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崖山之后,岂无中国:(三)宋元鼎革,颠覆抑或继承

        难以否认,作为游牧部族政权,蒙元天然的原生状态,在与高度成熟的文明社会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后者造成稀释,甚至开一些倒车。包括五百年后被冠以高度“继承性”的明清易代,其实也是在雍乾两朝交替之际,才彻底完成了从部落贵族政治向皇权专制政治的回归,算是接上了明朝的尾巴。如果从多尔衮入关算起,这个过程经历了大约九十年,要是追溯到太祖起兵,便是超越百年之久。


        然而蒙元代宋,不仅不是断崖式的滑坡,而且在经济与文化层面,体现出诸多的继承性——尽管这种继承性因顶层政治的不稳定,在忽必烈死后中道夭折。除了避免对杭州、泉州这类南宋时代国际化商贸都市造成毁坏外,忽必烈的重商主义和面对海陆双向的开拓性,均是在汉唐以降的外向型主线上加以延展,而非叛离。其统治政策,更是对两宋以来处于上升周期的商业文明与国际贸易,给予了推波助澜。


        在邦联式的蒙古帝国内部,忽必烈以军事政权起家,却不依赖军事手段经营。帝国的军事扩张,高度依赖于商贸流通网络所实现的物资支持。所以,军事与商业两大主轴,在那个时代就如双生子一般,始终相伴相生。而随着阿音札鲁特战役的结束,旭烈兀汗国——邦联中衍生出的最后一个大型政权——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在西部的边界已大致划定,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大规模版图扩张也基本宣告结束。原本作为手段的商业,变成了目的;而原本作为目的的军事,又变成了商业的伴生品。这种背景下,过去从各家族内抽取人丁编队远征,完成蒙古人共同的领地扩张,就很难再被重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庞大的邦联,未来要通过怎样的形式,依旧聚结为一个共同体?要知道,此前旭烈兀西征伊朗、叙利亚、埃及,除了托雷系的力量之外,东方三王族(成吉思汗胞弟一系)、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乃至后来与旭烈兀在高加索地区形成军事对峙的术赤家族,都是抽掉了人丁编入远征军。在旭烈兀自立汗国之前,他在邦联西南方向上远征,是属于蒙古帝国的整体性军事行动,其战争果实,至少在名义上,也是蒙古上层贵族的共同财富。


        而在军事意义上的共同体面临离心倾向的背景下,忽必烈对于其直接控制的大元汗国,外围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旭烈兀各汗国,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结,便是通过广泛商业流通基础上的经济手段。他大量启用穆斯林商人在帝国内促进商贸流通,后者创造出被称作“斡鲁脱克”(Ortogh)的共同出资组织。翻译成现代汉语,它大致接近“公司”的意义,在突厥语中则类似“伙伴”、“组合”的意义。斡鲁脱克的经济活动,几乎涉及到蒙古帝国通商、运输、金融、征税、兵站、军需各个环节。在大型的斡鲁脱克之下,又会形成小型的斡鲁脱克,它们遍布帝国在东西方的领地,甚至渗透入邦联成员以外的附庸政权,俨然是活跃于十三世纪的跨国企业集团。如果我们将其与此后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相比较,甚至不难发现一些共通之处。


        忽必烈针对这些贯通帝国四方的商业行为课税,大约获得了10%-15%的中央财政收入,加上占中央财政80%左右的盐业专卖,他的政权几乎对农耕经济没有依赖(农业税收归入地方财政,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同时,他废除了过路税,商品流通仅在卖出地一次征税,税率约为3%,也就是三十税一。这是什么概念?被我们广为称颂的前汉“文景之治”,期间尊奉黄老之术,以轻徭薄赋为典型特征,而汉文帝的农业税税率便是三十税一。考虑到国际贸易与农业耕作在利润回报水平上的差异,忽必烈的商业税率便不可谓不够低。这当然极大刺激了帝国内的商品流通。忽必烈时代,也成为了保护、培育商人的时代。如果说东方文人渴望生于北宋仁宗治下,那么国际倒爷要在古代中国找一个理想的经营时间,忽必烈一朝未尝不是一个理想选择。


        活跃的经济带来充盈的商业税收,这位元世祖便以此为基础,对蒙古贵族进行货币性赏赐,使后者获取游牧经济形态下无法得到的收益。这些赏赐,以类似今天债权或股权的形式,回流到斡鲁脱克,供其进行各样的商业行为。斡鲁脱克在取得收益后,又把其中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蒙古贵族。这样的循环下来,一方面在帝国中央、蒙古贵族、贸易商人之间得到了经济利益的三赢局面;另一方面,使得围绕在大元汗国周围的成吉思汗子孙们,能够从宗主国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收益,形成邦联内部的向心力。可以说,达到了经济与政治两个循环的合一。


        再来看蒙元的海洋属性。如果不考虑西迁后的突厥,那么,历次从北方南下至黄河流域,与汉民族产生融合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真正进入了海洋。在军事领域,南宋覆亡之际,除了崖山海战中沉没的舰船外,大部分宋廷直属战舰都被忽必烈收编。于是,他转眼间便拥有了庞大的海军,这才有了后来远征日本、爪哇等海洋国家的基础。在经济领域,元朝政权除了对陆上贸易课税外,更兼通过海洋商业获益。在其彻底扫除南宋势力之前,便与穆斯林海洋商人船队往来甚密。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泉州蒲寿庚,他与蒙古人联手将南宋流亡朝廷赶出了赋税充盈的泉州,从而使蒲氏在有元一代,几乎成为泉州的“土皇帝”。当然,这也为他的后人在明朝被打入贱籍、无法入仕埋下了种子。


        忽必烈在海洋方面的进取,仍旧是军事与商业两条轴线的交错。在这两个维度上均实现“下海”后,我们再来打开蒙古邦联的版图(篇末附图),就会明白这位大汗的用意。我们较为熟悉的术赤汗国在邦联西北部,其势力范围从中亚到东欧。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领地以中亚和新疆为主,在邦联的中西部。这三个汗国的统治家族,均源于成吉思汗的子辈。而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的后代,则自蒙哥大汗起,继承了宗主政权所在蒙古高原和广袤富庶的东方领地。蒙哥死后,其幼弟阿里不哥继位,却又很快被胞兄忽必烈发动政变所击败。此时,作为同胞四兄弟中剩余一位的旭烈兀,刚好统军西征,适逢帝国顶层政治变故,便决定借此契机,于今天伊朗之土地建立自己的汗国。这才有了一个由成吉思汗孙辈创建的,被称为“旭烈兀兀鲁斯”的大型汗国,它的位置在邦联的西南方。后来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就是源自于此。所以,忽必烈在南海和印度洋方面的军事行动,直接打通了大元汗国与旭烈兀汗国之间的海洋商业通道。


        除了这条横亘帝国东西的海洋通道外,忽必烈还自宁波、杭州,经直沽、通州,至大都构建了一条南北向的通道。包括在近代崛起之上海,早先也是受益于它。后来被明清皇族官宦用作休闲游赏的什刹海,在忽必烈时代叫做“积水潭”(不同于今天北京的积水潭)。它是可以向东连接通惠河与渤海的水运港口,当时码头上的“搬运工”则是来自暹罗、缅甸的东南亚大象。而元大都皇城的北垣就紧邻着积水潭的南岸,俨然一座连通海洋的皇都(篇末附图)。想象一下,这是何等的国际化气魄?我们到底因为它是游牧民族创立的政权,而将蒙元归入后来的满清一类?还是能够从大都的积水潭向前看六百年,回到唐代的长安西市,重温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时代?


        所以,摘掉有色眼镜,这个曾经短暂存在于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政治和军事版图上,倒是有几分与古代罗马遥相呼应;在经济与贸易活动上,也算担得起为近代欧洲早开先河。东方历史悠悠,除却极盛之汉唐,何曾有过此般开阔气质?便是两宋繁华于此,也免不得稍许相形见绌,略显欠了三分雄气。反倒是往后看看那“光复汉家天下”的朱明一代,为了将江南钱粮运到北京,两百年间面对黄淮水患,用高企的运输成本,苦苦维系着内陆大运河,理由仅仅是担心海运风险。而等到李自成起兵相向,这条被视作国家命脉的漕运河道,终究也没能派上实质用场。江南的粮先未能被用于陕甘赈灾,后没有支持到西北用兵。这番统治方式所折射的帝国格局,显得何其之局促?这般皇族帝胄所上演的家国大戏,又落得几分之荒唐?

 

 

散人于翠微斋

2017年12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物简史」忽必烈如何建立了“首都圈”
欧亚史上罕见的国家大建设,忽必烈用30年就完成了
成吉思汗曾经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国家
成吉思汗的元朝失败了,你知道他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现在还存在吗
历史上元朝最远打到了哪里,版图到底有多大?放现在包含哪些国家
蒙古大汗阿里不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