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鸟等待的姿态

群鸟等待的姿态

—— 读安娜·阿赫玛托娃(下)

云也退 今天 11:11

(图注:俄罗斯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1966);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群?鸟等待的姿态——读安娜·阿赫玛托娃(上)》《群鸟等待的姿态——读安娜·阿赫玛托娃(中)》

我们早就丧失,或早被庸俗化的那种文人酬答、歌咏、纪事念物的雅兴,可以到俄罗斯和前苏诗人那里去追寻,他们彼此往来的诗歌与信函,性情淋漓,风姿倜傥。范斯坦的传记由于疏忽了这些而大大失分,这位作者本末倒置,倾笔墨于阿娃同几任丈夫与情人的关系上,还用了很多篇幅写她儿子的遭遇,与女性挚友,比如楚科夫斯卡娅的来往等。虽然书中引用了不少阿娃诗歌,但多数时候,这些文字都只被用来揣测传主的私人世界。

一战前后的彼得堡,有伊万诺夫的“塔”,有克罗宁开设的卡巴莱餐馆“流浪狗”,这类文人聚会的场所是阿赫玛托娃等人雅聚的地方,它们的名字频频出现,令人印象深刻。那时的圣彼得堡,就如同1920年代的柏林一样,行走在一场巨恶风暴的边缘。然而除此之外,范斯坦对阿娃本人的兴趣似乎主要在她那些复杂的多角恋上,阿娃的诗艺、诗学理念以及社会观等等,则一直在这本书里休眠,几无演进变化。

给这一批诗人写传记的人,必须有充分的热忱去体认他们所经历的考验,不断地接近他们在绝境之下迸发的道德勇气,如曼德尔施塔姆所写:“我冻得直哆嗦/我多想缄口无言/但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命令我歌唱”,有人把这句改成“命令我沉默”,用作自己的诗集的名字,那是另一种方向的棱兀桀骜,终不如曼德尔施塔姆那么慷慨率性,豪气干云。

“命令我歌唱”背后隐藏的沉默,比“命令我沉默”直揭的沉默,思想起来,更让人有如坠冰窖之感:大破坏,大转折,大动荡,最后迎来大恐怖,在这些接踵而至的极端的历史时期,以美歌喉发声,都会撩到苏共中央敏感的神经,让它觳觫惊惧。他们都被禁言了,却仍能看到头顶翩舞的黄金:它仍然自由。

从新经济政策时期开始,直至1941年,坚决不出国的阿赫玛托娃都没能在国内发表什么诗歌,她于1940年创作的代表作《安魂曲》,直到1987年才告出版。像帕斯捷尔纳克一样,她也只能靠做翻译和研究前辈诗人以谋生兼打发时间。这段漫长的时光,于她而言简直生不如死。

范斯坦曾引用1933年阿娃翻译《麦克白》期间写的几句诗:“野生的蜂蜜透出自由/尘埃犹如太阳的光芒/少女的樱唇像紫罗兰/黄金——嗅不到一点味道//……但我们永远、永远知道/鲜血只发出血的味道。”1934年,她还写下了一首更加绝望的诗:“我醉了,向我那被毁弃的屋子/我生命的悲哀/我们的孤独……/向撒谎的唇/向冰死无情的眼/和冷酷的现实:/世界残忍、野蛮,/其实,上帝也不救我们。”

阿娃一生的主题很简单:美、诗与苦难。对自己的美,她从不在乎,留下的照片甚至比茨娃更少,诗也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得意,唯有苦难的延续时间最长,烙下的印痕最深。列宁和托洛茨基杀害了阿娃的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之后的十几年里她多次濒临饿死,或是无家可归;她的第三任丈夫希列伊科和她唯一的儿子列夫都被送进了劳动营,因为受难,列夫记恨于母亲,认为自己是当局加害阿赫玛托娃的牺牲品。二战结束后,阿娃本有望恢复正常的创作,又来了个英国使节以赛亚·伯林,各种官方的阴谋论随之找上门来。厄运小小迟疑了一下后,又匆匆押着诗人前行了。

(图注:童年、少女、1925年、1964年时期的安娜·阿赫玛托娃;图片来自网络)

阿赫玛托娃77年的人生历程里,到底有过几许快乐时光?读完她的诗和传记,我就这么想。

得到勃洛克青睐的时刻,她应该是喜不自胜的。1913年,那场纪念维尔哈伦的文学聚会上,时值妙龄的美女诗人当着勃洛克的面朗读自己的诗歌,年末她得到了勃洛克签名的诗集,在其中的一册里,勃洛克抄录了一首完整的歌词,甚至配了幅画像以表心意。

再有,就是1911年在巴黎,她和落魄画家莫迪利阿尼互相背诵魏尔伦的那段时光。阿娃钟情巴黎,那些法国人的诗集每本都配有精美的小插图,比俄国诗人的待遇好得多;此外,莫氏还给她画过十六幅肖像,包括一张裸像。那时的阿娃22岁,体态婀娜,貌美如花,早有女皇之名,但她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写道:“莫迪利阿尼在一个丑陋不堪的人身上发现了美,而且竭力坚持这一看法……他对一切事物的观察,大概与我们大不相同。”

是故,若说阿赫玛托娃一生还曾钟情于俄罗斯以外的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巴黎了。1940年,苏德订立互不侵犯密约,巴黎沦陷,伦敦也正遭受轰炸,那一阵子,对往事的追忆、想象与当下体验,开始在她的诗中熔于一体,形成了一种被楚科夫斯基称为“历史画”的风格,她的作品(在当时自然是无法发表的)中开始出现过去的年份,人或事物被她安置在了历史背景之中,用敏锐的感受力捕捉到这个背景同当下的关系,再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同未来在过去中成熟/过去也在未来中腐烂”。这个风格一直延续到后期的《没有英雄的诗》中,诗人凭此为翼,“凌驾于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经历的狭窄框框之上”。

范斯坦十分悭吝于赞美,很少正面肯定女诗人的人生成就:她的爱与隐忍,宽广无边的同情,克制的沉默,面对比她更加沉默的残酷历史取得了辉煌胜利。这并非想当然的贴金,阿赫玛托娃留下的诗作说明了一切:它们的价值不是被传记作家拿来搜检传主的私生活,它们是一份“前往永生之所的通行证据”,证明这个敖德萨女子如何在最残酷的时代里锻炼出壮丽端肃的内心。在阿赫玛托娃人生的尾声,残酷依然时不时地发作一下:爱伦堡的回忆录被批判,布罗茨基遭审判,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迫害只能“意味着他的诗作和名誉蜂起”。

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这种一生的等待呢?它是刚强的意志和充足的才华相结合的结果,不幸,大多数人至多只拥有前者,只好寄希望于某些权威机构赶快给自己的才华背书。这不奇怪,也不需苛责,能凭一己之力、不借外援而强大的人,从来寥若晨星。

“我们是在哪些星辰指引下/为受苦受难降生此世?”阿赫玛托娃在1946年的《诗五首》中写道。在任何时代,诗人的坚持最终都会诉诸一个面向星空的姿态,一如他们的灵感与激情也源于“天上黄金的舞蹈”。

(实习编辑:何恬)

阅读(80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你终生美丽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十三)
读阿赫玛托娃的诗就像在听莫扎特(王雪玲)
俄罗斯白银时代诗坛的四位“萨福”
从叶赛宁到阿赫玛托娃,白银时代天才诗人们的诗歌选集
俄罗斯爱情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