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改名”很无奈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昔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遂避“秀”讳而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而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在古代,避讳,不单写文章、起名字时要注意,就连医生在开处方时也要格外小心,若不小心,不避讳是要杀头的,比如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会因避讳而“改名换姓”。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对于因为避讳而改名的中药来说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名’”了。下我就举几个例子以说明之!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两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因“蓣”与“豫”同音,为了避讳唐代宗李豫之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因“薯”与“曙”同音,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而改为“山药”,尔后又冠以产地名而称为怀山药、怀山或者淮山,原有名称已荡然无存了。


    玄参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其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名。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玄明粉也因避讳康熙皇帝之讳,被改为“元明粉”。


    延胡索,早在南北朝时期便已入药,在《雷公炮炙论》中,其名为“玄胡”,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的记载。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如临床常用的元胡止痛片,但以延胡索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名。   


    中药常山,本名恒山,李时珍谓:“因本植物始产于恒山,故得此名。”在《神农本草经》中,原称“恒山”。后因西汉汉文帝刘恒讳“恒”,故连地名带药名都改称为“常山”。改朝换代后,在医药典籍中,常山曾恢复了“恒山”的原名,但到了宋代,因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而改为缺笔的“恒”字,如“恒山汤”的“恒”字,缺去了最后一笔。 

   对于方剂,常用方剂“真武汤”亦与讳“玄”有关,宋真宗为避祖讳(庙讳),改四方诸神之北方玄武神为真武神,故以四方诸神命名的方剂成为青龙汤(东)、白虎汤(西)、朱雀丸(南)与真武汤(北)了。 

    然而,在对待祖国医学文化上,尤其是在对待中药名上,也有那么一位开明的皇帝,不信邪,不避讳,居然把自己的名字与中药名合而为一。南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伤科良药刘寄奴乃取其乳名。据说刘裕驰骋疆场,率军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公元420年自立为王,建号为宋。在战争中,刘裕无意中发现一种不知名的小草,捣碎后外敷众多受伤的将领和士兵,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后来,人们非常感激和信奉这味中药的神奇疗效,世人就用皇帝的乳名为它命名,称之为“刘寄奴”。刘裕皇帝欣然受之!从中医角度去看待刘裕,我们会更油然而生出几许崇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中药典故—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经历改名波折的中药都有哪些?
延胡索?玄胡索?元胡?名字太多乱花眼
中药:止痛良药延胡索
那些得罪皇帝而被迫改名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