成外汇离开。1998年,在整个俄罗斯的国债市场上,有超过30%的资金是由这些国际套利者提供的。这些随时准备套现离场的“随风倒们”,为俄罗斯债市的崩溃埋下了伏笔。在他们眼中,每向俄罗斯投进1美元,就会产生更多的美元——这个链条迟早是会断裂的,因为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部不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无权发行美元。因此只要它的外汇供应中断或者下降,丧失了信心的外国投资者一旦逃走,这个金字塔就会立即倒塌。

 

  俄罗斯国债市场的另一个“特色”是银行的过度参与。俄罗斯大量的商业银行热衷于购买没有偿还风险的国库券,以至于许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并不是投向企业的贷款,而是国库券。国库券的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这些银行往往从国外借利率低得多的美元和马克贷款,通过外汇市场换成卢布牟取暴利。这就造成了所有俄罗斯商业银行几乎都将所有“鸡蛋”集中到了“两个篮子”里——国债市场和外汇市场——遗憾的是,这两只“篮子”还拴在了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最有活力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陷入萧条。世界对于石油、天然气和原料的需求急剧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从199610月的每桶23.5美元,降到了199812月的10.6美元。随着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暴跌,俄罗斯的出口骤然减少。到了19985月,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已经被一种“末日气氛”笼罩。外国投资者和俄罗斯商业银行开始从国债市场抽身,并企图带着美元外逃。面对投资者的恐慌,俄罗斯中央银行徒劳的维持着外汇市场的“卢布走廊”。实际上对于俄罗斯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来说,他们此刻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自动提款机,只不过一部提供的是卢布,另一部再将这些卢布兑换成美元而已。

 

  越来越多的“逃亡者”一方面使得俄罗斯的国库券发行成本扶摇直上,另一方面对“卢布走廊”构成了沉重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7月提供给俄罗斯的48亿美元几乎在顷刻间就被逃亡大军带出了俄罗斯。面对居高不下的收益率要求,俄罗斯财政部从19987月中旬开始,不得不连续3周停止新国库券的拍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在19988月再次恶化,813曾经打败英格兰银行的国际投机者乔治·索罗斯在伦敦的《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敦促”俄罗斯主动将卢布贬值15%25%。此言一出,市场随即大乱。俄罗斯联邦政府7月的税收不过120亿卢布,而8月的开支将达到200亿卢布;1998俄罗斯要还的债务本息合计24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170亿美元。

 

  面对国债市场上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凶恶的高利贷者;面对外汇市场上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坚定的逃亡者,万般无奈之下,基里延科和杜比宁被迫发布了那个宣布卢布贬值和停止还债的“王水声明”。转瞬间,那些一本万利的黄金买卖,就由于俄罗斯政府的“拒不还债”,成了坑人的陷阱。随着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国家信用”不复存在,与这个国家有关的一切信用评级无一例外的迈入了“垃圾级”的行列。

 

  当然,根据俄国政府并没有否认这些债务的存在和偿还的义务。它所要做的是将债务“重组”——19991231以前到期的债务被强制转换成了35年期的中期债券,而且在转换完成之前停止交易。虽然这些债务名义上还存在,但是由于卢布贬值和利率损失,实际上它们的价值和最初的收益率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在这场灾难中,没有一个赢家。那些通过国库券牟取暴利的人们最后落了个竹篮打水的结局,而不负责任的滥发国库券来“止渴”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则丢掉了最基本的尊严和信用。在危机中,许多银行倒闭,许多企业破产,许多普通人丧失了他们的血汗钱,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存款都缩水到了不到原来价值的三分之一。

 

  谁会想到曾经被人们当作“金子”的国库券,竟然给人们带来如此惨重的打击?

 

  当灾难深重的俄罗斯即将滑落深渊之际,具有“双重人格”的索罗斯曾经企图劝说国际社会,给这个奄奄一息的巨人5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但是已经没有任何人愿意拿出一分钱扔向那个俄罗斯社会自己挖掘的无底洞了。由于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赖帐造成的危机,使投资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索罗斯损失惨重。在这个投机大师看来,俄罗斯国库券市场和整个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崩溃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贪婪使俄罗斯的领导者们、俄罗斯的财阀们以及那些外国套利者们丧失了远见——他们自以为找到了一座取之不尽的金矿,然而他们的疯狂只不过是在自掘坟墓罢了。

 

  对于这场发生在俄国的悲剧,索罗斯在他的名著《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中这样写到:“在力图帮助俄罗斯方面,我毫不遗憾……但作为一名投资者,我感到深深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1981年 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
美国国债录
俄罗斯金融危机
四年内俄300多家银行被关闭 俄罗斯银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美元发行的全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