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论治疲劳4法

中医论治疲劳4法

【摘要】  疲劳临床可分为4型,即脾伤疲劳证、肝伤疲劳证、心伤疲劳证、肾伤疲劳证,治疗宗益气健脾、养肝柔肝、养心宁神、强肾固精4法,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疲劳/中医疗法;参苓白术散/治疗应用;加味养肝方/治疗应用

    疲劳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出现不多,也没有专门的疲劳证病名及论治,仅作为疾病的兼夹症散见于类证中[1]。“疲劳”一词在《黄帝内经》中多称为“倦”“困薄”“身重”“体重”“四肢不举”等。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其语义为劳累和疲倦。

      祖国医学论疲劳多为描述性语言,如疲乏倦怠、乏力懒动、四肢不收、酸软困重等。

      《现代医学百科辞典》对“疲劳”的解释在“疲乏”一词下,疲乏即疲劳,包括病理性疲乏和生理性疲乏,疲劳既是病因又是症状。

      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强度或长时间运动致疲劳时出现的许多病理性改变,可能是由于运动应激引起的生理变化。若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而得不到纠正调补,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属亚健康状态范畴。

      现代中医认为,疲劳为一个病名,有其病因病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必须重视的新病种,归于亚健康范畴,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以脾、肝、肾为主。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组方调治,以达到预防、治疗、控制的目的。

      笔者依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疲劳为元气耗伤之虚证与心理变化(或不畅)双重因素所致。治疗上不仅要补虚扶正,也应祛疲安神。一方面,补虚固元,滋养机体,虚得补,正则旺,疲劳自除;另一方面,调畅心志,舒心畅意,神得安,心则宁,疲劳可消。

    1  从脾治,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主治脾伤疲劳证

      脾伤疲劳证多因饥饱失常,酒食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多,或工作繁重杂乱,应酬频繁,形体劳役所致。青少年则可因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所致。正如《医经溯洄集》云:“〈难经〉所谓饮食劳倦则伤脾者,谓脾主饮食,而四肢亦属脾,故饮食失节,劳役四肢者,皆能伤于脾耳。”[2]  本证因脾伤中亏,肢体乏养。可见怠惰嗜卧,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泄泻,懒于言语,恶食纳少,舌苔薄白腻,或厚腻,或舌质偏淡,脉缓而大或浮、或细、或濡诸症。  方宜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取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砂仁、青皮、陈皮、木香、鸡内金、莱菔子、紫苏梗、藿香、甘草等。方中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砂仁、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运脾,紫苏梗、藿香化湿醒脾,鸡内金、莱菔子消食理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之功。

      案例1:李某,女,45岁,以“倦怠乏力1月余”于2005年4月28日来诊。诉近2月来单位工作忙,饮食不及时,渐至怠惰嗜卧,倦乏无力,恶食纳少,懒言少语。查:神清,精神欠振,心肺无异常体征,腹平软,双下肢无浮肿,NS(-)。纤维胃镜未见明显异常,B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肝功能未见异常。舌苔薄白腻,脉濡细。证属脾伤疲劳,为饮食失节,伤中伐土,湿生困脾,脾虚气弱,机体乏养所致。予党参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紫苏梗、藿香梗各10g,木香6g,砂仁(后下)3g,青皮、陈皮各6g,鸡内金10g,莱菔子15g,炒枳壳6g,甘草3g。嘱其调摄饮食,定时餐饮,劳逸结合。服5剂后即感思食纳馨,精力有增,继服10剂,恢复如初。

    2  从肝治,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主治肝伤疲劳证

      肝伤疲劳证多因酒食应酬过多,或工作压力大,或喜怒不节,谋虑过度,或疲劳过度,情绪心理的改变超过肝的调节能力所致。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明确指出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肝能藏魂,魂与神密切相关,可影响心理活动,神经活动过度会影响肝,从而降低肌肉活动能力。肝主筋,筋是连属关节,“诸筋者是属于节。”筋是肌肉发力引起肌体运动,“筋,肉动也。”  本证因肝伤阴亏,肢体不濡,可见疲倦乏力,肢软少动,运动减少,或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或目赤易怒等,舌质偏红或苔薄少,脉细弦或滑。  养肝是消除疲劳及养生的最佳选择。  方宜自拟十味养肝方。药取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茯苓、泽泻、酸枣仁、柴胡、赤芍、红花、炙甘草等。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滋阴养肝;茯苓、泽泻祛湿健脾养肝,并取茯苓生肝化湿之功,泽泻利水泄热之效;酸枣仁养阴安神;柴胡舒肝气,为引经药;赤芍、红花活血柔肝,取红花养血柔肝,赤芍凉血软肝;炙甘草甘平调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若酒伤者,增葛花、枳木具子解酒醒脾。诸药共奏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之功。

    案例2:王某,男,44岁,以“乏力半月”来诊。诉近1月来工作应酬多,酒食无度,疲倦乏力,肢懒少动,口干目赤,手足心热。查:无明显异常体征,肝功能未见异常,血糖5.8mmol/L,甘油三酯1.9 mmol/L(略高)。两对半示:抗HBs阳性,B超示轻微脂肪肝。舌质偏红,苔薄白根略腻,脉细弦。证属肝伤疲劳,为酒伐肝木,肝阴受损,机体乏养所致。予生地黄3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玄参10g,茯苓15g,泽泻15g,酸枣仁10g,柴胡7g,赤芍10g,红花3g,炙甘草6g,葛花6g,枳木具子10g。并嘱限酒,注意多食用蔬菜水果。5剂药后,疲劳感渐消,嘱去葛花、枳木具子,继服10剂,精力大增,工作时轻松自如。

    3  从心治,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主治心伤疲劳证

      心伤疲劳证多因谋虑过度,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噪音或紧张所致。  本证因心伤神扰,肢体无主,可见面色不华,疲劳而不耐劳累,休息后疲乏有所缓解,甚则心悸、寐差、多梦。舌苔薄白或边尖略红,脉细弦或滑。  方宜自拟连珠安神汤。药取黄连、百合、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郁金、柴胡、川芎、丹参、炙甘草等。方中黄连、百合清心安神,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茯神健脾安神,郁金化痰解郁,柴胡舒肝解郁,川芎、丹参活血畅心,炙甘草宁心安神,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之功。

      案例3:胡某,男,49岁,因“肢倦心烦旬余”来诊。诉近半月多来心理压力大,并受噪音影响,寐食难安,渐致十余日来肢倦懒动,心烦寐差,梦多纷纭,或有惊醒,易地休息后疲乏有所缓解。查: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早搏及STT改变,肝功能未见异常,血脂、血糖正常范围。舌边尖略红,脉滑略数。证属心伤疲劳,为心理紧张、噪音刺激、心伤神扰、肢体无主所致。予黄连3g,百合10g,珍珠母(先煎)30g,龙骨(先煎)30g,紫贝齿(粉碎先煎)30g,酸枣仁10g,合欢皮30g,茯神10g,郁金10g,柴胡7g,丹参15g,炙甘草6g。并嘱调节心理状态,避免噪音刺激,连服5剂汤药即感懒倦已除,精力充沛。

    4  从肾治,强肾固精,祛疲提神,主治肾伤疲劳证

      肾伤疲劳证多因素体禀受不足或久劳久病,身心疲惫所致。  本证因肾伤阴亏,肢体无养,可见肢体酸懒,耳鸣,精神昏愦,记忆力减退,或有腰膝酸软,足跟酸痛。舌质偏淡,苔薄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  方宜六味地黄丸加减,药取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熟地黄、何首乌、续断、百合、山药、丹参、泽泻、茯苓、炙甘草。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肾阴,熟地黄、何首乌、续断滋阴养血、补精益髓,山药、茯苓益气养阴,调补脾肾,百合清心安神,丹参活血养血。泽泻利水渗湿,泄下焦之热,调和肾之阴阳。炙甘草平补阴阳,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强肾固精、祛疲提神之功。若阴虚及阳,阳虚明显,增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调补肾阳,甚或增肉桂、附子温补肾阳。

      案例4:杨某,男,52岁,因“肢懒乏力2月余,加剧伴腰酸1周”来诊。诉自幼体弱多病,近半年工作繁忙,身心疲惫,2月多来渐觉精神昏愦,肢体酸软乏力,耳鸣不清,记忆力明显下降,近1周肢懒乏力明显且腰膝酸软,周身困乏无力。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肝、肾功能正常,血脂、血糖正常范围,B超示肝胆双肾未见异常。舌质光红无苔,脉细数。证属肾伤疲劳,为素体虚弱,久病劳肾,肾伤阴亏,肢体失养所致。予生地黄3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熟地黄30g,何首乌10g,续断10g,百合10g,山药20g,丹参10g,泽泻15g,茯苓10g,炙甘草6g。并嘱其适当增补营养,修身养性,劳逸结合。连服7剂汤药后症状略有好转。继服10剂,自觉精力有所恢复,但似有饮食乏馨之感。增焦山楂、神曲各15g,再服10剂,并同服六味地黄丸,8粒,3次/d,疲劳感基本消失。嘱继续口服六味地黄丸,8粒,3次/d。2月后来电话告知精神恢复如初,且记忆力大增,仅耳鸣偶发。

【参考文献】
  [1]余幼何,黄融琪,朱 兰.慢性疲劳症的脏腑辨证心得[J].福建中医药,1994,25(4):19.

[2]元·王履.医经溯洄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辨证理论治疲劳
中医治疲劳
五脏疲劳危害大,中医妙招巧治疗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二)
病机十九条的意义
归勺地黄丸可以和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同时服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