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元战争系列之三:从襄樊战役到临安失守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根据之前制定的攻宋战略、参考了前南宋降将刘整的提议,决意倾全力进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宋蒙之间的第二次战略决战在襄樊地区爆发。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终于来临了,在南宋政权生死攸关的当头,宋蒙双方是怎样行动的?请看下文为您一一道来。

1、战云又起

        前文介绍过蒙哥的第一次攻宋无果而终以及随后蒙古战略的调整,到忽必烈正式即位之后,蒙古方面又开始加紧对南宋攻势的筹划工作。蒙古将领郭侃首先上疏提议“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地区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迅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这位郭侃有人声称是金庸小说中郭靖的原型)1265年,另一位将领刘整也上疏进言,提出了统一中国的构想:“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到1267年,忽必烈最终接受了刘整提出的“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也”的战略构想,决意以汉水流域的襄樊地区为突破口,派大军南下发动对南宋的全面战争。首当其冲的围绕襄阳、樊城展开的长时间争夺战随即开始。

        襄樊地区有襄阳、樊城两个城池,其地为于汉江中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有言:“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襄阳也?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这一段话就着重强调了襄阳地区对于东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然而,南宋方面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襄阳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在1238年孟珙收复襄樊地区后,朝廷甚至一度“弃之不顾”,没有经营襄阳的打算。直到李曾伯上任时,南宋政权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襄阳地区战备建设,但是不久后随着李曾伯的辞官,这些准备工作又停滞下来了。等到南宋军民察觉襄阳乃生死攸关之地时,襄樊早已陷入蒙古的重重包围之中。

襄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图源知乎马伯庸)

        不过蒙古军队的包围封锁在一开始其实是不严密的,由于襄樊地处南方多雨之地,每年春夏梅雨之际,汉江水位上涨时,南宋水军仍然可以发挥优势,突破蒙古包围,将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城中支援战斗。1269年,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众援襄樊,乘春水涨,轻兵部粮至襄阳城下,惧蒙古军掩袭,与吕文焕交语而还。”援军趁着汉江涨水的时机,成功的为襄阳补给粮草,但是只能与守将简单交谈也体现出破防的不易。这一事件也让蒙古方面非常震惊,张弘范建言“国家取襄阳,为延久之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毙也。然夏贵乘江涨送衣粮入城,我师坐视,无御之者。而其境南接江陵、归、峡,商贩行旅士卒络绎不绝,宁有自毙之时乎?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蒙古军队开始大力发展水军,意图封锁汉江,彻底切断襄樊地区与外界的联系。1270年年底,张弘范再次向史天泽提出了一样的建议,史天泽最终采纳建议,将张弘范部迁至万山鹿门,彻底切断了南宋军队向襄樊运粮的通道。

        尽管蒙古军队双管齐下加强对襄樊的围困,但是由于襄樊依山傍水、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特点,还是无法完全断绝两城与外界联系,南宋水军也继续沿江与蒙古军队交战。就这样年复一年,蒙古军队变成了元军,一步步蚕食襄樊周边的宋军据点,逐步缩小包围圈,而宋军则干脆退入城中闭关死守,再加上两城可以在战斗中相互呼应,元军无论是想要强行进攻还是困死宋军都非易事。同时,长时间的围困对蒙古自身的损耗也非常大“以国家每岁经费计之,襄樊殆居其半。”如果再这么旷日持久下去,形势将对蒙古非常不利,元军迫切需要一个加快战争进程的有利措施。

        蒙古方面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然而南宋方面却更加被动。且不论之前南宋对襄阳战略意义的轻视导致的战备工作不到位,就算是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南宋朝野上下仍然不能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甚至还有意无意地给前线制造麻烦。首先是宋度宗本人就是一个“混蛋”,将朝政全部交给贾似道处理,自己却整天荒淫无度;而贾似道本人虽然在鄂州之战中立下大功,但十多年后他本人也迅速膨胀,居功自傲,朝政处于一片混乱中;其次,南宋前线作战的将领之间也是问题不断,襄樊守将吕文焕为了阻止与自己有仇的将领高达入城支援,不惜向朝廷谎报大捷让朝廷撤回增援,以至于错过了最后获得支援的机会,另一位大将范文虎在增援路上还在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全然不顾战局的极度恶化;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早在宋理宗时期中央强行收回边将的财政权,将可以充作国防经费的茶利回收中央,导致各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中央又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转移支付,用于地方国防建设的开支捉襟见肘,更要命的是,由于中央政策的变化,荆湖地区原本繁荣的茶叶贸易迅速衰弱,1259年鄂州之战时茶商还可以为宋军提供大量军粮,到1268年襄樊之围时却应者了了。事实上,到1273年前后,襄樊地区对于南宋而言已经是一个“知其不可守而非守之”的死地,能坚持多久,完全取决于城防的坚固程度与对手的战术了。

2、元军“大杀器”的使用与襄樊之战的结束

         元世祖忽必烈清楚的意识到必须尽快拿下襄樊地区,否则久拖生变,必然对己不利。因此他决定在襄樊战场使用元军从西域获得的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回回炮投入战斗,希望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独门利器。

        其实在此之前围攻的元军就已经使用炮具攻击襄樊二城,但是襄樊作为战略要地,其城防建设也属于南宋的最高水平。南宋陈规所著的《守城录》就提出了应对火炮的措施:将传统的女头墙改为平头墙,也就是将齿垛型改为相连的整体;同时为了观望和射击,在平头墙上按一定间隔留出方空眼,排列呈“品”字型;这样既提升了对士兵的防护,也加强了抗毁损能力。所以,一般的攻城炮具很难突破坚固无比的襄樊城防。

        于是忽必烈自然想到了利用性能更强的回回炮加入作战以打破僵局,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回回造炮技师随后被召入京师,针对襄樊地区特别是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兼水宽,易守难攻”对火炮威力要求更高的特点研发适合的强力抛石器,也就是回回炮。不久,两人成功制成并且实验了新式的回回炮,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忽必烈随即命令将其投入襄樊前线使用,并且迅速在军队中推广开来。

        回回炮首先面对的是汉江北岸,防御相对薄弱的樊城。此时襄樊地区德高望重的老将吕文德已经在两年前也就是1269年年底病故,樊城宋军与襄阳宋军之间唯一的联络通道浮桥也被元军焚毁,之前曾经成功破围为襄阳提供补给的夏贵再次增援襄阳也被击退,襄樊、尤其是樊城已经是危在旦夕。1272年底,回回炮运抵樊城前线,但是战斗过程仍然不顺利。由于回回炮使用前必须要进行架设,但是城内宋军集中攻击,刘整说“授军二百,令世昌立炮帘于樊城马墙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达旦而炮帘立”。不过城内宋军兵力有限,也没有意识到回回炮的强大威力,没有成功阻止回回炮据点的建成,也就错失了继续战斗的可能性。回回炮一架设好,就在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其超远的射程和巨大的破坏力,使胶着已久的战局被迅速打破。宋军在樊城的城墙,以及仿照鄂州之战架设的栅栏被相继摧毁,元军又经过14个昼夜激战终于从城东北角突破,于1273年正月彻底占领了樊城。樊城守军面对回回炮的巨大威力仍然坚持了14个昼夜,可见攻打樊城的艰难,但元军如果没有了回回炮的帮助,恐怕就不是几个14天就能破城的。

        樊城被攻破后,回回炮被迅速运用于襄阳城的攻击中。亦思马因根据地势,决定用回回炮攻击襄阳城东南角楼,元军总指挥阿里海牙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回回炮将150~300斤重的石块投掷向宋军阵地“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回回炮的骇人威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炮击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面对回回炮的势不可挡,南宋将士的心理防线与襄阳城防一道崩溃了,许多将领纷纷主张投降;面对山穷水尽的局面,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最终在1273年农历2月以保证全城民众安全的前提下献城投降,持续5年的襄樊之战彻底结束。

        襄樊之战的结束,也意味着南宋政权的末日来临了,东南已经无险可守,元军将领阿里海牙随即提出乘胜追击,直捣临安,众将也表示赞同。1274年,忽必烈派左丞相伯颜率20万大军经过鄂州、湖口,向南宋首都临安进军。

灭宋大将伯颜


3、兵败丁家洲与南宋投降

        1274年,已经攻克襄樊的元军经过休整再次启程,顺汉江而下连克鄂州、黄州、安庆等长江沿岸重镇,在襄阳投降的吕文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元军每到一地他就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招降城内宋军将领,南宋苦心经营的几个重镇就这样相继落入敌手。比如说之前曾让忽必烈数月不克的鄂州城,这次才坚持数日就城破了。

        作为南宋朝廷此时的“栋梁”,自称南宋“周公”的贾似道已经寝食难安了,之前他一直希望避免与元军主力的决战,希望能“复制”襄樊的奇迹。然而战况的极度恶化已经让他再也无法逃避了,1274年年底,在朝野的一致要求下,丞相贾似道不得不率军13万人从临安出发,企图阻击顺江而下的伯颜大军。两位丞相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丁家洲之战


       1275年农历2月初,贾似道统领的13万宋军抵达芜湖,此时伯颜大军已经进入刚刚投降的安庆城,两军相距只有数百里。贾似道非但没有积极备战,反而是主动遣返部分在淮右地区俘获的元军战俘,还派出使臣前往安庆乞和,提出割让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希望元军可以退兵北返。伯颜依据忽必烈的战略部署断然回绝了贾似道的乞求,并于2月初六离开安庆继续沿江东进。直到此时,贾似道才彻底放弃了和谈的妄想,紧急命令步军指挥使孙虎臣率军7万列阵于丁家洲长江两岸,命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战舰2500艘横亘于江中,自己亲率后军进抵鲁港(芜湖西南)阻击元军东进。

        贾似道这边正在仓促应战,元军那边也不敢怠慢,因为伯颜很清楚这是与南宋军队最大规模的一场阵战,很可能也是最后的决战了。2月16日,伯颜大军抵达丁家洲附近与宋军相隔数里,他远眺宋军阵势,发现对方人多势众,意识到自己寡不敌众只能以计谋取胜。伯颜首先召集将领,要求他们制作数十条大舟,在舟中堆满柴草,并且放话称要放火烧毁宋水军战舰。这下果然宋军非常担心,命令部队昼夜不断保持戒备,如此数日下来,宋军士兵疲惫不堪。2月21日,伯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随即命令水、陆两军同时对宋军发动攻击,还使用巨炮轰击宋军孙虎臣部。元军刚刚与宋军交战,孙虎臣居然因为惧怕而丢下大军独自逃跑了,宋军前沿的7万大军随即溃败;与此同时,平章事阿术亲自带队顺江突入宋水军舰队中,宋水军同样阵脚大乱,之前兵败鄂州的宋水军指挥夏贵见战况不利,担心自己会被问责,再加上他本人其实不希望贾似道成功,看到岸上步军溃败后便不战而走。至此,宋军前军溃败,水军逃跑,尽管鲁港的贾似道后军还没有参加战斗,丁家洲之战宋军惨败已经无可挽回。

        贾似道早已没有了鄂州之战时的勇气,面对危局他选择了逃避,鸣金收兵后他本人也只身逃往扬州,不久便被罢官。宋后军失去指挥后演变为一场大逃亡,溃军顺江逃跑,元军阿术命令部队追击150多里,南宋最后的精锐部队就这样彻底溃散,丢失了全部的粮草和辎重。3月,元军继续向长江下游前进,面对大军压境,建康(今南京)留守赵潜逃亡,部下徐王荣献城投降。元军继而攻占建康周边的瓜州、镇江等地,并且包围了南宋江淮重镇扬州,建立了稳固的南进基地。南宋朝廷紧急要求两湖、四川、江西等地派军勤王,然而其他地方尚且自顾无暇,根本抽不出兵力增援,最后只有江西文天祥、湖北张世杰和福建浙江的少量部队赶到,对大局作用不大。

张世杰

        被围扬州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希望能打破包围回撤临安,于是与张世杰和张彦等将领协商共同组织焦山之战,突破元军围困。然而宋军内部已经军心涣散,不少将领甚至暗中与元军接洽通气,张彦更是迟迟不肯出兵支援,最终张世杰主力在焦山彻底溃败,损失战船700余艘,南宋军队的最后力量彻底丧失。南宋朝廷内部或主和,或主南逃,分崩离析,一筹莫展,南宋的灭亡已经迫在眉睫。1275年7月,忽必烈下定灭亡南宋的决心,命令伯颜率大军直取临安,伯颜受命后制定了“诸军分三道,会于临安”的战略。11月,三路元军分别由西路阿刺罕带领蒙古骑兵出建康,趋向溧阳、安吉;东路由董文炳、张弘范率领,乘水师由江入海,向钱塘江口的海盐前进;中路由伯颜亲自指挥,出镇江向常州、平江前进。

三路灭宋


       西路和东路元军进展都比较顺利,相继控制了溧阳、安吉和海盐。而中路军却遇到了常州守军的顽强抗击。11月16日伯颜抵达常州城下,招降未果后全面攻城,至11月18日常州城破,守城宋军及其将领几乎全部战死。由于常州的抵抗,伯颜下令屠城以示报复和恐吓,全城最后仅剩7人幸存。常州屠城后,整个江南为之震恐,无锡、平江两地相继投降,至1276年正月,三路元军在临安城下胜利会师。

        面对元军的大军压境,南宋朝廷一片混乱,丞相陈宜中建议出海避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建议向南撤退继续抵抗。宋廷既没有兵力可以反抗,求和又被元军拒绝,极端绝望的南宋朝廷最后只能选择奉玺书向伯颜投降。1276年公历2月4日,伯颜派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入城入城安抚百姓,严令部队禁止烧杀抢掠,封闭仓库,收缴南宋朝廷的财物、珍宝、器具,全部运往大都;伯颜随后亲自入城安置宋廷人员,将宋朝宗室包括宋帝赵显、皇后、太皇太后等人员监护启程,一同北上大都。至此,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朝廷灭亡。

4、战争的继续

         尽管南宋朝廷在1276年2月投降元军,但是朝中主战派代表张世杰、文天祥仍然坚持抵抗。而南宋皇室也有部分人没有放弃,他们临安投降的前夜,在驸马都督杨镇、国舅杨亮节的护送下带领南宋益王、广王两位王子暗中出城逃往浙江金华,为南宋政权保存了一丝血脉。随后几经辗转来到温州江心寺,与张世杰、文天祥等人汇合前往福州。1276年6月14日,张世杰、文天祥决定效仿高宗故事在福州拥戴益王称帝,史称宋端宗。

        南宋政权的抵抗还在延续,而南下漂泊的小朝廷又将面对什么呢?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是怎么回事?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宋元襄樊鏖兵五年: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三次蒙宋大战与宋朝的灭亡
南宋边防的两把大锁,蒙古人花了十二年时间打开了一把,南宋遂灭
蒙古风云42 回回炮的威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