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江这个地方,你了解吗?

樟树市临江镇在宋元明清时为军、路、府郡城,历史人文厚重,有不少古建筑遗存。当地政府因时乘势全力打造“千年古府,醉美临江”4A级历史文化景区,作为”一宫一府一浮桥”和“三座古楼”之一的核心建筑“接官亭”,2021年得以重修。新接官亭修旧如旧,虽然无法完全复制原亭模样,但大体还是还原了旧时风貌。然而接官亭始建于何时,题额“中流砥柱”又出自何人?却未明确标注。作为一个本土临江历史爱好者,又世代居住在接官亭旁,觉得很有必要考证一番。

首先我们从官方旅游解说词介绍来了解下接官亭。接官亭在原兴化门外码头,为临江古府重要构筑物,始于宋,盛于明清,是古代临江迎接官员上任、卸任或朝廷官员来访的必经之路,也是临江历史的见证者。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礼仪文化,历任知府上任、卸任都要于此盖上印章......

新修的接官亭

从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此亭始于宋,是古代主政临江官员交接仪式的重要场所。查阅史料方志,却找不到相关记载,至于年代出处更是无从考证。走访附近年老长者,虽然坊间传说颇多,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前后抵触,可信度不高。所以只好换个角度,从关联资料文献入手,侧面来考证推断。

一、从临江古渡口的变迁来推断。

古语曰:“泽有渡,亭有驿。”既然是渡口的接官亭,就先从渡口入手,了解下古临江城的地理位置和水陆交通状况。临江东临赣袁二江汇流,背带萧水。为三江汇集之地,“地当南粤、虔、吉,舟车四会之冲。”是古时驿站水运要道。旧临江城面江东开五门,并设有水陆萧滩驿和急递铺。最早城下有五渡口,从上游往下依次为学前渡、清波渡、兴化门渡、万胜门渡、渔洋渡,兴化门渡为其一。但繁华的官方渡口一直是万胜门和清波门渡。早在宋代万胜门外就设有皇华亭,(宋代皇华馆是接待官员的招待所,亭为休息之所。)来往官员商贾多于此登岸。宋朱熹游临江也于此登舟,并留有朱子近江楼遗迹。到明代皇华亭废,旧址建萧滩驿,清江县令秦镛《萧滩驿记》有详细记载。而清波门渡因其旁设有急递铺和清波汛(汛为明清军事机构),也是重要的官方渡口。明代赣江改道后,临江只临袁河,但此时城下仍有五处渡口。到清代中叶城下渡只余二处,即清波门、万胜门渡。清中后期太平天国,临江饱受战火,民国撤府留县,又因日军侵华,城墙无奈拆除,人口逃逸锐减,城下只留兴化门渡。

记忆中的接官亭

浮桥与四清码头(兴化渡)

旧接官亭前浮桥

从以上临江古渡口的变迁来看,兴化门渡在晚清民国前并不突出,也不是临江最重要的官方渡口码头,其兴起在晚清民国以后。所以此接官亭始于宋有待考证,起码建立时间在明清以前可能性不大。

卫星还原临江古城图

明洪武郡城图

二、从临江古城门的变迁来推断。

临江于宋淳化三年(992)建临江军,始筑土城,但东面濒江无城垣,此时城内面江处于全开放状态。元代土城四环,但城门记载未祥,从明代开始才有了详细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有城门七座,郡城图标注兴化门为旧兴化门,此时兴化门虽有城门,但处于封塞状态,所以被标为旧兴化门。正德年间华林贼毁城,翌年(1512)重修砖城,新临江城有台门六,兴化门仍封闭,弘治时期共开城门十座,兴化门开启。嘉靖隆庆时又闭塞,期间偶有开启旋又封闭,不是主要出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由于城内人口剧增,此时城门九座全开,兴化门也得以开启。此后兴化门逐渐成为出城过江的主要出口。

由此可知,清代道光年以前兴化门并不是出城重要通道,其门外兴化渡也不是紧要渡口,所以建接官亭于此可能性不大。

三、从接官亭所在位置的功能分区来推断。

现在接官亭的位置在明代为城三坊,清代为城二坊。崇祯县志、道光县志均记载“出清波门左有清波塘(塘为明清驻兵军事机构),再北抵兴化门为拆船坊。”清波门到兴化门大约500米,接官亭位于两门间。也就是说,今接官亭的位置旧为拆船坊,也就是修船的地方。笔者儿时还曾见过河滩锯木修船、涂晒桐油情景。斧声坎坎,油味刺鼻,旁边木板乱堆,杂草遍地,时有黄鼠狼出没。所以接官亭设在嘈杂修船工地附近的可能性也不大。

兴化古渡口和河滩上破旧的船只

四、从地方史料记载来推断。

历代地方志关于古建筑对亭的记述有:东门外春野亭,东门驻节亭,南门钟秀亭,北门来瑞亭等。甚至东门外元妙观前四柱亭都有记载,却唯独不见兴化门外接官亭的记载,各个时期的郡城图也未标注。但从接官亭的规模建制来看,应该称得上是宏伟雄壮非一般风雨凉亭,且功能重要应该被记载。而最近1988年《临江镇志》古建筑中也无记载,当时接官亭虽破旧但仍屹立江边,这非常令人不解,除非接官亭本非古代建筑。所以接官亭可能为民国建筑。

建国后修四清码头(原兴化渡)碑刻

五、地方史料关于接官厅的记载与兴化门接官亭的错位。

地方志关于接官厅有这样的记载:“在城东南过江五里中洲,嘉靖十五年知府徐颢建,寻废。”注意是“厅”而非“亭”,且位置在过河五里中洲也就是今洲上,显然不是此接官亭。竟然寻废的“厅”都有记录,为什么到建国后还存在的亭却无记载?另外地方志中有“东门外元妙观前有迎恩桥”。迎恩桥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它和城东南过河五里的接官厅又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迎恩桥和桥前的四柱亭本身就是中洲废接官厅的相应配套建筑?

接官亭原匾额

规划的兴化门修复效果图

综上几点我有两种推测:

一、临江的接官亭宋代在万胜门渡,当时叫皇华亭;到明代嘉靖时接官厅建在东门外过河五里洲上,东门外迎恩桥和四柱亭为其附属建筑;晚清民国间接官亭才建在兴化码头。

二、兴化门接官亭或者就是一较雄伟的渡口风雨亭。始建年代并不久远,不会早于清同治年,最有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至于亭额“中流砥柱”何人所题,有何寓意?实在找不到出处,也只能成为历史之谜了。

考证的结果令人沮丧,由于缺乏民国时期关键资料证据,又非专业人士,只能停留在推测和假设阶段,等待有识之士进一步考证定论。但临江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依然值得深挖,今天政府大力宣传“接官亭”等古府文化,也是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文明的有序传承。临江历史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就连钟楼始建于何时,苏东坡是否于慧力寺书《金刚经》都还存在争论,至于易址而建的府学、书院、寺庙等比比皆是,并不影响古临江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正是这些残缺的继承和未解之谜,才让古城临江如此神秘迷人。

火狐于2021年11月

作者简介:胡毅坚,笔名火狐,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师,临江人 现于临江镇志编纂办编纂《临江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友清波门的宋官残片
【每天老照片】-2万-474- 1917年杭州老照片,100年前的包公祠和灵隐寺
三足而鼎立——清波门南宋官窑炉腿标本
​莆禧村大事纪略
旧影│百年前的莆田城墙
读史方舆纪要(卷96福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