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翔历史 | 奥斯曼帝国的黄粱一梦(六)

本文为奥斯曼帝国历史学习笔记及串联故事。

如在阅读时发现任何漏洞或错误,

望不吝赐教。在此多谢。



拜占庭帝国


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之中,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崩溃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荣光与璨烂又守卫了一千年。它亲眼见证了罗马的落日,并亲手为现代世界送来黎明。


在这个帝国一千一百年的历史当中,其子民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后裔,他们的邻居、盟友和敌人也都持同样的观点。直到启蒙时期,学者才拒绝承认其“罗马”之名,而是将之命名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古代名称。对他们而言,这一千一百年不过是堕落、腐化和衰落的历史罢了。


曾经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


然而事实是,拜占庭帝国在历史长河中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圣主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敌入侵的黑暗时代。它耸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焦点:匈人入侵、阿拉伯帝国崛起、东西教会分裂、蒙古铁蹄肆虐、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兴起。拜占庭帝国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


但是,拜占庭帝国终于还是失掉了这个世界......


红苹果


红苹果惹人摘。   

  ——土耳其谚语


伊斯兰对君士坦丁堡的渴望几乎和伊斯兰本身一样古老。


公元629年,拜占庭帝国的第二十八为皇帝——希拉克略徒步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他刚刚通过一系列的战事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并夺回了基督教最重要的圣物,真十字架。此行他正是要将真十字架返还圣墓教堂。据说他在抵达耶路撒冷城时收到了一封信。


信上简单的写着:“以大慈大悲的真主之名,默罕默德,真主的奴仆和他的使徒,向希拉克略,拜占庭人的君主致意。愿遵循真主教导得人都得平安。我邀请你向真主投降。接受伊斯兰,真主将给你双倍的报酬。但如果你拒绝这个邀请,就将误导你的人民。”


从这封或真或假的信开始,君士坦丁堡就成了穆斯林眼中的红苹果。他们相信,根据信中的预示,可怕的打击终有一天将降临到拜占庭帝国和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头上。


穆罕默德二世画像


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时,对这颗“红苹果的渴望变得更加剧烈”。因为这个已经两度即位又两度将大权奉还其父的年轻人急切的需要建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以证明自己比父亲更加伟大。于是,当1451年,他再一次登上苏丹宝座之时,攻取君士坦丁堡被列为头等大事。


君士坦丁堡


此时,和教皇达成和解的约翰八世皇帝已经去世,他的幼弟君士坦丁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先帝曼努埃尔二世所有的儿子之中,君士坦丁最有能力。他魅力不凡,勇气十足,对于拜占庭漫长光辉的历史烂熟于心。他下定决心要挽救帝国悲剧的命运。


但新皇帝回到君士坦丁堡即位的时候,整座城市早已不复当年的繁荣和辉煌。这里的人口曾经接近50万,如今已衰减至5万。城市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半毁的建筑还在不断凋零,商人的船队也不再挤满帝国的港口,宫殿和教堂也不再闪耀富丽堂皇的关辉。


然而,虽然破败的景象至此,空气中却酝酿着一种奇怪的活跃的气氛。新绘制的壁画还像过去一样精美,圣象依然被装点着金银,新的艺术流派正在蓬勃兴旺,学者和艺术家们都能找到合适的赞助人。他们已经和土耳其人战斗了一百五十年,此时再清楚不过等待自己的必将是灭顶之灾,却依然决心在厄运来领之前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的美好之中。帝国虽然衰败,文明却蒸蒸日上。


不过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自然不会有如此好的雅兴。他正在焦急地等待教皇承诺的援军。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眼看土耳其人紧锣密鼓的做着进攻的准备,援军的到来如同泡影。反而是曾经信誓旦旦于君士坦丁堡共存亡的威尼斯人决定撤离。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围攻战专家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以个人名义从热那亚赶来,带来了一支700人的援军。


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面领陆。由于黑海和地中海的盐度差,汹涌的洋流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穿过(蓝色箭头方向)。从这两个方向登陆君士坦丁堡几乎是自杀行为。唯一利于海上登陆的金角湾被横江铁链封锁(黑框部分)。陆地部分则由千年以来从未陷落的狄奥多西二世城墙(红色框内)守护。


狄奥多西二世城墙在狄奥多西二世皇帝时期开始修建,历时五年修建完成,由南至北总长5.5公里。城墙分为内外两层(内墙高12米厚5米,外墙高8.5米),加上墙外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以及护城河后高1.5米的矮墙,构成了这道绝对防御。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攻破这道防御简直不可想象。



战云密布


面对君士坦丁堡如此严密的防守,穆罕默德二世苏丹自然是不能懈怠。在公元1451-1452年期间,穆罕默德二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的东侧建造了一座要塞,牢牢扼住了黑海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要冲。如此一来,君士坦丁堡想要从海上获得外援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直到今天,这座被称为“海峡的利剪”的要塞依然在发挥它作为海关的重要作用。甚至当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通过此处时亦被扣留数年,在支付了巨额通关费用后才被放行)。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二世在全国发布了征兵令。攻打先知许诺之地的号召力,使得苏丹的征兵令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境内甚至整个穆斯林世界都得到了狂热的响应。当苏丹于1453年正式围困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麾下的正规军已达80000之众,其他随行的部队的数量也相当庞大。对比之下,君士坦丁堡内的拜占庭守军满打满算也只有8000人。


收藏于土耳其博物馆的“乌尔班巨炮”。


对拜占庭帝国的君臣们更为不幸的消息是,纵然狄奥多西二世城墙对战冷兵器无往不利,但奥斯曼军队此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精通了火器,特别是大炮的使用。就在穆罕默德决定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后,一位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铸炮师来到了穆罕默德的朝廷。他能铸造出能发射约1.5吨重石弹的巨型火炮,后世称之为“乌尔班大炮”。其实早些时候,乌尔班曾到过君士坦丁堡,并提议将这项技术提供给君士坦丁十一世,可惜皇帝此时已经完全没有财力去支持他完成铸炮工作,乌尔班无奈之下转投奥斯曼帝国。


上帝之风


1453年4月6日,围城战正式打响。古代的防御工事遭遇到了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炮击,石弹将砖石击得粉碎,有时还会有整块的城墙结构轰塌。纵然奥斯曼人的巨炮因为冷却时间长,每天只能发射7发,但到第一天的战斗即将结束时,狄奥多西二世城墙的外墙大部分化为废墟。苏丹命令大军进攻。君士坦丁皇帝身先士卒冲入敌阵,率军击退了敌人前赴后继的进攻,直到夜色降临奥斯曼人鸣金收兵。



朱斯蒂尼亚尼研究出了修复城墙的办法,他将木桩打入碎石缝隙之中,建造起较为松散的防御措施,借助破碎的砖块和石头重新建筑起一道简易的城墙。第二天,当战火重燃时,这种新的城墙结构比原有的坚固的城墙更好地抵消炮弹的攻击。奥斯曼大军虽然多次发动总攻,但每一次均被打退。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4月20日,拜占庭帝国期待的援军到了。


说是援军,其实也只有4艘重型克拉克帆船,但这4艘满载人员、武器、粮食的帆船着实为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最重要的希望。当它们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城内的人民骚动起来。奥斯曼舰队自然不会对这些不速之客坐视不理。然而,奥斯曼的船只多为小型桨帆船,既没有击沉重型帆船的火力,又比不上其满帆前行的速度。这4艘满载希望的舰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奥斯曼舰队的包围。然而,当船员们已经能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尖塔时,风停了。


嗅到机会的奥斯曼舰队如狼似虎地扑了上来,双方船只爆发了激烈的接舷战。“四方尽是呼喊和混乱,士兵们相互鼓励。人们砍杀敌人也被敌人砍杀;屠戮他人,也被他人屠戮;相互推搡、咒骂、威胁和呻吟——这噪音可怕极了。”两个小时之后,虽然奥斯曼人死伤惨重,但人数占优的他们逐渐占据上风。蜂拥在城墙上观看的人们只能无助的看着,苏丹本人也亲自来到现场,甚至激动地催马步入水中发布命令。突然间,战局扭转,只能认为是上帝伸出了援手,风又刮了起来。四艘战舰不可阻挡的乘风而启,顺利通过金角湾入口。苏丹和他的指挥官们只能在他们身后咒骂。


陆上行舟


遭受这样的失败让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暴跳如雷。相比城内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作为进攻方的统领,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分毫。年仅21岁的年轻苏丹,无时无刻不受到自己手下降临甚至兵士的质疑。只要围城的日子每多一天,他的声望便将多消耗一分。焦躁不安的苏丹想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计划。



他命人在陆上(君士坦丁堡地图绿色标出部分)铺设涂满润滑油的圆木,绕过热那亚人的殖民区,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的将70艘战舰通过陆地送入到金角湾之内。第二天清晨,当拜占庭人发现他的计划之时,第一艘战舰已经入水。为了给拜占庭人的心理防线造成更大的冲击,他命令水手立即登上运输中的舰船,并做出一副扬帆起航的样子,宛如他的舰队真的正在通过陆地向着君士坦丁堡防御最薄弱的环节袭来。


一时间,曾经牢不可破的铁链防御现在变成了作茧自缚。拜占庭的舰队被迫和奥斯曼舰队在金角湾内展开决战。拜占庭舰队希望靠火船大破奥斯曼舰队,可奥斯曼舰队已提前做好防范。拜占庭舰队损失惨重,战舰沉没,水手被俘,港口陷落。需要防守的城墙长度又增加了5公里。随后,为了再次打击守军的士气,穆罕默德苏丹命令将所有俘虏用木桩钉死在守城将士面前。为了报复,拜占庭守军将之前俘获的奥斯曼军民全部从城墙上抛下。


自此,双方除了决死一战,再无别的可能。


最终决战


1453年5月29日,是穆罕默德二世定下的发起总攻的时间。为鼓舞士气,他已下令:城破之时,可自由劫掠3日。


此时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已经精疲力尽,白天面临着恐怖的炮火袭击,夜晚则奋不顾身地修复城墙。开战前的8000守军到此时只剩下大约4000人。


没有人选择放弃,每个人都在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决战到来的前夕,全城居民陆续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将数世纪的宗教分裂抛诸脑后,罗马公教神父和希腊正教神父并肩而立,全基督教范围的祈祷开始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拒绝撤离,他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动物或许会被其他动物追赶而奔逃,但你们是战士,是古罗马最伟大英雄的后裔。”他和每一位指挥官握手致意后,彻夜留在教堂中为黎明时将到来的战斗祷告。


但苏丹决定在太阳升起之前先发制人,凌晨1点30,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撕破了寂静的夜空。火炮一轮齐射,将一部分城墙彻底击垮。苏丹率大军长驱直入,多亏了朱斯蒂尼亚尼的指挥,拜占庭人成功的打退了每一次猛攻。大约凌晨4点钟,奥斯曼大军开始撤退,苏丹不得不拿出自己最后的底牌。5000名最为精锐的禁卫军奉命出击,他们是土耳其军队的中坚力量。他们爬上城墙,将皇帝的鹰旗扯下而插上奥斯曼的旗帜。看到旗帜更换的城内军民以为大势已去,顿时大乱。



在最后的作战中,朱斯蒂尼亚尼身受重伤已经无法再战。皇帝深知他的重要性,恳求他留下继续指挥,但朱斯蒂尼亚尼的亲兵却坚持要带自己主帅离开。守军将士看到总指挥撤离,士气崩溃。


眼见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冲入敌阵,就此不知所踪。


落日余晖


当太阳再度从破败的基督教城市上空升起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已经几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为自己冠上了“征服者”的头衔。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苏丹


即使君士坦丁仍然争斗不休的兄弟们还占据着伯罗奔尼撒,科穆宁家族的后裔也依然统治着特拉布宗。但这一切已是徒有其表。土耳其人彻底实现了伊斯兰世界统治君士坦丁堡的梦想。占领这座城市也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灵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此,君士坦丁堡,或者该说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都城。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周边地区。红色为奥斯曼帝国,黄色为特拉布宗,橙色为伯罗奔尼撒。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或许令罗马帝国的最后遗迹也销声匿迹,但拜占庭的学术之光却无法被扼杀。难民纷纷涌入欧洲,带来希腊与罗马残留的璀璨瑰宝。一缕人文主义的关辉照亮了西方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广泛流传,柏拉图和德摩斯梯尼也同样让人着迷;拜占庭的流亡者们开始讲述各类杰出人物的故事;从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富有的美第奇家族对拜占庭来的学者们深感兴趣,因此出资兴建了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这些行动导致了一场复兴运动,及著名的“文艺复兴”。西欧世界终于重新寻回了自己的根基。



 


to be continue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罗马
拜占庭帝国(3)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兵临城下,1453君士坦丁堡之陷落(上)——奥斯曼简史20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帝国的重要一战:君士坦丁堡
追寻与归宿(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