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大师”们的生意经

“管理大师”们的生意经

陈雪频 今天 09:33

(“管理大师”刘一秒授课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天总有一些神奇的事。就在七月初的一个周末,在浦东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22000多人挤在一个演艺中心,听一个他们眼中的“大师”讲课,讲课的内容叫做《领袖运营智慧》。全球号称“大师”的教授和学者不少,但让吸引两万多人在一个演艺中心去听他讲一门课程,这种现象只可能发生在中国。

这位“大师”叫做刘一秒,江湖上都叫他“秒哥”,没人知道他的真名。“秒哥”中专毕业就南下深圳创业,三十多岁创立了思八达集团,几年之后就成了很多民企老板心中的“大师”。和那些机场“大师”不同的是,刘一秒不录光碟,只上大课,而且课越大越好,这次2万多人的课,也算是创造了一个纪录了。

我听过“秒哥”的课,他的课很有“中国特色”,和学术体系格格不入,有很多逻辑上的谬误。不过在他的崇拜者看来,这些都不重要,在他们看来,西方的那一套理论不适合中国国情,看了能拿到用就行。他发明了很多玄而又玄的词,动辄就是宇宙、智慧、三弦、宗教等,很多民企老板觉得听了他的课很管用。

“秒哥”的理论体系是否言之成理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思八达在运营和财务上是非常成功的,他一年的销售额超过十亿人民币,超过了国内所有的商学院和培训机构。他有全国最大的销售团队,旗下有三千多人,号称“思八达战士”,我就有一段时间经常接到他们的短信和电话,希望我去听秒哥的课。

虽然,我从价值观上无法认同思八达的做法,但纯粹从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上来说,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刘一秒是一个心理学和营销学的高手,他非常知道那些草根出身的民企老板想要什么,而且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提供了他们需要的东西,包括心理按摩、社交圈子和商业利益,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秒哥”不是孤独的,类似他这种形式的培训机构国内不少,只不过他是做得最出色的一个。这些公司的老板大都具有相似的背景:他们并非科班出身,甚至大都没有念过大学,年纪轻轻就开始在社会上闯荡,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大都有一些传销类的工作经历,对会议营销和金字塔的销售结构非常熟悉。

首先,这些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有一些非常光鲜的履历,动辄就是“教父”、“教母”、“大师”、“第一人”之类……这些头衔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出处大都存疑。他们喜欢和各种名人合影,就像最近很火的王林一样,把这些合影作为体现自己身价的证明。这些对那些不明就里的草根老板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些“大师”和“教父”只上大课,而且越大越好。一方面,他们公司的“产品”就是他们,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来的人越多就越有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上大课”的气场更容易让他们能控制学员的思维,因为人越多,人的“集体无意识”就越强烈,他们也就更容易控制参与者的思维。听过演唱会的人都知道,在那种狂热的气氛下,一个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往往会有非理性的盲从心理。对于会议营销的步骤,我待会儿会有更详细的描述。

再来说金字塔的销售结构。这个体系有三个层次,塔尖是那些“大师”,他们通常只抽取30%的销售收入;塔中则是那些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也大都曾经是学员,他们一方面有“感召学员”的义务,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利;塔基则是那些数以千计的销售员,他们基本上没有底薪,他们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邀请他们参加课程。一旦他们达成一笔交易,则可以获得大约50%左右的佣金,这样的佣金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他们有强大的动力。

回到会议营销上来。一般来说,这些销售人员会通过工商部门泄露出来的信息,一个一个给那些小公司的法人代表打电话,不厌其烦地邀请他们参加一个低价甚至是免费的体验课。“思八达战士”甚至会每天都给你发一封“秒哥语录”,邀请你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经过多次联络,很多民企老板就答应去了。

这些民企老板大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民企老板,通常没有受过良好的商业教育,销售额几百万到几个亿不等。他们内心很孤独,也没有宗教信仰,希望能够追随一些大师,传授给他们一些“一剑封喉”的运营技巧的同时,也能给他们一些心理安慰。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从和他们先进背景的学员中寻找到一些商机,而且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单的。

一旦这些民企老板进了他们精心设计的会场,他们就算成功了一半。培训现场和演唱会非常相似,大量的海报和标语提示你“大师”的成功和伟大,并有各种企业家“现身说法”。比如说,“自从上了这门课之后,企业的销售额从600万上升到6个亿”,“我觉得听了这门课非常受益,我决定派公司的所有员工来上这门课,学费全包”……

那些没有见过太多世面的民企老板很容易被这种排山倒海的营销攻势震住。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不自知自己已经步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包围圈中,在他们的旁边都是那些销售人员,他们很会营造气氛,让他们进入一种状态之中。接下来大师在掌声雷动中步入会场,“大师”都喜欢穿白衣白裤,以显得与众不同,主持人把大师的简历说得华丽无比,俨然一副“我来拯救你于水火之中”的超人形象。

这些“大师”的故事都很励志,以前很艰苦,某一天听到高人指点,瞬间灵光乍现,发现了人生的目标所在,激发了前进的潜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变成一个亿万富翁。为了强化这种转变的戏剧性和不可思议,他们往往会宣称自己平时开法拉利、劳斯莱斯,平时坐直升飞机上下班,坐拥多少游艇和豪宅,和多少名流握过手合过影等等,通过外在的财富累计来证明他们的成功是切实存在的。

很少有草根创业者和民企老板在听到这里时不被打动,因为“大师”口中的成功,不正是他们苦苦追寻的吗?更何况,“大师”之前所处的境遇,比他们要悲惨得多,“大师”都能获得成功,为什么他们不能呢?!在这样两天一晚的洗脑和激励之后,他们便下定决心参加大师的培训课程,争取和大师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当那些民企老板进入这种很“嗨”的状态时,旁边的销售人员会告诉你,这门课程的价值有可能会让你的身价翻番,如果今天能偶购买年费的话,可以比平时便宜很多,你参加不参加?在那种精心营造的气氛中,要让他们保持理性是很困难的,很多民企老板这个时候都HOLD不住了。培训机构也很体谅他们,知道他们没有带那么多现金。没关系,现场摆一排POS机,挨个儿刷卡!我听到的一个记录是,某培训公司在一次体验课之后收取了6000万元的费用!

这还不算,很多民企老板在听完课之后,还被“感召”要求把自己周围的人都拉进来,他们成为这门课程的经销商。我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女店主听了刘一秒的课之后,找到一个女老板,也是她的发小,开口就找她借钱。对方问借钱做什么?她说请她去听一门改变她一生的课,本来应该是自己请她去的,但自己没那么多钱请她去,所以要找她借钱。结果大家都猜得到,那个发小自己不好意思承这个人情,自己掏钱去听这门课了,那个女老板还赚了一笔佣金。

这种混杂了管理培训、心理治疗和商业利益的游戏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才有那么大的市场。有市场就有供给,比那些大师更值得研究的是,中国那些民企老板的众生相,以及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训大师”的阴阳两界
深度好文|那些年我们一起中过的成功学大师的毒
关于领导力的十堂必修的大师课
花60万拜师
一个培训讲师的传奇故事
成功学传奇人物,“韭菜之王”:聂枭的发家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