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孵化皮克斯

孵化皮克斯 来自每天听本书 29:00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觉得内容不错,记得分享给朋友!

📑 8872 字  |  🎵 29 分钟

皮克斯创业功臣回忆录:
皮克斯崛起背后的商业逻辑。

皮克斯你应该不陌生,它是与迪士尼和梦工厂齐名的好莱坞三大动画工作室之一,拍过《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爆红全球的动画大片,叫好又叫座。但是,在取得成功之前,皮克斯曾经经历了长达 10 年的低迷期,深陷亏损泥潭,找不到发展方向。本书讲述的,就是当时皮克斯内部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到底做对了什么,才最终扭转颓势,开启了后来的辉煌?

当时,皮克斯的老板史蒂夫?乔布斯做了一个关键决策:聘请硅谷知名律师劳伦斯?利维,担任皮克斯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和引领公司上市。利维不负厚望,只花一年时间便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并成功运作皮克斯 IPO 上市。这不但开启了皮克斯的辉煌时代,也让乔布斯重回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乔布斯东山再起的标志。

本书作者就是带领皮克斯上市的大功臣劳伦斯?利维,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皮克斯的这段经历,以及他与乔布斯是如何共事的。

你将听到:

1. 利维是如何理顺皮克斯的管理困境的?

2. 利维是如何将皮克斯运作上市的?

书籍信息:

书名:《孵化皮克斯》

副标题:从艺术乌托邦到创意帝国的非凡之旅

原作名:To Pixar and Beyond:My Unlikely Journey with Steve Jobs to Make Entertainment History

作者:[美] 劳伦斯·利维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译者:李文远

出版年:2017-4

页数:276

定价:49.00 元

装帧:平装

丛书: 蓝狮子·域外新知

ISBN:9787308165525

 关于作者   

劳伦斯·利维,曾任皮克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公司董事,是带领皮克斯上市的主要功臣。

 关于本书   

在取得成功之前,皮克斯曾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低迷期,深陷亏损泥潭,找不到发展方向。本书是劳伦斯·利维的回忆录,讲述他如何帮助皮克斯解决管理和资金上的双重困境,从而开启皮克斯的辉煌时代。

 核心内容   

一、利维是如何理顺皮克斯的管理困境的?

二、利维是如何将皮克斯运作上市的?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孵化皮克斯》,讲的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早期创业史。想要深入理解一家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它的早期创业史,因为早期经历往往塑造了一家企业的基因,会深刻影响它后来的行为模式和战略选择。

皮克斯你应该不陌生,它是与迪士尼和梦工厂齐名的好莱坞三大动画工作室之一,拍过《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爆红全球的动画大片,叫好又叫座。但是,在取得成功之前,皮克斯曾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低迷期,深陷亏损泥潭,找不到发展方向。本书讲述的,就是当时皮克斯内部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到底做对了什么,才最终扭转颓势,开启了后来的辉煌?

先透露一下,皮克斯的崛起是两种因素的合力:一方面是独特的创意能力,另一方面是成功的商业运作。“每天听本书”解读过一本书《创新公司》,讲的就是皮克斯独特的创意能力是怎么来的;而《孵化皮克斯》这本书则是从商业战略方面,揭示了皮克斯崛起的秘密。

时间回到1994年底,那时皮克斯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靠卖软件和接拍广告维持经营,每个月都入不敷出。每到月底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公司经理就给皮克斯的老板打电话,请求他开私人支票应急。当时皮克斯的老板是谁呢?这个人我们都知道,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于1986年花1000万美金买下了卢卡斯影业的电脑动画部门,改名叫皮克斯。

为什么乔布斯会有兴趣收购一家动画片公司呢?当时,皮克斯正在研发一款可制作动画的高端成像计算机,而乔布斯刚刚被苹果公司董事会赶出来,他觉得收购皮克斯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没想到,皮克斯的这个计算机项目后来失败了,公司陷入持续亏损。乔布斯每年掏几百万美元来给皮克斯输血,前后一共投入了5000万美元,却始终不见起色。到1994年底,乔布斯终于快撑不住了。

这时,乔布斯做了一个关键决策:聘请硅谷知名律师劳伦斯·利维担任皮克斯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和引领公司上市。利维不负厚望,只花一年时间便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并成功运作皮克斯IPO上市。这不但开启了皮克斯的辉煌时代,也让乔布斯重回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乔布斯东山再起的标志。本书作者就是带领皮克斯上市的大功臣劳伦斯·利维,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皮克斯的这段经历,以及他与乔布斯是如何共事的。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讲述,利维是怎样“孵化”皮克斯的。

第一,利维是如何理顺皮克斯的管理困境的?

第二,利维是如何将皮克斯运作上市的?

第一部分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个重点,利维是如何理顺皮克斯的管理困境的。

1995年,当劳伦斯·利维作为救火队员空降到皮克斯的时候,他发现皮克斯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这家公司就好像是一个“艺术乌托邦”,无论是它的产品还是团队,都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一面,但同时又面临相当严峻的现实困境,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先来说皮克斯的产品。当时皮克斯主要有三个业务收入来源:一是销售一款叫“渲染大师”(Pixar RenderMan)的软件,二是接拍商业动画广告,三是制作动画短片。从质量上说,皮克斯在这三个业务领域都有很好的口碑;但从商业收益上说,这三个业务领域都无法实现持续的盈利增长,不能让公司扭亏为盈,更不可能把公司带入快速成长的轨道。

比如“渲染大师”,这是皮克斯自己开发的一款绘制电脑图像的专业软件,做出来的视觉特效非常厉害。像《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终结者2》中的半人半机器生物等等,就是用“渲染大师”做出来的。这款软件是当时业内公认的制作特效最好的软件,还获得了1993年“奥斯卡科学工程奖”,是皮克斯最引以为豪的产品。靠销售“渲染大师”,皮克斯每年能获得两三百万美元的稳定收入,从数字上看还不错。

那么,“渲染大师”软件能不能成为皮克斯业务增长的一个突破口呢?利维深入分析后发现,几乎不可能。从商业角度看,“渲染大师”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它的市场太小了。实际上“渲染大师”只有50个主要客户,这些客户就是好莱坞的大型电影工作室,只有它们才支付得起昂贵的软件使用费。这就意味着,“渲染大师”很难出现突破性的销售增长。而皮克斯在“渲染大师”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那另外两个主要业务呢?情况也差不多。在商业动画广告和动画短片这两个领域,皮克斯都做出了有口皆碑的高质量产品,但就是赚不到钱。制作动画广告的成本比真人广告更高,一段30秒的动画广告需要花费12.5万美元,耗时3个月,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超支。这导致皮克斯的广告业务几乎是不赚钱的。

除了动画广告,皮克斯还拍过一系列只有几分钟的动画短片,非常受欢迎,其中一部获得了198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是相当厉害的成就。但问题是,这些动画短片一般是作为商业展览或者电影节上的一个暖场节目,没有单独的变现渠道,也就几乎没有商业价值。

这样分析下来,利维觉得有些绝望:皮克斯现有的三大业务中,没有一项具备突破性增长的潜力。皮克斯就好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却找不到施展抱负的空间。而一家公司如果没有突破性增长的可能,就无法引起资本市场的兴趣,也就根本没有机会IPO上市。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三大业务之外,找到另外的突破口呢?

事实上,当时皮克斯的确在尝试一个新的领域——制作它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但是,跟已有的成熟业务相比,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未知领域。那时迪士尼是动画界绝对的王者,梦工厂才刚刚成立,皮克斯从来没有推出过动画电影,根本无法预测电影票房。好莱坞向来是成王败寇之地,如果电影票房扑街,皮克斯将遭受重创。而且,当时离预定的上映时间只有不到9个月,还有大量的后期制作工作没有完成。电影能不能按时上映也是一个问题。把宝押在动画电影上真的合适吗?

利维在综合评估后最终认为,尽管面临重大风险,但进军动画电影是皮克斯崛起的唯一机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皮克斯就必须全面转型,从一家身在硅谷的科技企业转变成进军好莱坞的娱乐公司。这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对公司业务结构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停止销售仍然盈利的“渲染大师”软件,解散商业广告部门;另一方面将公司的有限资源全部投入到《玩具总动员》上,尽最大努力确保电影的成功。通过和乔布斯的反复沟通,乔布斯最终认可了利维的这一战略调整。

好,理顺了皮克斯的业务结构,再来说皮克斯的组织团队。皮克斯在动画制作领域极富创造力,这与它独特的组织文化是分不开的。利维刚刚加入皮克斯时就发现,皮克斯拥有一大批极具天赋和创造力的员工,彼此之间亲密合作;整个公司有一种大家庭般温暖融洽的氛围,赋予每个员工最大的自由创作权。这即使在硅谷的创新企业中也是极少见的。

然而奇怪的是,利维同时发现,皮克斯的全体员工似乎对他有一种很深的抵触和戒备,并不欢迎他的到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利维才搞明白,问题不在他自己,而在他的老板乔布斯。在皮克斯的计算机项目失败以后,乔布斯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创办的另一家名为“NeXT”的电脑公司上,希望凭这家公司东山再起,而很少关注皮克斯了。皮克斯的员工觉得他们长期不受老板重视,自己再努力也无人赏识,对乔布斯颇有怨言。

但突然之间,利维被空降到皮克斯。员工们认为利维是作为“乔布斯的亲信”被派来监督皮克斯的,这是乔布斯不信任他们的又一个表现。而且,乔布斯在硅谷的名声并不好,大家都知道他独断专行、反复无常。员工们担心,乔布斯的突然插手会毁了公司原来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这可是皮克斯创造力的根本来源。

对这样的猜忌,利维感到哭笑不得。事实上,利维在加入皮克斯之前,和乔布斯根本没有交情,“亲信”之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乔布斯找利维来,也没有让利维监督皮克斯的意思。他给利维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理清皮克斯的发展战略,并尽快运作上市。不过,一提起上市,皮克斯的员工就更愤怒了,他们强烈指控乔布斯言而无信。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乔布斯在买下皮克斯时,曾经答应要给员工们一部分股票期权。但直到利维上任,公司的IPO已经提上日程,乔布斯仍然没有兑现他的承诺。那些坚守了多年的骨干员工感觉上当受骗了,憋了一肚子火,随时可能爆发。利维意识到,期权问题就像皮克斯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马上妥善解决,分分钟就会毁了皮克斯的整个团队。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被乔布斯请来的利维,竟然调转枪口,代表皮克斯的全体员工向乔布斯讨要股份。乔布斯倒也不是一毛不拔,但他之前在苹果公司只占了11%左右的股份,导致被董事会联手赶走,所以,乔布斯对公司股权看得很重,只愿意留出15%~20%给员工。利维认为,这个比例太低,只适用于初创公司的小团队,而皮克斯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这个比例显然是不够的。

利维冒着激怒乔布斯的风险,坚持要求给员工留出更高比例的期权。他认为,虽然乔布斯的股份会减少,但高期权激励会让皮克斯进入高速成长的轨道,公司越来越值钱,乔布斯的总财富实际上也是增加的。最终,利维成功说服了乔布斯,妥善解决了期权问题。这不但让利维本人获得了皮克斯员工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乔布斯和皮克斯员工之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大大提振了皮克斯的团队士气。公司上下一心,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利维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在业务结构上,利维力主放弃原有的软件业务和广告业务,专注于动画电影制作,把皮克斯从一家硅谷的科技公司全面转型为好莱坞的动画娱乐公司。在团队建设上,利维为员工争取到了高比例的期权激励,大大提振了团队士气。

第二部分

在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之后,紧接着,利维就要进行一项更艰巨的任务,也就是带领皮克斯IPO上市。当时的皮克斯仍处于亏损的泥潭,而且面临巨大的转型风险。这样一家企业如何才能成功上市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二个重点。

在利维上任之初,乔布斯就一再催促他,要尽快运作皮克斯上市。在为皮克斯持续输血9年之后,乔布斯敏锐觉察到,上市的风口到了。1995年中期,硅谷的明星企业网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新兴互联网企业的首次IPO,上市当天涨幅超过100%,一下子引爆了互联网投资热潮。你如果熟悉互联网历史就会知道,这股投资热潮后来不断高涨,一直持续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当时,皮克斯虽然不是互联网企业,但同样具有硅谷血统,而且即将推出全球首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这足以吸引资本市场的眼球。再加上乔布斯本人是自带流量的争议性人物,他能否借助皮克斯再度崛起,也成为了硅谷热议的话题,这是皮克斯上市的外部有利因素。

除此之外,皮克斯还有一个独特优势。对华尔街来说,衡量一家企业能否上市的关键要素,不在于它是否已经实现了盈利,而在于未来有没有高速增长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想让投资者买单,首先要把企业的未来愿景变成一个既激动人心、又令人信服的故事,给投资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乔布斯恰好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在硅谷流传一个说法,乔布斯拥有一种神秘的“现实扭曲力场”,不管他的想法有多荒谬,他的气场和能量都能够迫使别人完全跟着他的想法走。这种“现实扭曲力场”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让听众变得盲目,看不到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促成积极的行动,从而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皮克斯会不会成为乔布斯另一个“现实扭曲力场”的杰作呢?

事实上,乔布斯这次要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他宣称皮克斯就是下一个迪士尼,皮克斯将复制迪士尼的辉煌。当年,迪士尼凭借手绘二维动画成为动画行业王者,而现在,皮克斯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也就是电脑绘制的三维动画,引领一个全新的动画娱乐时代,创造出能和米老鼠、白雪公主媲美的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

乔布斯还亲自动手制作演讲用的幻灯片。这时候,乔布斯那种偏执的完美主义就体现出来了。他精心调整幻灯片的每个细节,比如字间距和字体平滑度,确保每个字体的曲线都是完美的。在利维看来,这些细节普通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当然,要想让投资者买单,光有精彩故事是不够的,还得有实实在在的财务预测分析,这就麻烦了。皮克斯短期内的经营业绩完全取决于《玩具总动员》的票房,而想在一部电影上映之前就预测它的票房,和瞎猜没什么两样。更麻烦的是,即使《玩具总动员》大卖,皮克斯能够分到的利润也很有限,最大的赢家其实是迪士尼。

为什么是迪士尼呢?因为皮克斯资金不足,无法独立承担制作电影的巨额费用,它曾在1991年和迪士尼签下一份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由迪士尼出资赞助皮克斯的头三部动画电影,作为回报,迪士尼要拿走电影票房收入的大头。《玩具总动员》就是接受迪士尼资助的三部电影中的第一部。

利维仔细算过,把迪士尼的成本费用全部去掉之后,皮克斯实际拿到的票房收入比例很小,只有不到10%。按最好的情况估计,如果《玩具总动员》能够杀入史上动画片票房前三甲,也就是全球总票房收入达到3.5亿美元,皮克斯能分到的票房收益也只有区区1700万美元。如果《玩具总动员》票房表现平平,皮克斯就基本颗粒无收了。

这显然是一份不公平的协议,但当时皮克斯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品牌,想要成功推出动画电影,除了和迪士尼合作之外别无选择。这份协议实际上规定了,在拍完三部和迪士尼的合作电影之前,皮克斯无论如何也是赚不到大钱的。投资人能不能接受这一点呢?利维心里没底。

想要让投资人认可皮克斯的价值,就得获得权威投行的背书。决定IPO成败的关键一步就是找到合适的主导投行。按乔布斯的一贯风格,他坚持只和最顶级的投行合作:要么高盛,要么摩根士丹利。其他投行在他眼中都不值一提。然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到皮克斯考察之后,一致认为皮克斯的财务风险太高,还不具备IPO的条件。这让本来信心满满的乔布斯遭受严重打击,他以为皮克斯的上市梦就此破灭了。

利维却没有放弃。他试着寻找其他较小的投行,虽然名声不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那么响亮,会让乔布斯觉得有些丢面子,但只要最终能成功上市,这只是小问题。利维找到一家硅谷的小型投行,他们愿意作为皮克斯上市的主导投行。而且这家投行的CEO答应,会亲自陪同乔布斯跑遍全美进行路演,也就是针对投资人的推荐活动。由投行CEO陪同路演,这在投资界是史无前例的高规格。骄傲的乔布斯也放下了对小型投行的成见,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

敲定主导投行之后,接下来还要确定一个关键事项,就是IPO的时间。刚才说过,皮克斯最大的希望就是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的时间已经定在1995年11月的感恩节档期,那么,IPO到底应该定在电影上映之前,还是上映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利维和乔布斯又一次发生了争执。乔布斯认为,应该抢在电影上映之前就IPO,这样,无论电影票房表现如何,都不会影响上市进程。但利维坚持认为,IPO时间应该定在电影上映之后。

利维是从长远角度来考虑这件事的。如果在电影上映之前就IPO,万一上映后票房惨败,导致股价暴跌,皮克斯就有欺骗投资者的嫌疑,在资本市场上背负恶名,以后再想翻身就难了。而如果在电影上映之后IPO,如果票房表现抢眼,那么皮克斯能以更高的价格发行股票,从而募集到更多资金;万一票房表现一般,可以相应调低发行价格;而如果票房惨败,甚至可以考虑临时取消IPO,等待更好的机会。总之,这对投资者是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

IPO时间最终按利维的意见,定在了电影上映的一周之后。这就意味着,皮克斯究竟能否顺利IPO,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募集到多少资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玩具总动员》上映后的票房表现。在电影上映后的那个周末,利维焦急地守在电话机旁,等待着票房数字。

这时,好消息来了,《玩具总动员》的首周末票房高达3000万美元,业内人士估计,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将达到2亿美元,很有希望问鼎当年的北美票房冠军。同时,主导投行传来消息,资本市场对皮克斯的兴趣高涨,他们把股票的发行价格,从12~14美元,调高到了22美元。

几天后,皮克斯登陆纳斯达克的日子也终于到来了。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同,它没有敲钟仪式,只有电脑上多出来的一个交易代码。那天,利维和乔布斯就坐在主导投行办公室的电脑前面,盯着屏幕上皮克斯的股票价格,从22美元一路飙升到39美元。皮克斯的总市值达到了15亿美元,乔布斯作为皮克斯的大股东,瞬间重回亿万富翁之列。

据说,乔布斯当时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偷偷跑到隔壁一间办公室,给他的好朋友、甲骨文软件公司CEO拉里·埃里森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拉里,我做到了。”

皮克斯上市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对皮克斯来说,《玩具总动员》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上市募集到了公司发展所急需的资金,这让皮克斯有能力和迪士尼重新谈判合作协议。皮克斯要求和迪士尼在接下来的合作电影中平摊费用、平分收益,并且要在电影宣传中打出皮克斯自己的品牌。作为回报,皮克斯愿意将合作电影从三部增加为五部。迪士尼看到皮克斯的电影能挣大钱,也很想延长和皮克斯的合作时间,于是同意了新协议。皮克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被清除,迅速成长为与迪士尼、梦工厂齐名的好莱坞三大动画工作室之一。

对乔布斯来说,皮克斯的成功上市,结束了他从1986年离开苹果后将近10年的人生低谷,让他重新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也成为他东山再起的标志。在皮克斯上市一年多之后,乔布斯创办的NeXT电脑公司被苹果收购,乔布斯也同时回归苹果,开启了苹果公司的新时代。利维认为,乔布斯之所以能带领苹果成功开拓音乐和娱乐领域,这和他在皮克斯所获得的娱乐行业经验是分不开的。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利维成功运作了皮克斯的上市。当时正好赶上互联网投资热潮,而乔布斯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高手,这是皮克斯上市的契机。但皮克斯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大投行不愿意参与,利维说服乔布斯接受小型投行的主导,并坚持合理的上市时间,最终保障了IPO的顺利实现。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给你讲到这儿,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为你分享的皮克斯创业史。

第一,利维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在业务结构上,利维力主放弃原有的软件业务和广告业务,专注于动画电影制作,把皮克斯从一家硅谷的科技公司全面转型为好莱坞的动画娱乐公司。在团队建设上,利维为员工争取到了高比例的期权激励,大大提振了团队士气,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第二,利维成功运作了皮克斯的上市。当时正好赶上互联网投资热潮,而乔布斯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高手,这是皮克斯上市的契机。但皮克斯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大投行不愿意参与,利维说服乔布斯接受小型投行的主导,并坚持合理的上市时间,最终保障了IPO的顺利实现。

皮克斯之所以能走出管理和资金的双重困境,顺利起飞,最关键的举措就是找准了自己的战略定位,也就是从事动画电影制作。企业和人一样,想要真正认清自己、找准定位,其实是很难的。

有本经典商业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认为,一家企业想要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跨越,关键一步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而要找准战略定位,必须先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你对什么最感兴趣?第二,你最擅长做什么?第三,支撑你持续增长的引擎是什么?如果把每个问题的答案放在一个圆环里,那么正确的战略定位就是这三个圆环的交集。我们看到,对皮克斯来说,制作动画电影确实是它在当时条件下“三环”的唯一交集。

这说起来很简单,但柯林斯特别强调,企业对“三环”的领悟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些成功实现了跨越的公司平均要花费四五年时间才能真正找到答案。皮克斯更是经历了将近10年的迷茫,才最终领悟到这一点。不过,企业一旦真正找准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并坚定不移地执行,实现起飞和跨越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再提醒你,最好把这本书和《创新公司》结合起来收听,你会对皮克斯这家公司的崛起和成功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孵化皮克斯》| 徐玲解读
连乔布斯都需要一个优秀的资本合伙人
从贩卖电脑软件到改变美国电影工业:乔布斯与皮克斯公司的前世今生
皮克斯三十年:从巴斯光年到瓦力,全是我们的欢乐和青春
娱评:乔布斯是商业天才还更是娱乐大亨
21座奥斯卡奖得主,估值曾为漫威两倍,打造了《寻梦环游记》的皮克斯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