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龄大了查脑CT,出现这4种问题,不需要特殊治疗,别再次被坑了

张大爷六十多岁了,最近觉得头晕,记忆力也没以前好了。于是在孙子的建议下,他来医院做了一番检查。

谁料,CT结果显示腔隙脑梗和脑萎缩。看到赤裸裸的几个大字,大爷甚至手都在发抖,没想到自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脑梗都算了,直接都萎缩了。

就在张大爷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连累到孩子时,医生却连药都没开,仅仅是让大爷回家多休息就好了。张大爷以为自己身患绝症,于是问医生是不是自己没有治疗的必要了。

医生笑着说,大爷的腔隙脑梗并不算严重,而且症状也不明显,没有太大治疗必要,至于脑萎缩更是生理性的,很正常,因此完全没治疗必要。

其实临床上这样的案例也不算少呢,很多疾病虽然是病,但是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医生都不会建议你过度治疗,甚至完全不用治疗。这样的疾病在大脑范围内也不少呢!所以赶紧记下来下列常见的四种疾病,没有症状多数不用别乱花钱!

一、CT查出这四种疾病?先不要慌,没症状甚至不用治!

1.腔隙性脑梗

毋容置疑,很多人提到脑梗会直接“虎躯一震”,觉得这是多么严重的疾病。其实这样的想法没错,只不过凡事都可能会有例外,而腔隙性脑梗就是那个“小确幸”。

腔梗是一种直径小于2厘米,很小的梗死灶。这种梗死一般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和脑干等部位,而所涉及到的动脉也一般是细小动脉,被称为深穿支。这些小动脉大多是脑动脉的末梢,因此也被称为终末支

因为深穿支特殊的部位和体积,所以动脉供血范围其实是很有限的,因而单独一支发生阻塞只会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即是腔梗。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可不是所有腔梗患者都会有症状哦,只有它恰好发生在累及到重要神经通路的动脉末梢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比如大脑深部的很多基底节区都是许多神经纤维束经过的重要通路,是大脑和躯体神经相连通的桥梁,那么如果这些通路涉及到的动脉发生腔梗,就会导致神经缺血,直接阻断神经传导

但即便是这样,由于腔梗的病灶很小,所以最多也是出现纯运动性偏瘫或者是半身感觉障碍,和传统脑梗那样容易造成大面积瘫痪相差甚远。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大部分单发性的腔梗甚至会在两周之内做到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几乎完全恢复。所以对于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或者症状很轻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腔梗的本质还是血管堵塞,而堵塞的背后即血管硬化。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会继续加重血管硬化的原发疾病,那么在发生腔梗后,还是要引起充分的注意的。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他汀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改善血管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降血脂和稳定血管壁斑块的作用。这样既能够减缓血管硬化的速度,又能防止腔梗的再发,或者重要末梢血管发生腔梗。

另外,阿司匹林也是脑血管硬化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这种药物有显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防止后者过度聚集发生血栓,同样对于这类患者非常适用。

总之,腔梗虽然多数时间下没有显著症状,但是发现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使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也建议大家注意随访,如果有必要,就要听从医生建议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

2.生理性脑萎缩

脑萎缩,单单是这三个字可能就会让人不寒而栗。其实见字名义,萎缩就是体积缩小,脑萎缩就是大脑变小了。

大脑外观可能看起来像个核桃仁,但它是上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这些神经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人生就是出生后长大,再到青年和中年,最后逐渐走向老年,是一个抛物线一样的发展过程。

大脑亦是如此,到了老年时,它也会逐渐衰老和退化。因此大脑中各种各样的脑细胞就会逐渐减少。过往统计研究,当我们70岁时,这些脑细胞已经至少减少了30%。所以内容物减少了,那么质量和体积减少也是正常的。这就是生理性脑萎缩,一般CT片子下都是脑回变窄,脑沟加深等字眼。

所以生理性脑萎缩是完全不可抗和不可逆的正常人体发展现象和轨迹。当然,随着脑细胞的减少,大脑功能势必会下降,因此我们老了之后认知、记忆等功能也会逐渐减退。

3.蛛网膜囊肿

估计很多朋友仅仅在诊断书上看到这几个字都会一身冷汗,毕竟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非常严重,预后很差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所以我们看到蛛网膜囊肿,不免会联想到囊肿破裂出血等一系列不太好的画面。

其实不然,蛛网膜囊肿是脑实质外良性和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是脑脊液因为各种原因被蛛网膜包裹而成的袋状结构。目前国内外对蛛网膜囊肿的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但普遍认同它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

目前更被广泛认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患者先天局部结构发育异常,形成了存在于囊肿和蛛网膜下腔之间的单向“阀门”。

简单来说就是脑脊液能够不断进入囊腔内,但是回不到蛛网膜下腔之内了,因此不断聚积形成囊肿。这也是蛛网膜囊肿中常见的进行性增大,但是这种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囊肿自行减小甚至消退。

还有一种说法是患者的病灶周围受到某种继发性出血或者炎症的刺激,导致囊内的渗透压比囊外高。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囊外的脑脊液就会被“推”进囊内,从而形成囊肿。

也有一种说法被称为脉冲学说,即颅内血管的搏动中会产生虹吸作用,从而使得蛛网膜内的脑脊液直接“冲进”囊内,从而出现囊肿。

但看着虽然机制很复杂,但是这种病确实没有那么可怕。蛛网膜囊肿本身就是脑脊液在脑外异常的聚集,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脑囊肿病变,是因为患者发育期内蛛网膜分裂导致的。

这种疾病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大多数患者都没什么症状,很多人都是一直到晚年,因为其他原因做脑CT的时候才偶然发现。

不过也确实有少部分的蛛网膜囊肿患者会因为囊肿破裂出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是全部蛛网膜囊肿患者都不用治疗,当因为囊肿体积过大,导致梗阻性的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或者压迫神经以及破裂出血等情况出现时,患者也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4.脑白质疏松

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听起来都很陌生,其实它和生理性脑萎缩有些相似之处,是人类衰老退化过程中出现的脑部退行性病变。

目前虽然认为高龄是脑白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但是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一些学者认为,当我们年龄增长时,颅内髓鞘碱性蛋白和卵磷脂会逐渐减少,这会促使神经纤维脱髓鞘发生改变。并且,随着年岁的改变,血管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从而逐渐出现血管硬化,对于本身体积和容积就小的小动脉来说,就更容易发生硬化了。

当小动脉硬化后,血管管径就会变小,那么能通过的血量也会减少,长期就会降低脑组织的血供。这两方面都会逐渐导致脑白质疏松,我们可以拓展来想,高血压等疾病会大大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因此更容易造成脑白质疏松的发生。

不过这种疾病发病隐匿,症状也多种多样,轻度患者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也并不用治疗。

所以很多脑部疾病听起来虽然很可怕,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很严重的健康威胁,甚至不用做过多干预。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大脑随年龄退化是避不可免的,因此平时也要好好呵护大脑。

近日,来自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就通过试验发现,保护牙齿可能对保持我们大脑功能,维持其健康有一定益处。

二、新研究:保护牙齿可能对大脑健康有好处

研究团队中的一位学者表示,牙齿脱落和牙龈基本都能使得牙周组织出现各种各样的炎症,这些炎症反过来又能刺激牙龈,使其收缩或者使得牙齿发生松动。这些病理过程现实中非常常见,因此评估其和痴呆症的潜在联系有一定必要性。

这项研究涉及到172位平均年龄为67岁的参与者,都没有发生认知能力下降。所有参与者每隔4年就会接受两次脑核磁成像和口腔以及全身数据收集。其中所有受试者的海马体体积数据都来自于磁共振成像

最后通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发现,牙齿数量和牙龈疾病的数量与大脑左海马体的体积变化有关。对于发生轻度牙龈疾病的患者来说,牙齿数量少和左海马体的大脑萎缩速度更快有关。然而对于患有严重牙龈疾病的患者来说,牙齿更多,则和大脑左海马体萎缩速度更快密切相关。而海马体的主要作用即是帮助人类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相关的事件。

研究人员在调整年龄后发现,对于患上轻度牙龈疾病的患者来说,少一颗牙齿就等于大脑萎缩速度增加了相当近一年的大脑老化程度;而反过来,对于患有严重牙龈疾病的患者来说,多一颗牙齿导致的大脑萎缩,等于大脑衰老速度提高了1.3年

因此学者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彰显了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当然这不仅仅是我们要保护和保留牙齿,更是通过这个过程阻止了大脑衰老速度加快的过程。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很难去具体评估自己大脑的体积和功能。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定时做个CT不就行了?其实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CT作为一种辐射性检查设备,对人体难免会造成一次负面影响!

三、准确快捷?不出现不舒服症状尽量不要做脑CT

CT目前大概分为两种工作方式,其一就是普通平扫,患者只用直接躺在CT机器上面,大概几分钟就会完成扫描。而另外一种则是增强扫描,即在平扫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者会随着血液循环,流经身体各个组织。此时我们能够更清楚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作对比,看具体的病变情况。

通过检查具体方式,我们不难看出来CT检查方便,定位准确,并且无创伤,患者也受不到什么痛苦,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对于脑部疾病,CT通常是第一选择。

但是,这只是对于明确身体不舒服做检查的患者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提倡随意进行脑部CT检查

因为这一种通过X光线断层扫描获得图像的检查方式,本身就会释放定量的辐射。这些电离辐射能够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从而损伤细胞,最后可能累及到机体各组织。而脑细胞受损或者死亡后,本身就很难修复,因此脑部CT相对来说伤害会更显著一点。

目前做一个头颅CT的平均辐射剂量会达到2mSv左右,我们连续坐20小时飞机也才0.1mSv而已,每天抽20支烟平均也才被辐射到1mSv。我国放射标准中规定,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每年剂量限制是50mSv

所以其实单独做一次CT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是考虑到它毕竟存在伤害性。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平时非必要情况下,还是建议能不做就不要做。

写在最后

总之,随着科技发展,CT为代表的影像学检查是很好的辅助检查手段,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检查和排查疾病。但是这仅仅是对于身体不舒服的患者来说,普通人还是能不要做就别做。

那么当CT结果中出现蛛网膜囊肿、腔梗、生理性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等疾病时,如果症状比较轻或者没有症状,也不用过度担心。这些疾病大多是生理退行过程中大概率或者必然出现的,要不就是伤害非常局限,所以威胁并不大。

参考文献

[1]杨帆,李楠,雷鸿雁.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9)

[2]蔡力,李玉明.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

[3]李文博. 脑CT图像分类及可视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4]苏增锋,张颖.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06)

[5]杨俊博.脑萎缩的诊断、预防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3种病检查出来根本不用治,别自己吓唬自己,还浪费钱!
表皮样囊肿伴破裂
网友熬夜突发脑出血,熬夜真的有这么大危害?
颞角扩张——当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消失后。
蛛网膜囊肿--影像学基础CT、MRI表现
蛛网膜囊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