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蹉跎岁月】3、在农村斗批改

 3、在农村“斗批改”

 

凤阳县城不大,津浦铁路自西向东,从凤阳县城的北面穿过,铁路连接着凤阳两大集镇,在东边是临淮关,淮河就在这里流过,它是凤阳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商业重镇,素来有小小的凤阳城,大大的临淮关一说!门台子也在津浦线上,在县城的西北面,这里全省最大的烤烟厂,也是煤炭集散地。

烟叶是凤阳的主要经济作物。距离县城不远的门台子,就有个很大的烤烟厂,靠近火车路。据说,凡是在烤烟厂工作的人,都有烟瘾,下班回家,都要吸烟!      

冬天,经过生产队初步烤过的烟叶,已经卖给烤烟厂,进行深层次加工,眼下正是烤烟厂繁忙的季节!

冬天来到淮河边,来到凤阳县城,风疾天低,异常寒冷,初到这里,真有点不适应!但是,革命的热浪,锤炼人们的忠心赤胆,将自然的寒冷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学院革委会在军宣队工宣队的领导下,很快做出了新的决策:为了抓紧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在九大前做好清理阶级队伍工作,院革委会决定,各个单位都要排除干扰,下放到农村去进行“斗批改”。

当年都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一定要在元旦前下到农村!大家都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红旗指向哪里,我们就到那里,没有丝毫含糊!我们都高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哪里需要到那里去,哪里艰苦那安家!”

我们基础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一起下放到凤阳县门台子附近的一个生产大队(不知道地名)。这里距离门台子大约五华里,南边就是京浦铁路,隔上一片开阔的耕地,清楚地看得见火车来往,听得见火车的声音!北面一片平原耕地,靠近淮河。

这里是生产烟叶的地方,冬天,烤烟房成了空空荡荡的一间屋子。它单独在村头上,面对一个大场子,愈发显得孤单。我们物理教研室的男老师,就安排在这间烤烟房里!

这一下可好,烤烟房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人气突然兴旺起来!不过生产队里的人都不到这里来,不知道是上级有所交代,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们始终和社员没有接触。

我们教研组的男同志,集中在这个烤烟房里住宿、学文件、开小会。其实,这里就是我们唯一的活动场所。

烤烟房子四面土墙,没有窗子,没有电灯,关上门,漆黑一片,房顶盖的是草秸。

我们向生产队买了一些麦秸草,铺在地上,就在麦秸草上铺上被褥。十几个人挤在这里,分成两边,一个挨一个地在麦秸草上铺上被子,中间一条通道,堆放着生活用品。

没有厕所怎么办?我们仿照当地的做法,在房边上挖一个坑,周围用麦秸编制成篱笆,顶上也盖上麦秸草。这里可以利用的材料就是麦秸!当地人,女的如厕,就在篱笆上挂根布条——裤带,作为记号!我们这里没有女的,一切简便。

有些事情是难以预料的。谁知道每当解大便时,就有大狗在周围走来走去,甚至于直闯进来,吓得正在方便的人魂不附体。我们只有相互帮助,轮流在外面值班,有效地防止狗的侵扰,解除了一时的危险。

晚上,为方便大家小解,还要在房内、靠门边放个粪桶,为了免得到屋外受冻,也是为了安全,避免狗的侵扰,只得忍受这种刺鼻的异味!

洗漱用水很不方便,只有在井里取水,早晚都是用冷水洗脸,食堂供应每人每天一瓶开水,白天多喝了一点,晚上就没有热水洗脚了!而且,洗漱都只得在门口的场地上!

允许每周请假一次,到门台子澡堂洗澡!

这种生活,在当时平平稳稳,没有人敢于说个苦字!

我们在这里摆下大批判、斗私批修的战场。要批判反动学术权威,要学习最新最高指示,要说清楚个人历史、家庭情况,要消除派性,不断地检讨自己!人人都要写出发言稿,有的人一次没有通过,还得再次深挖思想根源,同事们对他批判帮助,一而再,甚至于再而三!

这时的斗批改,没有初期那样激烈,依然有点人人自危,生怕说错话。

天气晴朗的日子,我们就在大场上学习、讨论、批判,下雨雪的日子,只有坐在床铺上学习、讨论、批判了。读文件的人坐在门口借门口的一些亮光,其余的人坐在昏暗的床上,将被子盖在脚上御寒!

那年冬季的雨雪特别多,下雨天,穿上高统胶鞋,在泥泞的土路上,真是寸步难行哦,滑倒摔跤是经常的事!

我们是集中起伙,必须步行两三里地,到临时食堂用餐。这一来一往,一天六次,摔跤就不可避免了!谁若跌倒,都是一身稀泥,还引起一阵哄然大笑,跌跤者非常狼狈!后来,有了经验:一是小步慢走,互相搀扶;二是借助于拐杖,一步三个印痕,毕竟三只脚的稳定性好,避免了跌跤!但是,年龄稍长者,依然是胆战心惊,不敢出门,只得请同事带点饭回来!

数九寒冬,北方呼啸,天气骤然变冷,早上起来一片白茫茫,房上、地上一片雪白,好似下了雪;村前房后那些没有树叶的树,都是一色的洁白,形态各异的冰花凝结在大小枝干上,形成冰淞,在朝阳映照下,绚丽多彩,很是好看!

我是第一次感受淮河边的冬天风光,惊奇不已!

我们行走在冰冻的泥泞路上,高低不平,十分难走!小孩子在冰封的塘面上嬉戏!

那年的雪很大,将大地、房屋、铁路……遮盖的严严实实,白茫茫一片,第一次领略、欣赏平原上的雪景。

淮河边的风也特大,呼呼呼,刮得声音很响,让人睁不开眼,那风灌进领口袖口,直捣心胸,穿透胸背,实在寒冷,叫人不堪忍受!

我事先准备了罗宋帽,将帽边翻下来,仅仅露出眼晴,将脸面、脖子盖得严严实实,让人感到暖呼呼的。年轻人戴上这个帽,显得老气又土气,但是,实用!

我们没有星期天,需要购物、看病,必须向革委会或工宣队请假。天天都是学习、自我批判,相互帮助……,我们这个教研室,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没有活靶子,所以批判起来还比较温和。

春节期间,放了十天假,之后,又在这里继续清理阶级队伍!

天气逐渐转暖,地下水位上升,我们睡在麦秸草上,发出阵阵霉味,翻开一看,贴着地面的麦秸草都已经发黑了!

气温升高,大家挤在一起,霉味、臊气、人气混合在一块,好像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当时,谁也没有吭声,谁也不敢流露一点怨言,默默地承受着这种非人的生活,避免带来更大的灾难!

那天天气晴朗,正当大家到食堂吃晚饭时候,突然基础部革委会主任宣布,根据院革委会通知,我们在农村搞斗批改暂时告一段落,次日回凤阳农校,继续搞清队下放工作,迎接九大的召开!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三个多月,竟然和农民没有丝毫接触,这个村子的名字也一无所知!

但是,这段生活却深深地留存在记忆中,难以忘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赏析 | 你看到他,蚌埠住了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发源地
凤阳县
滁州名胜联·凤阳
【探寻】临淮关镇旧地名中的沧桑与传奇(一)
淮河水系的干流与主要支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