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连载15——尼罗河畔的埃及(2)

埃及众神

在古埃及的文化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古埃及人非常热衷于创造神祇。当时的埃及人认为,世界是由神开创于原初之水中,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等大自然赋予埃及人民的一切优越条件都是神的造物与恩赐。就连发明文字这样的社会文化成就,他们也没有把功绩归于先祖,而认为是一位长着鹭鸟鸟头名叫图特的神所创造。

一些埃及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也会因其非凡的功业而被神化。如一位名叫伊姆霍特普的大臣,学识渊博,智慧惊人,曾设计并主持修建了埃及首座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文化名人。伊姆霍特普最后成了埃及神话里的智慧之神。至于历代国王法老,则个个都是太阳神之子。

由此古埃及人围绕这些神明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众神体系,并创造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异族征服者带入埃及之前,这个多神宗教体系虽经多次变革,却一直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

古埃及宗教的三大主题是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

其中自然崇拜主要反映在动植物崇拜,这体现了古埃及人对大自然最朴素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敬畏。最初,人们直接将当地的某些动物如狮子、老鹰、蝎子、眼镜蛇等视为偶像,并根据这些动物的习性特点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狮子代表权威、力量,狒狒代表智慧等。

这种象征思维古埃及文化中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树木统统被加以联想,引申出相应的象征含义。如象征母亲神哈托尔的长角水牛都代表着埃及人对家庭人丁兴盛的祝福,莎草花和莲花代表着尼罗河流域富饶的土地等等。

反过来,在对外在事物广泛联想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古埃及人人、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在古埃及语言体系和各种艺术作品中,象征思维及由其延伸所产生的思维认知都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如某位法老的正式称号便是“芦苇和蜜蜂的他”,用包含美好象征意义的芦苇和蜜蜂代表国王;而法老这一尊称的本义则是“巨大宫室的他”。这其中的象征属性更是一目了然。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古埃及人对于神明的崇拜,其实反映的也是他们对那些神明所代表的神圣内涵的向往与追求。

到后期,埃及人甚至将人和不同动物的躯体进行组合,化作一个个神祇的具体形象,其中最为后世人所熟知的,便是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了。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本是古埃及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太阳神拉的形象,而那座巨大的狮身人面雕像则是古埃及国王雷吉德夫根据其父胡夫的肖像建造而成。

这充分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宗教思想的巧妙运用。在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讨论一下各种社会制度最初的由来。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处于某种社会状态下,人们才会形成与之相对应思想认识,而各种社会制度的产生与确立,都是以这些已存在的社会状态和思想认识为前提。

所以社会制度必然是形成于某种社会状态之后,并导致一定的社会效应。如先有剩余财富,才会有分配不均。当分配不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被人们所接受后,这种不均的分配模式才会被确立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并促成阶级的产生。

有了阶级差异,才会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说。制度往往由统治阶级制定,但各种政治制度制定的前提和依据,仍然包含在当时已有的社会现实当中。当有大批被剥削的奴隶存在,才会出现奴隶制度;秦始皇灭六国形成统一局面,才会制定相应的大一统制度。

当然,后世还有革命一说,其实革命也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社会发展状况,对已不适应现状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进行激进的调整而已。有了资本经营模式和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间的矛盾,才会出现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有了工业化生产和劳资矛盾,才会有工人阶级和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因此,我们不能说古埃及人的宗教都是由统治者所创造,但统治者肯定会对这些已经普遍存在于每个埃及人思想意识中的认知观念加以利用,使其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也就是说,正因为人们普通对神明存有敬畏之情,统治者才会大力宣扬自己便是神明的代言人,甚至神明本身,并据此构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系,以维护自己所营造的身份形象及其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古埃及政权从一开始就与宗教高度统一,最高统治者既是执政者,又是宗教领袖。这些统治阶级正是利用了大祭司之类的身份,才能在阶级产生的初期便抢先占据了社会顶层。

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强大,国王的身份也被逐渐神化。国王从神的代言人(大祭司)直接晋身为神(太阳神之子),这既可看作王权的神圣化,也可看作神权的政治化,二者在古埃及交汇于国王一体。

国王被当做真正的神来侍奉,对一切事物都拥有至高无上的裁决权。人民(也包括国王自己)都坚信国王拥有永恒的灵魂,不惜集合庞大的人财物力为其建造死后的住所——金字塔。想方设法将尸体做成木乃伊完好地保持下来,并和巨量的财富一同存放进陵墓内,以便为将来的复活做准备。

古埃及人对这种起源于原始崇拜的宗教的态度是无比虔诚的,再加上王权的加持和大批神职人员的造势,使得宗教元素渗透到埃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统治者以神的名义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服从国王的旨意,也就等于服从神的旨意。一个人如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不仅活着时要受到惩罚,死后灵魂还要经历审判,很可能因此失去转生的机会。

灵魂审判

这种同时作用于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统治,无疑对维持埃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埃及历代统治者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虽然会对宗教某些方面的具体内容稍作修改,但其核心理念却是三千年从始至终一直没变。哪怕发生改朝换代,新上台的统治者也只会很愉快地接着去享受神一样的待遇。

围绕这些宗教精神,古埃及的艺术家创造了大量艺术作品对其加以赞美歌颂,而统治者的圣神地位也使他们可以无止境地去追求物质上的更高享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并给后人留下大批令人惊叹的雄伟建筑遗迹和无数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

但大众在接受了这种世界观之后,只会彻底陷入蒙昧的桎梏。既然世间的一切法则都由神所掌控,那凡人便唯有接受命运的驱使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彻底否认。这种世界观也严重阻碍了人们建立起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使得古埃及即便进入文明社会数千年,即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却也始终无法迈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人有灵魂,灵魂能在人死后继续存在,这是人类最本能的期盼。基本上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认同这种观念,并围绕这一观念大做文章。而古埃及人对于灵魂与死后世界的看重,则达到了后无来者的境界。

埃及人深信人与万物都拥有一种超自然、永恒存在的灵魂。死亡只是肉体的中断,而非生命的终结。人死后灵魂将在冥界接受神的审判,根据每个人在世时的行止对其灵魂做出裁决,或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或重新复活。为了确保能顺利通过神的审判,由祭司起草的亡灵书就成了每位逝者的标配。

亡灵书

亡灵书或刻在墓墙上,或写在纸莎草上。文辞华丽,内容包括各种咒文、祷文、颂歌。说白了无非就是对神明大大地讨好一番,顺带再把逝者也小小地表扬一下,声明其一生是清清白白的一生,是经得起检验的一生,有些内容跟咱们在追悼会上念的悼词其实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古埃及人的亡灵书是给神看的,丝毫马虎不得,而咱们所表达的是对逝者的一种追忆和适当褒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很客观,也很实在。

埃及人认为冥世是现世的延续,灵魂如果失去肉身,就再无法复活,因此人死后灵魂会一直守护在肉身周围。必须严密保护好逝者的遗体,并尽力为灵魂维持生存创造条件。

基于这样的理念,埃及人死后随葬器物之丰盛贵重,相较于古代中国人犹有过之。为了能在死后长久地保存遗体,古埃及人费尽心思将遗体制作成用亚麻布层层包裹的干尸——木乃伊。

木乃伊

古埃及人的这种生命观应该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密切相关。每年准时到来的洪水既带来蓬勃生机,又无情地摧毁一切,生与死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古埃及人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安葬逝者,而厚葬的习俗使大量财富被凭空消耗。尤其是统治者对于营造死后世界的狂热与痴迷,使得社会资源始终只能单向流动而无法被循环利用,这同样是令埃及社会陷入僵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也符合了统治者维持现状长久不变的主观愿望。

但统治者永远没有尽头的物质需索,必然会对民众盘剥不休,从而加剧了古埃及社会的内部矛盾,一旦遇到发生自然灾害的年景,积累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爆发。所以古埃及社会既僵化又动荡,制度数千年不变,朝代却更迭频繁。

至于那些被埋入土里的珍宝,最终都进了冒险者们的口袋,却也为后世学者研究古埃及历史提供了大量原始依据。本来古埃及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只到公元前800年左右,但古埃及学家们根据这些考古发现,结合流传下来的古代传说,硬生生将古埃及的历史推导到了公元前400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于斯必亡于斯?宗教这套驭民盔甲,何以将古埃及反噬为牢笼囚徒
真实的古埃及是什么样的
做一个好的木乃伊需要七十天,如果你稍微没有钱,就是四十天 | 蒲慕州 一席第732位讲者
古埃及国王铭文与宣传的关系
古埃及人的生死观
古埃及的死神——阿努比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