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格讲坛】当不了皇上就给皇上当爹的聪明人——话说嵌名诗之九十六

 


清初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集体,其一统天下的壮举完全得益于蓬勃的朝气和无畏的拼命精神。正是由于各展其长,才使得某些班子成员难分伯仲:能力相差无几,功劳不分高低。这样的形势虽然十分有利于激发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极易引起纷争,并且这种纷争还极不容易摆平。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这种矛盾的初次凸显是在崇德八(公元1643)年的八月,初九那天,满清大老总皇太极一命归西,由谁来接班马上成为热门话题。在皇太极的所有亲支近派中,有两个人最有资格接班,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肃亲王豪格。两人的实力也旗鼓相当,多尔衮掌握着两白旗,豪格掌管着两黄旗。但凡肉胎凡体,极少有对皇帝一词不感冒的,就连叫花子都想去皇帝宝座前碰碰运气,离皇位一步之遥的准接班人又怎会轻易言弃?这爷儿俩没有互下战书便较上劲了,平常的亲人加革命战友现在变成了有你没我的政敌,没别的,全是这次难得的竞争机会闹的。双方各自四处活动,拼命勾拉选票,而心里也总盼着对方会一口气上不来突然噎死。拉来拉去,却还是没有拉开距离,双方仍然是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胜算概率。长此下去,事情必定会朝着不利于清室的方向发展,而形势的发展也不允许他们无休止的争论下去。在关内,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把明朝政权推搡的摇摇欲坠,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多尔衮本人的理想也正在渐渐看到曙光。《格格春秋》上说,多尔衮不但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在利益、情感和理想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放弃了前者,勇敢地勾选了后面两个选项,从而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内讧。对于多尔衮的选择,《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诗是这样为其点赞的:

为求顺治定天论,

宏业昭昭见福临

是非功过滔江海,

乾隆犹追多尔衮

诗中说:多尔衮为了理顺朝政,顺乎天意提出高论,清朝一统天下的伟业由此福门大开,幸运如期而至。虽然死后攻击他的言论翻江倒海,但大清朝的奋斗史上没有遗漏他的丰功伟绩,乾隆皇帝最终还是追赠他极高的荣誉。

《格格春秋》上说,多尔衮此时的政治智慧就在于把福临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福临就是顺治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当时只有六岁。多尔衮的这一提法,使以前的中间派变成了他的粉丝,从而孤立了豪格。因为谁也不愿看到多尔衮和豪格再这样争下去了,他俩继续争下去对大清有百害而无一利。再说福临与豪格相比同样是皇太极的亲生子,让他继位从法理上完全说得过去。多尔衮以前就在朝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更是被推举为摄政王,名义上是辅佐小皇帝,实际上是独揽大权。一个六岁的孩子懂什么,大事小情还不得他说了算?这样的结果对多尔衮来说是最好的,既掌握了大权,又排斥了豪格。而在豪格看来,他这个叔叔简直是可恶又可狠,自己当不成皇帝还踹别人的锅。忙活了半天不但什么都没捞着,还平白添了九弟这样一个政敌。《格格春秋》上说,多尔衮之所以推举福临当接班人,一方面是为形势所迫,在那样的形势下这种折中办法不能不说是万全之策,既化解了矛盾,又不留后遗症,最重要的是选定了接班人。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却是大家都不能说出口的,彼此心照不宣,但心里跟明镜似的,那就是福临的生母庄妃跟多尔衮有一腿。这叔嫂二人勾勾搭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谁又敢把继位这种最大的政治问题和偷鸡摸狗的事混为一谈呢?这是关系到皇家名声的大事哦!

形势的发展印证了多尔衮提议的正确性,事实证明,立福临为皇帝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及时的。顺治元(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关内出现各股势力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对于多尔衮等雄心勃勃的满清贵族来说,真可谓形势大好、形势逼人、形势催人奋进。李自成推翻了明朝江山,只在北京呆了十八天便把个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清朝贵族。在多尔衮他们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一生没有实现的理想,今天竟做梦似的实现了,快得让人不敢相信。馅饼太大,砸在头上把人都砸晕了。据《格格春秋》记载,同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自领大将军印,率清军分三路开赴关内,由吴三桂引路,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迫使李自成仓惶逃往西安。清军大规模统一全国的战争从此拉开序幕。到了六月,多尔衮就开始盘算清朝迁都事宜。八月二十日,正式启动迁都程序。九月,顺治皇帝抵达北京,即刻加封多尔衮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人物,他离京大臣们要集体跪送,他返京众大臣要全班跪迎。逢年过节,朝臣们给皇上请过安,还要接着到他府上问安。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虽然不能当吃也不能当喝,却形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个人崇拜,极大地满足了多尔衮的个人优越感。当然,胸怀大志的多尔衮要做的不能只是这些表面文章,他一时一刻也没忘记父兄梦寐以求的夙愿,李自成在他的理想中湮没了,张献忠在他的理想中垮台了,而南明小朝廷的覆灭更使他涌动的激情荡起万丈波澜。由此看来,人要想摆谱就得有真能耐,而人家多尔衮还真不是只会穷显摆。

《格格春秋》上说,多尔衮可以被称作能人,但绝不能称他为圣人,因为任何一场统一战争都要剿抚并举,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政治斗争没有任何道德可言,评判其优劣的标准只有成与败。做为政治家的多尔衮自然也有其卑劣的一面,在自己的地位得以巩固之后,他没忘记当初为皇位跟他争得你死我活的豪格。豪格也是一位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统帅,在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屡立奇功,盘踞四川的张献忠政权就是被他剿灭的。当初,多尔衮对豪格的军事才能多加利用,用罢之后也就开始卸磨杀驴了。据《格格春秋》记载,顺治元年四月,豪格曾因对多尔衮不满遭属下何洛会诬陷,被削去爵位。可当时清人刚刚入关,正值用人之际,多尔衮不久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令其戴罪立功。待平灭张献忠部,遂于顺治五(公元1648)年二月以为部下冒领军功、任用罪犯等罪名将其下狱,三月即死于狱中,时年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多尔衮置人伦于不顾,将其妻妾全部接纳于府。

《格格春秋》上说,多尔衮不但把侄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小老婆,还把一个全国级别最高的重量级女人彻底俘虏了,这个人最后也成了他小老婆性质的夫人。谁呢?就是始终和他明铺暗盖的庄妃,当然,现在这个女人成了太后。多尔衮脑筋一歪,就和这个寡妇嫂子堂而皇之的住在了一个屋里,比恩爱夫妻还要恩爱十倍。在此之前,多尔衮已经一步步向皇帝的位子迈进。顺治三(1646)年五月,多尔衮说自己签发军令、政令时还须奏请皇上批阅并钤印十分不便,为简化工作程序,便派人把皇帝的玉玺要来放在自己家里。自此以后,便在任何场合都不再向皇帝行礼,所用仪仗也与皇帝相同。到顺治五年以后,因为与皇上的老娘睡在了一个屋里,干脆就让顺治皇帝给他上了个皇父摄政王的尊号,终于名正言顺的享尽了尊荣。

多尔衮是在顺治七(1650)年去世的。据《格格春秋》记载,是年十一月,他到古北口外去参加军事演习,不慎坠马受伤,到了腊月初九,便因并发症不治身亡。那年,他也是三十九岁。孝庄皇太后很是悲伤,可着嗓子嚎了一阵。顺治皇帝不管他老娘难受不难受,在多尔衮死后两个多月——即顺治八年二月便削去他的爵位。后又刨坟掘尸,让多尔衮遗尸荒野。做完这些,顺治皇帝就出家当了和尚。其实,他出家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老娘和多尔衮这点事。

《格格春秋》上说,在对待多尔衮的问题上,说句“历史是最公正的”也许极为恰当。在他去世一百二十八年后,也就是乾隆四十三(1778)年,乾隆皇帝为其恢复名誉和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与一统天下的大业相比,那点“生活作风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对那点破烂事,还是按“免提”键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清统一中国的重重危机(八):三股势力的角逐——多尔衮的败笔
揭秘:历史上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何不称帝---12
清朝那些事:孝庄多尔衮暧昧关系的玄机
6“太后下嫁”之谜
多尔衮大权在握,为何没有选择称帝
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过皇帝,却为何能称“清成宗”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