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伯罗奔尼撒战争(十六):孤注一掷

公元前632年春,卫国,城濮。

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晋楚两国的战略决战态势已经形成。天下四个大国,齐秦楚晋,有三个都在晋国一方,楚成王自知无法取胜,也早已退军,此时留在城濮指挥作战的,只是楚国的将领成得臣。

此时的晋国,可以说是抓尽一把好牌。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晋国现在已经是处于那个“先胜”的状态了,晋军后面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这仗打完。九鼎所属,一朝而定。打完这一仗,晋国就可以走向国家巅峰了。

然而就在决战开打的前夜,晋文公怂了,他找了三个借口,想避免和楚国决战,他甚至摆出了自己做的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和楚成王约架,楚成王把他按在地上摩擦,还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子(这是要做木乃伊?)。

晋文公

其实不只是晋文公,很多大人物都有“决战恐惧症”。远的不说,就说晋文公之前二十年的齐桓公。当年齐国纠集八国联军南侵楚国,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好戏,结果八国联军一枪没放,在南边转了一圈,搁召陵和楚国会了个盟就回来了。

牛13如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遇到真要打国运之战的场合,也是会怂的。

因为他们输不起。

平时的小打小闹,赢了输了都无所谓,但是像这种决战,一旦打输国家将万劫不复,遇到这种情况,除了那些不知责任为何物,嗜血好杀的莽夫,哪个指挥官心里不怂?

毕竟我们都是人,都会害怕。

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18年,就是斯巴达国王阿基斯二世的“怂”,差点让斯巴达亡了国。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阿基斯二世是公元前427年即位的。他刚即位就赶上派娄斯战役(第十一篇文章:决战派娄斯),后面几年斯巴达一直被雅典吊着打。也就是说,打阿基斯二世管事以来,雅典人一直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形象,而阿基斯本人带兵也没有打出过什么漂亮的战绩。这时候让他去和雅典人打决战,他不怂才怪呢。

斯巴达王室家谱

我们上一篇文章讲到,公元前419年,亚西比德煽动阿尔戈斯人进攻伊庇道鲁(Epidaurus)。一旦伊庇道鲁也加入了阿尔戈斯同盟,那么斯巴达、科林斯和底比斯将被彻底分割包围,斯巴达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

为了应对这次“伊庇道鲁危机”,斯巴达国王阿基斯二世把斯巴达军队开到了留克特拉(Leuctra),上万大军陈兵阿尔戈斯边境,大有一副势与伊庇道鲁共存亡的架势。

霎时间,整个伯罗奔尼撒风声鹤唳,从阿尔戈斯到曼丁尼亚,无数双眼睛死死地监视着通往斯巴达的道路。阿尔戈斯人都做好了应急预案——一旦斯巴达跨过国境线,他们立刻就收摊回家,固守待援。当时国际形势的那个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古巴导弹危机。

斯巴达军队在边境待了好几天,伯罗奔尼撒人民的心也就高悬了好几天。结果谁都没想到,斯巴达人叽叽歪歪墨迹了几天,最后屁都没放一个就回国了。

对此,斯巴达外交部发言人郑重表示:本来是想揍他丫的,但是出门看了眼黄历,老天爷说这几天出兵不吉利,我们就回国了。

我们姑且信他这一次。

转过来这个月是八月,从月亮历的七号到十五号,都是多利安人的传统宗教节日“卡尔涅利亚节”,当年马拉松战役,雅典人找斯巴达求援,就是赶上这个节日,斯巴达才迟迟不出兵。这回也是一样。阿基斯二世从边界撤兵,也就意味着再想出兵,至少也得半个月以后见了。

阿尔戈斯人也是多利安人,按理说他们在这个节日也不能出兵,但是狡猾的阿尔戈斯人耍了个花招——他们把后面的每一天都称为卡尔涅利亚祭之前那个月的27号(因为他们是27号开始出兵)。凭借这种自欺欺人的小伎俩,他们在卡尔涅利亚祭期间也没有停止对伊庇道鲁的围攻。

几天后,亚西比德在曼丁尼亚召开希腊城邦大会,共同商讨伐建立希腊国家命运共同体大计。

这场大会,亚西比德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把科林斯拉回阿尔戈斯同盟。

我们在第十四篇文章:《和平,求你来》里面介绍了,这个阿尔戈斯同盟最早其实是科林斯人撺掇组建的。科林斯人一开始的目的就是破坏尼西亚斯和约,让雅典和斯巴达再打起来。因此后来雅典人加入阿尔戈斯同盟之后,科林斯就退会保平安了。

但是亚西比德不知道这些,在他看来,科林斯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事实上,打上次远征伯罗奔尼撒以来,亚西比德搞的一系列军事活动都是为了恐吓、威胁科林斯,把科林斯吓回来。

科林斯人本来都不想鸟亚西比德,毕竟他们打一开始就没想和雅典人并肩战斗,但是碍于面子,科林斯还是派了个代表去参会。

会上,亚西比德就开始拉拢科林斯。亚西比德对目前的形势进行了一波详细透彻的分析,发表了名为《论斯巴达失败之必然性》的讲话,劝科林斯人早点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加入阿尔戈斯同盟大家庭。

科林斯代表眼珠滴溜一转,打了一出太极。他控诉雅典,说雅典人口口声声喊着商讨和约,但就在我们大家商议和约的时候,阿尔戈斯人还在围困伊庇道鲁。科林斯要求双方先将军队解散,然后再商讨和约具体事宜。

当时伊庇道鲁战役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再努一把力兴许就能取得胜利。任何一个成熟的指挥官,都不会因为敌人红口白牙一个空头承诺而退兵。科林斯人也是这么以为的,他们用脚指头算,都知道阿尔戈斯不可能这个时候退兵。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两天之后,阿尔戈斯的围城大军自己解了伊庇道鲁的围,拔营回了国。

在这件事儿上,亚西比德还真有点天真。

解了伊庇道鲁的围之后,亚西比德又派人去通知科林斯人开会,这回科林斯人没有再找任何借口,直接拒绝了雅典。

亚西比德感觉自己被当猴耍了,他一面没谈成和科林斯的协议,一面又浪费了攻陷伊庇道鲁的机会,失信于阿尔戈斯,那叫一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久之后,亚西比德立刻再次派出大军,继续进攻伊庇道鲁。

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等阿尔戈斯再次出兵伊庇道鲁的时候,卡尔涅利亚节已经过去了。这边阿尔戈斯刚一出兵伊庇道鲁,那边斯巴达就再次上万大军陈兵边境。斯巴达这回又是来势汹汹,阿尔戈斯见斯巴达已经出兵,吓得急急忙忙把军队撤回了国,同时亚西比德也说服了雅典人民,往伊庇道鲁派来了一千名援军。

上次斯巴达出征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回看样子是来真的了。天下人再次搬来了小板凳,打算吃一波大瓜。

谁也想不到,这回,斯巴达又撤军了。

撤军的理由和上回一毛一样——出门算了一挂,老天爷说不利刀兵。

这就属于胡扯了。

当年普拉提亚会战,肠卜的结果是凶兆,结果怎么样?斯巴达人一头又一头牛地杀,直到卜出吉兆才出兵。

怎么到这回,一次凶兆就退兵了?

说白了还是国王阿基斯怂了。

和齐桓晋文一样,面对这种国运之战,阿基斯照样也是会怂。

只不过他的怂差点让斯巴达亡了国罢了。

伊庇道鲁遗迹

到了冬天,斯巴达走海路给伊庇道鲁派了300名援军。

这支援军从科林斯出发,一路途径埃吉纳和迈萨那,在伊庇道鲁附近登陆。

埃吉纳和迈萨那都是雅典的地盘。雅典人等于说是看着斯巴达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路过,也没有阻拦也没有干涉。

阿尔戈斯人很生气,他们指责雅典人三心二意。亚西比德也在煽风点火,据他在公民大会的说法,按照雅典和斯巴达的盟约,双方不能干涉对方的战争。雅典人和阿尔戈斯人打伊庇道鲁,斯巴达却往伊庇道鲁派援军,毁约实锤了。几天之后,亚西比德要求雅典人往派娄斯派驻军队,同时在当年雅典和斯巴达签约用的那个石板下面,刻上“斯巴达撕毁了盟约”几个大字。

派娄斯我们之前说过,是雅典在斯巴达本土的一个军事基地。有了派娄斯,雅典人就可以劫掠斯巴达的乡村,还能煽动斯巴达本土的希洛特奴隶发动起义,从内部瓦解斯巴达统治。

公元前418年开春,雅典人举行了当年的十将领选举。出乎我们的意料,亚西比德同学光荣落选了。这一年掌权的,是尼西亚斯和他的党羽。

这一年的选举结果说明,雅典人开始对亚西比德的阿尔戈斯政策感到害怕,他们怕亚西比德再把雅典拖入到一场危险的战争中去。不过雅典人倒也没有放弃和阿尔戈斯的同盟,一旦阿尔戈斯有难,雅典人还是会尽力去救援。

我们再说斯巴达。前后两次救援都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伊庇道鲁现在还在围着,这一套操作下来,斯巴达的威信再次降到了最低点。事实上不光是友邦人士看不起斯巴达,现在连斯巴达人自己也瞧不起斯巴达的外交政策了。面对着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国王阿基斯知道,伊庇道鲁问题必须在公元前418年有一个了断。

公元前418年夏,阿基斯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全体国家发出了总动员令,所有国家的军队在弗利坞集结,准备征讨阿尔戈斯。

这回伯罗奔尼撒本土(除科林斯)出动了八千重装步兵,这些重装步兵在斯巴达集结。底比斯出动了五千重装步兵,五千轻装步兵,五百骑兵和五百骑兵扈从;科林斯出动了两千重装步兵。加上其他国家的军队,伯罗奔尼撒同盟共出动了两万重装步兵,五千轻装步兵,一千骑兵(果然,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而阿尔戈斯这边,得知伯罗奔尼撒同盟总动员的消息之后,阿尔戈斯也下令在阿尔戈斯同盟内部总动员。阿尔戈斯人自己出动了七千名重装步兵,伊利斯出动了三千重装步兵,曼丁尼亚出动了两千重装步兵,雅典从本土调来了一千重装步兵和三百骑兵。

雅典那支部队一直没有到,因此阿尔戈斯同盟实际的军队数,只有一万两千重装步兵。

人家是两万六千人,多兵种作战。自己只有一万两千人,还是清一色的重装步兵,这仗怎么打?

好在苍天眷顾,给了阿尔戈斯同盟一个机会。

从斯巴达去弗利坞

当时的情况,伯罗奔尼撒同盟所有国家的军队都在弗利坞集合。斯巴达军队也是一样。从斯巴达到弗利坞有两条路,第一条要路经特基亚和曼丁尼亚(图里的路线1),特基亚好说,但是那个曼丁尼亚当时是阿尔戈斯同盟的一员,曼丁尼亚人不可能让斯巴达军队平平安安地过去。

因此,为了尽快赶到弗利坞与大军集结,斯巴达人选择走一个detour,绕过阿卡迪亚中部的山脉,走路线2,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弗利坞。

阿尔戈斯人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斯巴达本土这八千人赶到弗利坞之前将其打败。斯巴达这八千人一旦败了,弗利坞那一万八千人就没了主心骨,自然不攻自破了。

这里和大家提前说一下,阿尔戈斯的这些地名非常拗口,除了曼丁尼亚、特基亚、弗利坞这些比较重要的地名,其他地方在我们后面的文章里就以其首字母表示了。

路线2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地方,叫做M地(Methydrium),这个M地处在群山之中。阿尔戈斯军队选了附近最高的一座山扎下营来,准备就在此地截击斯巴达大军。

阿尔戈斯人这个战术相当成功。

阿基斯的军队赶到M地后,陷入了困境。

阿尔戈斯的一万两千人横亘在面前,人家占据着附近最高的山坡,强攻他们的话斯巴达必败。要是向东绕路,东边就是曼丁尼亚和阿尔戈斯平原,是阿尔戈斯的大本营,斯巴达军队要是陷在了这个地方,补给就全断,四处还都是敌人的轻步兵,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看起来,斯巴达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原路返回。

这是阿基斯不能接受的。

所谓再一再二不再三。前两次出征斯巴达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回全国动员,要是再无功而返,那等于是向世人挑明了,现在的斯巴达,即便是拼尽全力,也拿阿尔戈斯同盟没办法。

思来想去,阿基斯兵走险招,搞了一个军事冒险。

他带领斯巴达军队趁夜悄悄绕过了阿尔戈斯军队驻扎的山头,在阿尔戈斯人鼻子底下跑掉了。

等天亮阿尔戈斯人反应过来,早就为时已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玩忽职守,到关键时刻会桶出多么大的篓子。

不管怎么说,斯巴达大军一路有惊无险,开到了弗利坞,伯罗奔尼撒全军集结,准备南下阿尔戈斯。

利坞到阿尔戈斯平原的三条路

从弗利坞到阿尔戈斯平原,已知的一共有两条路:图中的穿途径和K山路。

穿途径(Tretus Pass)是一条现成的路,这条路路况比较好,可以走马可以走人。从弗利坞出来,越过尼米亚就是穿途径。

K山路是我编的名字(因为它经过K山,Mt. Kelussa),这条路是山路,只能走人,不能走马。它穿过K山,一直通到今天阿尔戈斯平原的F村附近(Fikhtia)。

这两条路是当时为人所知的两条路,其实还有第三条路,这个第三条路我们今天都找不着在哪儿,因此我管它叫神秘路。神秘路的终点在今天阿尔戈斯平原的M村(Malandreni)附近。到M村后,顺河而下,就可以到S镇(Saminthus,今天的Koutsopodhi)。

斯巴达的军队有1000名骑兵,当时这三条路只有穿途径可以走马,阿尔戈斯将领判断斯巴达会走穿途径。因此,阿尔戈斯人把在尼米亚布下防御阵地,准备御斯巴达大军于国门之外。

这个其实有点失策。尼米亚离阿尔戈斯平原太远了,而且尼米亚的左边就是K山,也就是说,哪怕斯巴达只有一支小部队在K山上,阿尔戈斯人就不得不担心自己的侧翼。与之相比,其实穿途径上的迈锡尼是个更好的选择,进可攻,退可守。

咱们且说斯巴达这边。阿基斯二世充分展现了他作为斯巴达国王的军事才华。他把军队一分为三,底比斯人带着他们的骑兵走穿途径,科林斯人带领一些其他盟邦的军队走K山路。阿基斯带着斯巴达本部走神秘路,这个神秘路还是当地老乡透给斯巴达人的。

仗一开打,阿尔戈斯人就处处被动。

最先到达阿尔戈斯平原的,是走神秘路的斯巴达本部。凌晨时分,斯巴达本部就抵达了M村,开始向阿尔戈斯城以北的S镇进军。

尼米亚的阿尔戈斯军队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掉头回国,在F村正好撞上走K山路的科林斯军队。科林斯军队人少,但是阿尔戈斯人也无心恋战,他们突破了科林斯的防线,击溃了科林斯封锁道路的几千人,然后没有追击科林斯败军,就立刻沿穿途径南下,准备找斯巴达本部决战。

科林斯军队被击败后,逃回了K山,在K山上重新集结,就又恢复了战斗力。

很快,斯巴达本部抵达了S镇,阿尔戈斯军队也开到了S镇以北的地方。

在阿尔戈斯人看来,当时的情况是,南边是阿尔戈斯城,北边是阿尔戈斯的一万两千大军,斯巴达军队被夹在中间腹背受敌。阿尔戈斯人只要一波冲锋,内外合击,斯巴达必败无疑。

但是那些阿尔戈斯人不知道,北边,底比斯所部一万多大军正在沿穿途径南下,很快(两个小时之内)便能赶到S镇,同时K山上的科林斯几千人也是居高临下,随时可以冲下来。当时真正的情况是,斯巴达三路军队两万六千人把阿尔戈斯这一万两千人团团围住。一旦开打,顷刻之间,阿尔戈斯就会被打得连渣渣都不剩。

万幸,阿尔戈斯还是有明白人的。

阿尔戈斯将领特拉叙鲁斯(Thrasyllus,人名不重要)和阿尔西弗伦(Alciphron,这个人名也不重要)知道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子,他们知道国家在倾覆的边缘,如果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开打,那么阿尔戈斯最好的结局也就是溃败,不全军覆没就算宙斯保佑了。

这两位将领偷偷跑去找阿基斯二世,找他谈条件。

这两个将领都是阿尔戈斯的寡头。他们一直都是一个亲斯巴达的立场。因此阿基斯二世比较信任他们。

这回,他们承诺斯巴达人,只要斯巴达退军,阿尔戈斯会把政体改为寡头政体,断绝与雅典的同盟,转而与斯巴达结盟。

我们之前说过,很多大人物都有“决战恐惧症”。

当时的斯巴达就好比城濮之战时的晋国。己方已经占尽优势,打就完事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仍然害怕决战。

毕竟战争不是数学,战场上逆风翻盘的事例还少吗?一旦被翻盘,那结果将是万劫不复。如果在一场决战和兵不血刃达成战略目标之间做选择,相信大多数指挥官都会选择后者。

因此,阿基斯二世再次选择避免决战,他相信了那两位阿尔戈斯将领,班师回朝,给阿尔戈斯几个月的时间,让阿尔戈斯人自己革命,自己改变自己的政体。

但是斯巴达人不知道,那两个将领回国就被定罪了,罪名是通敌和叛国。

毕竟阿尔戈斯人民不知道当时的情况。客观上看,那两个将领拯救阿尔戈斯于危难,但是阿尔戈斯人民不知道当时阿尔戈斯军队的处境有多么危险,他们还以为自己包围了斯巴达人呢。在阿尔戈斯人民看来,这两个人关键时刻居然放跑了斯巴达人,其心可诛。

处理完这两个将领,在雅典的煽动下,阿尔戈斯联盟又继续投入到和斯巴达的战争中去了。

这下阿基斯二世真是颜面尽失了。

堂堂斯巴达国王,居然被人家当猴给耍了。

斯巴达国内,元老院甚至通过了对国王的不信任案,元老院限制国王的军事指挥权,给国王强行派了十个顾问,国王的任何军事命令,只要这些顾问不点头,就等于放屁。

谁都没想到,这一场浩浩汤汤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有挽救斯巴达于水火,反而危及到了阿基斯本人的统治。

没办法,阿基斯只能再次全国动员,这回斯巴达的局势很不妙,经历上次出征那档事,底比斯和科林斯对斯巴达很不满意,他们对斯巴达这回的动员令反应很消极,也就是说,外部的盟友这回斯巴达人是指望不上了,斯巴达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赢阿尔戈斯同盟。

公元前418年的秋天,是如此萧瑟,如此寒冷。

面对着日益加深的亡国危机,阿基斯又会怎么做呢?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斯巴达的命运。

注:战场划分

正面战场:双方直接对决。

西线战场:争夺意大利航线,控制科林斯湾的出口。

北部战场:争夺木材资源(可以用来造船),银矿资源,这里是雅典帝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马其顿和色雷斯。

拜占庭战场:这里是雅典的粮食生命线,关系雅典的生死存亡。

爱琴战场:雅典帝国大后方,斯巴达通过煽动起义使雅典帝国解体。

西西里战场:重要的粮食来源,如果控制了这里,即便拜占庭战场失守雅典也不至灭亡。在这里雅典遏制叙拉古的发展,迫使叙拉古屈服于雅典,或至少无暇参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14:阿尔戈斯崛起
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一世,若是没有他,怎能有当时的繁荣
斯巴达人这么喜欢300这个数?阿尔戈斯300人大决斗趣闻!
【古希腊列国志】斯巴达(三):组建同盟
在古代希腊,城邦之间结盟后,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呢?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酝酿(2)——松散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