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剧《红楼梦》的年龄错误

电视剧《红楼梦》的年龄错误

—— 兼谈《红楼梦》的主角是少男少女及作者之意图

陈林 昨天 12:15

(资料图: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红楼梦》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明白《红楼梦》的主角宝黛钗等人是一群少男少女。如果大家都能明白这一点,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也不至于被捧成“经典”了,因为欧阳奋强、陈晓旭等演员都是以成年人形象扮少男少女,角色根本不能成立;前几年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大搞特搞“红楼选秀”,成千上万年龄完全不符小说人物的红男绿女大肆折腾,实在匪夷所思。

根据小说文本的描写和基本的逻辑情理来推断,弄清楚小说人物的年龄问题并不困难。第2回,林黛玉出场时“年方五岁”;林黛玉进贾府时,比林黛玉大一岁的贾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贾兰“今方五岁”;到了第78回,贾兰作《姽婳词》,众人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见此时贾宝玉也才十五六岁。这年年底,第95回,元春死了;第二年年初,第97回,贾宝玉跟比他大两岁的薛宝钗结婚,林黛玉悲惨死去;第三年八月,第119回,贾宝玉借科举考试离家出走;当年年底,第120回,贾政说“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由此可知贾宝玉离家时已满18岁;反推回去,林黛玉进贾府时就是7岁,死时年仅16岁。

贾宝玉搬进大观园时将近实岁13岁。贾宝玉13岁这一年的情节起于第18回的“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止于第53回的“至次日,更比往日忙,都不必细说”,所涉文字多达36回,几乎占据了120回小说的三分之一。

《红楼梦》整部小说基本上是按照逐年叙事的方式来编织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少年与一群少女的悲欢离合。大家去看看,前后两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宝黛钗角色根本不能成立。

明确《红楼梦》的主角是一群少男少女这个事实非常重要,但是了解作者曹頫以少男少女为主角的创作意图更为重要。作者曹頫为什么要以少男少女为主角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意: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开乾隆时代森严残酷的文字狱迫害。贾宝玉抨击男人的世界“浊臭逼人”,咒骂臭男人们是一群“国贼禄蠹”,厌恶科举考试,鄙弃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这“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最后还完全彻底地否认了“亘古未有”的“圣朝圣世”和“君恩国恩”,认为这是“末世”,并要“有托而逃”。如果借用当代政治术语来评价贾宝玉,贾宝玉就是“反动透顶”、“恶攻”、“污蔑优越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赶上疯狂年代,贾宝玉很可能被割喉枪毙,再被踏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

乾隆皇帝蒙祖父余荫,享受着远比祖父强得多的好日子,但他比起康熙、雍正来更不是什么好主儿,捕风捉影嗜杀以立淫威的文字狱远远多过康熙和雍正。曹頫早年就遭受过雍正的严厉打击,创作《石头记》时大约在乾隆中期1760年前后,他的小心谨慎自在情理之中。从小说来看,贾宝玉的“大鸣大放”基本上出自一个小孩子的大嘴巴,所以冷子兴、贾雨村等成年人通常只会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和疯话来看,不至于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如果贾宝玉是个成年人,如此猛烈地抨击现行价值秩序,那么他的遭遇就会相当惨烈了。

曹頫很聪明,他借小孩子的嘴巴说出了真理,还借风花雪月掩盖了沉痛的价值诉求。果然,后世有不少不求甚解者以为《红楼梦》“大旨谈情”,甚至“无聊透顶”。不过即使如此,看得出作者作品相当危险的,自乾隆时代开始就不乏其人。

第二,最重要的原因,曹頫创作少年贾宝玉这样的艺术形象,浸透了“不失赤子之心”这样一个严肃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作品中通过贾宝玉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同时也是明末大思想家李贽李卓吾“童心说”的延续。

曹頫的“赤子之心”和李贽的“童心”,都不同于孔孟学说的“赤子之心”。孔孟的“赤子”是“克己复礼”,“礼”才是“至善”;然而曹頫的“赤子之心”和李贽的“童心”却是自然而然、至情至性的个性,是与“无所不假”、“满场是假”(李贽语)的丑恶现实截然对立的真情真性。

第118回,贾宝玉和薛宝钗有一场短兵相接的唇枪舌战,贾宝玉要的“赤子之心”是不受现实污染的真心,薛宝钗谈的“赤子之心”就是报答“君恩国爱”。这是一场尖锐的思想交锋,是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非好学深思之辈自然是看不出来的,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还在肆意贬低“后40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李贽在明末清初的影响,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的,反动统治者无不胆战心惊,上有皇帝下令禁书焚书,下有无耻文人恶毒谩骂诅咒诋毁。可是信奉李贽学说的大有人在,李贽的著作照样风行海内。对于信奉者而言,李贽才是真正的“圣人”。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谩骂李贽,说他“非圣无法”,“狂悖乖谬”,是“异端”,是“名教罪人”。可是,大家从这些谩骂中可以看到,李贽的影响到了乾隆时代仍然屹立不倒。《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道:

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犹有尊信不疑者。

我要说,“好古嗜学”的曹頫和他笔下“每日家博学杂收”的贾宝玉就是李贽学说典型的“尊信不疑者”。李贽用他的议论文横扫了“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丑恶现实,而曹頫则用他精妙绝伦的艺术创作再现了“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荒唐世界。

少年贾宝玉就是一位真情真性的“赤子”,这一少年艺术形象,正是“赤子之心”无可替代的人物载体;脱离了少年的躯壳,就严重违背了《红楼梦》的本意,是完全无法让人接受的。安徒生笔下指出皇帝裸奔的,恰恰就是“赤子”,而不是围观的成年人,这种用心,大家看不懂吗?

第三,最深刻的原因,曹頫用少年贾宝玉的艺术形象,展示的正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刻画少年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恰恰隐含并且暗示了曹頫自己真实的身份信息。

关于这一点,本文不展开论述,本专栏前文已经反复谈及,论述深透。简单地说,曹頫在作品中用一明一暗两条时间线索指出了作者本人的生年。

明的一条——元春生于“甲申”年,贾宝玉在元春出生的“次年”出生,因此贾宝玉就是出生于“乙酉年”;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因此甄宝玉就是出生于“丙戌年”(1706年)。甄宝玉家“接驾四次”,对应的唯一史实就是康熙南巡曹寅接驾四次,曹頫是曹寅的过继之子,甄宝玉的生年恰恰直接指出了曹頫的生年正是丙戌年(1706年)。

暗的一条——曹頫在120回情节之下隐藏并且暗示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这个年代序列可以由多个小说情节与史实的一一对比而确证。由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可以发掘出贾宝玉的真实出生时间是1706年6月8日(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圣诞),这个生日就是作者曹頫的生日。

曹頫9岁时在康熙皇帝的直接干预下过继给曹寅遗孀,承袭父兄衔职,担任江宁织造,20出头就被雍正夺职收监抄没家产,小说中作者所谓“天恩祖德”、“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梦幻般经历,正是曹頫所有;小说对各种服装面料的精细描绘,也只能出自管理过纺织工场的曹頫之手;小说中的王妃元春,其主要原型人物正是曹頫的姐姐、曹寅的长女、平郡王讷尔苏的嫡福晋曹佳氏;小说第86回用错误的八字命理暗示的元春及曹佳氏的正确生辰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恰恰在清皇宫档案《娶妻册》中有着完全一致的明文记载。《红楼梦》这部巨著,正是曹頫本人的自传性长篇小说。

离开了对贾宝玉少年形象的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我们就无法拂去掩盖在曹頫身上近300年的历史尘埃。伟大的曹頫不为世人所知,这是中国文学界、文化界、思想界长久的耻辱和悲哀。

(注:本文原标题为《宝玉的“赤子之心”》)

(实习编辑:何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解梦
人生必读之二十八——《红楼梦》
骆玉明 |《红楼梦》:逼近生命的真相
解读红楼梦
红楼梦中描写的几次葬花背后有什么深层意义?
【引用】《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补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