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花札记(四)

青花札记(四)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引言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1597)卷之四〈江南诸省〉:“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张应文《清秘藏》卷上第六〈论窑器〉:“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由此可知宣德一朝,官窑烧制工艺的精湛,与生产力的旺盛,烧制期虽短却毫不逊色,其后明清官窑仿造宣德制品数量众多,亦可以看出其受重视的程度。


青花札记(四):大玩家宣宗的贡献


受访专家:陈润民,故宫博物院 陶瓷专家   交谈时间:2003年10月

 

 青花梵文出戟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梵文出戟盖罐,高28.7cm,口径19.1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罐直口,平肩,硕腹,下部微向内收,平底,口上有槽,肩部凸起8个长方平面扳手,附圆盖。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以渲染手法描绘纹饰。罐身分层饰海水纹、八宝、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盖面饰4朵云纹,间以五个蓝查体梵文,是佛种子字,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莲瓣纹环围,九瓣之上各书一蓝查体文字,中央双线圈内从左至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九字中,前五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后四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行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两层文字相同,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仪式的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马:首先想请您给初学者简单谈谈应该怎样去认识宣德青花瓷器?


陈:宣德青花作为青花瓷器中的鼎盛时期、黄金时代,其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自明清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初学者要认识宣德青花,通过相关的书籍,从造型、纹饰、釉色等多个方面入门,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去接触图片、瓷片标本乃至完整器物,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认识。


马: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相比永乐青花有哪些变化?


陈:从目前的藏品来看,宣德青花的造型比永乐多,除了很多沿袭永乐朝的器型外,宣德朝新增加了各式小花盆(六方、八方)、鸟食罐、笔管、蟋蟀罐等,其中笔管和蟋蟀罐目前故宫没有收藏,在景德镇御窑厂有出土发现,民间也有一些收藏。至于受西亚风格影响的器型,宣德青花则明显少于永乐青花,器型上也有一些细微变化,比如花浇,在永乐时期是完全模仿西亚黄铜花浇的龙柄,到了宣德时期则是如意柄。

    青花夔龙纹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鼓腹,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饰青花纹样。颈与肩部饰如意头纹。腹部绘2只首尾相连的夔龙衔花纹。近底处绘一周仰莲瓣纹。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马:这些变化的产生、尤其是产生很多新的器型跟宣宗皇帝有关系吗?目前宫中没有笔管和蟋蟀罐是否跟上个世纪初溥仪从宫中带走大批藏品有关?


陈:可以说是关系密切。宣宗本人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极大的促进了宣德朝各类手工艺品的发展,青花瓷器也包含在内,这种影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也是一种进步。宫中没有笔管和蟋蟀罐,跟溥仪出宫没有关系,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马:永宣官窑青花由于都使用进口钴料,都具备晕散现象的特征。若仔细观察可发现永乐青花的晕散现象比宣德青花明显,您认为这跟青料的配比有关吗?还是跟绘画技法有关?


陈:永乐青花不仅仅晕散现象比宣德青花明显,在呈色上也较宣德更为鲜艳,这个差别跟所用青料无关。采用相同的进口料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于釉层的厚薄,宣德的釉面比永乐更厚,使得其釉面下的青花显得模糊不清,釉层厚气泡密集也使宣德青花釉面的橘皮釉和棕眼现象比永乐明显得多,这也是鉴别二者的依据之一。另外,由于永乐的底釉色偏白,而宣德的底釉色偏青(白中泛青),底色与青花对比后的视觉效果便是永乐青花更为鲜艳了。你说的青料的配比应该也是导致永乐青花晕散更明显的一个原因,目前正在研究中。至于绘画技法,应该强调的是宣德的画笔,属于小枝笔蘸料绘画,纹饰会留下用笔的痕迹。


马:说到宣德的青料,除了进口料,部分器物也采用国产料和进口料混合使用,这是否是宣德青花特有的现象?如果说成化青花采用的是浙江坡塘产的平等青料(坡塘青),那么宣德青花采用的是何种国产料?


陈:宣德青花瓷在采用青料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粹使用进口料,这类青花器有很浓的国画风格;第二类是进口料为主,国产青料为辅,国产料多用在口沿、圈足等辅助纹饰上;第三类就是完全采用国产青料,这类的数量极少,比如故宫藏有一件青花缠枝莲花大梅瓶,就是完全采用国产青料的官窑器。宣德朝的国产料是景德镇附近所产,与成化坡塘青有别。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花天球瓶,高46.1cm,口径8.9cm,足径15.2cm。
    瓶直口,长颈,硕圆腹,平底。颈部为缠枝莲纹,绘上仰变形如意头纹一周,纹内绘花蕾。腹部为缠枝花卉纹饰。素底无釉。
    明代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青花瓷作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亦在宣德朝达到了其制作的顶峰。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进口钴料,即所谓“苏泥勃青”料。因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的色泽,且烧成后往往在青花部分会出现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的青花色泽与一般宣德青花发色不同,从其发色清淡的呈色效果上看,宣德青花器并不全都使用进口钴料,也还使用部分国产青料。其纹饰题材以花卉瓜果为主,云龙海水为辅,构成了四季鲜花竟相开放,四时瓜果同时飘香的独特风格。石榴花、菊花、莲花、牡丹、百合、茶花、宝相花、牵牛花、射干花等较为常见。每件器物多以偶数种类的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反映了明代瓷器装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马:后代一直热衷于对宣德青花的仿造,最好的应该属清三代的仿品,其中尤其以雍正仿宣德官窑瓷器最为接近,请您谈谈清三代仿宣德瓷的特点,如何鉴别仿品与真品?


陈:清代早期仿造宣德瓷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皇帝的重视下、以宫中的宣德青花为模本,集合景德镇御窑厂的优秀工匠精心烧制而成。尤其是清三代,在仿造技术上几乎没有任何问题,最大的差别在于青料的使用上,因为宣德青花采用的是进口钴料,这种钴料的特点是青花深入胎骨,使釉面产生凹凸不平感,并且伴有黑色的结晶斑,这是后期使用国产料无法模仿的,仿制水平最高的是雍正朝,尽管在呈色上比较接近,但是那种青料渗透胎体的感觉却无法模仿。除去青料的鉴别方法外,由于清代的绘画风格要比明代细腻,用笔讲究规整,有层次感,这种时代特征是无法避免的,对宣德青花纹饰的模仿显得不够自然随意,更重要的一点是从手感来说是这些仿品的胎体比宣德青花原件要轻,胎质也更比原件细腻。


雍正乾隆两朝仿宣德青花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纯粹模仿,甚至包括仿款,这一类数量最多;另外一类也是在完全模仿造型和纹饰的基础上,落本朝款;还有少部分是纹饰、青花发色和造型模仿,不落年款。


马:对于那部分不落年款的仿宣德青花瓷器,如何去区分雍正仿和乾隆仿?这些无款的后期仿品中间有没有是仿永乐青花的可能?


陈:这也是涉及到一个时代风格的问题,总的来说,乾隆仿的比康熙和雍正的要工整许多。这些无款的仿品中的确有一些是仿永乐青花的作品。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梅瓶小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肩及足部饰上覆下仰的莲瓣纹各一周,莲瓣纹为青花地上绘饰白色轮廓线及圈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图案。肩部自右向左横书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马:谈到款识,一直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陈:宣德青花以“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晋唐小楷)最常见,这也是最传统的款识,多见于器底。其次是“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楷书款字体刚劲有力,德字“心”上无一横。宣德青花鲜见篆书款,清仿的宣德瓷器则是既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满器身”是指款识的位置不固定,有的见于口沿(常见于一些圆碗的六字横款)、有的见于肩部(如一件青花缠枝纹花浇)甚至有的书写于流部(如北京故宫藏一件青花缠枝莲纹茶壶),不拘形式。一般来说,一件宣德青花只有一个款识,也有例外,比如青花合碗就有两个款,盖子里和碗心分别各有一个款(目前故宫的合碗没有盖)。


马:您能谈谈北京故宫藏的青花梵文出戟式盖罐吗?这件器物为篆书款“大德吉祥厂”(写于盖内),全世界目前所知只有两件,另外一件在台湾的收藏家辜振甫手里(缺盖),这也是全世界青花瓷爱好者极为关注的一件珍宝。另外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过两件四字篆书款的“宣德年制”青花瓷器,您认为上面这几件篆书款的青花器具备宣德时期的特征吗?四字款的宣德瓷器是否是宣德早期的器物?


陈:宣德青花梵文出戟式盖罐是藏传佛教做道场时的供器,肩部突起长方形八戟,盖为直口平顶式,是宣德时期少见的器型。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盖有两件,盖面写有五个蓝查文,盖内与罐内底亦对应篆书款“大德吉祥厂”。篆书款并不代表宣德朝的时代风格,毕竟现在见到的篆书款数量极少,不具备代表性。永乐时期仅有的几件有款的都是四字篆书款,这是永乐时期的风格,从这一点来看,四字款的宣德青花应该是偏早。

 

 

 

 

    青花缠枝莲纹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
    瓶直口,圆唇,细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口沿下从右至左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青花花卉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口径7.5cm,足径10.7cm。
    壶直口,细长颈,折肩,长腹,圈足。颈一侧为壶柄,另一侧为长方形流,流口呈葫芦形。壶颈部绘缠枝花,肩部饰莲瓣纹,腹部饰八面方形开光,每一开光内饰上下两朵花卉,足部饰卷枝纹。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马:目前宣德青花瓷器中哪些纹饰与器型较常见?哪些不常见?


陈:宣德青花以大盘居多,仅北京故宫就有近百件,其中又以40厘米左右(包括40厘米以上)的大盘居多,有圆口和菱花口两种,以菱花口较多。这些大盘都是细砂底,底不上釉。另外常见的器型还有合碗、高足碗、天球瓶、玉壶春瓶等。纹饰最多的是把莲纹,其次是缠枝莲纹,再就是云龙纹、海水纹、四季花卉纹、宝相花纹等,松竹梅纹在盘、碗上常见,竹石纹、人物纹较少,最少的是葡萄纹。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青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作品。


马:请谈谈鉴定宣德青花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时代特征。


陈:宣德青花总的风格是自然奔放,与永乐青花的含蓄纤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具体用一些器物来说明宣德青花的时代特征,这样比较直观。

从盘子来说,比如宣德大盘(直径40厘米以上的),普遍是矮足,足边带有火石红,足墙呈斜坡状(用手无法提),后期的仿品足墙相对高,改斜坡底为滚圆的泥鳅背底(比如雍正仿的宣德青花把莲纹盘),而且在清三代仿永宣的大盘底部中出现无款、施釉的情况,这也是大家在鉴别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宣德的碗底足很宽,多为平切,足墙厚。另外就是宣德时期首创的台阶式底,比如故宫藏青花四方委角瓶、青花石榴尊、青花蕉叶纹尊等器物的底就采用了台阶式底,这是永乐青花所没有的。后期瓷器中康熙比较多的采用台阶式底。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壶直口,腹部滚圆,圈足外撇。一侧置弯流,为加固壶流,流、颈之间连以云形横板,另一侧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柄上绘忍冬纹,流的根部绘龙头,龙张口怒目作衔流状。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在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马:有没有制作(工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宣德特征”?


陈:这是同样具备的。以宣德青花中的大件琢器为例(比如梅瓶),在宣德朝烧造时采用的是上下对接坯,所以烧造后成器中间(腹部)能摸出接合的痕迹(微有凹凸),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到了清代的仿制品,由于技术的成熟,采用的是两边坯对接,加上修胎技术提高了,对接痕迹很不明显。至于今天的仿造品,几乎难见合痕。


马:那纹饰特征呢?


陈:从纹饰上来说,宣德青花显得洒脱、随意、大气,也很有时代特征,我认为历朝的缠枝莲纹绘制的最好的要数宣德,宣德青花瓷器中的云龙海水纹饰同样也是气势非凡。


马:那您能简单比较一下元代与永宣的青花瓷器中龙纹的区别吗?


陈:元代的龙纹龙身比较细,龙鳞呈细网格状,多与牡丹花组合在一起,常见三爪龙。而永宣的龙比较活,龙身较粗,龙鳞栩栩如生,神态威猛,三爪、四爪、五爪龙都比较多。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马:北京故宫里是否有民窑宣德瓷器?


陈:宣德民窑瓷在宫里极少,宣德民窑大都采用国产料,发色偏灰。


马: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所藏器物一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双方各有哪些宣德器型是独有的?


陈:比如刻有“大德吉祥厂”五字篆书的青花青花梵文出戟式盖罐、壶嘴上有六字楷书竖款的青花缠枝莲纹茶壶等就是北京故宫仅有的;而台北故宫的青花大香薰炉以及青花藏文僧帽壶等则是台北故宫独有的。两个故宫之间的藏品互相对照研究,加上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的出土发现,应该就能比较全面地概括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了。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高7.4cm,口径17.4cm,足径9.3cm。
    碗敞口,折底,圈足。碗外青花红彩饰海水龙纹,以青花绘云及海水,红彩绘双行龙,下腹部饰凸起的弦纹两道。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所绘龙纹下辅以海浪纹饰,愈显生动。


马:宣德年间与青花有关的品种有多少,除了青花、红釉青花、黄釉青花、青花矾红、青花釉里红之外,还有其他品种吗?


陈:基本上就是他列举的这几个品种,此外还有蓝地白花等。其中除白釉青花外,黄釉青花、青花矾红、蓝地白花相对较多,青花釉里红则极为少见。

 

明宣德时期 其他珍贵品种瓷器

 

      鲜红釉菱花式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鲜红釉菱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凭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外均以宝石蓝釉为地,并饰白釉鱼莲纹装饰。盘心在白色圈栏内绘莲池游鱼图,两尾游鱼潜游于飘浮的水草与盛开的莲花之间,外壁亦绘莲池游鱼纹,荷莲与游鱼规则地相间排列。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装饰美感。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由于“鱼”“余”谐音,因而民间有“连年有余(鱼)”、“宝贵有余”等吉语。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径9cm。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红釉,口沿一周呈白色,称“灯草边”。内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龙戏珠纹,外壁近底处以金彩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金彩虽已脱落,但图案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原初金彩与鲜红釉相辉映的富丽气度。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补记:其实,不论前人总结的经验,还是书本呈现的理论,都只能是辅助条件。若想深刻的认识某朝某类器物,必须长期观摩、接触实物,横向纵向比较,再对照仿品,从而获得自己的鉴定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说明代青花看永宣?永宣青花瓷器鉴定要点!
明成窑斗彩三秋杯
历代瓷器上的龙纹知识!
所见即所有:鉴赏明永乐青花瓷的珍、精、稀(附高清图)
宣德青花的特征
「回顾瓷魂」张浦生:关于元青花瓷器鉴赏的几点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