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三)

@青涩老男人      

五、宋元战争(1235-1279,历时44年)

北宋期间,兵不能战,一是由于宋朝军制掣肘,北宋时期监军权利比主帅大,还可以决定主帅生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杨家将的原型杨业之死,就是跟监军太监王侁有关;


除监军外,因为宋是陈桥兵变起家,对将领格外提防,不断在各军区调动将领,使得将不知兵不说,最明显的就是金刚开始入侵,李纲主持全局支援太原,但各路兵马均不听节制,有的纷纷请示皇上再动,有的只是按照事前的计划自由行事,导致一盘散沙,根本没有战斗力。


因为无权,宋都没有大军区调度的经验,缺乏军事上战略人才,所以宋都是单凭哪个将领神勇小胜一次,鲜有合作聚歼的范例,凡是宋五路出兵之类的,势必会因为其中几路跟不上调子而导致其他得胜的部分也受牵连被迫撤退。


北宋神宗时代颇思进取,改革兵制,其他多有冒失之处,但“将兵法”解决了以前北宋将不知兵的弊端; 建立军事学校也是一个好的概念,可惜以后没有很好执行下去。 


到了南宋,并不是南宋军人比北宋能打,而是一百多年未经大战的不知所措后,慢慢跟金的战斗中,将士积累了经验,而且南宋也没有了监军的说法,将领的自主权因为实战的需要,比北宋大了很多。


步骑对阵:

蒙古人打仗习惯如平时的围猎,饮食以马奶肉食为主,带着母马背着牛肉干基本不需要补给,近战一人两匹马轮换,征服欧洲时一个人9匹马轮换,即使断了饮食,也会刺马血吃马耳,甚至杀一匹马吃,你根本无法采取断绝蒙人粮草供给的方式打击其后勤弱点,而且蒙人也是攻城掠地后就地补给。


南宋在平原上,跟蒙古根本没得打,一边倒处于被屠杀状况,估计南宋人也很郁闷:以前觉得辽厦头痛,结果金狠得多,好不容易开始不怕金了,谁知又来个更狠更没法对付的蒙。所以宋主要是城池和要隘坚守和三叠阵对阵,三叠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自己本身也牺牲惨烈。


三叠阵是宋朝步兵防御骑兵冲锋的阵法:

1.拒马,放在最前方延缓敌军冲击势头与速度

2.长枪兵手持长枪,坐在拒马后面十步左右的位置,不准站起来,效果为杀伤敌军战马,不过敌军一旦冲到这个位置,长枪兵也基本上必死无疑,这部分士兵都是敢死队。

3.第二排,弓箭兵手持单兵制式的强弓硬弩,半跪在地上,效果为射杀中段距离之内的敌人

4.第三排,神臂弓或床子弩,这些就是大杀器了

5.中军预备队,待命出击


水军对垒:

当时淮水和黄河之间,也因为长期战争凋敝,加上蒙一会挖黄河堤淹金,一会又淹宋,那时已无常态的生态,所以黄河天险是用不上了。


宋还是采取对金的策略:陆地打不过,我守两淮和长江;但蒙人跟金不同,金当时不开化还自卑,多次占领中原还是觉得自己是奴隶社会,不足以控制高度发达的封建社会,所以宁愿扶持伪齐政权等,也不自己占领。


宋朝水军

宋朝的水军实力非常强大:到了宋朝,车船在战争中有很大发展,都料匠高宣所制巨型作战车船长20~30丈(约合60~90米),有23~24个车轮桨。最大的长36丈(约110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000余人


大宋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南海一号的打捞也佐证了这项技术;1203年建造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在船舷包裹上铁甲,是最早的装甲船,长10丈(约30.72米),宽1丈8尺(约5.53米),船底厚1尺(约30.72厘米),10橹,水手42人,载战士108人。载重 1000斛(约60吨)


蒙人水军:

蒙古人则会学习,等到三次征西后带会世界各地的工匠技术,忽必烈第三次攻南宋时候,想靠长江和水军阻止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襄阳被破,首先是宋水军被歼灭,其次是从阿拉伯带来的工匠制造的回回炮。


蒙1235年才发动第一次宋蒙战争,但1214年已受命为炮水手元帅,炮水手兵种就是遇城架炮,临水造船的工兵。所以蒙古人不是那种只会简单地骑马打仗的,蒙人的战略看似随意,但不是一拍脑袋打秋风似的进犯,而是有准备的入侵。


早期蒙古水军船舰的来源,主要有二:一为掳获,一为自制;1236年赵阿哥潘於利州嘉陵江上夺蜀船三百艘;三年后,李彀下万州,会战於瞿塘,获战舰千余艘。造船上,蒙人与1236年春进围江陵开始造船。


蒙哥发动第二次蒙宋战争前,已经募兵习水战,蒙古军水战经验已丰,纽磷率战船二百艘在叙州马湖江面击败宋都统张实所统五百战舰,然后顺利东行,担任封锁重庆江面,蒙古水军还挫败了吕文德进援合州钓鱼城的号称万艘舰队;所以在蒙哥时代,蒙人已经有对抗宋水师的力量。



三次蒙宋战争总结:

但即使这种情况,第一、二次宋蒙战争时期,蒙主攻宋主守,城市你夺我夺,局面你来我往,蒙古人攻得凶猛,咄咄逼人;宋人守的顽强,蒙古也从未获得压倒性优势,看不出一点亡国迹象,相反,虽然南宋政治上的腐败影响了一点战力,但机构尚能高效运转同心协力应付战争机器,倒把本来骑射不精的宋军给逼得能打多了,蒙受到崛起以来最顽强的抵抗。


而第三次宋蒙战争,蒙古是远见卓识的忽必烈上位,而宋是贾似道凭鄂州之攻上位后而开始走向专政,加上之前三次东征蒙古已经征服了世界,国力对比也是蒙古占绝对优势,所以第三次宋蒙战争之前,胜败的趋势已现


所以第三次入侵在襄阳打败宋水军和崖山之战取胜,都不是偶然,当蒙古集中半个世纪的技术和力量打一个蜷缩惯了的南宋,被灭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避免亡国,只有北宋时不惜一切拿下西夏,建立彪悍的骑兵,穷兵黩武,根本不给蒙古起来的空间。 


“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蒙古国在征服欧洲的战争中,向西到达了多瑙河流域,向南到达了里海、黑海,后来并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钦察汗国。


蒙古军团也跟波兰重骑兵方阵打过仗,当时是欧洲骑兵最盛时期,时欧洲颇有武士精神,一字排开,队列四阵,以为是你回我合的正面较量,但蒙古人也不傻,正面打两个蒙古也打不过一个波兰重装骑兵,所以蒙古就发挥百里机动的优势,退让你追再包抄,身上重甲射不动,那好射马,身穿80磅盔甲的欧洲武士一旦落地连转身都不方便,肯定是被虐。


古代儒家传统从没有给宋皇帝上过课,所以在金灭前两年与蒙结盟灭金,可以从后面1232和1234地图上看金国的版图,可以说是捡个便宜,也无关大局;但是灭金后蒙佯装被撤,宋这时候想捡便宜收复开封等地,被蒙打个措手不及,再此背上毁盟约的罪名。



南宋与蒙交战大事记:


宋蒙战争

1205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历时22年。

1211年-1234年,蒙古灭金国,历时23年。

1219年-1223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灭花喇子模。1223年大败俄罗斯,4年。

1235年-1241年,第一次宋蒙战争(窝阔台)

1236年-1241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汗征服东欧。历时5年

1252年-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灭波斯,征服西亚,八年

1253年-1259年,第二次宋蒙战争(蒙哥);


宋元战争

1268年-1279年,第三次宋蒙战争(1271年改国号元)

1268年-1273年,襄阳之战

1273年-1275年,淮西之战

1274年,郢州之战 ,鄂州之战

1274年-1275年,嘉定之战、丁家洲之战 

1275年,岳州之战,临安之战,常州之战

1275年-1278年,重庆之战

1275年-1276年潭州之战,扬州之战

1276年-1277年,静江之战、泸州之战

1276年-1278年,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

1279年,崖山之战


蒙古扩张地图:


1212年再征金朝

1214年,金被迫与蒙签订协议,迁都汴京

1218年蒙灭西辽

1221年,蒙灭花刺子模

1223年,经伊朗高原北部,掠高加索三国后征服俄罗斯

1226年,蒙灭西夏

1230年,蒙古三路伐金

1232年宋与蒙联和攻金

1234年金朝灭亡

1235年蒙古二次西征;1236年,3路攻宋

1255年蒙古三次西征

1259钓鱼城蒙哥战死

1273襄阳失守

1276年蒙攻占临安

1279年崖山之战

一、蒙金之战

1212年,蒙古军第二次攻金

1213年,成吉思汗三路攻金,围攻金中都和分兵三路攻掠两河、山东、辽西

1214年,金宣宗畏惧蒙古军再攻中都,下令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今北京)

1216年潼关之战、南京之战

1217年-1225年,木华黎征金;木华黎只率领1万余蒙古军和降服与重用大批汉族地主武装,为蒙古军服务。

1232年联宋灭金,主要战役:三峰山之战、汴京之战

1234年蔡州之战,金灭


蒙“借道攻金”

1227年,蒙军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郑损擅自做出了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致使自吴玠时代以来南宋经营百余年的“三关五州”防御体系彻底瓦解


1230年,蒙猛攻凤翔时,偏师自宝鸡、大散关突入宋境,1231年3月又借口追击金兵,入侵宋境;10月拖累正式派使者向宋要求借道,被杀,从此开始武力借道。


兴元府的桂如渊在蒙压力下,放弃饶峰关,蒙古借此次借道,破四川城寨140处,尽破蜀口关隘,深入四川腹地,为日后蒙军长驱入四川创造了条件。


而当初宋金关中之争,就是为了保四川一直在坚守没有让金人得逞,如今让蒙人把关口唾手可得。


二、第一次蒙宋战争  窝阔台(1235-1241)

在宋蒙联盟灭金后,南宋得意洋洋,但对蒙人也颇提防,但究竟是按对金布局,两淮和长江之间作为缓冲,长江据险放手;这种是对金防御的模式。


但是很多人想把防线推倒黄河,这就牵涉开封、洛阳,因为黄河和淮河之间,都被匪患、宋金伪拉锯整的民不聊生,没多少居民和耕地,此地已经不养人,推倒前面,一是蒙人不干,二是无民无粮,没有后盾可言。


就在犹豫中,南宋选择了最差的一个冒进。


端平入洛

南宋趁金灭亡之际,一举收回河南及三京之地,便发兵取河南。南宋的军队很快便占领了汴京城,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向洛阳进兵;宋军一进入洛阳城就遭到了蒙古军队的埋伏,宋军大败伤亡惨重。住汴京北侧的的蒙军,又决黄河之水以灌宋军,宋军死者无数,撤兵南归。

所谓“收复三京之计”,反落个毁盟启衅。


窝阔台三路伐宋

1235年,窝阔台以宋背盟为由,遣军三路攻宋。中路由皇子阔出率军攻宋荆襄地区,西路由皇子阔端率军攻宋四川,东路温不花和汉将张柔、史天泽进攻江淮,开始了第一次蒙宋战争。


1235-1239年这是第一阶段,由于蒙正全力第二次西征欧亚,所以蒙古铁骑虽然蹂躏面积甚广,但没有深入,很多城市被蒙攻下,迅疾又被宋收复,看起来宋兵非常有抵抗力量。


还有一个原因是蒙古这时候与宋一直在议和之中,边谈边打。


第三个原因是有杜杲和孟珙


主要战役:

1238年,庐州之战

攻宋之东路军攻安丰军失败后,察罕率号80万大军,再次攻宋淮西,进围庐州,杜杲事先已制作了千百间串楼,列于濠岸;,入土五六尺,高丈余,上施横木,中设箭窗,下缭以羊马墙、每楼可御三炮。蒙古军于城外,筑土城60里围城,又筑台高过串楼,以制城内。察罕见屡战不利,遂北撤。


1238年,京襄之战

由于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放松,宋廷乘机“收复京襄”,孟珙取荆门军以通收复襄阳、樊城粮道


1239-1241年这是第二阶段,因为与宋和谈未果,1239年底窝阔台派塔海率兵入川;1240年又命张柔分道进攻江汉,1241年成都沦陷。


这阶段,虽然蒙铁骑不断蹂躏中原,但由于有淮河和长江阻隔,这时候蒙水军还没形成,争夺重点是四川。


宋主要是驻军长江中游的孟珙和驻守长江上游的余玠,在余玠治蜀的期间,一直到1253年蒙第二次入侵之前,宋人与蒙古在川陕之间是相持之局。


1241年,孟珙出任四川宣抚使;孟珙自朔江而上进驻夔门,召集散民,编练“宁海军”。


1241年,余玠出任四川制置使;听从隐士二苒的建议:构筑山城防御体系,依山加筑堡垒型山城,据险设防,居民平时住山下,一旦有事军民则移居堡垒。

三、第二次蒙宋战争  蒙哥(1258-1259)

宋对自己武将惊惧远甚于外敌,宋总干自毁长城的事,当初南宋与金开始势均力敌情况刚好转,宋高宗杀岳飞,解除韩世忠张俊得一批好手军权;现在蒙宋第一次战争刚平稳几年,宋理宗就开始向余玠下手;


1252年,蒙哥计划西南出兵拿下大理和吐蕃,三面攻击宋;于是让其皇帝忽必烈带队。虽然如愿拿下,但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和地势不熟,10万铁骑只剩2万。


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召其还朝。余玠愤懑成疾,服毒自尽。


1255年蒙哥开始对四川进行夹击

兀良合台打通由云南至四川道路;而帖哥火鲁赤、带答儿率军南进,与兀良合台会师;北路则帖哥火鲁赤与汪德臣率军自利州经阆中,进抵南充,沿嘉陵江南下。


但这次进攻被宋击退,可从此开个先例,以后对四川都是多路夹攻了。


1257年,蒙哥带西路军四万入侵四川;而令忽必烈领北路军从河南南下,进攻襄樊鄂;而兀良合台从西南进攻交、广,正式拉开第二次大规模侵宋。


1258年-1259年,钓鱼城之战;

蒙哥围困钓鱼城5个月未果,汪德臣又被飞石砸死,1259年蒙哥也意外死在钓鱼城。

王坚主守的钓鱼城,一直坚持到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答应不伤害百姓后,才最后投降。


1259年,鄂州之战

第二次宋蒙战争,宋则因为宰相丁大全蒙蔽天子和百官,一直蒙军大举进犯四川、京湖,困守数座孤城,而忽必烈居然跨过长江包围鄂州传来,朝廷大震,迫使宋理宗罢免丁大全,贾似道上位后迎合群臣、太学士流放丁大全,丁大全在贬往的船上,被气愤的押送官毕迁推入水中淹死。


从9月到11月忽必烈指挥蒙军不分昼夜攻打,城中死伤1万3千多人,宋都统张胜战死,高达代之坚守。再高达的指挥下,南宋军民浴血奋战,倒是令急于建功作为夺王位的忽必烈一筹莫展。


蒙军因为久攻不下,在城墙下挖地道进城,贾似道见了急令见木珊栏环绕城墙内壁,形成夹城,木栅一夜之间完成,使得攻入城墙的蒙军反被夹城所困,忽必烈见了夸贾似道:“吾安得如贾似道者用之!”


蒙哥先前已死,忽必烈仍不肯退兵,但面对源源不断的宋援军,攻鄂的蒙军处境日益艰难,又听说宫廷有变,这才接受贾似道合约,第二次宋蒙战争就此结束


据蒙古人写的历史,是说贾似道跟忽必烈有私下口头协议,贾似道私自求和条件是:“宋称臣与蒙,两国划江为界,江北归蒙古,宋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两、匹”


但历史上有争议,贾似道是有可能自作主张,但南宋疆土一直长过过去沿两淮布放,放弃两淮到长江的缓冲,单单一座长江天险,蒙军只要多造水军,也不难攻入,所以,单单以“划江而治”,很多历史学者对这口头协议就存疑。


第三次宋蒙战争时,贾似道跟丁大全一样隐瞒襄樊被困六年也令人费解。  而且,周围宋军也七次水上支援均被蒙水军打退,考虑六年中只有七次打败记录,这种支援度颇有点让襄樊自己顶住的意思。

四、第三次宋蒙战争(宋元战争)  忽必烈(1268年-1279)

忽必烈继位后,派郝经为国信使,来送告知继位,并兑现口头合约为正式协议;郝经是一腔心思想促使协议,但贾似道怕私下合约的事暴露,于是干了件更蠢的事:把郝经给扣留了,忽必烈一听,立即下了讨伐宋的诏书,但下了并未立即讨伐。


这时候本来投降蒙的李璮忽然叛变杀死很多蒙古兵,宋理宗欣喜接受李璮归降,蒙人认为这是宋煽动的,更加坚定了伐宋的决心。


这时候贾似道开始折腾军队的军费审计,干掉不少骨干将领不说,还把刘整给逼投蒙了。刘整可是后来襄阳之战起了关键作用的人。


刘整投降后向蒙元统治者提出先攻襄阳,夺武昌,再顺江而下攻打南宋首都临安的战略。


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


同时在万山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

1268年-1273年,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南宋最重要的一战,打了6年,襄樊失守后,南宋就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整造船使得元从没有水军到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宋军开始失去水上优势了。


虽然蒙使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但襄阳地区经营十多年,借襄阳夹汉水,地险城固的有利地形,特别是守备措施充分,物资储备丰富,元军本来是很难拿下。


襄阳失守也是宋一系列错误造成

1、1267年,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犯了巨大失误允许蒙古军在樊城外置榷场。于是蒙军很快的就进筑起了堡垒,一下子就断绝了襄阳的粮道。

2、贾似道女婿范文虎不听调遣,增援襄樊未果。

3、贾似道长期向宋度宗隐瞒襄樊被围消息,使得襄樊长期得不到支援。


其实第三次宋元之战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是一边倒的局势,没有前两次那种拉锯相持,这时候元以及理顺内务,完成三次西征,权利对付南宋,而且还记住差不多半个世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根本是欺负人了。


襄樊破后,元军的水上力量就开始碾压南宋了。


襄樊破城后宋蒙决定性战役:


丁家洲之战

1275年,贾似道率诸路精兵13万,战舰2500艘,金帛辎重之舟,舳舻衔接百余里,命孙虎臣统领步兵7万驻池州丁家洲,夏贵率战船2500艘横亘江中,自己率后军驻守鲁港。

而阿术数千艘乘风顺流而下,直压宋师,用巨炮轰击宋军中坚,孙虎臣望风而逃。夏贵不战而遁;


丁家洲之战的失利,标志着南宋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荆湖-江淮防线的彻底崩溃


跟前任丁大全命运相似,丁家洲失利后贾似道被贬往循州,押解途中,被监送者郑虎臣所杀。


会攻临安

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赵潽弃城而逃,元军进占建康后,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


焦山之战

1275年为确保临安,宋廷组织焦山之战。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


陆地:李庭芝派姜才进攻杨子桥元军、打通入江之路,并以三叠阵对之,开始元军冲阵,宋阵不乱,元骑损失过半,元将张弘范佯败而退,姜才追击乱了阵型,南岸元军万箭齐发,宋军猝不提放,死伤一万八千人。


海上:张世杰如约舰队开到长江焦山流域,扬州宋军新败未能如约出兵支援,常州张彦居然不发一兵一卒,张世杰只得水军孤军奋战。张世杰令水军十船连成一舫,以示死战决心

但元军小型战船机动灵活,横冲直撞,宋军舰大连舟难以行动,元军交射火箭,顿时宋船帆蓬俱焚,损失战舰700余艘。

焦山之败,宋朝军队损失殆尽。


之后,元军的水师就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临安之战

1275年11月,伯颜分兵三路会攻临安,西路由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率领蒙古 骑兵出建康,东路由参政董文炳、万户张 弘范、都统范文虎率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澉浦(今浙江海盐县南)进军;中路伯颜 带领诸军,率水陆两军出镇江,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军。这时候宋军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了。


1276年南宋太皇后上书请降。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当时流亡的宋廷人数,可靠的说法为“犹计二十万”,除了家属和后勤,作战军队应该数万人。


崖山之战据说宋船只千余,元只有四百多,至于把千艘船跟赤壁曹操一样捆成方阵,这都不是主要的,因为崖山不算宋元最大的海战,元这时候水军实力早已碾压宋,之前襄樊和丁家洲之战早就千船大战打败宋朝水军,加上宋人闻风丧胆的回回跑,就是崖山之战赢了又跑得掉吗?


结果是,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人称“崖山之后无中华”。



@青涩老男人      

 
 

岁月如梭,青涩如故

文 / 波得莱尔   图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元襄樊鏖兵五年: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宋元战争 (南宋与元)
三次蒙宋大战与宋朝的灭亡
襄樊之战
蒙古风云41 襄樊之战(二)收紧的绞索
南宋边防的两把大锁,蒙古人花了十二年时间打开了一把,南宋遂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