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綦江人文探寻
莲花保寨的恐龙足迹
綦江莲花保寨:人文与自然科学和谐共存的典范

——綦江恐龙足迹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系列报道内容




中外科考队成员/张学成摄




 
 


考察恐龙足迹/张学成摄





恐龙足迹.张学成摄





莲花保寨内部/张学成摄





莲花保寨 石刻/张学成摄





莲花卡利尔足迹(洞顶凸出)张学成/摄


綦江莲花保寨恐龙足迹

綦江的丹霞地貌,在以三角、石角等镇为圆心的周围。沿老瀛山脉前行,会清晰地发现红色地层的分布,而红色陡直的绝壁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老瀛山是迄今为止,重庆地区唯一的丹霞地貌,被誉为重庆“红色处女地”。莲花保寨就位于三角镇的丹霞赤壁上,远远望去,莲花保寨就像是缠在半山腰间的一条红色飘带,充满神秘色彩,而洞里的恐龙足迹,更让莲花保寨举世嘱目。

丹霞赤壁上的古堡山寨

莲花保寨实际上是绝壁上的一处凹槽洞穴,洞穴呈马蹄形,沿山形走势而延伸,地形极为险峻,崖边距地面有400多米。洞内最高处有1.8米,最低处不到1米,长约26米,宽约12米,洞深约12米,整个洞穴形状成半弧形,越往里面走越狭窄。因为洞穴里的地面和壁上有众多如莲花的图案,长期以来人们称这些莲花图案为“石莲花”,莲花保寨也因此而得名。因为莲花保寨地处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因而自古以来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和当地村民躲避战乱的“宝地”。古人在此筑有几道寨门,洞穴内筑有石墙,洞穴边沿还修建了城墙,以此抵御外来者的侵犯。如今,这些古人修筑的寨门、石墙和城墙仍遗存在洞穴中。

莲花保寨内目前有3处保存完好的不同朝代的石刻,其中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崖壁石刻题词出自南宋(1127—1279年),是莲花保寨内已知的最早文字记录。从文字记载的内容可以知道,南宋末年,这里是当地民众躲避蒙元军队的避难所。清道光19年(1839年),负责编撰綦江县志的官员查阅前代古籍证实了这段历史,并同样留下了石刻。另一处可考的石刻是位于寨门上方的一块门楣石刻,莲花保寨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落款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5月。

寨内除了地上壁上众多的莲花图案外,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当年寨内居民留下的生活痕迹。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莲花宝寨的传说。莲花是纯洁吉祥的象征,取名莲花保寨的用意显而易见。如今莲花保寨还留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石莲花”原是恐龙足迹

2006年,原綦江县国土房管局和川东南地质大队在老瀛山调查时,发现这些“石莲花”并非如传说中的那么简单,意识到它们可能大有来头,随即联系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经前馆长周世武现场鉴定,这些莲花状痕迹原来是恐龙足迹。

那么,这些足迹到底是些什么样的恐龙踏出来的呢?

为揭开这个谜,2007年盛夏,又一批科考人员来到了神秘的莲花保寨。

据科考人员介绍,恐龙足迹学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

科考人员称,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峭壁化石点之一。经过1周多的考察,科考人员清理出了329个足迹,是我国西南地区白垩系地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莲花”形鸭嘴龙足迹,有176个,大小不一,分为3种不同的尺寸。

“从千足虫到袋鼠,地球上的动物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足迹。足迹是重要的生命痕迹,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它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考人员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场分析法,就是着重于解读现场的痕迹证据,可以从脚印的长度及深度,判断出一个人的身高、体重、速度,是否残障,有无背负重物等,从手印还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工作性质及习性癖好。

“你也许会想,恐龙独霸地球达1.6亿年,该留下多少足迹啊?确实,如果能将动物一生中的足迹都保存下来,那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据估算,一匹载重的马一天之内至少要走6000步,如果四蹄每走一步都留下足迹的话,这匹马一天至少要留下2.4万个足印。按这种方法推算,一条恐龙一生要留下多少足迹可想而知。

科考人员介绍说,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并不多。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足迹很难保存下来。比如,在干硬的地面上,恐龙走过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很快便消失了,而在过软的地面上,恐龙足迹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合适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足迹要及时地被外来物所覆盖,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


綦江恐龙足迹化石群

科考人员根据莲花保寨现场调查与综合研究,命名了甲龙亚目的中国綦江足迹、兽脚亚目的敏捷舞足迹和鸟脚亚目的炎热老瀛山足迹、莲花卡利尔足迹等新属种。其中,中国綦江足迹是中国首次发现甲龙类的足迹。连续分布的足迹还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研究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除足迹而外,现场还发现了疑似恐龙皮肤印痕、毛发、粪便等化石。

綦江恐龙足迹群对于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古生态学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綦江足迹】

产出于白垩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其前足迹正对着后足迹,前足迹呈五指半环状排列,宽度与长度比率为0.91,诸指末端整体呈铁锨状;复步长是前足迹的5.34倍;后足迹四趾型不对称,诸指整体呈蹄状与长椭圆状,属于甲龙亚目类,甲龙足迹较为稀少,它们长时问与剑龙、角龙类足迹相混淆,在该地区的发现尚属首次,故命名为綦江足迹(新种)。

【綦江足迹是世界之最】

中国綦江恐龙足迹包括:恐龙凹型足迹、恐龙凸型足迹、恐龙动态足迹、恐龙立体模足迹和恐龙幻迹5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且有全部恐龙类型足迹的遗迹地。

【莲花卡利尔足迹】

产出于白垩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其前足迹明显小于后足迹,后足迹的宽度与长度比率为0.75;后足迹的最大长度大于最大宽度,具有发育完好的趾垫,无趾间蹼,趾端有U型爪痕,属于鸟脚亚目类,由于其发现于莲花保寨,故命名为莲花卡利尔足迹(新种)。

【炎热老瀛山足迹】

产出于白垩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属于中型鸟脚类恐龙足迹,足迹的宽度与长度比率为1.01,足迹后部有水滴状的跖骨印痕;足长与复步的比为1:2.96;无前足迹及尾痕。由于老瀛山不但是道教名山,还是由丹霞地貌所组成的一个风景名胜区,现今又是重庆市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将洞内发现的状若鸟脚的恐龙足迹定名为炎热老瀛山足迹(新种)。

【敏捷舞足迹】

产出于白垩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足迹的宽度与长度比率为1.14;足迹后部有微弱的跖骨印痕;足长与复步的比为1:3.62;无前足迹及尾痕;由于莲花洞内足迹数量众多,且分布较乱,恰似舞会,故命名为敏捷舞足迹(新种)。

【翼龙足迹】

老瀛山莲花保寨14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7枚罕见的翼龙足迹化石。这是中国第三例翼龙足迹,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中生代时期第一次发现翼龙类的生存证据。这7枚翼龙足迹分为前后脚足迹,其行迹长约5米,其形态与美国、英国、韩国的翼龙足迹等足迹都存在区别。

【疑似毛发、皮肤印痕遗迹】

在莲花保寨内同时出现疑似皮肤印痕和毛发的遗迹,综合区域内各种环境因素,推测此地曾经为大批恐龙的休憩嬉戏之地,因特殊的环境变化在此留下如此众多的毛发和皮肤的印痕遗迹。


綦江莲花保寨——人文与自然科学和谐共存的典范




远眺莲花保寨 /张学成摄

中美科学家对莲花保寨进行全面考证后指出,莲花保寨除存在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有保存完好的要塞结构和历代题刻,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的直接证据,这一时段长达700多年。而莲花保寨的泥裂、鸭嘴龙类足迹和波痕被引申为荷叶叶脉、莲花和水环境,与莲花图案极为相似,

这里很多有趣的遗迹,都被居民与莲花结合起来。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被引申至水环境,泥裂被引申至荷叶的支脉,酷似莲花盛放的花瓣的鸭嘴龙类足迹被引申为莲花,恰与“地涌金莲”的神话传说不谋而合,而洞内多处保留完好的波痕、雨点、虫迹等相互交叠绵延,给予古人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拓展并加深了古人对“莲花”这一意象的认定。

著名古典学学者阿德里安娜·梅尔说,莲花保寨的情况再一次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因此,一些特定的神迹,如“石生莲花”、“地涌金莲”等,以后都很可能会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她认为,莲花保寨长达700余年的人文古迹,与各式恐龙足迹共存的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其罕见,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和谐新概念。(綦江日报文图/记者张学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亿万年前的酷跑?绝壁龙迹
恐龙很灵活?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的?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
(1)綦江老灜山莲花保寨(上)
陈芳兆诗词(36)——探莲花保寨,观恐龙脚迹
茅台镇发现恐龙足迹,是真的吗?难道恐龙会酿酒?!别扯了,听我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