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历山大帝国-帝国之黄昏(六)

 


(埃及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330年对于亚历山大帝国来说,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在亚历山大穷追不舍下大流士的部将叛变杀掉了大流士三世;坏消息是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帝国大将帕曼纽毫无缘故的被亚历山大处死了。(电影《亚历山大帝》是从这里开始讲述的,可以说电影讲的是《亚历山大之死》)

   对于亚历山大来说一个是世敌大流士三世,他就没打算让大流士活着,尽管大流士三世请和过,尽管大流士想跟亚历山大谈判过,甚至写信给亚历山大,表示对于照顾他的家眷的感激,不过大流士三世还是被部下叛变处死。而亚历山大则处死了波斯叛变的将领,并对大流士三世厚葬。   帕曼纽是亚历山大帝国的重镇,三大战役的左翼和马其顿方阵的总指挥,他无疑是古希腊里面的一颗将星,即使帕曼纽单独指挥攻克的城池也不在少数。他的儿子菲罗塔斯统帅着马其顿的精锐骑兵,曾经出言不逊的说亚历山大帝国主要都是他们家族打下来的,事实好像也差不到哪去,帕曼纽的另一个儿子尼卡诺尔是持盾卫队的指挥,不过此前病逝,接替他的是塞琉古。 事情的原因只是怀疑菲罗塔斯可能参与谋反,而根本的原因是帕曼纽家族功高镇主。亚历山大在攻占巴比伦后,就趁机要剪除威胁他帝位的帕曼纽。

   如果说亚历山大是英雄的话,无疑三大战役复仇波斯,是一个古希腊式的英雄,不过英雄已死。如果说亚历山大是帝王的话,首先他还算是明君,御驾亲征三大战役,并且希望建立一个希腊人、埃及人、波斯人都和平相处的国家。不过在实质上亚历山大是名副其实的暴君:之前处死了他的堂兄阿明塔斯,然而腓力在位时认为阿明塔斯没有威胁;帕曼纽是两朝开国元勋,战功显赫,马其顿帝国的首席将领,亚历山大毫无理由的处死了;腓力尽量和希腊盟邦达成同盟,比如采用联姻和科林斯同盟,而亚历山大攻打底比斯后,就彻底摧毁。亚历山大比腓力还要专横残暴,儿子比老子还狠。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史学家好像有意避而不谈,攻打腓尼基的泰尔围城战、推罗围城战,还有一场攻打波斯的加沙围城战三战都是屠城。泰尔围城战上千人战后被钉死,推罗围城战战后敌方将领被用马匹拖死,诸如此类的多的是。

  自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30年,仅4年时间亚历山大远征就完成使命。不过帕曼纽却被处死震动了整个亚历山大帝国,他的儿子是跟亚历山大一起长大,但也被亚历山大处死。亚历山大有7个近卫将领:帕迪卡、托勒密、德米特里、培松、科西马科斯、阿利斯托诺斯。其中帕迪卡是亚历山大死后的摄政大臣,托勒密则继承了埃及地区,这里面德米特里也被亚历山大处死。帝国刚刚建立,这些有功的将领不但没得到封赏,恰恰相反居然战功显赫的帕曼纽都被处死。这打个比方,就好比是秦王给白起送毒酒,织田信长逼着明智光秀谋反。亚历山大根据史实来说,跟秦始皇和织田信长有的一比。

   此后亚历山大东征波斯东部行省地区,也就是阿富汗地区,再然后从阿富汗到印度河北岸南下,与印度波罗斯军队会战,这场战役可能被单方面夸大了。印度根据历史此时处于十六国时期,印度还没有完成半岛的统一,跟亚历山大对阵可能只是印度西北的一个部落军队,而且印度没有历史记载这场战役。战役的胜败甚至史学都未必认同是亚历山大的胜利。电影《亚历山大帝》认为这场胜利是一场惨胜。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军队对阵波罗斯军队的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亚历山大军4.5万,波罗斯军2.1万,基本上认为亚历山大军队取得了一场惨烈的胜利。就在这场战役后不久,亚历山大军队发生了哗变,希腊的士兵不想再远征,而且南亚的热带气候也让军队很不适应。在亚历山大处死部分哗变将领后,于是延印度河南下,再从波斯海湾于公元前324年返回到波斯利斯,结束了10年远征。(由于印度没有资料记载亚历山大的入侵,也许亚历山大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中战败可能更符合历史情况,因为战败才会导致士兵哗变折返,如果是大胜却返回不免令人感到和此前亚历山大的远征不符,亚历山大前4年打了3大战役,后面6年才打了一场战役,远征疲劳反而难以说有充分理由。)

  (印度河文明是自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600年吠陀(神圣之意)文化;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24年是十六国时期,由于佛陀产生时间也在此又称佛陀时期,印度半岛还未完成实质统一,亚历山大对阵的是印度西北地区印度河流域的摩揭陀国;公元前324年也就是亚历山大退兵以后,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此后才孔雀王朝才逐步完成印度半岛的统一,到公元前304年以前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到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继位以后才基本完成印度半岛的统一。孔雀王朝的开启者旃陀罗笈多相传家族是养孔雀的因而得名。)  

   电影《亚历山大帝》记载了亚历山大最后的一年,亚历山大倡导波斯人的生活方式,这与希腊将领观念不符,导致了他们之间矛盾重重。亚历山大宣扬希腊人、埃及人、波斯人平等相处,甚至厚葬大流士三世的目的,不过是他为了继承波斯帝位阿尔塔薛西斯四世,他是马其顿国王,同时有时埃及法老王,现在又要继承一个波斯帝王,这和希腊人的传统观念不符。尽管亚历山大只有三十多岁,但已经未老先衰,他已经昏庸而残暴,情绪和态度反复无常。他赖以依赖的后勤将领赫菲斯辛的死,使他甚至怀疑皇后下的毒手,而打算除掉不过被制止,他让整个亚历山大帝国为赫菲斯辛举行隆重的葬礼。在8个月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酗酒而亡。历史记载亚历山大因为酗酒十天后去世。

  


 (亚历山大帝-英雄OR暴君?)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帝王还是将领年纪轻轻就去世,或者酗酒而亡的也有。但没人说是毒杀,即使真有的也会照实记载。关于亚历山大之死,后世众说纷纭,但关于被毒死一说却占据了大多数的结论。或许就像电影《亚历山大帝》里面描述,亚历山大是被他们集体合谋毒死的,原因是亚历山大此时已经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喜怒无常随意杀戮。导致将领都背叛了他。

   亚历山大帝国后来主要被分割城四部分,一是马其顿的卡山德,卡山德是安提帕特子,在巴比伦时被亚历山大压着头去撞墙,最后奥林匹娅斯还有亚历山大的妻子和儿子都被卡山德所杀,(不知道电影的导演是否有意的,给了卡山德很多镜头,而正是卡山德让亚历山大家族断后。)卡山德在亚历山大时期未得到什么领地封赏;二是小亚细亚的安提柯,属于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二线将领,同样未得到封赏;三是埃及的托勒密,亚历山大的近卫将领,此前也只是亚历山大的近卫将领;四是波斯的塞琉古,接替尼卡诺尔成为持盾卫队将领。这四大将领的共同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二线将领,活跃于中后期。此前主要是帕曼纽家族的作用;在亚历山大时期并未获得大的封赏;好像从心理上讲也都畏惧和打算谋反。这也导致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这是种必然。就比如说织田信长死后没人想扶植第二个织田信长,秦始皇死后也没人想扶植第二个秦始皇。他们的帝国的瓦解都是历史的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希腊列国志】亚历山大帝国(七):征服波斯帝国3
惨遭“爽文化”,亚历山大东征为何老被质疑?细节缺失太严重
数英雄论成败,看谁横刀立马
蜀山笔侠剥历史:谁杀了“亚历山大大帝”?
谁是陆地上最强王者: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比较
亚历山大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