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携琴访友

携琴访友图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宋 范宽《携琴访友图》

是常见的中国绘画的名称,其中著名的有宋朝 范宽所画;明朝 戴进所画;清朝 陈卓和王翚所画等。

编辑本段典故

“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却不太清楚。
历史上与琴有关的故事,倒是不少。最著名的是“高山流水”:俞伯牙携琴去访钟子期,半路上听说他已经死了。于是恨世上再无知音,在子期墓前哭祭,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也不管那架古琴如何价值连城。
另一个有名点的故事,是“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位琴家公明仪,演奏水平很高,粉丝很多。有天他携琴访友,去讨表扬。路过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一条牛原本正在吃草,见公明仪路过,抬起头来,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公明仪以为遇到了知音,便坐下来,抚弦弄琴,倾心演奏了一曲。非常遗憾的是,牛听到琴声,反而低下头去大嚼青草,令著名演奏家公明仪大为扫兴。

编辑本段宋 范宽《携琴访友图》

【类别】字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简介】
携琴访友图,宋代画家范宽绘制。
【相关资料】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工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

编辑本段明 文徵明《携琴访友图》

尺寸为:132×60cm。
题识:嘉靖丙戌三月既望徵明制。

  文徵明《携琴访友图》

钤印:文徵明印、征仲、停云
题跋:文太史先生画法,早岁师宋人笔,中师赵荣禄,最后师梅沙弥,故此图仿范华源法也。苍古沉森,足掩千古,其为难得,旧为吾伴竹居中物久已。我之今获再观,楚人之兮,任其流转,何必以得失系心第。谓此世间奇琛,须令真赏之士,共加爱护可耳。后学陆师道。钤印:子传
鉴藏印:三十年精力所鉴、半丁平生真赏、山阴陈年、陈半丁所藏书画印、十峰秘玩、天风阁物、宝鄂山房珍藏
说明:此作经刘恕、陈半丁等人收藏。[1]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编辑本段明 戴进《携琴访友图》

  明 戴进《携琴访友图》

戴进(1388-1462), 字文进, 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浙派”创始人. 其父为职业画家, 永乐末年随父应诏入京, 才成为宫廷画家. 擅长山水、佛道、人物、走兽、花鸟等题材, 绘画被时人称为“绝艺”。除山水画,还擅佛道、人物, 南京多处寺院均有手迹留存. 所开创的浙派, 继承了宋代绘画的优良传统, 注重题材的生活意义, 侧重全局结构, 画风豪迈,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十分广泛的影响. 现存作品有《松岩萧石图》, 藏于日本大阪博物馆。

编辑本段清 陈卓《携琴访友图》

此为清陈卓的《携琴访友图》。南京博物院藏。
《携琴访友图》是陈卓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的构图疏朗有致,特别是水阁的结构准确,人物的线条自南宋画家而来,山石的用笔也接近于南宋的院派风格,同当时四王吴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是王原祁所极为不满的所在。有一个问题值得细说,我们以往的美术历史都将龚半千当做金陵画派的领袖,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个画派的真正首领是陈卓,龚半千只是其中艺术水准最高的画家,而不是领袖。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陈卓(1634--?年)字中立,北京人,家金陵(今南京),山水工细,人物、花卉均极擅长。

编辑本段清 王翚《携琴访友图》

  清 王翚《携琴访友图》

王翚,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嗜画,似有夙慧,运笔构思,天机迸露,迥非时流所能。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是清初“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位。
王翚出身于文人世家,祖上五世均善画,王翚自幼也喜爱绘画,曾拜同乡张珂为师,经常为画商摹制假古画出售,20岁时已具有极高的仿古能力。他的才能被王鉴发现,收为弟子,又介绍给王时敏,遂得到二王指授,并拿出家藏珍品让他临摹,王翚画艺又有大进。40岁左右已成为一代大家,时人称为“画圣”、“海内第一”。60岁时,他由王原祁推荐,被康熙召幸,作《南巡图》。《康熙南巡图卷》共十二大卷,堪称王翚创作画中的钜制,画面自京城永定门开始,至绍兴大禹庙,再经金陵回京城,沿途城乡风光、社会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时的盛况,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于穿插变化,场面之浩繁,内容之丰富,笔墨之多样,实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翚驾驭场景的高超能力。王翚因作此画而名声日隆,一时求画者挤破门。此后王翚作画就不象以前认真了,应付之画甚多。后人学他风格者很多,形成“虞山派”。
王翚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摹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显得有些幼稚,35岁到60岁为中期,这时期他广泛吸取前人优良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作画又专心精意,不肯苟简,因此,这一时期作品最为精彩,技法精巧,清丽工秀。《康熙南巡图卷》就属这一时期的作品。60岁以后是他的晚期,由于求画者甚多,作品多为应酬之作,难免粗制滥造,还出现了不少代笔画。由于技法纯熟,形成了一定格式,下笔也往往带有习气,不及中期生动英姿,但晚年也有一些杰作。
王翚《携琴访友图》款署“壬寅腊月既望,虞山王翚”。按壬寅为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作者时年三十一岁,属早年的作品。现藏山东省沂水县明清两代缙绅刘氏家族后人手中。

  携琴访友

艺术家:白宗魏
名称:白宗魏 乙丑(1925年)作 携琴访友 立轴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70×37cm

编辑本段宣德青花携酒寻芳(携琴访友)图梅瓶

该瓶1972年出自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瓶体工整端正,美观秀雅。胎体厚重,瓷质细腻,釉色匀润白净,极其雅致夺目。小唇口,圆台状短颈,颈下部外斜,丰肩圆腹,腹以下至足渐收,沙底略上敛。整器图案共分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龟背锦地纹。肩部绘青花波涛开光海马纹。其波涛有浊浪排空之感,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海马则奋蹄疾首,极富力度。胫部绘青花海波纹,与肩部海波纹遥相对应,笔法夸张洒脱而又不失写实风格,流畅而又豪放,给人以宽阔无边之感。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山水人物图,取古文人雅土“携酒寻芳”及“携琴访友”之意,颇富情趣。图中一高士神态怡然,坐骑徐行。从其衣着服饰着应为朝廷官员。马前一琴童状琴引路,马后另一仆人肩担酒食随行。远处群山滴翠,碧水横流。整图构图精妙,形神兼备。笔法极为细腻,人物马匹器用景物比例准确,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路旁柳枝随风摇曳,人物衣饰亦隐约飘动,生动有趣,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古代文人画中常有“携酒寻芳”“携琴访友”这类题材。与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及魏晋以后文人高土隐居山林,相聚豪饮,琴棋书画有关。此瓶另一特色是图中仆人肩上所担,一头为一只竹编的三层食簟,另一头为一只装满美酒的梅瓶,这只瓶中瓶对研究古代酒文化及梅瓶用途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实物资料。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该瓶从器形到图案可谓奇花瓷器中之极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挟琴访友,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两个故事你听过吗?
海淀博物馆里的精品秀(下辑)
中国明清瓷器传统纹饰解读(二)
明空白期青花携琴访友图双耳瓶
青花瓷17每个时代的青花瓷绘画都有他特定的文化含义和思想诉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