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恶性循环的理论探讨及思考

中医对恶性循环的理论探讨及思考

作者:毕礼明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4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反复交替发展常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疾病恶化直至死亡。本文作者试图从中医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阐释,并力图将其某些优势借鉴应用到中医上来,以解释一些中医问题。

【关键词】  恶性循环;阴阳;五行;辨证论治;消渴;气滞;瘀血;暑气

临床诸多疾病在发生过程中,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即原始的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作为原因又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另外新的变化。这样反复交替发展,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疾病恶化直至死亡。

    以外伤引起的大出血为例,虽然作为原因的病因外伤作用已消除,但大出血作为新的发病原因可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血压下降、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大量瘀血、回心血量再减少、血压再下降等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而每次因果交替都将加重病情,使病情恶化,如不阻断即可能很快转向死亡[1]。

    在中医理论中,亦有很多理论与此相似,也可称为恶性循环。

    1    阴阳对立制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见生理上,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但在病理上,阴阳之间相互斗争,相互消耗,一胜一负,如不调治,易出现胜者益盛,负者益衰。正如《医学真传》言:“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如此则变化百出,终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即所谓“阳为阴逼,不走即飞,阴被阳销,非枯即槁。”故在治疗上有正治法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和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两大法。诚如《雷氏医书三种》所言:“夫阳生阴长善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不可偏废也,如人既阴虚火燥矣,再去补阳,则益旺而阴益竭,况阳附于阴,阴虚则阳无所附,又乌能生阴邪?譬之于苗,赖水以养,若水以干,再加烈日则苗稿矣。必沛然下雨,始能勃然而兴,此显而易见也。”其“沛然下雨”之意有二,一为烈日已去,二则阴水可用。

    2    五行生克制约说

    生理上五行木火土金水相互之间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有序的相生相克制约关系,从而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这是五行间的正常状态。病理状态下五行间特殊的关系,亦可以形成恶性循环。

    从相生关系而论,母能生子。如生理上水能生木,但水过多则木淹而不长,木不长则火微,火微则土不茂,土不茂则金亦少,金少有如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而水愈泛。正是《医原》所言[2]:“木赖水生,水泛则木浮,木浮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土困则金埋,金埋则水愈泛。”再如木过盛而生病者,“火赖木生,木盛则火自焚,火焚则土燥,土燥则金枯,金枯则水涸,水涸则木愈焚”,如果因为火太旺而生病的“土赖火生,火炎则土燥,土燥则金熔,金熔则水亏,水亏则木炽,木炽则火愈炎”往复不已,终至火壮而无水。再有如土太旺而不能生金的“金赖土生,土重而金埋,金埋则水泛,水泛则木浮,木浮则火困,火困则土杂,”再如金病而生他病的恶性循环过程,“火赖金生,金寒则水冷,水冷则木滥,木滥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土困则金埋,金埋则水愈泛。”

    从相克关系而论:五行间相互制约关系,生理上维持其平衡,但一旦某一方克制太过则亦可发生恶性循环。如生理情况下,火依赖于水的克制,但水过盛克制火而火弱,火弱则金无以煦则金寒,肺金虚不能柔肝木,肝木燥而制土,使其困钝不灵,土困则不能制水,水由泛滥。正如《医原》所说:“火赖水克,水盛则火灭,火灭则金寒,金寒则木湿,木湿则土困,土困则水滥,水滥则火愈灭。”其它情况即有“水赖木克,木强则土弱,土弱则水泛,水泛则火衰,真火衰则虚火旺,阳无以生,阴无由化,阴不化则金燥,金燥则木愈强,火既亏而水亦亏,土无水必滥。”“金赖火克,火炎则金燥,金燥则木炽,木炽则土焦,土焦则水涸,水涸则火愈炽。”“水赖土克,土燥则水渴,水渴则火炎,火炎则金铄,金铄则木枯,木枯则土愈燥。”“木赖金克,金亢则木削,木削则土陷,土陷则水亏,水亏则火炎,火炎则金愈亢。”

    3    中医学中病理病症及治疗中的恶性循环理论及应用

    3.1    暑与气的关系    暑性升散,加之在炎热环境中出汗是人体散热方式,汗为津液所化,汗多必气随津泄。正如《素问·刺志论》言:“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同时气虚之人,易遭暑邪之袭。《神医汇编》言[3]:“暑之感于人也,其脉浮虚,究暑毒伤于人也,必由气虚所致,何也?气虚则易壅满而不顺通,故易受暑。若乃气旺之人虽行走于赤日之下,贪凉于大厦之中,而暑亦无由为害矣。”可见伤暑与气虚关系是互为因果。中间有一环节为汗出伤津。因此治疗时多以祛暑邪,生津液,补益气三方面权衡。当然如夹湿邪又当别论。兹举一医案:“汪应箔治其岳母,年六十余,六月中旬,劳倦中暑,身热如火,口渴饮冷,头痛如破,脉虚豁,二三至一止,投白虎加参汤,日进三服。渴止热退,惟头痛,用白萝卜汁吹入鼻中艮愈。”其中石膏,知母可以清热泻火解除暑热,且均有生津之功,而知母更可养阴滋水,人参可生津,更重为益气。粳米甘草可以补脾气使水谷得运,气有源来。全方从三方面出手以求突破。

    3.2    气滞与瘀血关系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环,它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新的致病因素。气滞是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同时又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的理论。瘀血可以导致气滞,气滞亦可以形成瘀血。如此反复循环,因果交替,如不阻断,最终病情加重。因此治疗多从理气与化瘀活血两方面着手。有很多仅用一味药治愈此类病的。如以气滞为主的气滞血瘀证的痛经仅用香附一味而愈,以血瘀为主的气滞血瘀证之头痛则用川芎即可。可见在治疗上从某一重点突破而阻断恶性循环,使疾病向好处发展。

    3.3    消渴病    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即阴虚燥热。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后期严重亦可伤及阴液。即所谓“燥胜则干。”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因为热邪在内一方面迫津外泄,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从而消耗人体阴液。而阴津既亏,津伤则愈显燥烈,阴虚则内热尤盛。如此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燥热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恶性循环,最终变证百出。在治疗上,未出现变证前多以滋阴与清热为治法。临床上有两者并用的如消渴方,玉女煎,亦有单用一法的如六味地黄丸,或仅用一味天花粉来治疗。

    西医学中对恶性循环的治疗是及早采取措施,在疾病发展的某一循环环节上打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从而使疾病朝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如大出血则可以从增加心输出量而输血输液来截断,亦可用血管活性物质扩张微动脉与微静脉。也可用纠正酸中毒的方式来改善微循环的灌注状态等。治疗上多联合用药,以达到快速缓解病情。亦有仅从一个环节去截断的,但往往不如多环节同时截断效果更理想。

    由于中医理论中亦存在恶性循环的理论,且从上述分析得到启示即中医对本身的恶性循环治疗亦可以从单环节或多环节来阻断。由此可以来解释中医临床中很多现象。如同一证型的病者可以用多种方药来治愈。有些仅是一味药,有些是多味同一或相似作用的药物,亦可以是多种不同功能的药物联合作用。

    4    思    考

    4.1    中医学中存在多种辨证体系[4-6]    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等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从病位上去辨证。如病在哪脏哪腑,在卫还是入营,是太阳病还是少阳病等等。再有就是八纲辨证,虽然有病位病因病性等,但还是少了病势这方面的考虑。这一点就可能局限了中医辨证的发展,为什么很少人提病势的辨证。

    4.2    对卫气营血、三焦、六经辨证的启发    其均是从病位的层次及病情的发展来研究疾病。卫气营血和六经辨证是病位由表入里由浅至深的过程,三焦辨证是从上到下来研究疾病。以上辨证体系不是中医辨证的终结。本题试图从另外一方面研究中医的辨证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等. 病理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

〔2〕石寿棠. 医原〔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11-14

〔3〕黄自立. 中医百家医论荟萃〔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 17-26

〔5〕吴敦序. 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5-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扶阳』教你2017丁酉年五运六气养生要诀
红楼梦张太医为秦可卿诊脉(摘)
思维导图学《中医基础理论》(3)——五行学说
不可不知易经小知识,每天学一点,先收藏,慢慢读懂易经(二)
木火土金水!五行与中医理论,相生相克那些事,国学基础知识必知
金能生水?五行理论的根本是什么?为何几千年还妙用无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