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前樟树人小时候都玩些什么?现在的小孩子肯定没玩过!

来源:陈怀生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江记忆》专辑

原标题:童年的快乐

清江记忆专辑是由樟树本土文化学者陈怀生老师倡导,自媒体人黄琼、青年作家吴国林老师和乡村创业者杨胜羽联合发起成立的,旨在发掘、整理、传播樟树本土(原清江县)的优秀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向的公益性文化宣传栏目。诚邀大家积极投稿,将更多的关于樟树美图、美文传递给更多樟树人;投稿请加微信号:bv0795

童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但所处时代不同,童年的味道也不一样。我童年享受到的除掉长辈的关爱,还有依着孩子的天性无拘无束地玩耍。但凡玩耍就离不开玩具,20世纪40年代出生在乡村的人,童年时期根本没有买玩具的说法,玩具都要靠自己动手做。

不过,做玩具与玩玩具一样,也能带来快乐。在我的记忆中,自制的玩具有“火药枪”、“水枪”、“铁环”、“皮枪”、“陀螺”、“弹珠”、“梭子”、“秋千”、“铁环”、等等。其中“药枪”、“皮枪”、“水枪”的技术含量较高。

自制武器

不知为何,既没见过战争,也没看过关于战争的儿童读物,我却天生就喜欢“枪”。不仅经常与伙伴“玩枪”,还会制造“火药枪”、“射水枪”、“桔皮枪”三种枪。

火药枪”比较复杂,自制的时候,需要一个真的子弹头,一枚三寸长的铁钉,尺来长的粗铁丝。制作时,将铁丝的一端绑子弹头,另一端绑铁钉,再将铁丝弯成弧形,让铁钉尖顶着子弹头空心。使用时,在子弹头中填入火柴头(黑色火药)后,再将铁钉卡进去,然后反转来,用劲让铁钉头在石头上猛击,就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自制“射水枪”要用一节小空竹,在竹节上钻一小圆孔,我们管它叫“枪仓”。再拿来一枝竹筷,在竹筷一端缠上布条并绑定,我们也给它一个名称,叫“枪塞”,枪塞的半径要与枪仓的内径差不多,反正它们之间的缝隙越小,射水枪的质量越越好。使用时将枪塞推到底,然后将水枪浸入水中,再将枪塞往上抽,就能把水吸入枪仓,只要用劲一推枪塞,水就从小孔中喷出。

制造“桔皮枪”则要用一截成熟的空心鹅毛管,再削一根刚好能塞进鹅毛管的小桻。使用的时候,将鹅毛在橘子皮上戳一下,管里就会嵌入一片圆型的橘子皮,将它堵死。然后将小棒,从另一头塞进去并使劲一戳,另一头的橘子皮就会飞出来。

制造“武器”是个很费神却能带来幸福感的事,我乐此不疲,有时为使武器造得更精致,我学会了动脑筋,常常对着半成品武器发呆,母亲调侃我说:“你要把这个劲头用在读书上,哪里会尽得2分……”

我祖母则比较宽容,她鼓励我说:“这伢儿会想事,像外公、舅舅,将来可以学木匠这门手艺。”我的外公和舅舅都是做房子的“大木匠”。

我做的这三种“武器”,对小伙伴的吸引力具大,他们想学却没学会。比如蠢记、三伢、孱头几个小伙伴,吵着要自己的大人做,结果挨了巴掌。毛崽、炳良的家境较好,被父母娇惯,却由于手脚笨拙根本做不好,父母允许他们从家里拿东西来换。这样一来,我们村就出现交换“武器”现象。


交换武器

这天下午,方义生跑来对我说:“怀生,人家拐子哭了一个上午,吵着要正根给他做'火药枪’,正根说不会做,就叫拐子拿东西换……”

拐子是生产队长陈正根的宝贝儿子,他的真正名字叫毛仔,比我大3岁,由于腿残疾,父亲特别娇惯他。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好处的信息,就对义生说:“你去问问拐子,我们给他做一把,看他拿什么来换。”

方义生跑去问拐子。我决定为家里解决用火柴的问题。不一会,方义生领着拐子来了。“怀生,你给我做一把火药枪,我拿东西换你的行么?”毛仔一见我就说。我说:“行,一把火药枪换一打洋火,换不换随你。”毛仔讨价还价说:“8盒。”我说“少一盒都不行。”并做出要走开的样子。“要得。你要做厉害点,打得不响我会扣2盒。”

这天晚上,我忙到很晚,祖母说:“你怎么这样贪玩,明天还要去读书哩!”我不理会她,母亲也说:“你老师说你有些进步了,今天又想要玩什么了吧,我会去告诉你老师的。”我做我的,让她们说去。在我觉得火药枪做得很不错的时候,关在后厅的雄鸡叫了。

我迷迷糊糊听到说话的声音,一睁眼,天已经大亮,我一骨碌爬起来,拿着火药枪就往方义生家里跑,我在他后门口高声说:“'痴痦子’(义生的外号),我做好啦……”他娘出来问:“你做好了什么鬼东西,又是来邀他去闯祸吧?”义生出来就高声呵斥母亲:“你就是会怪人,我们几时闯祸了?”

我将火药枪拿给义生看,他急忙说:“走,去换东西。”

毛仔没食言,真的从家里拿来一打没开拆的火柴。我随手撕开灰色的包装纸,递给义生2盒。

从此,我偶尔与义生、火如合作,制作一些其他孩子不会制作的玩具,用它们来交换我们所需要的小物件,其中,还从一位老师的儿子那儿,换到一本没有封面的连环图书——《红旗歌》,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这可是很难得的读物。

三打一滚

玩武器虽然有雄壮感,但娱乐性不很强,我们最为钟情的还是“三打一滚”。“三打一滚”,指的是“打梭子”、“打陀螺”、“打秋千”与“滚铁环”。

“打梭子”也叫“打梭”,这种玩艺是当时的“大众型”活动,因为它的制作简单,玩起来又很有趣。只要两截长短不一样的小木棍就行,长木棍约1尺5寸,叫“梭棍”;短的要细些的木棍,4寸长,两端要削尖,形似织布机的梭子,所以叫“梭子”。

玩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简的玩法,先在泥土地上划拉出一个长形框,握梭棍的孩子站在框内,用梭棍将梭子打出去,这就叫“打梭”。另一个孩子捡起梭子,朝框里扔。这时,打梭者可以用梭棍将梭子打回去,如果梭子落在框内,就叫“死了”。打梭的孩子就要受处罚。处罚方式是,检梭子的孩子站在框内,将梭子打出去,原来打梭的孩子就“呜梭”,他要从框内出发,嘴里还要发出连续不断“呜——”的声音,捡到梭子马上“呜——”着返回框内,如果“呜——”声中断,就要重来。

打陀螺也是一种普及率很高的玩具,当时不论男女孩子,几乎人人手里拿着打陀螺的的鞭子,衣袋里放着陀螺。一看到有比较平整的地面,就会玩起来。有的高手,甚至可以在小小的课桌上,把陀螺玩得很精彩。可是,出现了以玩陀螺进行“赌博”的情况。我对此也颇感兴趣,一下课就到操场进行“陀螺赌”,方法很简单,两个孩子将自己的陀螺旋转,然后瞄准对方的陀螺,猛抽一鞭,让自己的陀螺冲击对方的陀螺,谁的陀螺倒下谁就输了。有一次我仅用课间10分钟,就赚到三本作业薄。

许多人以为只有中秋节玩秋千,我们平日照样将打秋千当作很有趣的活动。那时,我们村有些人家的门前栽有大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经常荡秋千,就在树枝上栓两根麻绳,再做一块两尺来长的木板,让麻绳缚紧。所以,门前有树的人家,孩子就格外的自豪,那些没有这种条件的孩子就会来央求:“让我荡一回好么?”一两回可以,次数一多对不起。越荡不到越想荡,越想荡越不让你荡,于是就说:“我给你东西,你让我荡……”这样一来,出现了交易。我家门前有两株很高大的柚子树,其中一棵还是“歪脖树”,十分适合架秋千。这个条件给我带来许多好处,有两年,我基本不用买作业薄,都是那些想到柚子树下荡秋千的孩子给的。

滚铁环给我们的快乐无法形容。滚铁环需要两项配件,一是铁皮(丝)构成的圆圈,一是推动铁环前进的长柄。我们玩的滚铁环都是自己制作的,只要用铰钳将铁皮或铜线弯曲成圈即可,大小仿如桶口。出于控制的必要,圆圈不可太大或太小,但尽可能做得圆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滚动。长柄可用一根一米来长的小棍子或竹鞭充当,顶端嵌着一个U形的铁钩子,或干脆用一条尖端拗弯成钩子的铁丝做柄,这样倒更省事。终于,有伙伴惊喜地发现,废弃的水桶、尿桶底部的铁箍,将其拆下来便是十分理想的铁环。

这个发现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们以前使用的铁环都铁丝、铁皮做的,分量过轻,不仅难掌握,也产生不出冲击力。铁箍是铁匠用铁条敲打出来的,分量不轻,火如是第一个使用铁箍做铁环的,他“驾驶”的铁环可以横冲直撞,将一个个轻飘飘的铁环撞倒,大家非常羡慕他。没过几天,就相继出现十多个铁箍铁环,他们组成一个无坚不摧的“车队”。我下决心改变现状,当天下午就在家里找废弃的桶,但奇怪的是,堆存后厅的几只尿桶水桶,上部、底部的铁箍都已经被取下。我有些苦闷,在后厅徘徊几圈,看到厨房侧面放着一只木桶,虽然比火如他们用的大,但那铁箍黑沉沉更有气势。我心里想,只要我将这家伙滚出去,就会吓死他们。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找来铁锤,耐心地将铁箍敲下来。一看到了傍晚,便将大铁箍藏在床下,准备第二天就拿出去亮相。

吃过晚饭,我早早地睡了。睡梦中我突然间听到祖母高声叫:“妹仔,灶前(厨房的别称)怎么这样多的水呀?”

我一听就感到闯了祸,装成睡熟的样子。母亲嘴里说着:“我来看看”,就叮叮咚咚地来到厨房,很快就到她惊叫一声,惊奇地说:“是潲水桶爆箍啰……吔——不对呀,怎么不见铁箍了哩?”

后厅静默了一会儿,母亲突然说:“不用问,把那个家伙拖出来问问就知道……我说啰,他今天一下午就会乖乖地在家里,哼!”

祖母叹息着说:“这伢儿也真是,他就不知道这只桶的用处……妹仔,算啦,明天请闰生用铁丝做一道箍代替。”

第二天早上,祖母和母亲都没提铁箍的事,我也装憨,吃过早饭,就悄悄拿着大铁箍从后门溜出家,飞也似的跑到村口。这里是我们全村孩子上学前集中的地方,几年来,全村孩子都是滚着铁环上学的。我巨大的铁环吓得伙伴们直伸舌头,火如一声令下“走!”二十多个铁环一齐落地,立即发出一片铁丝与铁环的摩擦声。我的铁环一开动,只前进几步就撞倒三个伙伴的铁环,其他的见事不妙,就知趣地让路,这样一来,我的巨无霸就成为头领车。

单独滚铁环的乐趣犹如独自开车,但一群人来比赛滚铁环,则好比赛车,更加火爆。我们的目的地是学校,从村口到学校有土路,也有石板路,还有一座石桥(曲水桥),石桥桥面的石板有很深的车槽,很多伙伴在桥头将铁环收起来,生怕铁环倒下掉到桥下。我以前从不担心铁环在桥上倒下,今天情况不同,这个大铁箍是不同寻常的铁环,我觉得玩几天仍然要套到潲水桶上去,家里添置一件东西不容易。

我们一路比赛,看谁能最快到达学校。路上,尘土四起,铁环在快速滚动,伙伴们大呼小叫,奔走如飞,场面煞是热闹。伙伴们手上的铁环偏还要互相碰撞,若谁的铁环跌倒在地,或停滞不前,则马上被淘汰出局。我的巨无霸出了几天风头后,就对祖母说:“婆婆,是我把铁箍敲下来的,我来套上去……”

“伢儿,你不用再假装积极啦,人家闰生帮我们做了铁丝箍,把潲水桶箍好了,伢儿,你现在晓得看重东西就好!”我知道,祖母的表扬其实是嘲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照片:70、80后难忘的童年游戏,你玩过几种?
你知道,40年前中国小孩玩什么吗?
散文 乡愁中的年味
童年的记事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推铁环
小时候玩的游戏(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