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解食物毒,蓄水,入脾胃疏气。

伤寒论 - 学习十三

article

逝如水兮情不长,言微叹兮暗空殇

来自专栏伤寒杂病论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平素肠胃不好,表邪得而误下之,表邪下陷而心下痞,满而不痛,因表邪微而身自弱故。


半夏泻心汤方

半芩连干甘参枣(五:三:一:三:三:三:(十二)),去心下痞。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草三两。

胃周围有水结,故胃呕;半夏去胃周围水,干姜生姜去胃中水;渴则不用半夏;黄芩解热毒,疏久积,黄连解血毒;生甘草用于肠胃,蓄水,解毒,炙甘草用于去寒,故排水不用甘草;人参生甘草并用,蓄水生津滋补;停久生毒。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鞭,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结胸当便秘,今结胸而下利不止,危,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荥荥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遂戟(均分一钱),去心下痞热,去肺积水。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十枚劈。

甘遂去肺水,去胞宫水,去痰水;大戟去三焦水;芫花去胸腹水;大枣和中,补胃津;肺积水,但坐不卧,卧则咳不止,心下硬痛,似结胸,然心下引胁下痛。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粉剂生用旦服,忌饮食;十枣汤,峻剂,忌油出,油为阳气,油出则将亡。


太阳病,发热恶寒,医发汗,无阳而阴独,因复下之,遂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病人素虚,故发汗而无阳独阴;皮出油则润粘,阳将绝。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上焦热则阳脉浮;热水痰结则结胸,热水结则为心下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连(二:一),去胃热,去上焦热。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取大黄气去头喉肺胃热,黄连去胃热;粉剂去伤口热,加白术去湿,没药乳香去脓,三七活血化瘀,打粉可收伤口;加皂荚去油渍,大枣生胃津,天南星去痰,石膏减胃口,知母去湿,若渴加半夏,柴胡入肝,黄芩去热毒,玉金疏肝,可戒烟;大黄泡水去胃热,煮水去失排便。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热水泡而饮;泡取药气,入气分,煮取药味,入血分;麻沸汤即滚水。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表虚则汗出恶寒,表虚而津不守也,阳不足而阴寒至,感而恶之,用炮附子;失血多如同汗出多,汗血同源故,用炮附子。

附子泻心汤方

大芩连附(二:一:一:(一)),去胃热,去上焦热,固表阳。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寒热药可并用;大黄黄芩黄连,三黄去虚热,消炎;炮附子固表阳虚,收表,出汗出血出尿出精,皆可收之,汗血尿精同源故。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炮附子当煮,大黄黄芩黄连当泡。

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初时发表不足,津液提升至表而停,故渴而小便不利,与五苓散。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胃中停水故胃气不和,水在胃中故噫而反胃,食物在水久则发臭,腹中有水故雷鸣下利,用生姜去胃中水;空灵为常,肠胃当如是,微饿则脾胃强。

生姜泻心汤方

生半芩连干甘参枣(四:四:三:一:一:三:三:(十二)),去胃热不适,去反胃。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去胃中水去噫,半夏去胃外水去呕,干姜温中去寒;黄芩黄连去肠胃热;排水不用生甘草,若用当炙甘草。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者面色光鲜声音洪大为实证,反之为虚,舌苔厚为实证,反之为虚,脉数强为实证,反之为虚;胃中虚而气上结,喜按,虚证也。

甘草泻心汤方

半芩连干甘参枣(四:三:一:三:四:三:(十二)),去胃热气结,去狐惑,去腹中雷鸣,去梦游失眠。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甘草解食物毒,蓄水,入脾胃疏气。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利不止,当利小便,加车前子以利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脂禹(十:十),止大利,去大肠炎。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

大肠炎者血便混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八九日,吐下后,虚烦,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虚而津失,阳不守而上行,入喉而干,入头而昡;经脉失津而缩,痿,治之当取阳明,脾主四肢肌肉故,当与小建中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心汤
三泻心汤证比较+五种泻心汤的运用心法+门纯德经方心法
金匮要略70:吴茱萸汤、桔皮生姜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芩加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八零)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