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筷子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新闻背景
近日,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清州举办研讨会,希望共同为筷子申遗。会议决定11月11日为“筷子节”,三国将为共同申遗召开事务会议。
筷子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两汉曾出现了“筯”字,不过自唐代起,宋、元、明、清皆统一称“箸”。 但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在明代发生了变化。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代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筷子”。
张文茂/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竖筷子一绝
民间小术
民间小术打嗝不止法
高手在民间 筷子射穿不锈钢盆
人才果然在民间,筷子压下去的那一刻,真是一双巧手啊!
揭秘民间常见骗术,筷子提水!忽悠我10年,看完后我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