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诺云:“不一样”的后来者

阿里巴巴创业

  贺文/文

  康诺云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如果要胜出,它势必要“不一样”,而不只是重复别人的故事。

  什么是康诺云与其他可穿戴设备最大的不同?

  在Jawbone up、Fitbit或者Nike+FuelBand等智能手环都纷纷通过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来映射身体状况时,时云医疗的核心产品(康诺云)则包含了体温、心率等体征数据的采集。在郭辉看来,针对这些“与你真实相关”的数据的分析,才是有价值的,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后续有针对性的服务

  如此一来,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也将发生转变:从现在的硬件单次销售获利,到未来的,前端的硬件是入口、采集数据,后台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服务持续性收费。时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时云医疗”)联合创始人郭辉说,他们将是第一个去尝试这个思路的。

  在接下来的三到五个月的时间里,郭辉他们将完成产品商品化的过程。康诺云现有三款可穿戴设备,智能人体分析仪、智能血压管理设备、智能体征检测的运动腕表,还都在工程样机阶段。康诺云手机App也在内测。届时,App将与硬件同时推出、配合使用。

  康诺云的第一批用户会免费获得硬件吗?郭辉摇了摇头,他们更愿意让用户付费获得产品,当对方提供足够的数据后,可以把产品的费用以某种特定的形式退还给用户,作为用户贡献数据的奖励并给用户带来意外惊喜。“我们看重的不只是设备的销售量,更看重后期的用户使用黏性和数据的贡献量与价值。”

  待到康诺云的软硬件产品亮相后,考验郭辉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怎样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用户,怎样提高用户黏性,怎样形成口碑传播,怎么让用户愿意为后续的内容付费。这些是康诺云能与现有可穿戴设备不同的关键。

  硬件仅仅是“入口”

  康诺云的业务模型逻辑是:以硬件产品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以后端的“康诺云”作为数据分析、处理的服务平台,以手机应用作为向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结果展示平台。这是一个完美的有关可穿戴设备的商业逻辑的闭环。不过,具体到硬件的商品化、App的上线、后台数据库资源的积累,以及数据模型运算能力的完善等环节,处处对创业团队都是考验。

  “硬件、App、后端的数据分析平台,整个业务模式跑顺畅已经没有问题。问题是让用户怎么用得顺畅。”郭辉坦率地说。今年9月份,郭辉刚刚完成了千万元人民币量级的Pre-A轮融资,由知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和时尚集团领投。这笔钱将直接加速康诺云硬件产品的商品化。郭辉介绍,主要是在外观设计、交互体验等环节加大投入,要从用户的角度做出成品,这期间他们要完善产品开发团队,还要建立电商平台,搭建客服团队,架构整个服务支持体系。

  和其他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一样,郭辉他们面临诸多挑战。“从研发、生产,到库存、物流、售后,至少得有30个环节,处处都存在着陷阱,如果没有经验,就可能交学费。”郭辉也坦言,他们也不能够100%保证如期推出一个满意的产品,“这是互联网公司都需要补课的地方”。

  郭辉他们现在北京、深圳有两个硬件研发团队。与做类似产品的创业团队相比,康诺云确实晚了一步,不过现在看来,后来者倒是有“后发”的优势。

  郭辉介绍,硬件采集数据,现在不是可穿戴设备的难点,很多公司都能做到,也都在做。康诺云与别人的不同在于:传统的体征数据采集,都是单点采集、单点分析,沿用了传统医院疾病诊断分析的黑白模式;而人的健康问题是风险逐渐累积的,康诺云的分析模型是通过体征数据的连续采集,观察其变化规律,来实现健康预警的灰度模式。

  换句话说,康诺云的硬件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连续采集数据”的需求。郭辉他们的解决方案包括:“一对一”的硬件与用户的对应关系,硬件设备有独立设备编码,这样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才可能反映用户个体的数据波动规律。

  当然,连续采集数据对硬件性能也很有挑战,比如功耗的问题,比如用户检测时侵扰性的问题,郭辉坦言,这是“需要逐步去改进的”。即便五个月后,市面上能见到的康诺云硬件也只是“小批量”上市,而且只是为了做一两千人规模的市场测试。

  “与传统硬件的销售模式不同,我们看重的是用户反复的数据交互,然后我们从中发现可能的新购买(包括服务)机会。所以,我们更看重用户的黏性。”郭辉介绍,通过三个月的市场测试,他们要看第一批用户对康诺云服务的依赖性,这将是未来他们能否做商业模式转换(从单次销售硬件获利到通过服务持续获利)的重要依据。

  “这也是我们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会推出很多很酷很炫的产品,但我们并不着急,因为我们判断,在将来,硬件外观只是吸引人产生尝试购买的第一步,这个竞赛才刚刚开始。”郭辉很肯定地说。

  有效的大数据!

  郭辉曾跟业内做血压监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团队交流过,他的提问对方无法解答:如何让用户养成良好的、规律的数据采集习惯,杜绝随机随意地数据采集;现在这些单点采集的数据,怎么用来判断用户未来可能的健康风险;当用户规模、采集的数据量急速增长时,如何解决后端人工分析的瓶颈……这些都是现在大部分可穿戴设备面临的问题。

  “将来没有数据分析能力的设备,对用户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还需要注重后端的数据分析和服务,让用户体会到价值感。”郭辉说。目前包括JawboneUp等热门可穿戴设备都已经出现“三月之痒”,用户的使用热情不超过3个月。

  康诺云怎么突围“三月之痒”?首先在数据分析上,针对单点数据采集的弊端(影响数据的维度多,分析的角度也多,无法进行对比),康诺云的数据模型增加了时间维度,可以通过数据的波动规律发现异常,而且将这种异常与疾病体征波动异常规律的特征值进行对比,能发现是否存在疾病风险。

  “当体征数据增加了时间维度,大数据就有了分析挖掘的价值。”郭辉介绍,康诺云已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时间生物学中心达成全球独家商业授权合作,使用对方的连续体征数据库来对比分析和数据挖掘。该实验室是现代时间生物学体系诞生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研究,通过采集上百万人次跨地域跨种族的体征值(血压、血糖、血氧、心率、体温、激素、BMI指数等),试图找出体征变化规律与疾病风险的对应关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体基础体征连续数据库。

  对于大数据,郭辉他们还有一个认识:并不是数据多了就有效。在他们看来,体温、心率等体征数据是与用户真实相关的,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才有价值,才是“有效的大数据”。康诺云的这招“后手”,也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伏笔。“通过这种(与模型的)对比,可以节省人工分析的成本。传统的健康管理都是由人来分析体征数据,势必会在用户与数据规模增长后遇到瓶颈。”郭辉说。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硬件与软件的互动。郭辉透露,康诺云的App目前还在内测,将来会集成更多的服务内容在里面。比如他们会在App上推出一系列的运动、睡眠和饮食的专业管理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健康改善方案,配合硬件设备一起使用。

  而这些后续的服务内容,也是康诺云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郭辉透露,现在App上的健康改善方案都是康诺云自有版权的,未来他们会考虑以众包的方式开放这个管理平台,以AppStore的方式,康诺云对健康改善方案做评估和审核,而方案的收益会与提供方分账。

  郭辉说,像康诺云这样的,重视可穿戴设备在后端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现在全球还不多见,也正是因为“比别人看得远”,其价值才得以凸显。“国内的投资机构,习惯于在美国找到有可比性的模式,这样容易估值,容易找接盘资金,去年的时候,在美国还没有与康诺云类似的模式。”

  从2012年12月郭辉与搭档吴冰合作创立时云医疗至今,团队目前还是十个人的规模。他们也在考虑“招人、外包,甚至收购一些小的创业团队”,加速发展。

  郭辉他们相信,五年后,整个可穿戴设备会形成一个产业链,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发、分析以及分析后的改善处置与评估;他们还相信,哪个环节的竞争者最少,就将成为产业链的上游,“现在还没有人在做连续体征数据的分析,这一定是将来数据分析的方向”。“我们现在做硬件,是为了自我造血,让我们能活到那个时候。到那时,我们在数据积累和分析的资源将成为别人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郭辉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研究——“新基建”之工业互联网,工信部10大工业互联平台
中天科技三个大连接与运营商共生共创通信生态圈 2017
将硬件厂商的软件成本降低90%以上, “易检科技”用人工智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2019年物联网发展的六大趋势
通俗讲解边缘计算,抓住信息革命的浪潮
微软Azure:云端的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