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中的成语25丨黄庭坚之“粗茶淡饭”:极目送归鸿,老尽少年心
【成语1】水中捞月
【释义】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成语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释义】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成语3】粗茶淡饭
【释义】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庭坚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字鲁直。作为北宋后期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两人并称“苏黄”。
黄庭坚幼时就能过目成诵,七岁时便能写出《牧童》这样的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从此之后,他就跟着舅父李常远赴淮南(今江苏、安徽、河南境内的淮河以南的地区)游学。
游学期间的黄庭坚慢慢成长为一个浪漫而不羁的青年,在美丽富庶的江南,他和小伙伴们或冒险探幽、纵情山水间:
往在江南最少年,万事过眼如鸟翼。
夜行南山看射虎,失脚坠入崖底黑。
却攀荆棘上平田,何曾悔念身可惜。
辞家上马不反顾,谈笑据鞍似无敌。
(《新寨饯南归客》)
或饮酒作乐、偎红倚翠,于风流快活中打发时日。在那些欢愉的时光里,黄庭坚初尝了男欢女爱的甜蜜,也开始动用自己的才情,写出一首首令人面红耳热的艳词:
【沁园春】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恨一回相见,百方做计,未能偎倚,早觅东西。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添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
奴儿。又有行期。你去即无妨我共谁。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地角天涯,我随君去。掘井为盟无改移。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临时。
【忆帝京】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乌、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後。怕夯你来僝僽(chán zhòu责骂;埋怨)。
“镜里拈花,水中捉月”,可望而不及,也不知当时的黄庭坚知不知道“色就是空”的道理。那次,他去拜访一位很有名望的老禅师,结果被那阐师痛斥了一顿,说作为一个大丈夫怎能把才情用在写那些俗艳文字上面。从此,黄庭坚收敛多了。
熙宁六年(1068年),二十四岁的黄庭坚考中进士,成了汝州叶县的县尉,任期满后,又入京通过招考四京学官的考试,始任北京(河北大名府)国子监教授,且在那里一干就是八年。在第七个年头,他慕名给在徐州任职的苏轼写信,并寄去了两首诗,很快苏轼就寄来了和诗。
黄庭坚的命运从此和苏轼紧紧绑到了一起。
两人开始交往的第二年(元祐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案发。学官任满的黄庭坚已入朝并成为著作郎,因受苏轼案的牵连,被罚铜二十斤,还被贬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知县。
第二年南下吉州的过程中,黄庭坚在舒州的皖溪口遇到舅父李常。李常当时的身份是提点淮南西路刑狱,而提刑司就在舒州(今安徽安庆),黄庭坚就跟着李常在舒州逗留了十多天。
在舒州游玩期间,黄庭坚发现那里的三祖山风景优美,山上还有一座清幽的寺院——山谷寺,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他因此就给自己取了个“山谷道人”的名号,“黄山谷”也从此诞生了。
山谷再美,也不能久留。来到太和县后,黄庭坚还和在叶县时那样,勤政爱民,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元祐元年(1086年),在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黄庭坚和苏轼终于见面了。这年六月,朝廷为选拔馆阁人才,黄庭坚和晁补之、张耒等几人应诏参加学士院考试,主考官就是苏轼。
自此,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秦观四人就经常去苏轼处谈诗论艺,讨教或切磋,渐渐地,他们就成了别人眼中的“苏门四学士”了。
因参与修撰《神宗实录》有功,黄庭坚于元祐六年(1091年)被提拔为起居舍人。
眼见黄庭坚前途一片光明,哪知接下来的路却越来越不好走了。
先是母亲去世。在老家居丧期满后,这就到了绍圣元年(1094),他不想去朝廷赴任,但朝廷不允,且要求他必须到京——因为他摊上事了。
哲宗亲政后,宰相章惇当权,苏轼再度倒霉,被贬往岭南。苏轼南下,黄庭坚北上,两人刚好相遇于鄱阳湖口,相聚三日,挥泪而别,从此以后竟再未会面。
到京后的黄庭坚,即因《神宗实录》中诬陷朝政的“罪证”而受到处理:被贬为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
在黔州的三年时间里,黄庭坚生活非常艰难,最后只能靠耕田种地度日,房子也是自建的,给友人的书信中,他甚至自称“黔中老农”。尽管如此,他依然坦然面世,还悉心教导前来向他求学的川地青年。
因为黄庭坚的表兄张向调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任职,为了避嫌,黄庭坚又转到了戎州(今四川宜宾)居住。
直至元符三年(1100年),黄庭坚才被召回京。在北返的路上,他听到苏轼也被召回的消息,一时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和激动,马上写了《东坡先生真赞》一诗:
子瞻堂堂,出於峨眉,司马班扬。
金马石渠,阅士如墙。
上前论事,释之冯唐。
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
谁料苏轼只走到常州,就永远地倒下了。黄庭坚闻知噩耗,震惊不已,痛惜万分。
黄庭坚不想到京城做官了,所以朝廷授予他的职务,他都坚辞不就。
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住在鄂州。在这里,有个邻居,是个老太医。那太医医术高明,但给人看病时却只收很少的钱,甚至不收钱,平时生活简朴,非常低调,闲着的时候,他就种菜养花,或看鸟观鱼,非常的悠然自得。
太医自称“四休居士”。有一天,黄庭坚问他:何为“四休”?太医笑着给出了下面的解释: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三平指衣、食、住三方面平平常常,二满指满足于目前自己所有的名和利,三平二满是指平和安稳的生活。)
太医的话让黄庭坚赞叹不已,他觉得这“四休”简直就是人生快乐的法宝,而他也正是想在这样的心境下度过余生,所以写诗赞曰:“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
在鄂州住了一年多,年已花甲的黄庭坚又因强加的“幸灾谤国”罪被贬到宜州(今广西宜山市),崇宁二年(1104年)他一路艰辛到达贬所: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次年九月底的一天,黄庭坚突然一病不起,在无一子弟在侧的情况下,孤独地离开人世。
黄庭坚死后,有人将他奉为“江西诗派”的宗师和领袖。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也很高,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亦即“宋四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故事
《四休居士诗序》
苏东坡书法欣赏
苏轼的《寒食帖》后边,黄庭坚、董其昌和乾隆都写了什么?
古代文化名人 苏轼
苏轼生平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