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朝万顺---宋银钱欣赏
宋代银钱品鉴之一——皇宋通宝九叠篆折十银钱展赏
皇宋通宝为北宋仁宗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楷、篆对钱,形制有小平、折二,其中篆书中的九叠篆皇宋通宝被旧谱誉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本品银质,直径41.7毫米,厚3毫米,重28.08克。
宋代银钱品鉴之二——宋代银钱集赏
    宋代几乎每个年号都铸造了金银钱币,金银钱不作为流通货币,一般作宫廷赏赐之用。北宋灭亡后,金人把府库中的珍宝抢掠一空,其中包括很多金银钱币。是故后代撰谱者所见宋代金银钱非常罕少,以致很多钱币失载。本博将陆续上传一些所藏宋代银币,供泉友鉴赏。
今所展八钱,宋元通宝、至道元宝(合背)、绍定万岁为平钱,元符重宝、政和重宝为折二,熙宁重宝(合背)、大观通宝为折三,重和通宝为折五。
宋代银钱品鉴之三——淳化元宝银钱展赏
淳化元宝为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开始铸造。相传钱文为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即所谓的“御书体”,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淳化元宝版别较多,本博所展第一枚为“缩水淳化”,据谱载比较珍稀。第二枚为背双佛银钱,旧谱无载。1988年,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在五台山被挖掘发现,专家认定其为礼佛钱。但是银钱未得到公认。目前所知,背双佛银钱至少有两个版别,还有一种是佛像凸出于钱背的,想必银钱也应该是礼佛所用。
宋代银钱品鉴之四——圣宋元宝银钱三品展赏
首枚圣宋元宝为折五钱,其余两枚为小平钱,其中第三枚版别是开档元。
宋代银钱品鉴之五——淳熙元宝银钱三品
纯熙元宝是南宋孝宗皇帝所铸。公元1174年,孝宗改年号为纯熙,仅仅六天之后又改元为淳熙。虽然“纯熙”使用时间非常短暂,但已有了铸币。目前,泉界公认的是“纯熙元宝”背“同”铁钱,折三银钱近年来才逐渐面世。上面第三幅淳熙元宝为隶书版,谱载仅见铜钱,非常珍罕。
宋代银钱品鉴之六——崇宁通宝、元宝、重宝银钱五品展赏
崇宁钱是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0年)所铸。宋徽宗贵为一国君王,治国虽无方, 但他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 ,为一代书法宗主,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
崇宁通宝、崇宁重宝版式较多,重宝钱背竖纹和背十字者稀少。崇宁元宝非常罕少。以上所述为铜钱情况,而银钱诸谱未载。第一枚通宝直径34.3毫米,第二枚重宝背竖纹直径35毫米,第三枚重宝背十直径34.2毫米,第四枚元宝35.2毫米,第五枚元宝直径32.5毫米。
宋代银钱品鉴之七——“靖康通宝”银钱两品品赏
靖康通宝为北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所铸,宋钦宗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十六个月即灭国被俘,史称“靖康之难”。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就是指的靖康之变。
靖康年间分别铸有靖康元宝和靖康通宝。形制均为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其中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小平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通宝材质有银、铜、铁三种。
靖康钱由于铸量稀少,且基本全部为金兵掳掠到北方,中原根本难见真容,因此被历来泉家奉为珍宝,位列中国五十名珍。
今所展两枚靖康通宝均为银钱,一图为宽缘折二篆书,直径28.5毫米,二图为小平篆书,直径24毫米。
宋代银钱品鉴之八——绍熙通宝篆书折二银钱赏鉴
绍熙(1190年-1194年)是南宋皇帝宋光宗赵的年号,共计5年。宋光宗登基后,赵扩被立为太子。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
绍熙年间铸有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因当时社会稳定、经济较发达,所铸钱币也较其他南宋钱精美。版式有小平折二铁钱。有楷篆二体,楷书为普品,篆书珍罕。铜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其中背“四”钱有折五试铸品,为令泉家趋之若鹜的宋泉名珍。
绍熙通宝银钱诸谱失载,然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绍熙钱背均为纪年,而本品却是光背;绍熙钱以铁钱为主,而本品却为银钱;绍熙钱以楷书为主,而本品却为篆书。更为难得的是,本品形制规整(边郭1点方向疑为挤压所致)、穿口整齐,钱文字口异常高凸昂立,似与铁母同模铸造,目前未见公展。直径28.5毫米,重9.74克,敬请师友赏鉴。
宋代银钱品鉴之九——绍兴元宝小平银钱赏鉴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银、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绍兴元宝官铸小平铜钱较稀见,折二常见。本品为银质绍兴元宝楷书平钱,非流通货币,当属珍泉。
宋代银钱品鉴之十一——小宣和还有银质钱
宣和通宝是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宣和”乃取自皇帝宣和殿之名。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铸钱高手之一,他所创瘦金书独树一帜,并亲笔书写钱文,异常精美,奠定了徽宗钱在中国钱币史上的重要地位。
宣和通宝版式繁多,钱文分篆、隶二体,直读,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可以说每一款都非常精美。因铸量多,存世多,有些钱币目前价值不高。宣和通宝特铸一种宫廷用小钱,直径1.7厘米,钱文篆书,泉界俗称“小宣和”,诸谱均载金质钱,非常罕少。然这种小宣和亦有银质钱,本博上展之物形制规整,包浆老道,磨损自然,应为开门之物。
宋代银钱品鉴之十一——两枚珍罕的“宣和通宝”银钱
宣和通宝是宋徽宗宣和年间所铸,宣和铜钱版式繁多,亦铸有银钱。靖康之难中,金人大肆掳掠汴京财富,其中包括金银钱币。据史料记载,共掳走金钱71贯,银钱142贯,宋庭金银币被洗劫一空。这恐怕就是后代著谱者所见北宋金银币甚少,而使很多品种失载的主要原因。这些金银币大部分被金人熔化,存世罕少。本品所展两枚宣和银币都是脱谱品,第一枚是折三银钱,直径30毫米,“宣”字写法特殊,铜钱亦无此版,况银钱乎?应非常珍罕。第二枚是平钱楷通版,铜范银钱。
宋代银钱品鉴之十二——淳熙通宝篆书背月银钱
淳熙(1174-1189年)是南宋孝宗皇帝年号,历时十六年。期间铸淳熙元宝、淳熙通宝。谱载篆书淳熙通宝背巨月为铁母,本品为篆书银质平钱,与铁母同模铸造,诸谱无载。
宋代银钱品鉴之十三——绍圣通宝
绍圣是北宋哲宗年号(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绍圣年铸有元宝、通宝对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几种。“绍圣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铜、铁钱。“绍圣通宝”铜钱仅见小平楷书,存世明显少于元宝,版式也较单一,铜钱楷书对读较为常见,对读有种大字版,稀见,行书旋读稀见,应为试铸。本品为绍圣通宝银质平钱,钱文大字楷书,广穿,罕少。
宋代银钱品鉴之十四——建炎元宝
建炎(1127年5月-1130年)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4年。建炎年铸有建炎元宝、通宝、重宝钱。沿袭北宋铸钱传统,铸制精美。建炎元宝隶篆成对,铸造量稀少,铜钱不可多得,银钱更加罕见。本品为建炎元宝隶书体银质平钱,直径21毫米。
金代名珍阜昌通宝楷篆折十银钱两品鉴赏
“阜昌通宝”是金国子皇帝刘豫在大齐国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币。
刘豫是景州阜城(今河北阜城)人,北宋元符年进士,历任河北提刑、济南知府等职,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叛宋降金。出于国力及战略考虑,金太宗主张在中原地区扶持中原人做儿皇帝,既抚慰中原百姓,又作为金国与南宋的一道屏障。因此,北宋灭亡后,先扶持张邦昌建立“楚国”,再扶持刘豫建立“齐国”。1130年,刘豫定都河北大名府,改元阜昌(因他是河北阜城人,故以家乡名做年号),后又迁都汴京。屡败于宋,1137年失信被废。
刘豫虽因政治原因遗臭万年,但其所铸阜昌钱却因制作精整、文字秀美而名标史册。金初均用辽宋钱,未曾铸钱,刘豫所铸阜昌钱也成了金朝铸币的先驱。阜昌通宝为小平、折二、折三等形制,楷篆对钱。折十型大钱为近年新出,极为罕见。本博所展为光背银钱,另有背星对钱存世。篆书直径43毫米,重23.4克,楷书直径43.5毫米,重22.66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灿烂辉煌的宋钱
宋代稀有银钱或许您一枚都没见过
中国历代古钱币介绍及价格表参考--北宋、南宋(6)
中国古代钱币珍品(一) YS
北宋·靖康通宝篆书背上折二银钱
靖康通宝篆书圆贝宝小平银钱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