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最冷门的一首诗,送给劳动人民最好的节日赞歌!

苏轼能成为中华历史上的最重要人物之一,成为后世不断学习的楷模,不光在于他的不世之才,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苏轼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熏陶,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的人。在他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始终践行自己仁政爱民的政治主张,修水利,平灾患,尽心尽力,为民造福。极力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减轻百姓苦难。

我们知道尽管宋代社会一般来说是较为富庶繁华的,但那富庶属于上层社会而不是下层人民,属于城市而不是农村。北宋时期的农村情形并不乐观,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水灾之后是旱灾,旱灾之后有蝗灾……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经常到下面的县城和村乡视察,当时此地刚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而灾害后将面临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饥荒。为此苏轼几乎席不暇暖,奔走于四乡八县,一边组织抵抗自然灾害,一边赈济灾民。劳碌奔波固然在所不辞,但竭尽全力却不能解决百姓但苦难使得苏轼内心非常自责,不能救百姓于水火,才是苏轼心中难以排遣的痛苦。

然而那些尸位素餐,身居高堂却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的官僚贵族,更加让苏轼痛恨,所以他写到“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即将丰收的关键时刻,偏偏遭遇各种灾害,农桑之事不得不停下来,农民忧心如焚,苏轼同样忧心如焚,然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对此漠不关心,视若无睹。苏轼多么希望有种非凡的力量能解除大自然的种种威胁。

有一次,他路过无锡,看到当时一种新式农具——龙骨车,农民利用龙骨车车水抗旱,效率远胜人力,苏轼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可以大力推广使用。并热情地写诗赞美道:

《无锡道中赋水车》

宋·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荦荦(luòluò)确确:石块垒垒的样子。

鼍(tuó)鸣:传说天旱水干,鼍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翻翻联联”“荦荦确确”以叠字一摹动,一写静,言水车动如鸦之衔尾,静如蜕骨之蛇,极为准确生动。颔联写水车的功用,车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绿,惹人喜爱。颈联写天旱,“欲飞沙”及“鼍鸣窟中”的传说,形象揭示出天旱的极其严重。尾联写农民的抗旱,进一步歌颂水车,天旱盼雨,但“天工”不见,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阿香”本神话中的女神,此用来指车水的农民,“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进一步把水车的功用强调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月的洞庭山下,天神正在大发淫威,要将广阔的太湖平原干旱成一片枯土,任飞沙满天,任鼍(tuó)鸣如打鼓,人间的哀嚎之声必将上达云霄。然而烈焰不断喷吐,时间一天天过去,天公迟迟不见老农的悲泣,暴虐的天神忍不住好奇,站在云端俯视大地,他看到在田间,有一种奇怪的装置,一节节黑色的水车的辐片在车水时一个联结一个不停地翻动,像一串衔尾而飞的乌鸦翩翩起舞,又像是蜕皮剩下骨头的龙蛇在矫健地盘旋。清清的河水泛起欢乐的浪花,汨汨地流入干涸的田野,碧绿的稻芽像纤细的针尖,穿过水面在暖日和风中轻轻摇曳……天神万般疑惑,莫不是那专管行云布雨的阿香推动雷车偷偷溜到了人间?

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笔力矫健,既见水车这一农具在抗旱保苗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对水车的歌咏,折射出农民与天抗争、征服灾难的精神。同时也歌颂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

但若不是爱民如子的苏轼,换了其他人又怎会如此关心民生,又怎会有这样的想象力,留下这样一部劳动人民的赞歌!

这样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诗歌史上凤毛麟角。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也十分少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阅读训练
天旱了
天旱时
古代诗词中的劳动赞歌
七律 劳动赞歌
古代诗词中的劳动赞歌,你知道几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