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朱湘年谱》琐记

我上班的学校,前些年兴建新校区。校园不小,一些主干道都取了路名。有以校史上的文化名人命名的,例如朱湘路。

朱湘是与徐志摩、闻一多齐名的新月派诗人,安徽太湖县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回国后受聘于成立不久的国立安徽大学。当时的校址在安庆,但据说那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现在的安徽大学在合肥,也将他们的校史追溯到那里。关于校制的沿革,我没有什么兴趣。之所以在此提及,是因为日前在同事办公室的书橱里,见到一本《朱湘年谱》。

这是一册自印本。作者是朱湘老家太湖县政府的文职人员,以乡贤为荣,有意撰写《朱湘传》,先弄了这本年谱,以“朱湘研究会”的名义筹款印出。朱湘英年早逝,文学生涯不长,文学活动的史实也较为清楚。我将年谱借回一阅,只是想看看朱湘在安徽大学的事迹。

时值乱世,国立安徽大学却办得很有气象。政府拨款较多,学校也不惜花高薪聘请教员。当时各县教育部门公务员月薪十元,安徽大学一般职员月薪五十至六十元,讲师两百至两百四十元,教授两百六十至三百四十元。根据校方记录,郁达夫是三百四十元,朱湘是三百元。罗念生《忆诗人朱湘》里也有相应的记载:“朱湘回国后,在安徽大学教书,起初一段时间,生活似乎很优裕,每月薪金三百元,有闲钱买古董,如新出土的陶马、郑板桥的墨迹。”这件墨迹后来被鉴定为赝品,而那只陶马则在夫妻吵架时砸了。

朱湘生性过于敏感,不善与人相处。夫妻、朋友之间常常闹得不可开交,同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别说那些原本就看不惯他的旧派人物,同为新文学阵营者对他也印象不佳。苏雪林《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里说:“记得有一次学校想派教职员四名到省政府请求拨发积欠经费。已经举出了两个人,有人偶然提到冯沅君和我的名字,忽然我听见同席上有人嬉笑着大声说:‘请女同事去当代表,我极赞成。这样经费一定下来得快些。’这人便是诗人朱湘。沅君和我气得面面相觑。我想起来质问他这话怎样解说,但生来口才笨拙的我终于没有立起来的勇气。后来我问沅君为什么也不响,她说这人是个疯子,我们犯不着同他去呕气。”苏雪林即当年与冰心齐名的绿漪女士;冯沅君是陆侃如的妻子、冯友兰的妹妹、以小说集《卷葹》为鲁迅称道的淦女士。

以往的传记都说,朱湘前往安徽大学,意欲创建中国第一流的外国文学系,后因校方不予支持,又遭同僚排挤,才离开那里。年谱收集的校史资料表明,学校一开始还是很重视朱湘的。他虽有清华及留美的求学经历,却都没有毕业,连个学士学位也没有。学校不仅高薪礼聘,还委任他为文学院外国语文系主任。朱湘对系名不满,觉得应改为“英文文学系”。他的设想是,以英语讲授世界各国的文学。他多次向校方建议,未果。后来换了新校长,将外国语文系更名“英文学系”,删掉一个“文”字,变成只能教英国文学的了。朱湘觉得校委会的那班人水平太低,非常生气。几个月后,新学期开学,他没有接到聘书,失业了。这以后,他一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窘迫,穷愁潦倒,乃至精神失常,投江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校园里有条朱湘路,自然是以朱湘为荣。但想一想朱湘当年的经历和遭遇,又不禁令人唏嘘。天才的命运大概都是如此。生前遭冷落,是缺少“同情的理解”;死后被纪念,又何尝得到“同情的理解”呢?读了《朱湘年谱》,知道他在校的境况,再走上那条朱湘路,一定会有某种异样的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曾讽刺闻一多徐志摩,1933年却从客船一跃而下,葬身大海,为何
朱湘:海葬
天才诗人朱湘自杀启示:在还没有面包的情况下坚持理想,将是毁灭
朱湘,笑傲文坛的真狂人
朱湘三题//眉睫
诗人朱湘的二十九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