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一把双刃剑!——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条文T038

经方一把双刃剑!——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条文T038

原文: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胡老讲解:

这一节很不好理解,它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方才咱们讲过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太阳伤寒啊,它怎么搁个太阳中风呢?它这里头主要的关键在一个“不汗出”,它不说是无汗,它说这个病应该汗出。怎么应该汗出?中风应该出汗啊,而不得汗出才发烦躁,这是就文字上来分析了,实际它这个..........(音频缺失)生姜、大枣,这不是桂枝汤没芍药吗?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杏仁,这就(是)越婢汤。它这个方子啊就是麻黄汤,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麻黄汤越婢汤合方,它这两个方子合方。就是说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越婢汤没杏仁,越婢汤啊是甘草、生姜、大枣、石膏、麻黄这几个药,这是越婢汤。那么这个合方是怎么弄一个中风呢?由于这个越婢汤啊,它是《金匮》里头的方剂,它治风水,就是人有水气,水气者就是浮肿啊,同时有外感,古人叫风水,这个风水也是风邪了。这个越婢汤的主治呢,是身热不断汗出。它这一段啊,主要说的是越婢汤,这个中风(是)从越婢汤这说的。越婢汤应该不断汗出啊,由于它这个病啊又有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表实无汗,由于表实无汗,而汗不得出——这个越婢汤是治热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啊,它就有里热,所以身热不断汗出——由于这个表实,汗不得出,这个热不得外越啊,所以这个人特别发烦而且躁,它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大青龙汤证啊,搁个“太阳中风”,(有“中风”)这两个字。那么它这个证候呢,确实是一个麻黄汤证。但麻黄汤证呢不说无汗,它写个“不汗出”,又多个“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

由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个中风与伤寒就主要是一个汗出汗不出,出了汗,这个脉也不浮紧了,身上疼痛也轻了。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脉紧,而且身上必疼痛。这是就这个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关键就在一个汗出一个不汗出。要是(就)一个麻黄汤证,它只是无汗,不烦躁。那么这个烦躁就是里头有热。它这一段为有别于麻黄汤证,你看看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来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还是无汗啊,这个不是麻黄汤证嘛,用麻黄汤就错了。所以在这个无汗与不汗出,在这里头他在文字上有所区别,同时他也不写,身重是伤寒,他搁个太阳中风,他这里头的语义相当地深沉。一方面告诉你分析方剂,这个方剂里头越婢汤就是治风的,可是越婢汤汗出,(而)这个麻黄汤无汗,表实无汗,所以这个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还发烦躁,热不得外越啊,它往上攻冲头脑就发烦躁,他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不是真正中风病,你看他后头就说了,他也怕你误会到中风啊,“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脉浮微弱,那是真正的中风证,咱们头前讲的中风,阳浮而阴弱嘛,脉浮于外而弱于内,(还有)汗出。那真正的中风病用这个可不行啊,他在这就把这个补充一些,他怕你真认为是中风证,你也用大青龙汤那就不对了,千万不能给吃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一吃呀大汗亡阳,津液不达于四末,手脚就要凉了,而且“筋惕肉瞤”,这个肉也跳,咱们方才不讲了嘛,津液丧失,肌肉发痉挛,这个肉瞤筋惕也是这种情形,它不是拘挛,它是肉跳,也是肌肉当时营养失调。“此为逆也”,这是治疗的错误啊。“大青龙汤主之”,这是在头前有了。
这个方剂,头前我们已经讲了,它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就是应该汗出而不汗出的这么一种里热,(而且)表不解的病。主要的呢,证像麻黄汤证,但是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了。所以与麻黄汤证是不一样的,与桂枝汤证更不一样,不要因为“中风”两个字,而当成中风证来用大青龙汤,那不行了。这个大青龙汤发汗最厉害,你看看这个用量就知道了,麻黄是六两,一剂是三付,古人开的一剂是三付药,这个六两就是六钱了,我们现在用六钱,这麻黄够重的了。同时这个麻黄配合桂枝,我们方才讲了,那是发大汗的,又加上杏仁、生姜,这都容易发大汗。但是有石膏,也清里热,这个石膏啊阻碍麻黄发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是不发汗。但是麻黄大用,它要出大汗了,所以这个麻黄不能轻用,轻用反倒不出汗,非大量用不可。
这个方剂也是个挺好的方剂,我们在临床上也常多用,尤其治这种肾炎的水肿,有时候用这个方子。肾炎水肿一般都用越婢加术汤,有的时候有大青龙汤证。但是这个方子呢,我们不要轻易地用六钱。我就遇到这么一个人,我也听人讲的,也没看到,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想起来吃大青龙汤来了,吃了就是大汗亡阳,吃死了,这个出汗出得厉害。
我们方才讲葛根汤了,那么这个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要是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无汗,在葛根汤与大青龙汤这两个方剂,你要好好辨。如果这个人没有烦躁——它(大青龙汤)有石膏,不但烦躁,还口舌干啊——那你就用葛根汤。如果他有烦躁,口舌再干,那就是大青龙汤。这两个方剂啊,都恶寒(得)特别厉害。有一年,我得肺炎,那么就是恶寒特别轻,我那个时候给自己开的(方子),我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错了,但是也好,不是不好,好了它还回来。我吃了这个,烧退了,(但)第二天还有,这么两三天,我自己也是最后吃这个大青龙汤好的。大青龙汤这个麻黄非多搁不可,其实我要是开始吃大青龙汤啊,我不会后来得那么重,我住院住了二十来天。
这个对于肺炎,急性肺炎的时候,真正恶寒特别厉害,有用大青龙汤的机会。那么治浮肿,尤其肾炎的浮肿,也有用的机会,但是都得这样子,特别地恶寒,没有汗,烦躁。这在临床上,有一个小儿的肺炎的,这个是一个学生治的,他姓刘,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住西医院都推出来了嘛,就是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这是小儿肺炎,不是肾炎。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方剂

胡老自注:

大青龙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本条所述,即二方的合并证,越婢汤主治风水,故以太阳中风冒之,为便于理解,释之如下: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为麻黄汤证。越婢汤证,为外邪内热本续自汗出,今以表实而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烦且躁也,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太阳中风本证,宜桂枝汤以解肌,慎不可与本方大发汗,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方解:

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证的合并者。不过此还含有麻杏石甘汤、桂枝去芍药汤等方义,更应参照诸方所主证而活用之为佳。

冯老按语:

条文的含义,胡希恕老师已讲得很明白。值得注意的是,本条冒首太阳中风,治用大青龙汤,这是《伤寒论》常用的叙述方法,有的人未理解这一写作方法,便认为大青龙汤治疗太阳中风证,更典型的是第320、321、322条冠首少阴病,用大承气汤治疗,本是少阴传里为阳明病证治,而误认为谓少阴本病有三急下,这样当然读不明白六经实质,宜细参各条注解。

学生总结与体会:

1. 关于“太阳中风”,此处“中风”非指太阳病桂枝汤证类,而是就风水证之越婢汤而言

2. 关于几个症状:

(1)“不汗出”与“无汗”,两者从结果表现上看相似,都是没有汗出或说没有出汗,但究其原因,“不汗出”强调应该出汗而未能出汗。其一是证,如本条之“不汗出”,或溢饮证之“当汗出而不汗出,四肢疼重”;其二见于治疗反应过程描述,如桂枝汤方后注中说“若不汗,更服依前法”,48条“当汗不汗,其人躁烦”。“无汗”还有津液不足,作汗乏源一层意思,如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之“无汗”与31条葛根汤证之“无汗”。“无汗”与“不汗出”相似者如35条麻黄汤证之“无汗”,47条“自衄者愈”之“无汗”。

(2)“烦躁”,本条是石膏证。我们临床中经常见“口渴”而用生石膏,胡老在讲大青龙与葛根汤证比较时,指出,葛根汤证可见“渴”,若兼“烦”则考虑大青龙。

(3)“肉瞤”,不是拘挛,是肉跳,也是肌肉失濡的一种表现,若太阳表虚中风证误予大青龙峻汗发表,则易发肌肉跳动一症。

3. 关于两个方证的比较,葛根汤证与大青龙汤证:

两者都是表实见证,“恶寒的特别厉害”。葛根汤证突出“项背强几几”,同时可兼见口渴(《本经》谓葛根“治消渴,身大热”)、下利(32条),而大青龙汤证又兼见烦、渴、肿(《金匮》溢饮)。从津液角度来说,葛根汤证相对津液不足,故以桂枝汤为底方。

刘渡舟教授指出,葛根汤治表、实、里、虚者甚宜,而胃家实非所宜也。又与大青龙汤治表里俱实者异矣。

4. 胡老介绍了大青龙汤证的两类适应病证,及肾炎水肿与(急性)肺炎,开拓了疾病与方证对应关系的探讨思路,但前提仍是辨六经、辨方证。

5.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可以结合理解方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的区别
[每日学伤寒】桂枝二越婢一汤
大青龙汤证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8条
经方:大青龙汤(外寒里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