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裉廷农牧业综合调研
阿裉廷农牧业综合调研
作者:《市长参考》编辑部 来源:《市长参考》 添加日期:09年06月29日

一、阿根廷农牧业概况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全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以安第斯山脉为主体的山地,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为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河流湖泊众多,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最主要的河流是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国土呈南北狭长状,由北至南距离长达3600多公里。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属亚热带气候,降水较多;中部和东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严寒的极地气候。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其中可耕地为2500万公顷,多年生作物用地2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14210万公顷,占51.2%;森林和林地59lO万公顷,占21%。灌溉面积为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4%。人均拥有耕地0.76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为21公顷。

早在西班牙殖民占领以前,现阿根廷境 内的土著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活动。16世纪末,阿根廷已有了小麦、稻 谷、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 加工作坊。18世纪,潘帕斯草原的肥沃土 地和天然牧场日益受到重视,畜牧业得到较 大发展。从19世纪70一80年代到20世纪 30年代,阿根廷农牧业蓬勃发展,小麦、 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同时,随 着欧洲对畜产品需求的上升,养牛业和养羊 业迅速发展。1878年阿根廷开始出口小麦, 之后农牧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

(一)阿根廷农牧业生产情况

农牧业生产对阿根廷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阿根廷每年粮食产量(含小麦、玉米、高粱等)4000多万吨,主要农牧业产品还有油料、果仁、柑橘类的植物以及蜂蜜、葡萄酒、牛肉、猪肉、家禽、牛奶和羊毛等。农牧产品年出口值近240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豆粉、豆油、葵花籽油、蜂蜜、梨和柠檬出口国,玉米和高梁的第二大出口国,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国,是小麦和牛肉的第五大出口国,农牧业年生产总值达2131多亿美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约占30%。 1.农牧品种优化 阿根廷政府十分重视小麦的育种,全国有十多个私人种子公司和农牧业技术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为保证新品种的质量,政府专门制定了种子法,规定新品种须经3-6年观察鉴定,合格者方准许大量生产和出售。目前,小麦、玉米、高梁、向日葵和大豆已基本实现良种化,提高了单产水平。国家重视牛的品种改良,主攻方向是提高产量和减少脂肪量,以及选育优质、高产和抗病的优良牧草。国家采取措施提高牲畜的生产率,如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按牲畜年龄注射疫苗以预防传染病,对挤奶器械、饲料槽进行消毒,每年进行种畜评比,对获得优胜的牧场主给予奖励等。

2.玉米生产

玉米的主要产区在潘帕斯草原,其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玉米的播种面积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二战后逐渐减少。由于单产提高较多,现总产与20世纪30年代基本持平,某些年份甚至略有上升。2006/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58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180万吨。

3.小麦生产

小麦是阿根廷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在拉丁美洲居第一位。小麦产量中通常有一半以上供出口,其余供内销。潘帕斯草原区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小麦生产和出口的基地,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万公顷上下,产量在1982/1983年度达到1,500万吨的高峰,2006/2007年度产量为1460万吨。

4.豆类生产

阿根廷的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是最重要的作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豆的种植迅猛发展,面积由1970年的3.7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1614万公顷。2007年大豆总产量达4748万吨,在拉美仅次于巴西,列第二位,在全世界居第四位。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圣菲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科尔多瓦省,其产量占全国的90%。

5.蔬菜生产

在2006年度,水果和蔬菜的总产量为963.9万吨。其中,苹果43.2万吨,柑橘43.2万吨,橙子93.8万吨,梨31.9万吨,柠檬150万吨。阿根廷的蔬菜生产分布较广,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马铃薯是主要蔬菜,2006年产量约为184万吨,同期产洋葱45万吨,大蒜8.7万吨。

6.其他作物

高粱在粮食生产中占第三位,主产区是科尔多瓦等省。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高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1994/1995年度的播种面积为62.4万公顷,仅相当于1970年的1/5;总产量162万吨,也远远低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2006/2007年高粱播种面积为70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80万吨。其他粮食作物还有燕麦、黑麦、大麦、稻米等。

7.油料生产

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占第一位,其次是向日葵,主要集中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在科尔多瓦省、圣菲省和拉潘帕省也有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日葵种植面积增长很快。2006/2007年度为238万公顷,总产量达349万吨。第三是花生,2006/2007年度产量为60万吨(去壳),产量居拉美第一位。第四是亚麻子,产区集中在恩特雷里奥斯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20世纪30年代播种面积大都超过300万公顷,70年代以来已大大减少,1991/1992年度为44万公顷,产量36.6万吨;2006/2007年度为2.9万公顷,产量3.4万吨。

8.土壤肥料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改良土壤、提高单产。阿根廷农民过去很少施用化肥,1980年每公顷土地的化肥用量仅4.2公斤,肥力下降使长期耕作的土地肥力状况不断恶化。1994.年初,阿根廷农业开始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一些工厂开始销售散装的固体化肥,还有一些企业出租施肥设备或提供服务。现在,阿根廷农田每公顷化肥的用量已达到13公斤,但仍大大低于巴西的水平(52公斤),离美国(200公斤)和欧盟(250公斤)的水平就差得更远。此外,在转基因大豆等作物种植方面,杀虫剂和除萎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和杂草,并提高产量,因此农药的用量也在增加。

在使用新的播种方法和喷灌技术以前,阿根廷主要采用农牧轮作的经营方式来保护土壤。目前,阿根廷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直接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费用和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土壤改良,可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条件,农牧轮作不再是保持土壤肥力的惟一方法。在灌溉方面,喷灌设备虽还较缺乏,喷灌技术也还不十分普及,但以喷灌方式取代传统灌溉方式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9.科研推广 阿根廷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1956年,全国农牧业技术研究所(INTA)成立,它既是一个科研单位,又是组织和推广政府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则的实施机构。它在主要的农牧业区设有地区研究中心、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农牧业科技普及网络,及时向农牧民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和商业信息。该研究所主要的研究项目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栽培,果树的改良,牲畜的遗传、育种、饲养、繁殖和生产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站直接向本地区的农民宣传和普及农业知识、讲解农业新技术。该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阿根廷的大多数综合大学设有农学系、畜牧兽医系和林学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10.畜牧业生产情况

阿根廷的畜牧业发达,以养牛业为主,同时还有养羊业、养禽业和养猪业等。目前,阿根廷牲畜存栏数:牛5550万头,绵羊1400万头,猪425万头,山羊355万头,禽类1150万只。

阿根廷肉类出口增长迅速,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牛肉出口量为54万6千吨,贸易额为9.26亿美元;禽肉出口量为9万吨,贸易额为8000万美元。由于阿根廷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区和非疯牛病疫区,高端肉类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在禽类和猪饲养方面,没有禽流感和猪瘟的困扰,为阿根廷进军新市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阿根廷出口的肉类当中,85%是牛肉,其余肉类主要是禽肉、羊肉以及猪肉。但是猪肉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布局
2023/24年度中国粮食、油料等食用农产品生产预测,2035年展望及农业与农村发展建议(2023.8.16)
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跨越千亿斤台阶 比上年增15.2%
全球十大不可或缺最重要的粮食品种,谁各是龙头生产国?|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高粱
天公不作美阿根廷大豆产量再度下调
CBOT持仓解读:由于美国收成压力,玉米将出现2个半月来最大单周跌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