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典精读】治水名方五苓散原文T071

原文T0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胡老讲解:

这一条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条说的,说太阳病当然可以发汗了,如果发汗不合法,造成大汗出。这个发汗,头前讲了,不要大汗,这与护理也有关系,你不那么大捂大盖,不会出大汗的。要不合法,指的大汗出,身上水分丧失太多了,那么这胃中水分也被夺。你外面撤水分,胃里头水分也被夺,所以胃中也就是干了。干了,他想喝水,而且胃中干,胃气就不和,烦躁不得眠。那么这个时候啊没有其他的病,也没有大便干等等这些情况,也不谵语烦乱,光是人烦躁而渴,这个时候可以“少少与饮之”。它就是胃缺水。“少少与饮之”这是个重点,不要大。这个胃中干就是人想水喝,你要不限制他,他猛喝,就坏了,那人非喘不可,因为渴得厉害,喝的水存到胃里头,压迫横膈膜就要喘的。那么少少给他,一点一点给他,胃得了滋润了,胃气和,不但不渴了,他也不烦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的,发汗后,汗出多了,病是好了,但是呢由于胃中干,有这么一种反应,人是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这个时候不必给他吃药,少少给他水,胃气和就好了,这是一个。


底下这一节呢,与这个就不一样了。底下这一节就是误发里有停水人的汗,这根据头前啊,头前不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觉着小便不利,水不下行,里有停水,这个发汗表不解,非得利小便不可。就即便发汗,(也是)汗出而脉仍浮。“脉若浮,小便不利”,它原来就有小便不利了。“微热消渴者”,这个表不解,还有微热。消渴就是随饮随渴,叫做消渴。这种渴就与上边不一样了,上面那个渴,喝点水就好了,这个不对。小便不利,脉浮微热这种渴,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那么里有停水怎么渴呢?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独这个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这个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们身上这个废水呀,应该排出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呀也没法吸收。这个物体呀,不可入性啊,你比如我们静脉里头充斥一种废水,分解到肾脏,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达到一个饱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没法吸收了。可是组织上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反应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这种渴相当地凶,它叫消渴呀,你怎么喝,这水还在胃肠里头,它不吸收,而这个组织还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当厉害。


这五苓散的渴(有)两个内因,这是一个,由于小便不利。另一个就是热不除,有热。各组织细胞又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同时有热,他烦渴。这两个加到一起了,所以形成这个微热消渴,这是五苓散证。我们用五苓散一方面是解表——利水解表,就逐其热了——同时通利小便,就是包括水代谢机能整个恢复了,旧的去了,新水自然也就吸收了,他就不渴了。


在后面注的有几句话,“即猪苓散”,这个是错的。猪苓散在《金匮要略》上有,猪苓、茯苓、术这三味药,(术)就是白术了,这个叫猪苓散。大概也解渴,但不是五苓散。这后头五个字大概是注错了,“即猪苓散是”这错了。你们回头找一找《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那一篇里头有猪苓散,是呕吐而渴者,吃猪苓散。他渴想水喝,水停这个地方还是吐,这个恶性循环。那么这个怎么办呢?这个猪苓散利小便,还解渴。他要是不渴,里头也不停水了,这个里头也不能再有了,你们看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这一节后头注的这五个字是错的。


这个五苓散啊,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这都是利尿药,而伍以桂枝,配伍桂枝,小量,你看桂枝才搁半两啊。这个方剂,桂枝也治气上冲,(它在)桂枝汤里是主药了,它也解表,解表去热。我们这个小便不利呀,常由于气上冲,所以利尿药都搁桂枝的多。搁桂枝呢镇其气上冲,不让气往上来,气凌于上,往往诱导水往上不往下。另外寄利尿药的群力,达到小便行于下,利尿。这个在利尿药里是相当重的一个方子。这几味药虽然都是利尿药,在临床上应用是不相同的。猪苓这个药利尿的作用相当强,同时这个药利尿之中还解渴,它是寒性利尿药,你们看是利尿要是渴的话,都有猪苓。这个泽泻是甘寒的药,也是寒性利尿药,甘寒,它入胃,所以胃有停饮(就用它)。这个白术也入胃,白术偏于温。这个泽泻偏于寒,假设胃有停水,又不是那么寒,而且反而有热,用泽泻。凡是胃有水,都是致头晕,泽泻、白术,这个药都治头晕,所以也是个利尿药,它还治头晕。在临床上,由于里头有停饮而头晕,我们一样用利尿药。小便不利,有头晕,白术、泽泻这药我常用。这个茯苓呢咱们讲过了,这个茯苓治心悸,心悸、心烦,像肉跳,这都是用茯苓,它也利尿,它也入胃。茯苓性最平和,所以一般利尿药常用它,尤其咱们现在说神经官能症,关于神经方面的,由于停水造成的多用茯苓。你看安眠药,酸枣仁汤也是大量用茯苓,你不搁茯苓都不行的,它(治)神经官能这方面的病最多,尤其心悸、心跳。不但心悸、心跳,其他地方跳,它也治。所以这几个药啊,共同的作用…………特殊的作用并不一样,就像方才我说的那个。所以五苓散,少加桂枝,即能解热,又能利尿,又解渴,当然也治头晕了。这个利尿药里种类用的比较全。我们现在用面药的也有,不过常常用汤药。我们用汤药,一般说来,头前这四味药都可以用9克,桂枝可以用6克。但是这个水逆——饮水则吐,叫水逆,后头有——这个还是用面药好,汤药不大适宜,这是通过临床上的观察(得的结论)。现在我们常用汤药,这个分量大致可以这样,头前的各9克,桂枝搁6克。


胡老自注:

太阳病,当发汗,但发汗宜取微似有汗佳,若使大汗出,胃中水分被夺,胃中干则烦躁不得眠也。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使胃润即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为水停不行,表不得解也,五苓散主之。


胡老自按:

首段只因为汗出多,胃中干而渴欲饮水,故少少与饮即愈;次段是误发小便不利,里有停水的汗,故仍脉浮微热表不解,此少与前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条的道理同,可互参。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除,新水不能吸收,但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止留于胃肠,因致隨饮隨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右五味,捣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酌增各药量,亦可作煎剂。

方解:集猪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伍以桂枝,不但兼以解外,而且降气冲,加强利小便也。


冯老解读:

胡希恕老师对本条及五苓散的注解皆简而明,又一次论述外邪内饮的治则,宜细读。本方证应属太阳太阴合病。


学生总结与体会:

1.五苓散之“消渴”,原因有二:其一为小便不利,废水不去,新水不生;其二为有热之故。

2.方中桂枝治气冲,助利水,又能解表。

3.五苓散治水,入汤剂,常用量如胡老所荐,桂枝6g,余药各9g。治水逆证还是用散剂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71 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 少少与饮之...
五苓散方证(如何理解五苓散的渴?)
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青光眼 假近视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71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71条
《伤寒论》第71条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