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探微及对策管见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探微及对策管见

淄博市博山区教学研究室  王新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教师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获得方法、形成习惯的主阵地,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凭借,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介体的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生成的一个复杂过程。而教学效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时间与效益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花费时间少,收到的效益大,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花费最少的时间,耗用最少的精力,获得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这样的教学效益。

   由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我们就不难看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单纯地强调教师,或学生,或教学手段等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必须综合考虑构成课堂教学各因素的作用和关系,努力探寻各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即是我们常说的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克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从根本上探寻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途径。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效率和质量,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然而,影响教师教的效率和质量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全面考虑,认真探讨。

1.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并对其有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神抖擞、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教师一旦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就会产生为祖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就会有排除万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会驱使教师孜孜不倦地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竭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会驱使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心组织课堂教学,耐心辅导每一名学生,千方百计地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途径。有了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就会有无尽的才思和冲天的干劲;有了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就会有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干好、干出成绩的美好愿望。“态度决定一切”,大概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学校集体对教师事业心的树立和责任感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领导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倾心致力于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营造奋发进取、敢于争先的工作氛围,搭建教师孜孜学习、用心工作、潜心研究、合理竞争、有效合作的积极向上的发展平台,做到既关注教师的工作,更关心教师的生活,使教师置身这个环境,就会有强烈的工作欲望和十足的工作干劲,离开这个工作环境就感到留恋和怀念。学校还可利用政治学习、师德报告会、外出参观学习、评优树先等形式,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自身也要自我加压,虚心学习,静心修养,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努力争当先进。

2.专业知识功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话虽然有点儿俗,但却道出了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的道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也好,授业也好,解惑也罢,都必须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为前提,过去是这样,现在更是如此。更何况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学生也因此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丰厚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想使教学高效率、高质量,不仅要具有本学科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连与自己所教学科关系不大的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真正达到既专又博的程度。对于所教学科所需知识要专,专到博大精深的程度;对于其他学科知识要博,博到无所不晓的地步。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但作为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就必须给自己制定这样的目标,并竭尽全力为之奋斗。只有达到如此目标,教学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才能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充实、发展自己,及时了解、掌握新兴学科的新知识。这样,才能与学生认识同步,沟通无碍,交流自然,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3.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是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提升和规律总结。有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学的目的性会更强,方法会更有效,效率会更高。所以,有人说“教育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南”,很有道理。教学工作,有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就会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序列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序列达到最佳结合,教学才能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如若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学就会出现盲目性,导致教师费力无实效、学生厌学不主动的现象。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习、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自觉地、不断地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既要学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等,又要学看上去与本学科教学关系不大,但实际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等。这样,教学才能既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本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和不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其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不至于走弯路,不至于做无用功,而只能是目的性强,教学效率高。

4.教师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也常说“学生随教师”,其实两者包含有同样的道理。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而且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深远影响的活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超过纸制的教科书。教师的学识、品行、能力、性格、气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教师的人格,就是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活的且具有高远影响力的“教科书”。有的教师,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有的学生甚至对其产生崇拜的意念,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优雅高尚的人格,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个在学生中信任度较低的教师上课,学生一见就烦,他能聚精会神地参与学习吗?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把人格修养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任务来做,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优雅高尚人格的在学生中具有较高信任度的教师。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喜欢你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你的教学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省时高效。

5.

把握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作用于教材,学知历智,陶冶情操,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与点拨。而引导及时、点拨到位,并使其科学有效的重要前提是透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和合理地运用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所以,学校和教研部门特别强调备课和集体备课重要性的原因也就在于此。透彻地理解教材,即为明确知识的点与点,点与面,面与面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前呼后应”;准确地把握教材,意为知识理解准确到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重点、难点找得准,且心中有数;合理地运用教材,意指处理运用教材合乎课程标准要求,顺应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就具体教学内容而言,不仅要做到这一些,还要十分明确教学重点在哪里,学生学习难点是什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课程标准,定出恰当、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才会突出,才会收到耗时少效率高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教师累、学生厌、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关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的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至出现学生会的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反而注意不到的现象。这样做,就能够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效率就会高。

6.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只有有了教师的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和适时点拨,才能更加省时,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并充分预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啮合点和分离点,尽可能多地寻找促使学生利用啮合点逐步使分离点趋于啮合的的策略和办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这是教师自然、高超、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仅有这个前提还不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必须用心观察,通过表情、眼神等变化的迹象判断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如果发现异样,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使学生尽快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学而导”的道理。优秀的教师,从不固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固执预设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也就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以顺应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讨论、作业等情况,了解学生理解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准确度。若发现偏离现象,应适时引导学生回归到正确地理解轨道上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教学。“教学相长”大概即是此意。

7.教学目标意识。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它是指引教师教学的航标和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尺度。教学中,如果缺少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就可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高效能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既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又要明确学段教学目标;既要明确学期教学目标,又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既要明确某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又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做到:备课时,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教学过程;课堂上,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处处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组织学生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检测时,点点照应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新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这样,教师教学时就会集中精力、竭尽全力地达成教学目标,才能把本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为了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该做的事必须做,该说的话必须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所谓该做的事和该说的话是指对本节课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启发、点拨、引导等),反之则不是。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水分”被挤掉了,课堂教学效率就高了。

8.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言语表达、板书设计等,都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是各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所教学科特殊要求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处理教材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理解教材的速度就快,准确度就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扎实、过硬,学生就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效地参与学习,生生、师生就能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言语表达基本功扎实、过硬,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就能紧紧抓住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就高,教学效率定会好;教师的书写基本功扎实、过硬,字体规范、美观,富有艺术性,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甚至会出现“字随其师”、“人学老师”的现象;教师的板书设计基本功扎实、过硬,板书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展现知识结构,组成知识体系,学生就能把所学知识穿成线,连成片,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能使知识处于联系之中,就是活的知识;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功扎实、过硬,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学习效率会倍增;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基本功扎实、过硬,就能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师生关系就融洽,学生就会视教师为朋友,有话愿跟老师说,有事愿请老师帮,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课堂教学民主性就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就能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生成性就高,学生的学习发展速度就快。从此可以看出,教师具有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益处可谓述之不尽。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把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抓,认真做,并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形成制度。

9.人际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生活、工作、感情等,都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便是“关起门来朝天过”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也不可能与他人、与外界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总是或多或少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有时会心情舒畅,有时会心情烦闷;有时能带来欢乐,有时会产生烦恼;有时会使自己的生活情趣盎然,有时能使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有时会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有时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进程。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健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有愉悦的心境,心境好了,杂念就少,工作就专心,效率就高。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涉及到教师本人和他人多方面的原因。对于他人,我们可以适应,可以以优雅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很难对其进行改变,更没必要去左右或改变他人。而我们自己,才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主体。只要我们自己有爱人之心、容忍之量、助人之乐的为人之道,只要你用和睦友好的眼睛去发现、去放大他人的长处,用真诚待人的心同他人交往、相处,就一定能营造和谐通畅的人际关系。有了这样的人际关系,工作就会少一些摩擦所需的时间,多一些思索奋进的机会;少一些精力的耗费,多一些精神的储备。如果达到这一点,教师就不会在互相猜忌、你争我斗中减少内耗,就不会带着十足的怨气去面对学生,就会心情敞亮愉快地走进教室,就会全身心投入地开展教学。这样,教师工作起来效率才会高。

在教师方面的诸多因素中,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和源泉;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透彻理解、准确把握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机智灵活、快捷高超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优雅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通畅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能催化剂。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教师教的质量主要是通过学生学的质量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心智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态度方法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在研究自身因素的同时,深入研究学生方面的因素。只有在深入“知己”的基础上,充分“知彼”,才能使课堂教学和谐共生、省时高效。

1.心智能力。学生的心智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注意能力。感知能力,也就是观察能力,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门户。感知全面准确,观察敏锐精细,就能形成丰富的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鲜活表象,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记忆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重要支柱。学生对学习材料记忆准确、牢固,学习时,新知识就容易与旧知识迅速发生联系,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思考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概括,求异思维新颖,集中思维准确,就能快速、高效、优质地进行学习。所以,思维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想象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具体反应。学生想象丰富、合理、新颖,就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同时它还是学生心智水平的具体展现。注意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有意注意时间长、稳定性强,并能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学习效率会很高。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了,学习能力强了,教师教学就省力多了,教学效率也就自然高了。

2.知识基础。俗话说“无知便无能”。这说明知识和能力紧密相连,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保障。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相伴而生;反过来,能力的形成,又加快知识获得的速度,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但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也并非完全同步,有时能力的形成进程可能滞后于知识的学习进程。但无论怎样,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知识。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再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凭空进行的,总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之上且与原有知识相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前习得的知识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先前习得的知识总是与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发生着链接、组合、生成的作用,总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一定的辅助、有时甚至是主助的作用。知识记忆牢固、准确度高,对新知识学习的正面影响就大;知识形成联系、组成网络,融会贯通,运用起来就会灵活、恰当,新旧知识就能迅速建立联系,新知识就能自然、准确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具备上述两点,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灵活自如,新旧知识联系就会快,记忆牢固程度就会高。我们平常所说的“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就是为了求得这样的目标,就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准备。

3.

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对人、事、物等爱好和关切的情绪。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爱好和关注的情绪。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高效能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述虽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兴趣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知疲倦、如饥似渴的求知、明理。但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往往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需要对学习内容间接兴趣作用的发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间接兴趣,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是很难被激发起来的,需要外力的助推,也就是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予以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那种不顾学生学习兴趣,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效率是不会高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并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使之发挥作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是很多的,我们既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教师的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成语“爱屋及乌”,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就会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人格修养,优化师生关系,让爱充盈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参与学习的程度就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是高的。

4.学习习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或社会风尚。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会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起积极作用,坏习惯会对其起消极作用。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可能贻误人生。习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是自动化了的行为,它不知不觉地自动发挥着作用,而不需要个体意识的刻意指挥。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他会专心致志地听讲,认认真真地思索,不懂问题及时发问;课堂外,他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按时预习,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比较高的,学习起来是自然有序的,并且是始终处于联系和发展状态之中的。在这样一个动态学习过程中,无效劳动会减少,学习效率会提高。因此,作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并不是说要一味地顺其自然,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过程的,期间,不良习惯会自然干预好习惯形成的进程。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来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作出成效。

5.学习方法。方法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学习方法是学生打开求知大门的金钥匙。达尔文关于方法的至理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表述,足以说明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效率就高,质量就好。大家都知道,会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有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但善于积累知识,而且善于积累方法。他们积累的方法,可能是零碎地、不科学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最有效的。而科学有序的方法恰恰就是由这些看上去琐碎无序的方法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后质变而成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就会慢慢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淘汰费时低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课程标准中之所以明确提出“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教师备课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具体实施教学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学习方法,从而缩短学生积累的琐碎的且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质变成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教学,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渗透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渗透到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之中,渗透到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领悟,慢慢体会,不断积累。当再有相似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加深理解。教师教学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天天这样做,节节这样做,学生在你的组织指导下,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具备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在学生方面的诸多因素中,扎实稳固的知识基础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健康正常的心智能力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强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动力,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条件。学生的学习高效优质了,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成为宜事了。

三、教材方面的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是编者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编写的供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主要凭借。教材的难易程度、编排体系、呈现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阅历不同,就同一教学内容来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率。

1.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过易,学生觉得没大有滋味;教材过难,学生力所不能及,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也不可能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界有句常用语叫做“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国外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留有“最近发展区”,都是说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可望,而且要使学生可及,并且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可及的,而且及得快乐,及得有效。我们对教材难以作大的改变,但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大胆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权力。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结构,创造性的处理和运用教材,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学生留有最科学、最恰当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真的能够摘到桃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会很高涨的。

2.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既充分遵循学科的知识体系,又不固守学科的知识体系,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特点出发进行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就能循着教材的顺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但教材的编排体系,有时未必完全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相吻合,教师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大胆调整,改组,补充,或者删减教材,以求得最高的吻合度,达到方便学生学的目的为止。这需要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如前文所说,一定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科学实用、图文结合、富有变化、引人入胜,学生就能津津乐道地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现行各科教材,各方面都体现得非常充分,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精心做了编排。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呈现方式方面的优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创造性地改组教材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教学手段方面的因素

教学手段涉及的种类很多,这里主要想从教学用具、教学仪器、电教设施等方面,谈谈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时运用卡片,有时运用挂图,有时运用仪器,有时运用多媒体。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卡片也好,多媒体也好,都是教师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之所以十分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因为教学手段具有教师语言和教科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它们形象直观、省时高效。教学手段如此重要,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用得精当、适时、巧妙为好,演示仪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尤其如此。就其具体教学内容而言,需不需要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需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何时运用这个教学手段,用到什么程度等等,都需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如果教学某一内容时,离开必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就有困难,甚至教学就无法进行,那就必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教学手段还有个运用时机问题,用早了,学生尚未达到愤悱状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用晚了,可能画蛇添足,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因此,教学手段必须在“该用的时候”用,也就是在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到了“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愤悱状态下运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及时顿悟,理解所学内容。再就是,教学手段运用要精选,不要滥用,一定要用到当处,用到好处,并确保用得好,用得妙。

当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师生的家庭情况,上课时的心境、情绪等等。以上只是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和简单探微,其中的奥妙还有很多,还需认真思索和深入探究。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不过有大有小罢了。所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必须通盘考虑,综合运用。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对其难以作出大的改变,只有在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上狠下功夫,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真正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高效优质求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作用,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手段是加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介体,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适时地予以运用,从而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精力耗费,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连接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的纽带,是沟通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真正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有意义的接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善教,学生会学,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很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成效性
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材料-文秘范文
开卷考试下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