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談曾國藩:本色是文人 軍事家是被逼出來的
作家談曾國藩:本色是文人 軍事家是被逼出來的
2012年06月29日17:20來源:大衆網-大衆日報

唐浩明在山東大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本報記者逄春階陳巨慧實習生朱紫瑛

  66歲的唐浩明被譽爲曾國藩的“隔代知己”,他創作的長篇小說《曾國藩》蜚聲海內外。談起曾國藩,唐浩明快言快語,如數家珍。

  從壹個假設談起

  記者(以下簡稱記):曾國藩和馬克思處于同時代,曾國藩1811年生,1872年去世,馬克思1818年生,1883年去世,壹個61歲壹個65歲。妳能設想壹下,如果他倆相見會是壹個什麽狀態?

  唐浩明(以下簡稱唐):哈哈,這完全是假設。曾國藩是體制之內的,馬克思是體制之外的,他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共同的東西,都對人類、對社會負責任,都有壹種很偉大的道義精神。曾國藩很年輕就進入體制內,37虛歲時他已經做到從二品,相當于現在的正省級幹部,放到今天也很少見。何況中國過去的封建社會論資排輩,要求更嚴格壹些。

  記:體制內更內斂壹些,體制外更反叛壹些,馬克思要推翻舊世界,曾國藩要維護舊世界。

  唐:曾國藩是衛道,是信,他不懷疑,朝廷他不懷疑,孔孟之道他不懷疑。假設曾國藩在體制外的話,說不定他也對朝廷懷疑了。有可能就成洪秀全了。馬克思則相反。

  記: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對曆史人物比較壹下,能打開思路。

  唐:他們還有更大的壹個差別是文化上的差異,壹個是東方壹個是西方嘛。

  記:對曾國藩的評價,有褒有貶。

  唐:我個人認爲,若跳出事功政治的圈子,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曾國藩,可能更准確壹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培育出來的壹個典型人物,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齊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幾于完美的體現。我們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規範人的外在作爲的;另壹方面,我們也可以借助曾氏,來形象具體地了解究竟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是灰色的,鮮活的人才具有永恒的魅力。我想,這便是十多年來,在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曾國藩”久熱不衰的真正原因。

  本色是文人

  記:好多人認爲曾國藩是個軍事家。但妳在《曾國藩全集·集外集》重印序中說:“對曾氏的研究,無論視他爲政治家也罷,軍事家也罷,都不能忽視他的本色。他的本色是壹位詞臣、壹介文人”。

  唐:他成爲壹個軍事家實際上是被逼出來的。鹹豐二年7月,曾國藩南下江西赴任鄉試主考的半途,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他立即改道回家奔喪,就在這時,太平軍沖出廣西,取道湖南北上,並連克湘北數城,更進而打下了漢陽。朝廷內外壹片驚慌。爲協助地方政府維持秩序,鹹豐帝決定,采取嘉慶年間大辦團練的辦法,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國藩爲第壹個團練大臣。但他上報朝廷要爲母守靈。到12月中旬,當得知武昌被太平軍占領,他才不得不出山。這個時候曾國藩的臨危受命,既有他接受朝廷命令的職責所在,也有保衛父老鄉親的責任感,更有承擔天下重任的使命感。

  記:後人稱曾氏有過“壹生三變”的經曆。

  唐:曾國藩的貼心朋友歐陽兆熊,在曾國藩去世不久就說過壹段話,說曾氏壹生有三變,第壹,是從辭賦之學轉變爲程朱之學,也就是說曾國藩早年從壹個壹般文人轉化爲壹個儒家的信徒。第二,在湖南,曾國藩從程朱之學轉變爲申韓之學,也就是從文職的官員轉變爲法家的軍事統帥。第三,曾國藩在鹹豐七年守父喪的時候梳理自己的經曆,明白了許多的道理,由申韓之學轉變爲道家信徒。

  記:這個概括基本勾勒出了曾國藩的壹生。

  唐:中國的傳統的學問涵蓋諸子百家,其中尤爲重要的是儒家、法家和道家。儒家以仁養心,以禮治國,以中庸爲原則,它之所以能成爲主流學術它是有道理的。法家以利爲趨勢,以法治國,以嚴酷爲手段,它的優勢就在于短期內最易于快速成事。道家以自在爲目的,以無爲治國,以順應自然爲方式,它的優勢在于壹個“無”字上,最易于養心。

  曾氏青年立用世之志(宗儒),中年不懼惡名辦團練(宗法),暮年遊心于老莊(宗道),所走過的這條道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它之所以廣受後人的關注,正是因爲具有普遍性的啓迪價值。但我們細細剖析曾國藩壹生的學理操持,仍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學說才是他立身的根本,法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不過是爲其所用而已。臨終的前壹年,他爲兩個兒子寫下了壹段近于遺囑的文字。這段文字,既是對兒子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壹生苦苦追求的精神價值之所在。他所提出的四點是:壹曰慎獨,二曰主敬,三曰求仁,四曰習勞,其理論依據完全來自儒家典籍。

  “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記:曾國藩很重要的人生態度,就是求缺而不求全。常以盈滿爲戒,還將書房取名爲“求阙齋”。

  唐:阙者,缺也,空也。這就是他早年修身的結果。早年修身給他帶來最大的好處,是養成了壹個自律克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

  儒家強調“修齊治平”,他就很嚴格地按照這個理念來做。他修身就是要把自己身上的毛病去掉,要做壹個全新的人。曾國藩後改號“滌生”,在日記上寫道:“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記:看他的家書,看他的日記,他的修身都是從點滴做起。

  唐:有理學大師之稱的倭仁,教給曾國藩壹個修身要訣:“研幾”,就是認真對待瞬間念頭,將細微小事與修齊治平的大事聯系起來,研幾,說白了,就是自己整治自己,以求淨化。比如,曾國藩很喜歡書畫,他在做兩江總督的時候住在安徽祁門縣,祁門縣的縣令送給他壹本王羲之書法,唐朝時候的刻本,他非常喜歡,說:“我年過五十,能看到這樣的東西是我的福氣。”但他看了以後卻推掉了,他說:“世間尤物,不敢妄取。”這裏的“尤物”指的就是王羲之的字。人世間太好的東西,不能隨便據爲己有。許多人經不起尤物的誘惑,比如財富、權力、美色等等,那麽當這些東西擺在妳面前的時候,妳是取還是不取呢?也可能心裏還是很想,但是妳克制住了。曾國藩當時要求自己想都不要去想,“狠鬥私字壹閃念”,這個要完全做到很難,但是至少在表現、選擇方式上能采取壹種克己的方式。

  夜少出門

  記:曾國藩修身,對自己是很苛刻的。比如他曾經訂下了每天讀書的十二條“課程”。

  唐:最後壹條是“夜不出門”。爲了保證有規律的生活,曾國藩要求自己夜不出門。夜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記:現代社會很難做到。

  唐:是啊,但像我這樣搞研究的人能做到。我平時基本不出門,壹個月裏晚上出門最多兩次。以我對中國社會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我個人希望大家做到夜少出門。

  夜晚出門確實不是壹件好事,第壹個它消耗時間,已經工作壹天了,晚上在燈紅酒綠中耗費精力,不值得;第二個是傷身體,古人講日落而息,妳日落了不但沒有息還要拼命地喝酒,要拼命地說話,說話多了、喝酒都傷身體;第三個,妳丟失了妳的家庭責任,妳不僅是社會的人,很重要的也是家庭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白天工作晚上還徹夜不歸,妳沒有盡到家庭的責任。第四個,夜色朦胧的,醉眼朦胧,容易迷失心性,壹不小心,就會做出喪失原則的事情。爲官沒有守住妳的底線,爲人沒有堅守妳的操守,得不償失。所以我經常給我的政界的朋友和商界的朋友說,要學習曾國藩的“夜不出門”。這是壹種合理的生活方式。

  記:他有副對聯可以形象說明夜不出門的好處:“倚枕舊遊來眼底,掩書余味在胸中”。

  “儒緩”氣質

  記:儒家文化對曾國藩也是有局限的。

  唐:曾國藩身上的弱點所折射的正是這種傳統文化經典的局限。比如他的學生李鴻章也當面指出他病在“儒緩”,曾國藩曾寫到:“少荃論余之短處,總是儒緩。”“儒緩”氣質,就是緩慢。大袖寬袍是儒生的特點,所以行動就緩慢。儒家學說如果浸潤很深的話就表現爲思維緩慢或者是行動緩慢。曾國藩自己也承認,說自己不適合打仗,當不好壹個帶兵的統帥,但有意思的是,他竟然當得很好。看來,局限也是相對的。

  記:比如他反複告誡兒子,走路宜重,說話宜遲。這實際就是強調的“儒緩”。

  唐:什麽東西都要持重,辦大事要持重。這都是儒家的觀念。我們中國人實際上受這個影響很深。

  我個人也受這個影響,從內心深處,我很贊成這種持重的觀點,尤其妳權高位重的時候,做大事,要拍板,不能輕率,因爲輕率決策,不僅危及妳個人,有很多人的利益都會受到牽連。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本色是文人
明朝末代皇室,为什么放弃儒家,改信天主教?
被逼出来的成熟
范广欣 | 从齐家到经世如何可能——晚清湖南理学家的思考
我問人生……(非常經典)
曾国藩:人生如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