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夫的内力极限

功夫的内力极限

朱江明 昨天 10:08

武侠小说的普及,使得“内功”、“内力”之类的概念广为人知。几年前,一本李仲轩先生口述的《逝去的武林》,又让“内家拳”的概念得到了普及。时至今日,内功、内家等概念,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关于传统武术讨论中颇为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里,笔者作为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和爱好者,对这两个概念作一点介绍和辨析。

当然,必须声明的是,笔者所谈,只能是个人接触武术之后的一点感悟。不同拳种、不同流派对功夫的概念和理解千差万别,这也是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所在。笔者所见,只是个人一点粗浅的见解,有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功夫能不能实战?

先来谈谈一个网友们颇为关注的话题,也是笔者接触传统武术初学者过程中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那就是武术,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功夫”。武术这一名词其实出现很晚,中国古代只有“功夫”的说法,武术是解放后重新给功夫定的名称。民国时期,基于爱国需求和多年的外侮,将功夫拔高到国家之术的地位,所以民国时期功夫被称为国术。

现在网络上总是有人在反复讨论,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其实是:功夫到底是什么?

老拳师爱讲一句话:“没有厉害的功夫,只有厉害的人。”电影《霍元甲》的主题也是这个意思。然而从本质上讲,不同的功夫流派是不同的训练体系。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实战格斗能力;训练方法,则是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拳师,结合自己实战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特点,摸索总结而成。拳种、功夫,只能为练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路径,至于怎么学,学成之后效果如何,非哪门功夫能够决定,它要和练习者个人的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科学与否以及练习者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关。没一个老师能保证自己的所有学生都考100分,自然也不会有哪个武师能保证教出来的徒弟个个都是百战百胜的武林高手,无论他教的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

更何况,实战本身就充满了各类条件限制。最常见的就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曾有初学武术的青年找到笔者问:“我想练打人的功夫该学哪种拳法?”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回答:“你想打谁?”这位青年身高大约一米七二,体重在一百斤左右。打幼儿园的孩子什么都不用练,打克里琴科(乌克兰籍重量级拳王,身高2.02米)最有效的办法是掌握AK-47自动步枪的基本射击要领。

从实战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种技术的掌握,都需要大量的细节联系。比如一个直拳,任何人都会打,但是,让一个直拳发挥出足够的杀伤力,就需要根据练习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动作习惯和发力方式不断的微调。都是直拳,前手直拳和后手直拳看似区别不大,发力方式、杀伤效果和训练方法却天差地别。都是前手直拳,手腕的位置,肩的配合,胯的配合,腰部的摆动,背部肌肉的配合,步法的移动……不同的技术细节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打击效果。一个好的拳击教练教一个直拳能教一个多月。过去练武要投明师访高友,原因就在于同样的动作,高手能够在其中丰富大量细节。所以那种只看拳谱练成高手的例子,至少笔者没见过。一些好武的青年只买一本教材,对照着练习一番就去找人较量,遇到练家子铁定被打个半死,就算他买的是葵花宝典也没用。

什么是内功

正如前面所说的,不同的拳种,都是训练的体系。在任何一种体育项目中都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训练项目坚持练习,会使得身体产生某些变化。

这听起来很神秘,其实非常简单,比如常年坚持有氧运动的人肺活量会比常人要大,消化系统也要比普通人好很多;坚持俯卧撑、仰卧起坐训练的,腹部和臂部、胸部肌肉会比普通人发达。这都是坚持体育运动的正常结果。

上述的这类练习,要达到训练效果,都需要比较剧烈的身体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空间配合。传统武术将这类训练归于“外操”,也叫“外功”。传统武术中有一类训练,动作幅度非常小,旁人肉眼很难观察到,但是对身体确有非常显著的锻炼功效,这类训练,称之为“内功”。最常见的内功,就是经常有人提到的腹式呼吸。

外操和内功,有的时候需要相互配合,有时候也可以单独练习。比如常见的站桩,摆个姿势站在那里人人都会,但要配合挑领竖项,坠肩沉肘,含胸拔背,敛臀提肛,蹲裆坐胯等“二十四法”,才能产生作用。同时,挑领、竖项、坠肩、沉肘、含胸、拔背等技术要求,又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坚持,比如走路时,一样可以挑领竖项,含胸拔背,坠肩沉肘……这些内功的出现,使得锻炼不再拘于场地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内功本身只是练习方法,它并不违背体育的基本原则,而且其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运动当中,只不过未必用于格斗。老拳师们爱说的一句话“内功人人都有,未必人人会用”。比如我们看到电视上黑人的街舞,棒球帽虚顶在头上,身子晃呀晃,帽子却不掉,这就是传统内功中的“挑领”。芭蕾舞演员舞台上转好多圈,头却不晕。笔者曾经就此请教过专业芭蕾舞演员,答案是训练的方法在于“甩头留头”:让整个躯干和四肢先转,当身体要进行第二次旋转动作之前的一刹那,将头部和双眼迅速跟着身体甩过去,赶在身体完成一整圈之前,找到原来的那个点。这样做可以保持肩、腰、胯步骤的一致,这不就是形意拳的“肩与胯合,步与招合”吗?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对武术特别是内功感到神秘,源于我们自己对运动的理解太狭隘,认为必须是跑步、游泳之类大幅度的动作。

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却可能在紧张作功之中。最常见的,久坐之所以腰疼,就是因为坐着的时候腰部肌肉作功,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酸痛。现在都市白领流行的瑜伽健身,也是非常典型的静态运动,也同样有非常好的健身效果。

当然,由于传统社会中没有西方医学的概念,对于现代体育科学也没有掌握,所以拳师们对内功,只能依照传统的阴阳五行概念加以解释。这些解释今天的人看来或许感到荒诞,但不能据此否认内功的真实效用。自然,一些无良之徒在内功中夹杂私货欺骗别人以求谋利,这就属于江湖骗子之流。江湖骗子不独存在于武术之中,由此而否定内功甚至否定武术,显然也是不对的。

内功与内家拳

传统武术中,太极、形意、八卦称为“内家三拳”,这只是一个习惯的说法,不等于说内家拳仅限于这三个拳种。比如通背也被尊为“内家之母”,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松溪派武功“沾衣十八跌”也被视为内家拳。其他如八极拳、咏春等,也被归入内外一体的拳种,少林流派中也有心意把等内家拳功。

内功并非内家拳所独有。早期武术中,内功与外操密不可分,各种古拳谱和拳法中,都有内功的内容,只不过不冠以这个概念。

内功概念的流行,源于清代一部奇书——《内功四经》。这部书本名《内功真经》,由《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四部分组成,所以也叫《内功四经》。书的来历不详,由清代王南溪整理而成,据说原书有两部,上部为《剑经》,下部为《内功》。清代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先生得到这部书后十分推崇,宋世荣先生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之一,在晚清武林中威望很高。经他的推广,《内功四经》广为人知,成为武林中的宝典。“内功”的概念也由此流传开来。

《内功四经》并不只是形意拳独有的功法。实际上,书中所言的许多功法,比如“头平而正,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在其他拳种的练习方法中也有涉及,“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的练习方法,也可见于八卦、太极、八极、通背等拳种之中。其对劲力的松紧、刚柔的论述,用于指导其他拳种,也无不可。

内功与内家拳,都是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武术爱好者,既应当继承其中科学、有价值的一面。对于阴阳五行、导引吐纳等道家术语,笔者认为,更多的应视为一种时代的限制,既不应过于神秘化,也不能以简单的“封建迷信”而将其视为糟粕。

(责任编辑:杨光)

阅读(2.1万) 评论 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武入道很难实现
李小龙 | 截拳道存在的优势与缺陷~@视频
老话,太极求真
欲得传统武术之精髓非找“明师”不可
90岁老拳师的八极拳大架,谁还能说传统武术不行!
再谈内家神力----内家拳要不要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