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二)

贵德

一、尚道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生之质也。命者,人所禀受。率,循,循性行之是曰道。修,治也,治而广之,人放效之,是曰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犹道路也,出入动作由之,须臾离之,恶乎从。(卷七 礼记)

【注释】须臾:片刻,短时间。

【白话】人人本具的纯净纯善,称为“自性”,随顺自性皆能学为圣贤,称之为“道”,修养道德自然能够感化别人,这称为“教”。因此“道”无所不在,片刻都不能离,能够离开的,那就不是道。

2.    保合大和,乃利贞不和而刚暴也。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万国所以宁,各以有君也。(卷一 周易)

【注释】利贞:和谐贞正。 庶物:众物,万物。

【白话】宇宙的运行,保持着和谐自然的关系,才能使万物祥和有益,永远纯正。它创造了世间万物,使天下都得到安宁,而君王受到百姓的推崇,能效法天德长养万物,天下就能得到安宁。

3.    人法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宣。地法天,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法道,清静不言,万物自成。道法自然。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卷三十四 老子)

【注释】法:仿效,效法。

【白话】人应当效法大地,安静柔和、无私无怨地承载养育万物而不居功;大地效法上天,包容万物,普施而不求回报;上天效法道的精神,清静无为,万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4.    圣人不积,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以为人,己愈有。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天之道,利而不害;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害也。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卷三十四 老子)

【注释】既:尽;全部。

【白话】圣人无私而不积藏,有德则教愚,有财则济人,尽其所有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万物;圣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则,帮助世人而毫不争夺。

5.    好学近于智,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卷十 孔子家语)

【注释】力行:竭力实践,勉力去做。 斯:此,这。

【白话】喜爱学习圣贤教诲就接近于智,将学到的教诲好好落实就能接近仁,在学习或落实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发羞耻心去改正,这就接近勇。了解智、仁、勇三种品德,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知道如何修正自己,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知道如何管理人民,就能办好天下国家的事了。

6.    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卷三十一 鬻子)

【注释】发政:发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 施令:施行政令;施行教令。 器:宝器。

【白话】发布施行政令,是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称为道义;君民上下相亲相爱,称为和睦;人民不需开口恳求而君王就能体察施予,称为诚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祸患,称为仁爱。仁爱与诚信,和睦与道义,都是帝王的法宝。

7.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太公对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可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可以求天下;恩盖天下,然后(wàng)天下;权盖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后天下(shì)。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卷三十一 六韬)

【注释】王:统治;称王。 疑:迟疑;犹豫。 恃:依赖凭借。

【白话】文王问太公“怎样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说“度量之大足以涵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足以遍覆天下然后才能统领天下权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然后能为天下之依靠。这六项条件都具备了,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8.    故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不(qǐn)道焉,不宿义焉。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时,斯宿义矣。(卷四十六 中论)

【注释】恤:忧虑;忧患。 寑:止息;废置。 宿:拖延;停留。 不时:不及时。

【白话】君子不忧虑自己年老力衰,而是担忧心志倦怠。不让道业荒废停止,不让义理弃置不为。光说而不去做,这样道业就被荒废了;没有及时去做,这样义理就被弃置了。

9.    乾……《象》曰:天行,君子以自强不息。(卷一 周易)

【注释】天行:天体的运行。 健:强有力。

【白话】乾卦。……《象传》说: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10.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卷一 周易)

【白话】坤卦。《象传》说坤卦象征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当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容载万物。

11.  不修善事,即为恶人;无事于大,则为(旧无人无至则为七字,补之)小人。纣为无道,见称独夫;仲尼陪臣,谓为素王。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卷五十 抱朴子)

【注释】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 独夫:暴虐无道的君主。 素王:有王者之德而未居王者之位者。

【白话】不行善事的就是恶人不奉事尊长的就是小人。商纣王为君无道,所以被称为“独夫”;孔子身为诸侯的大夫,却被推许为“素王”。这说明君子并不在于是否有权势和财富。

 

二、孝悌

12.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至于天,则风雨时;孝至于地,则万物成;孝至于人,则重译来贡,故无所不通也。(卷九 孝经)

【注释】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白话】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通天地神明,四海之内充满道德的光辉,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13.  ()蓼者(é),匪莪伊(hāo)兴也。蓼蓼,长大貌也。莪已蓼蓼长大,我视之反谓之蒿,兴者,喻忧思心不精识其事也。哀哀父母,生我()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也。无父何()?无母何(shì)?出则(xián),入则靡至。恤,忧也,孝子之心,怙恃父母,依依然以为不可斯须无也,出门则思之忧,旋入门又不见,如入无所至也。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我畜我,(zhǎng)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鞠,养也。顾,旋视也。复,反复也。腹,怀抱。欲报之德,(hào)(wǎng)极。之犹是也,我欲报父母是德,昊天乎我心无极也。(卷三 毛诗)

【注释】匪:通“非”。不,不是。 劬劳:劳累;劳苦。 怙:依赖;凭恃。 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靡:不,没。

【白话】那片长长的莪蒿,原来是青蒿,心中充满忧思,竟把青蒿都看错了。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劳苦憔悴!没有父亲,我可以依靠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仰赖谁?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回到家中,房屋空旷,再也见不到父母,就像没有到家一样。父亲啊您生下我,母亲啊您养育我,你们抚育我疼爱我,长养我教育我,反复顾看挂念我,出入都怀抱着我。想要报答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的深恩,却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苍天啊苍天,我心常所忆念,痛切至极,没有停止之时。

14.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kuì)劳,犹功。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思慈爱忘劳,思父母之慈爱己,而自忘己之劳苦。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无怨,无怨于父母之心也。父母有过,谏而不逆;顺而谏之。父母既,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喻贫困犹不取恶人之物以事己(己作亡)亲。(卷七 礼记)

【注释】劳:功劳;功绩。 不匮:不竭;不缺乏。 既:已经。 没:通“殁”。死。

【白话】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用功劳,大孝永不匮乏,能使天下人永远保持孝心孝行的精神。想到父母慈爱养育之恩,竭力供养而忘记自身的疲劳,这可称为用力;尽本分去利益大众,使人民尊重仁德、安行道义,这可称为用劳;广施德教,使四海之内丰衣足食,人民各自安守本分地礼敬祭祀父母,这可称为不匮。父母喜爱我们,做子女的一定是高兴而且不敢忘怀;父母嫌弃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深加警惕而没有埋怨;父母有了过失,要婉言劝谏而不能忤逆;父母去世之后,必以正当所得的食物来祭祀他们。这才是有始有终的孝亲之礼。

1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卷九 孝经)

【白话】立身行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立身,建立自身做人处世的基础

【白话】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毁损伤害,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名声显扬于后世,使父母获得荣耀,则是实行孝道最终的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

16.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诸侯在民上,故言在上,敬上爱下,谓之不骄,故居高位而不危殆也。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费用约俭,谓之制节。奉行天子法度,谓之谨度。故能守法而不骄逸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居高位能不骄,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虽有一国之财而不奢泰,故能长守富。富贵不离其身,富能不奢,贵能不骄,故云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上能长守富贵,然后乃能安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薄赋敛,省傜役,是以民人和也。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愼。如临深渊,恐坠。如履薄冰,恐陷。(卷九 孝经)

【注释】长:长久;永久。

【白话】身居高位能敬上爱下而没有傲慢之心,尽管地位再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能节俭守法,即使财富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的地位;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守住财富。能使财富和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诗经》说:“时时要戒慎恐惧,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边,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会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谨慎小心,提高警觉。”

17.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不合诗书,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不合礼乐,则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诗书,则不言。非道不行。非礼乐,则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法先王服,言先王道,行先王德,则为备矣。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夙,早也。夜,暮也。一人,天子也。卿大夫当早起夜卧,以事天子,勿懈惰。(卷九 孝经)

【注释】法服:古代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服:穿着。 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 口无择言:说话皆合道理,无需经过选择。 身无择行:所作所为都遵循法道,自然形成习惯,无须刻意选择。 匪:同“非”。不,不是。

【白话】(卿大夫)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服装不敢穿,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言论不敢讲,古圣先王的道德行为不敢行。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行为不行。说话无需刻意选择,都合乎道理,行为无需刻意选择,都遵循法道,纵使言语传遍天下,也不会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为天下皆知,也不会有怨恨厌恶。服饰、言语、行为三者都能遵守礼法道德,完备无缺,然后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说:“要早晚勤奋不懈,来事奉天子。”

18.  故以孝事君则忠,移事父孝,以事于君,则为忠也。以敬事长则顺。移事兄敬,以事于长,则为顺矣。忠顺不失,以事其上,事君能忠,事长能顺,二者不失,可以事上也。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卷九 孝经)

【白话】用奉事父母的孝心来奉事国君,必能做到忠诚,用奉事兄长的敬心来奉事上级,必能做到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事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守住宗庙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19.  因上旧有子曰二字。删之。)天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以奉事天道。分地之利。分别五土,视其高下,此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行不为非,为谨身;富不奢泰,为节用。度财为费,父母不乏也。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总说五孝,上从天子,下至庶人,皆当孝无终始。能行孝道,故患难不及其身。未(未下九字恐有脱误)之有者,言未之有也。(卷九 孝经)

【注释】因:顺,顺应。

【白话】利用节气的自然规律,充分辨别土地的好坏和适应情况,以获取最大的收成。谨慎遵礼,节省用度,以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道。因此,上自天子下至老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孝道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事。

20.  子曰:“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乐竭欢心以事其亲。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卷九 孝经)

【注释】致:尽。 严:尊敬;尊重。

【白话】孔子说:“孝子事奉父母亲,日常居家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侍候;奉养的时候,应尽和悦的心去服侍;父母生病时,应尽忧虑的心去照料;父母去世,应尽哀痛的心去料理后事;祭祀时,应尽严肃的心去祭祀。以上五点完全做到,才算是尽到事奉双亲的责任。”

21.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zhèn)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遂,犹成也。(卷七 礼记)

【注释】遗体: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 莅官:到职;居官。 战陈:交战对阵。陈,通“阵”。 遂:完成。

【白话】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生下来的。用父母生下来的身体去做事,怎么敢不慎重呢?生活起居不庄重,不是孝的表现;为国君效力不忠诚,不是孝的表现;身任官职而不认真负责,不是孝的表现;跟朋友交往而不讲信用,不是孝的表现;作战时没有勇敢精神,不是孝的表现。这五个方面做不好,就会损及父母的名声,怎敢不慎重呢?”

22.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弗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危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及作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径,步邪趋疾也。(卷七 礼记)

【白话】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记父母每开口说话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踏一步不敢忘记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径,有船可乘就不涉水过河,不敢用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身体冒险。每开口说话不敢忘记父母,因此不会口出恶言,招致别人的辱骂。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这样谨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声,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这可称得上是孝了。

23.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bèi)德。人不能爱其亲,而爱他人亲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能敬其亲,而敬他人之亲者,谓之悖礼也。(卷九 孝经)

【注释】悖:违逆;违背。

【白话】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其他人,这就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别人,这就叫做违背礼法。

 

三、仁义

2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卷九 论语)

【注释】弘毅: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已:停止。

【白话】曾子说“作为读书人,心志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行走的路程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责任不是很重大吗?这个重责大任要一直承担下去,到死为止,这路程不是很遥远吗?”

25.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一行而可常履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矣哉!(卷四十六 申鉴)

【注释】履:执行;实行。

【白话】有一个字是可以恒常奉行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种行为是可以恒常实践的,就是“正”,正直无私。恕,是施行仁德的方法;正直,是遵守道义的要领。真是太重要了!

2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约身。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犹见归,况终身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善在己不在人。曰:“请问其目。”知其必有条目,故请问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卷九 论语)

【白话】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目:条目;要目;细则。

【白话】颜渊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这便是仁。只要有一天真正做到克己复礼的功夫,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感化,而归向于仁德。实践仁德全靠自己来下功夫,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遇到一切不合于礼的事情都不动心。”

27.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仁之道莫尚乎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为诸侯,在家为卿大夫。(卷九 论语)

【注释】大宾:泛指国宾。 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称。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

【白话】仲弓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出门与人相,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的国家里没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没有人怨恨,无论在哪里做事,都不会使人抱怨,这便是仁德。”

28.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注释】糟糠之妻:贫困时共患难的妻子。糟,酒滓。糠,谷皮。糟糠比喻粗劣食物。 下堂:女子被丈夫遗弃或和丈夫离异。

【白话】人不能忘本,纵使自己飞黄腾达了,患难当中的知交朋友不能忘,对于跟我们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抛弃

 

四、诚信

29.  天地有纪矣,不诚则不能化育;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以义(yìng)(dàng),曲得其情,其唯诚乎。(卷四十八 体论)

【注释】交接:交往;结交。 应当:应事得当。

【白话】天地是有纲纪的,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相处共事;父子之间是有礼节的,不真诚就会无礼而疏远;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诚就会忘恩而离异;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诚就会无情而断绝来往。以道义来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应对恰当,微细的体察到对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这唯有用真诚心才能做到啊!

30.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无他,唯仁之守,唯义之行。诚心守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卷三十八 孙卿子)

【注释】诚:使诚心达到极点。 代兴:更迭兴起或盛行。

【白话】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要做到至诚,没有其他方法,唯有信守仁,实践义。以至诚心来守住仁德,就能教化百姓;以至诚心行使道义,就能改变风俗使民心向善。善良风俗代而兴起,如此可说是与天同德。

31.  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故君子重之。(卷五十 袁子正书)

【白话】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否定唾弃,所以君子非常看重信义。

32.  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则微言而笃行之。笃行之,则用日久;用日久,则事著明;事著明,则有目者莫不见也,有耳者莫不闻也,其可诬乎?”(卷四十六 中论)

【注释】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笃,纯一、专一。

【白话】孔子说“想让别人信任自己就应当少说而切实履行。真正落实去做,效果就能持久;成效日益长久,事理更能彰显;理事都明白,那么大家有目共睹,有耳皆闻,谁还能歪曲事实真相呢?”

33.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厉,病。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卷九 论语)

【注释】厉:虐害;欺压。

【白话】子夏说:“君子在位时,先要取得民众的信赖,然后才能劳役民众;如果未得信赖,民众会以为这是在虐待他们。君子若处于臣位时,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谏;如果未得信任,君主会以为这是在毁谤他。”也就是说,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任为基础。

34.  ( )信由上而结者也。故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秉常:执持常理。

【白话】诚信是由在上者缔结的。所以,君主以信的言行态度来教导臣子,臣子就会以信忠于君主;父亲用信的身教来教子女,子女就会用信孝顺父亲;丈夫用信来对待妻子,妻子就会用信顺承丈夫。在上位者如果能依循伦常大道来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会服从常道而顺应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还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个里面也找不到一个。

35.  取仁而实违之者,谓之虚;不以诚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虚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故书称君为元首,臣为股(gōng)。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卷四十八 体论)

【注释】:外表。

【白话】表面上做出仁义而实际是违背的叫做虚伪真诚对待自己的臣属,却希望臣真诚地事奉自己叫做愚昧。虚伪愚昧的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所以《尚书》说君主就像是人的头,臣属就像是人的胳臂和大腿,是希望君臣成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使国家大治。

36.  巧诈不如拙诚。(卷四十 韩子)

【白话】奸巧诡诈不如朴拙诚实。

37.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为德,直道而行,于心逸豫,而名日美。为伪,饰巧百端,于心劳苦,而事日拙,不可为之也。(卷二 尚书)

【注释】休:喜庆;美善。

【白话】积德行善的人,心定神闲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悦快乐;作假造恶的人,心思费尽却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群书治要》第三章 贵德(原文及解读 )
《论语》 译文
群书治要360 (3) 贵德
为官十五问
孝经白话注解
《人生百字铭》之第四集 和 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