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麟说史】东晋风云志(5)谁说东晋无能臣?

(温太真)


东晋王朝刚建立5年时间,就被逆臣王敦给收拾了一把,那些大臣,逃的逃,死的死,晋元帝郁闷交加,于公元322年的11月份驾崩于建康,享年47岁。可怜晋元帝司马睿,作为晋朝的中兴之主,年轻之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人低调,善用重臣,好不容易在42岁之时,以半百的年纪重振东晋,没想到命中却遇见了王敦这个狠主,一番折腾,晋元帝终于撒手西去,只留下太子司马绍登基为帝,史称晋明帝。

礼谥法曰:思虑果远曰明,所以司马绍谥号晋明帝。可以说,晋元帝和晋明帝都是好皇帝,可惜都是短命的皇帝,晋元帝在位5年,晋明帝在位3年,晋明帝驾崩之时才27岁,东晋不可避免地又重蹈东汉的覆辙,前后有数位屁事不懂的小皇帝登基君临天下。

在晋明帝在位期间,王敦叛乱终于结束。当然这个结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东晋将军能征善战,而是因为王敦是病死的,就在王敦病得快要死之前,这老家伙还念念不忘攫取最高的权力。现在,还是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晋元帝还有几个月就要去世。

(王敦)

王敦一旦得志,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和其他各个朝代的权臣差不多,那就是树立党派,打击异己,暴慢滋甚,狂揽天下珠宝,不管是外国进贡的还是国内进贡的珠宝,首先献给王敦,王敦挑剩下的才能献给晋元帝。

王敦以小人沈充和钱凤为谋主,以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等人为爪牙,东晋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沈充小人得志,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夺民田、大起府第,大白天公开抢劫,就和东汉末年令人恨之入骨的十常侍是一个德行。但是,这帮人注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那是因为,东晋非速亡之国,朝廷内外,还有很多大臣正暗中等待时机,准备趁着王敦放松警惕之时,再给他致命一击。在这些大臣中,文官以温峤为代表,武将以郗鉴为代表。史书上称赞他们两个人,说东晋之所以没有被王敦篡位,就是因为朝廷内外有温峤和郗鉴在撑腰。王敦虽然想篡位,但是还是很忌惮这两个人,所以,他到死篡位都没有成功。

王敦现在春风得意,刚刚登基的晋明帝只好委曲求全,将最好、最高的封号都加在王敦的一个人头上:加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兼领扬州牧。之前文章中介绍过入朝不驱、剑履上殿这八个字的意义,那么奏事不名又有什么讲究呢?讲究大了去了。

原来,在古代,大臣在朝廷之上给皇帝奏事之时,不是你想跟皇帝说话就可以说话,而是要先通过站在皇帝旁边的黄门郎赞礼官这一关。比如,你叫张三,头衔是大都督,那么,一般情况下,首先让黄门郎宦官扯着尖尖的嗓子喊:大都督张三向皇帝奏事!然后你就将握在手里的板笏掀开,看一眼你提前写好的奏事提纲,便开始侃侃而谈。那个所谓的板笏,就和现在的记事本差不多,它的作用就是免得你忘词,可以随时提醒你一下。

如果你享受了皇帝授予你的奏事不名(也有的说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种高贵的待遇,那么你就可以牛逼一把了。你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穿着鞋子,佩戴宝剑,迈着虎步,左摇右摆上朝。到了阶下,黄门郎宦官就喊:请大都督上朝奏事……”或者根本就不用喊,你直接就可以和皇帝对话。

这句话有何奥秘?奥秘就在于赞礼官喊的这句话里面,把你的名字省去了。可能就有人问了,奏事喊名字有什么不好?不喊名字怎么就成了一种无上的荣耀了啊?因为在古代,一个人的名字是非常尊贵的,尤其是对那些有名望的人更是如此。一般而言,好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称呼对方的字,那些比你地位低的人,连字都不能称呼,而是直接称呼你的官职或者某某公,谁要是直接称呼你的名字,那个人不是你的仇敌就是脑子进水了。所以,在朝廷之上,连皇帝都可以不喊你的大名,这绝对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啊!

(晋明帝)

王敦受封之后,离开建康,去了姑执城,屯兵镇守在于湖(安徽当涂县)。晋明帝就以王导为司徒,统管京都建康朝廷的所有政事。王敦看着又在篡位的路程上进步了一下,野心更是无限膨胀,就想找个机会,把晋明帝废掉,自己登基做皇帝。他的堂弟王彬苦苦哀求他不要做灭门的傻事,王敦大怒,就想让左右手下把他抓起来,王彬看见王敦就要下毒手,立刻正色说道:君昔日杀我兄长,现在又要杀我兄长的弟弟吗?王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王彬的哥哥王稜曾经被王敦假手王澄给杀掉了,所以王彬就拿这件事情来教训王敦。王敦一听,犹豫了一下,也就没杀王彬,给他封了一个豫章太守,把他赶出了姑执城。

王敦在姑执摩拳擦掌,朝廷里面的晋明帝也没闲着,小伙子现在才24岁,正是血气方刚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王敦把他老爹活活气死,晋明帝当然想复仇,但是毕竟自己势单力薄,要想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有一位勇猛的将军或者大臣来进行辅佐。王导辅政没有问题,但是要是带兵打仗还是差点,思来想去,晋明帝就想起了兖州刺史郗鉴,认为这个人靠得住,就想联合此人,以为外援。

(郗鉴,曹操手下大臣郗虑的曾孙,书圣王羲之的岳父。瞧瞧,王羲之的伯父是丞相王导,岳父是名臣郗鉴,举荐人是重臣周伯仁,想想看,为何历史上王羲之有名?这是有原因的。除了字写得好之外,王家是是东晋豪门望族,后者更重要。相比之下可知,草根奋斗出人头地有多艰难!)

晋明帝这么看重郗鉴,我们就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因为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很高。郗鉴(王羲之的岳父),字道徽,西晋时代高平县金乡人。郗鉴的姓很特殊,我们看着也眼熟,因为,郗鉴就是三国时代曹操手下的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这个郗虑,就是在曹操授意下,和华歆一起抓捕汉献帝伏皇后的那个人。

郗鉴的高祖做到了御史大夫的高位,但是经过一百多年,到了郗鉴这一辈,就落魄不堪了,史书上说郗鉴少孤贫,不但没爹没妈,还是个穷光蛋。但是家贫并未打击郗鉴的上进之心,从小他就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休,属于诸葛亮级别的人物。郗鉴以经书闻名于世,后来就进了赵王司马伦的麾下做事,但是在司马伦篡位之前,郗鉴看出赵王要作乱,就辞官回家,后来又被晋惠帝召入朝中委以重任。北方后来一乱,郗鉴就被贼寇陈午给俘虏了,差点被杀,等陈午被石勒打败,郗鉴这才脱离虎口,重新回家种地去了。郗鉴一边种地,一边安抚百姓,获得了极好的口碑。等晋元帝迁往建康,就封郗鉴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加封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晋明帝想找郗鉴作为外援,就继续封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诸军事,坐镇合肥。王敦看到晋明帝竟然将郗鉴请了出来,心中非常忌惮,为了拉拢郗鉴,王敦继续封郗鉴为尚书令。

(郗鉴墨宝)

公元323年的阴历八月,郗鉴赶往建康面见晋明帝,中间经过王敦驻守的姑执城,在这里,郗鉴与王敦有一番针锋相对的交锋。王敦首先挑出了两个人,来试探郗鉴:乐彦辅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如果我们详细检验一下他的事迹,可比满武秋差多了。

王敦可不是随随便便说这番话的,他的话里有深层次的含义,因为乐彦辅(乐广)是贾南风时代的一名大臣,是愍怀太子的辅导老师之一。愍怀太子被贾南风教成了小流氓,就有人将罪过加到了愍怀太子的老师身上了,当然,乐广也在其中。而满武秋是赵王司马伦手下的大臣,在司马伦篡位之时,满奋亲自手捧玺绶,恭迎赵王登基,可谓失节。王敦抬高满武秋而贬低乐彦辅,就是要试探郗鉴的真心,看看他的态度到底是帮自己还是帮晋明帝。

郗鉴听后,马上反唇相讥:乐广虽然在愍怀太子被废之事中负有一定责任,但是,他柔而能正,尽心尽力,不失为一名好臣子。但是满奋这个人就差远了,竟然帮助赵王篡位,说他是逆臣贼子也不为过,这两个人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王敦说:满武秋这么做也是因为形势危急,不得已而为之。

 郗鉴反驳道:即使当时事情危急,但是大丈夫应该以死力争,何必做乱臣贼子?

王敦马上就知道郗鉴是站在什么立场了,于是恶其言,不复相见。不但不再见郗鉴,还不让他走,这样一来,郗大人的脑袋就有点快保不住了,因为王敦手下的狗腿子个个都想让王敦将郗鉴杀掉,以绝后患。但是,最终王敦还是因为郗鉴名气太大,如果杀掉他会带了很多麻烦,最终将他放走了。

郗鉴一到建康,马上就加入了征讨王敦的大军之中。王敦放虎归山,凭空之中就增加了一个对手。但他还会遇见一个年龄很小的对手,他的名字叫王允之。这个王允之,当时的年龄大概才67岁,聪明异常,他的身份是王敦的侄子,因为聪明伶俐,所以很受王敦喜欢,不管去哪里,王敦总是要带着他。

王允之因为人小,所以王敦在讨论军国大事之时,也不避嫌,就让王允之陪在身边。有一天,王敦继续带着王允之同自己的手下喝酒,王喝多之后就在酒桌上开始商量谋反的计划,没想到被王允之这个孩子听了个一清二楚,王允之虽然人小,但是心机很深,他知道自己听到的这些计划全是够得上灭族的,所以就假装喝醉,吐得满脸满身,并且不省人事。王敦等人计划完毕,一回头这才发现王允之也在现场,再一看,小家伙已经醉的一塌糊涂,王敦这才放下心来。

(王舒)

王允之的老爹王舒官拜廷尉,人在建康,王允之就告诉王敦自己要去看望父亲,王敦丝毫没怀疑,就放走了王允之。小家伙一见到王导,就将王敦的反叛计划全盘托出,晋明帝知道王敦的计划之后,也不张扬,只是暗中厉兵秣马。

而王敦为了压制晋明帝,就大力提拔自己的族人,弟弟王含被封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舒被封为荆州刺史,都督荆州诸军事,那个老是和他作对的王彬,被封为江州刺史。王敦封自己的族人同时,还是没有忘记屠杀别人的家族,随便找了个机会和借口,杀死了一直暗中反对自己的周顗的弟弟周札和周嵩及其全家。

王敦专心为篡逆做准备,但是朝中还有一位大臣,也是厉兵秣马。这个人就是中书令温峤,温峤是铁杆反对王敦的人,但是他只是文官,没有带领一兵一卒,要想和王敦翻脸,要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那无疑就是送死。温峤是个有本事的人,所以王敦很是厌恶他,王敦厌恶和忌惮温峤,就想把他留在身边严加看守,免得温大人趁自己不注意,在私下里搞小动作,就封温峤为左司马,在自己帐下做事。

(丑版温峤,糟老头子,像70岁)

(帅版温峤,王敦叛乱时候,温峤34岁,总共活了41岁,再老也不可能像70岁)

温峤那时何等聪明之人啊,早就看出王敦包藏祸心,但是为了保护自己,温峤只好曲意奉承,干活比谁都卖力气,还经常给王敦等人出谋划策。一来二去,温峤这个被王敦深恨之人,竟然和王敦的谋臣钱凤成了好朋友。当然,温峤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钱凤是奸谗小人,那温峤就表现得比你还奸谗,钱凤是个喜欢溜须拍马之人,那么温峤溜须拍马的水平至少比你还要高一个档次。所以每次不管在私下还是在公开场合,温峤总是将钱大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在温峤的不懈努力宣传之下,很多人都知道了钱大人乐善好施、才华满腹、意气高尚、平易近人。在这些人被马屁拍得晕晕乎乎的时候,温峤已经将自己脱身的妙计想好了。(待续)


下一篇:东晋风云志(6)晋明帝的最后一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江东的战乱-晋明帝平判
智小谋大,才高识寡:不堪大任的庾亮是如何葬送前程的(上)
东晋朝廷之“苏峻之乱”
晋明帝即位——扭转危局无奈天不假年
高平郗氏兴衰鉴(四)
东晋庾氏与王谢桓氏实力相当,为何存在感这么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