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一夜爆火的北大女生宿舍采访,我顿悟了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2月27日晚上8:00 

文史训练和审美历练俱佳的

历史思想大家李冬君老师

分享《走进中国艺术的巅峰,

让亲与子同获审美自由》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作者 | 十月的诗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这阵子,几位北大女博主采访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的视频火了。

这场之前备受网友期待的对谈,在发布之后却引起了不少争议。

原因是在采访中,博主们的一些提问显得有点格外“冒犯”:

你之所以不结婚,是因为年轻时被男人伤害过吗,还是原生家庭的原因?

在你眼里,我们这些已婚人士,是不是在进行一种愚蠢的幸福?

......

而上野老师听完后,却毫无怒意,反而微笑着回答:

“在我看来,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是敢于追求自由的思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席话,让大家纷纷被她的豁达、通透圈粉。

生活中,外界对女性的声音从未停止:

小到穿什么衣服、是胖是瘦、如何打扮自己,大到应该选什么工作、和什么人结婚、该不该生二胎......

但就像有句话讲的:“从来如此,便是对吗?”

女性最好的状态,从来不是活成标准答案,而是忠于内心的选择,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

“人的心就像一个房间,房间的门没有上锁,只是,它是朝里开的。如果一味地向外推门,那就容易被囚禁在里面。”

刚出校门,选择在老家朝九晚五,还是去大城市打拼?


年近三十,是相亲步入婚姻,还是坚持不凑合、不将就?


结婚后,是在家相夫教子,还是继续为了自己的事业打拼?

外界的声音永远嘈杂,一个女性只有善于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就像上野千鹤子老师,她虽然一生未婚,却成就卓然,活得通透自在。

要知道,在上野千鹤子出生的40年代,日本的传统观念还非常严重。

那时,在许多人眼里,女性出去工作是一件丢脸的事,因此上野身边很多人都早早结婚成了家庭主妇。

但上野千鹤子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她心底,还有更大的梦想。

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考入了京都大学社会系,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毕业后,上野更是将全部精力用于改善女性困境,取得巨大成就。

然而即便这样,她还是因为不婚遭到了许多人的歧视和批评。

甚至有人说她是“不合格”的女人。

对于这些上野却很淡定,她说:“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就像三毛说的:

“生命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

我们的身边总会充斥着各种声音:

你该结婚了、女人忙事业有什么用、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如果没有稳定的内核,就只能被别人的观念挟持着前进。

对于每个女性来说,理想的生活都不尽相同,选择的路也自然各不相同。

忠于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节奏,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年轻时曾以为一份感情就能为自己遮风挡雨。

到最后风雨真的来袭之时,抬头四顾,发现能够给自己撑伞的,也唯有自己而已。

就像作家张小娴说:“安全感从来无法外求,也从来不在这世界以外,它是你内心世界的平安。”

一个女性,若是总是向外界寻找安全感,就容易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

张小娴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经历:

大学时,她与同班同学坠入了爱河。陷入热恋后,她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方身上。

她说,那段时间自己最渴望的就是:

“被抱着、被迁就、不用担心体重、不用工作、可以随时随地大笑和大哭、没有忧伤、没有牵挂。”

然而,她的这份依赖不仅没让对方感到幸福,反而折磨得彼此心力交瘁,以分手告终。

经历情伤的张小娴伤心不已,但也明白了:各自独立,才是感情的长久之道。

于是,她将自己从失去自我的泥塘里打捞起来,不再攀附他人,而是提升自己。

她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将知识注入大脑、将思想倾注笔端。终于如愿成为一名作家,重塑了自己的人生。

想起一段话:

“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才能将溢出的幸福给别人,也才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喜欢等着别人来斟满杯子,却忘了培养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建立在依附与迎合之上的关系,永远也无法带来内心的幸福。

因为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有可能失去。

最好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攀附逢迎,而是两个自由灵魂间的互相吸引。

一个女子真正的成熟,是无论何时都保持独立:

经济独立,先谋生,再谋爱。

精神独立,与其指望别人,不如修炼自己。

如此,才能在关系中不仰望、不将就,活出生活的底气。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

面对生活的不公、外界的束缚,人们通常有两种反应:

一是对命运妥协、放弃努力;另一种则是不惧困难,勇敢挑战未知。

而后者,往往更容易闯出新的天地。

就像“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她曾打破性别偏见,谱写了不一样的人生传奇。

1950年,23岁的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毕业,怀揣着满腔热情去紫金山天文台求职。

没想到,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台长毫不遮掩地说:“对不起,我们只招男性。”

这样的回答,让叶叔华心中义愤难平。但她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

于是,她给台长写了一封长信,一口气列举了5个“不该不请我的理由”。

台长被她的勇气打动,当即决定破例录用她。

就这样,叶叔华如愿以偿地成为当时第一名女性研究员。

那时,我国的天文授时精度还不是很准,经常会影响到一些精密测量的结果。

有一次,叶叔华听到一位测绘专家抱怨:“都是因为你们的精度不够,害得我们的工作老出差错。”

叶叔华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她不厌其烦地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改进了数据处理的方法,让我国的世界时测量精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后来,有人问叶叔华是如何做到突破重重限制,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的?

她回答道:“打破性别'玻璃天花板’的锤子,就握在每位女性手中。”

就像上野千鹤子说的:

“要说女性主义有什么用,那就是当你受到伤害、遭受不公的时候,它能够给你反抗的语言。”

生育的困难、外界的刻板印象......

面对这些,是自暴自弃,自我束缚,还是拿起锤子去敲打命运的天花板?这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所以,不管外界如何,女性永远不要自我设限。

你大可以撕掉标签,打破僵局,也大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到让人仰望的高度。

只要全力以赴,总会激起命运的一点涟漪。

《突破天性》中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牛油果型人格”。

是指一个人只要拥有稳定的内核,便能无惧外界纷扰,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女人的一生,往往面临着各种角色的转换:

你会成为女儿、妻子、母亲…但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忘记坚定地成为自己。

终其一生,我们就是要学会倾听自己、悦纳自己。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颗“牛油果”,既有打破世俗的坚硬,也有笑对人生的柔软。

拥有坚定的内核和强大的内心,把日子过得松弛、从容。


点个“在看”,与各位朋友共勉。

作者 | 十月的诗

作者 | 十月的诗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活着,就是“做自己”
【日语字幕】上野千鹤子|北大宿舍聊天|学习用
对“北大女生”生气,是因为我们既慕强又恐弱
上野千鹤子:爱与被爱的艺术
北大三才女让人大跌眼镜,对话日本女性主义导师上野千鹤子惨遭降维打击
现在的人太自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