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逸夫 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邵逸夫
“逸夫楼”遍布全国校园
1月7日,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以107岁的高龄辞世。
邵逸夫这个名字,对于电影事业来说,他是风云激荡的香港电影史上传奇人物;对于金融财经事业来说,他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前列;外界保守估计其私人资产值超过100亿港元。但是对于内陆公众来说,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位传奇的教育慈善家。高校里处处可见的“逸夫楼”就是明证,纵观邵氏慈善的去向,教育是重中之重。
早年吝于行善施德
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地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1973年,邵逸夫以“校董”身份,捐款50万港元给香港“苏浙公学”,资助该校新建一座藏书三万多册的图书馆,这也算是邵逸夫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此后不久,“苏浙公学”又扩建校舍,邵逸夫再次解囊相赠,捐助100万港元。为此,苏浙旅港同乡会一致决定,推荐邵逸夫为“永远荣誉会长”。同年,“邵氏基金会”成立了,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向内陆捐赠。
外界传言中,真正让邵逸夫全身心投入教育慈善事业的原因,或许是他三哥邵山客的经历。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起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的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逸夫楼”遍布全国校园
同年,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陆的教育事业与邵逸夫这个名字紧密相连。
1985年后,邵逸夫每年都要拿出1亿元以上的巨额资金捐赠内陆,捐赠项目众多,其中最为内陆人熟知的就是遍布全国校园的“逸夫楼”。如今打开网络地图搜索逸夫楼,可见到逸夫楼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全国各地。
邵逸夫起先的捐赠项目重点是在内陆的师范学校,他说:“一个先生可以教50个学生,10个教500个,这样的作用就大了。”
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陆教育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陆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12年10月19日,在邵逸夫基金第26批赠款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邵逸夫基金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小学生从中受益。近年来,邵逸夫基金重点支持了中国中西部教育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邵逸夫奖” 推动科学发展
如果说矗立于各个校园的逸夫楼,让邵逸夫的慈善形象深入普通民众心里,那“邵逸夫奖”的设立,则将这种理念由教育领域延伸至至高的科学界。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奖原则是不分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
“邵逸夫奖”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该奖项的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据统计,“邵逸夫奖”的基金高达50亿港元。
根据章程,“邵逸夫奖基金会”由董事会、理事会、评审会和秘书处四个部分组成。评审会负责选出得奖人;其下设3个奖项委员会,各设一名首席评审和4位评审,负责候选人的提名及评选工作。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出任评审会主席,评审人员从世界各地有限期聘任。
亿元捐助四川灾区
邵逸夫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并未止于教育、医疗领域。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后,邵逸夫夫妇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妇再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
1985年,邵逸夫还曾捐赠1000万港元给中国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工程,为当时的壁画安上了玻璃屏风,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据悉,敦煌研究院为感谢邵逸夫这一善举,立碑予以纪念。
真正的行善者,估计也不注重树碑立传的形式,但邵逸夫的善举,确实得到国内外的认可。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64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2899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邵逸夫颁发大紫荆勋衔。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综合自《北京青年报》《潍坊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慈善家邵逸夫
盘点全国各地的“逸夫楼”
中国为何遍地“逸夫楼”?
“逸夫楼”遍布全国 尤以中国东半部为多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处处都有逸夫楼
為什麼很多學校都有“逸夫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