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格讲坛】糊涂人宋襄公的大哥大——话说嵌名诗之五十八

糊涂人宋襄公大哥大

——话说嵌名诗之五十八

 


宋襄公本来不够份,却也想过把做江湖老大的瘾。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少不了一番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老大没做成,却留下一大堆笑话。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当初宋襄公动这个念头时,大哥目夷不是没提醒过他。目夷说,兄弟哟,就凭咱这点老本儿,要做什么江湖老大可实在是不够用哦!还是在背后眯着吧!宋襄公正在兴头上,怎么想都觉得前程似锦,怎么看都是曙光在前头,对大哥的话又怎么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就任他瞎鼓捣吧!目夷也拿他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当家的呢?

《格格春秋》上有两首嵌名诗,分别是写这老哥俩的,格格将其粘贴于此,朋友们尽可从中领悟后世对此二人的评价。评宋襄公的诗是这么写的:

 

年会盟谁为尊,

齐桓听宋音。

襄公有志国人疑,

半渡不击枉为仁。

 

诗中说,齐桓公刚咽气,宋襄公就急着想做盟主。他奉行仁义受到国人疑惑,战争中不采用“半渡而击之”的战略战术,白白留下千古笑柄。而在写他大哥目夷的那首诗里也有这样的意思,那首诗是这样的:

 

下只患风雨骤,

地放眼观春秋。

乃弟倘与三分智,

何以笑柄千古流?

 

据《格格春秋》记载,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他是宋桓公的次子,为正室夫人所出。而他的大哥目夷则为侍妾所养,是小老婆生的。按当时的规矩,国君人选必须出自嫡生,照这样说来,目夷虽为老大,却也没做国君的份。可是,因为宋襄公仁义,兄弟俩还留下了一段让位的佳话。《格格春秋》上说,周襄王元年——即公元前652年,宋桓公觉得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就想将这把家业交代下去。按照惯例,自然得先找嫡出的二儿子兹甫,也就是后来的宋襄公。兹甫说,按规矩是该由我继承家业,可我上边还有大哥哦!再说了,大哥比我厚道、仁义,名气也比我叫得响。这个家我不能当,交给大哥最合适哦!宋桓公又找目夷个别谈话。目夷说,由我来当家大大的不合规矩哟,因为我是庶出哦!老二的谦让本身就是最大的仁义哟!他不当家谁来当哦?为躲避当国君,目夷逃到他姥姥家去了,去了卫国。《格格春秋》上说,宋桓公的正室是卫国宗室之女。

周襄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51年,宋国老当家的宋桓公去世,老二兹甫继承王位成了宋襄公,拜大哥目夷为相,总揽军政大权处理大小事务,兄弟俩一起看着这个家。这俩人倒是过日子的人,把个宋国还是搞得有模有样。据《格格春秋》记载,周襄王九年——即公元前643年,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被奸臣竖刁、易牙困饿身亡,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请求宋襄公帮忙。宋襄公还真不含糊,立即就招呼起一帮小弟兄杀向齐国,硬是把王位给太子昭夺回来了。《格格春秋》上分析说,因为宋国没有多大实力,号召力不是那么强,听宋襄公招呼的也不过是卫、曹、邾等三个小诸侯国,别的诸侯国根本没拿宋襄公的邀请函当回事。就是这三个小诸侯国,也是一方面为响应一下宋襄公,另一方面还是看的齐桓公的老面子。因为这次成功,使得宋襄公的个人主义野心迅速膨胀,他开始飘飘然了:原来我身上潜藏着这么大的能量哦!既然齐国的姜老大死了,这天下霸主的位置自然是非我莫属喽!

对宋襄公的这点小心眼儿,老大目夷看得明明白白。目夷心里清楚:就凭咱这点儿老底,想当什么霸主那是自取其祸。所以,《格格春秋》上说,目夷曾不止一次的敲打过兄弟,想让他尽快断了这个念头。可是,宋襄公是越劝越醉,下决心一条道走到黑了,这个一贯高唱仁义的二弟现在真“二”起来了。周襄王十一年——即公元前641年的春天至秋天,宋襄公先后对滕国、鄫国和曹国等几个小兄弟动粗,迫使几个小诸侯国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到这年冬天,各诸侯国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几个大国组成的楚国帮,一派是以几个小国组成的宋国帮。为做江湖老大,宋襄公的花样不断翻新。据《格格春祺》记载,周襄王十三年——即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又邀请齐、楚等诸侯国的国君到鹿地聚会,商讨推立霸主问题。因为他的头脑里有这样一个逻辑:大会发起人是当然的大会主席,大会主席就是霸主的最佳人选。他在大会上果然以霸主自居,惹得几个大诸侯国的国君老大不高兴,使得大会不欢而散。大会结束时,宋襄公还没忘行使大会主席的职权,通知大家秋天再次于盂地聚会。

《格格春秋》上说,盂地会盟之前,目夷专门就会议安保问题和宋襄公做过讨论,他提醒二弟说:楚国人是不会讲什么信义的,你最好是带上军队哟!宋襄公说:我是会议发起人,不带军队也是我的倡议,怎么能自食其言呢?那样也太不仁不义了吧!正如目夷所预料的那样,楚国果然在盂地附近埋伏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在大会上为霸主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楚成王一怒之下,命军队把宋襄公扣押起来:不是想当霸主吗,到楚国监狱里去当吧!楚成王把宋襄公一关就是几个月,直到当年冬天各诸侯王聚会时经鲁僖公等人说和,宋襄公才算结束了非人的铁窗生活。霸主没做成倒做了阶下囚,宋襄公能咽得下这口气吗?不过,他又不敢和楚国正面比划。他知道自己不是个个儿。不打楚国不要紧,这口气总是要出的,宋襄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郑国,因为郑国是楚国的铁杆粉丝。据《格格春秋》记载,周襄王十四年——即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带兵讨伐郑国。郑国急忙向老大哥楚国求援。楚成王还真讲义气,命令楚军直接向宋国发起进攻。宋襄公为保老家万无一失,也急忙从郑国撤兵回援。就这样,宋、楚两军在泓水接上火了。在强大的楚军开始渡河发起攻击时,目夷建议立即发起攻击,他说:楚军太强大了,趁其半渡而击之或可取胜,等他们全部过河,我们就必败无疑了。可宋襄公却说,我军是仁义之师,怎能乘人之危搞突然袭击呢?那样做,即使胜了也不光彩哦!目夷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讲仁义!对敌人讲仁义就是对本国人民的犯罪哦!宋襄公还是不听。最后,楚军渡河完毕,迅速列队布阵,一个冲锋就把宋军击溃了,宋襄公的大腿上也挨了一箭。《格格春秋》上说,因为吃了败仗,宋国上下议论纷纷,都埋怨宋襄公过于迂腐。可人家宋襄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做为一个仁德之君,战争中不能斩杀处于危难境地的敌人,更不能对头发斑白的人下手,这样,即使国家灭亡了,可仁德的美名却会世代相传哦!

据《格格春秋》记载,周襄王十五年——即公元前637年夏,宋襄公伤口发炎,疼痛不止,最后,不得不带着他的霸主梦驾鹤西游了。

《格格春秋》上说,宋襄公做了一辈子霸主梦也没能当上真正的霸主,而在他死去三百多年之后,最讲仁义道德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却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又过了一百多年,太史公司马迁还把“春秋五霸”的大名清清楚楚的写进《史记》里,这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在后人的眼里,这五个人似乎都是真正的好汉,纯爷们!但是,据《格格春秋》上说,当初孟子提出“春秋五霸”的说法,本是带足了火药味儿的,很有点大批判的味道。因为孟子认为这五个诸侯王伤害了仁义,是危害天下的罪魁祸首。孟子指出:五霸者,搂诸侯而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在这里,孟子明确的把“春秋五霸”做为圣君的罪人来加以批判,因为他们胁迫一部分诸侯去攻打另一部分诸侯,以此来达到自己称霸天下的目的。天下的混乱都是这种人造成的。

宋襄公算不算一个仁德之君呢?《格格春秋》上评论说,这一点早已有了历史定论,孟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就把他划入“春秋五霸”之列。霸者,霸道、不讲理也。那么,他那一系列的“仁义事件”又该作何解释呢?书中说,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及其战后的“仁义理论”,只不过是自我辩解的遮羞布,宋、楚两国实力没在同一重量级上,即使没有他的这些行为宋国也难逃失败的噩运;而他的沦为阶下囚则是因为狂妄自大导致的愚蠢,根本与仁德无缘;耐人寻味的倒是让位之仁。不过,书中又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宋襄公兹甫虽为嫡出,但在周惠王十七年——即公元前660年,他老爸宋桓公和他老妈因感情破裂离了婚,他老妈从此回了卫国娘家。而他的让位却是在八年后的公元前652年。一个没妈的孩子还能得到老爸的宠爱吗?所以,他就试了一下,一是试他老爸,二是试他大哥。这哪是什么仁义哟,分明是奸诈哦!要说真正的仁义,还是当大哥的目夷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七)宋襄公的悲剧人生
【闲话春秋】之九十二:春秋恶徒,齐孝为甚
齐桓公:来开会啦!宋襄公:要讲仁义啊—你不完全了解的春秋五霸
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一个被“仁义”害死的春秋霸主!
2分钟了解《史记》中记载的春秋五霸
周康平:仁义不该做背锅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