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十四)

直接统治匈牙利

1541年,扎颇亚·雅诺什去世。1533年哈布斯堡家族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和约宣告破裂。扎颇亚留下了遗腹子,费迪南大公主张自己才是整个匈牙利的继承人,占领了布达。苏莱曼再度远征,把特兰西瓦尼亚变成属国,把匈牙利南部改建为布达行省,纳入帝国直辖。布达行省很快进行了征税调查、制定地方法令、推行蒂玛尔制度。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匈牙利的主要地区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此后,哈布斯堡家族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在陆地和海域冲突不断。1547年,双方又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和约。费迪南大公缴纳三万金币的贡纳金。两者相互承认在匈牙利一分为二的政治现状。

只是,统治匈牙利使奥斯曼帝国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斯曼帝国最初并非没有对  上缴贡纳金、沦为臣属的匈牙利实行间接统治的理由。缓冲国的消灭,使对奥地利的防卫费骤增。原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远征,就算从军事集结地埃迪尔内出发,到达边境地带,也通常需要52天。历史记载,1529年的维也纳包围战,由于天气恶劣,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到达布达就已经耗时四个月。

对于领土不断扩大的奥斯曼帝国而言,苏丹每年夏天从首都率兵远征极大的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布达行省在1540年代设立军政官以后,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军事对抗,更多的依靠布达行省的军政官率领的守备兵和当地的在乡骑士。苏莱曼执政后期,与哈布斯堡家族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   

 

巴巴罗萨·海雷丁与普雷维萨海战

在进军巴尔干的同时,苏莱曼也在东地中海穷兵黩武,追求霸权。为此,他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任用以阿尔及尔为据点的海贼集团的领袖,在塞利姆一世在位期间臣属于帝国的巴巴罗萨·海雷丁(Hayreddin  Barbarossa)为海军总司令,强化海军力量。

出身于爱琴海莱斯沃斯岛的巴巴罗萨·海雷丁与其兄奥尔切作为地中海海贼集团的领袖非常活跃。1516年以后,他们成为阿尔及利亚的实际领主。当时,以西班牙为首的大国舰队频繁出入地中海。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海雷丁选择支持奥斯曼帝国,1519年正式向帝国称臣。作为回报,塞利姆一世将一支2000人的军队划归他指挥。

1534年,海雷丁就任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兼总辖爱琴海诸岛军政官。他致力于革新舰队装备,并且亲自指挥。虽然占领了突尼斯,但第二年就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同时担任西班牙国王,称卡洛斯一世)复夺。以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为后盾,海雷丁率领舰队,对意大利本土展开攻势,而且,逐步夺取了依然控制在威尼斯手里的爱琴海诸岛。对这样的攻势感到威胁,威尼斯和哈布斯堡家族结成同盟,在安德烈·托利亚的指挥下,组成了威尼斯西班牙联合舰队。1538年,双方舰队在亚得里亚海的普雷维萨海湾展开决战,奥斯曼海军取得压倒性胜利。威尼斯在1540年被迫与奥斯曼帝国议和。

这样,从爱琴海到亚得里亚海,再到阿尔及利亚的地中海海域,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霸权。特别是在东地中海,只有塞浦路斯岛、克利特岛和基沃思岛不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下。长期以来,东地中海的大陆部分由奥斯曼帝国控制,岛屿归威尼斯统辖的那种一分为二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向西地中海扩张

虽然与威尼斯达成议和,但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对立,围绕匈牙利的争夺却在海洋上持续扩大。1543年,法国与奥斯曼帝国实现了陆海军协同作战。海雷丁率领奥斯曼舰队攻击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尼斯;当年冬天,海雷丁率领的舰队停靠在法国的土伦港。但是,奥斯曼军队在法国本土的登场还是引起了法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的不安。他与查理五世达成议和。这样,海雷丁没有再度进攻尼斯,第二年春班师回国。尼斯成为奥斯曼军队进攻的最西的欧洲城市。

以海雷丁效忠奥斯曼帝国为契机,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北非沿海的广大地区也逐渐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卡洛斯一世推行“收复失地运动”,不断驱逐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教徒,宣扬向北非进军是宗教使命。为抵御卡洛斯一世的攻势,北非本土的政治势力期待着东部奥斯曼帝国的援助。卡洛斯一世为实现称霸北非的野心,在1535年洗劫了突尼斯。在1541年攻打阿尔及尔,因遭遇飓风而失败。这时的奥斯曼帝国,并没有能力直辖地中海南岸,只是在形式上维持对这一地区的宗主权。地中海南岸实际控制在当地的海贼集团手里。就任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之前的海雷丁,就是北非的海贼头目。

伊斯兰教徒的海贼集团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沿岸异常活跃,他们靠战利品维持生存;基督教徒方面,过去在罗德岛的圣约翰骑士团,也将基地转移到马耳他岛,以海贼的面目继续活跃在地中海的国际舞台上。

这样,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舰队与奥斯曼帝国舰队的主力,都根据欧洲形势的变化,不时在北非地区沿岸出没。突尼斯、阿尔及尔、的黎波里、马耳他这样的主要据点成为大国间争夺的对象。但是,舰队主力一旦返回本国,北非地区就只剩下少数的守军、当地的海贼集团和部落上层集团。西地中海的海贼集团总是接受大国保护,在夹缝中求生存。  

 

进入红海和印度洋

获得东地中海霸权的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越过红海,扩张到印度洋。当时,在印度洋上,绕过好望角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独占着与东方的香料贸易。葡萄牙人在马穆鲁克王朝后期就开始控制红海海域,攻占了吉达(今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威胁着埃及。应海军力量薄弱的马穆鲁克王朝请求,1509年,巴叶济德二世送来了大炮和海军指挥官。

1530年代,征服埃及的奥斯曼帝国在红海一侧的苏伊士开始造船,以新建的72艘军舰编成舰队。帝国任命的埃及军政官哈迪姆·苏莱曼帕夏率领这支庞大的舰队进入了印度洋,于1538年到达印度洋西海岸的古吉拉特地区的迪普。当时,古吉拉特地区已经被葡萄牙控制,土著王国向苏莱曼一世求救。

但是,苏莱曼帕夏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国王已经被葡萄牙人杀害,局势发生了逆转。苏莱曼帕夏在短期的包围战之后,必须在葡萄牙援军到来之前撤走。结果,这次大规模远征无功而返,简直类似于长途游行。只是,在远征途中,奥斯曼军队攻占了红海出口附近的亚丁,在也门建立了一个对抗葡萄牙的据点,随后创立了也门行省。但是,建立亚丁这一军事据点,并不能完全阻止葡萄牙船只出入红海。

在征服伊拉克之后,奥斯曼帝国获得了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巴士拉,并且制定了从巴士拉进入印度洋的计划。但是,波斯湾入口处的要冲霍尔木兹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妨碍了帝国的海上交通。为打破葡萄牙人的封锁,苏莱曼一世从苏伊士派出了舰队,计划攻占霍尔木兹。海战以奥斯曼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指挥官皮里·雷伊斯惨遭处刑。这位海军指挥官就是《海洋志》的作者,这部海洋地理书籍中的许多地图是作者本人亲手绘制的。

 

插图说明:皮里·雷伊斯的世界地图    奥斯曼海军的指挥官皮里·雷伊斯绘制的包括美洲大陆在内的世界地图。他在1513年留下了海洋地理的杰作《海洋志》。藏于托普卡帕宫殿博物馆。原书第135页。

 

海洋战略的放弃

在地中海确立霸权地位的奥斯曼帝国,在波斯湾、红海和印度洋海域却无法与海洋强国葡萄牙抗衡。苏伊士的造船能力有限,奥斯曼苏丹的麾下也很难汇集大批有经验的船员。奥斯曼帝国调整政策,在波斯湾设置了拉弗萨行省,在红海沿岸附近设置了也门行省和埃塞俄比亚行省,在牵制葡萄牙的同时,努力确保船只卸货后交易路线的安全。葡萄牙也不得不吞下主要港口被奥斯曼帝国威胁的苦果。1560年代以后,双方在红海沿岸势力均衡,没有赢家。

在海权日益重要的时代,奥斯曼帝国向阿拉伯地区扩张,以确保印度洋的出海口,但代价是巨大的,最终不得不放弃进一步的海洋战略。奥斯曼帝国在东地中海取得霸权,主要依靠的是伊斯兰教的海贼集团,向印度洋扩张,却面临着人才匮乏与经验不足的问题。

皮里·雷伊斯留下的地图还显示,为奥斯曼帝国服务的人才中包括当时世界一流的技术人员。但是,他们经验不足,无助于帝国向海洋发展。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只能担当陆上作战的后援救护,帝国的统治者没有考虑以海上贸易引领国家发展。奥斯曼帝国虽然是陆上强国,但却始终无法成为海洋强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霍尔木兹海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印度洋大撤退
第三次印度洋远征的草草收场,倒霉的穆拉德·雷斯—奥斯曼简史77
土耳其人在印度洋?
蒙巴萨之战:食人族主导两大强权的非洲战略
折戟沉沙印度洋,奥斯曼在印度洋的最后之战——奥斯曼简史80
教学参考 | 王三义:奥斯曼土耳其真的阻断传统商路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