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第一田”出笼记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当年刊登此文的《人民日报》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新闻的产地,就在湖北省麻城县白果区麻溪河乡,原建国第一高级农业合作社。
连夜挪稻禾
1958年,“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31岁的中共麻城县白果区委宣传委员王乾成,来到白果区麻溪河乡建国一社任社主任。
8月3日,麻城县委的一位书记在白果区,主持召开全区早稻生产现场报喜表彰会,表彰了梁家畈乡燎原四社。该社早稻亩产10237.127斤,当场获颁奖旗一面,奖金300元。
那位领导直接点了王乾成的名:“乾成啊,人家早稻亩产都搞到一万多斤了,你还是区委下放的干部,能不能拿点硬东西出来呀?”
王乾成鼓了鼓勇气答道:“我们有点儿硬东西,过几天再向领导汇报。”
当天夜里,王乾成无精打采地回到社里,找来会计罗文存,讲了当天开会的情况。
罗文存问:“梁家畈亩产稻谷一万多斤?说得鬼都不信!你到过现场,看他们是么样搞的?”
王回答说:“说真话,我看到他们是把别处成熟的稻谷扯起来,都放到那一块田里密挨密地摆起来的。”
罗文存一听乐了,“这还不好搞,他们能挪谷禾,我们未必不能挪?他们搞个一万斤,我们也来搞个一万五千斤,超过他们。”
正说着,第二生产队队长罗学江来了。罗文存把这件事跟他一说,他满口答应由他们生产队搞。
王乾成马上召集社委会,统一了思想,迅速布置罗学江他们连夜突击挪稻禾。
第二生产队所在的河北垸有400多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生产队,光靠第二生产队,劳力不够用,社委会决定四个生产队一起上。
当天夜里,他们用手扯,用门板抬,硬是将七八亩稻田中已成熟的稻谷全部连蔸扯起,移到一块1.016亩的水田里。
天下第一田
8月4日一早,王乾成用电话向县委领导作了早稻亩产15000斤的汇报。
县委那位书记听了汇报后,8月5日亲自赶到建国一社田头检查。他当场叫人拿来一个鸡蛋,放在大田的谷穗上一滚,鸡蛋在谷穗上滚了1尺多远,仍稳稳地躺在谷穗上。
这位书记满意地笑了。
他又问王乾成:“你们放了这么大个‘卫星’,参观学习的人很多,你们介绍经验一定要讲好。哎,我问你们,这么多稻谷挤在一起,你们通风问题是怎么样搞的?”
王乾成随口答道:“稻谷不通风,我们用竹篙捅。”
县委领导忍俊不禁,说:“这样不行,赶快到县里去借台鼓风机来暂时用一用。”
王乾成连忙派人拿着领导写的条子,到县城借来一台当时还十分罕有的鼓风机,日夜不停地鼓起风来。
县委领导上午刚走,下午就来了一队又一队敲锣打鼓、红旗招展的参观队伍。
收割这天,由省、地、县三级领导干部组成的早稻高产验收团,亲自到场参加丈田,过秤验收。
8月11日,这块田收割、打场、晾晒完毕,连夜过秤入库。
尽管一亩田里摆了七八亩田的谷,也不过四五千斤干谷。为了凑数,社里又偷偷将别的稻场上的谷调了一部分过来。
称秤时,共用了十几杆秤,验收团的干部称,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也称。验收团的干部称累了,干脆懒得称,半箩筐谷估重60斤。当地干部社员看了,胆子大起来,一箩筐谷报二三次秤,甚至三四次秤。
一夜下来,这1.016亩田竟产出了干谷37547斤,折合亩产36956斤。
王乾成、建国一社乃至整个麻城县一夜之间名扬全国。
此后,麻城又陆续放了4万多斤、5万多斤、10万多斤的“卫星”……也许是牛皮吹得太大了,没有得到承认。
因此,建国一社的亩产36000斤也就登峰造极,创造了“天下第一田”的纪录。
据《周末》章跃兵/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十年前的农村“双抢”,问过了父亲才知道当年真的苦
最后的农耕 (双抢记事)
李克胜 | 便觉乡愁满稻田
早稻收购,几项指标需要牢记
刘弼德【散文】颗粒归仓
喜看稻菽千重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