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计算机更懂“原则”(算法思维)
   昨天我们提到了加拿大的老喻。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从年初的时候,就准备开始合作做一门课,叫《人生算法》。但是因为这个话题太重要,我们也太想把它做好,所以,这个工程到现在也才进展了一半。估计到今年底才能和用户见面。对老喻,也对用户说一声抱歉。当然更重要的是,敬请期待。

   不过,今年我确实发现,我们想做的这门课,《人生算法》中的“算法”这个词的提及率越来越高。这说明啥?说明整个社会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文明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头。过去,是人类来创造计算机算法,而未来,人类要反过来向计算机学习算法思维。

   那“算法思维”和我们人类的日常思维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简单和大家聊一聊。

   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算法思维是有原则的。而人类的思维很难有坚定的原则。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作者,讲过一句话,“制定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原则。”对,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大白话,但是道出了人类思维的一个根本性的难题。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跟别人说,“这件事原则上可以”,那实际的意思是啥呢?就是现在不可以嘛;或者反过来,“这件事原则上不行“,那实际意思就是特殊情况下也行。

   你看,在潜意识中,我们就是认为原则是可以用来打破的。但是之所以要有原则,就是因为不能有例外啊。你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吗?

   过去,我们觉得计算机很笨,就是因为它只会坚守原则,机械地执行指令。而人要灵活得多。没错,这是人的巨大优势。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如果着眼于未来,计算机的这种笨,可能反而要成为人学习的对象。为啥?因为人要处理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灵活性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小,相反,没有原则带来的劣势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说,业余做投资的人都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个原则:决不能用杠杆借钱去投资。道理很简单,一旦投资失败,不仅血本无归,而且债台高筑。人不能玩自己玩不起的游戏嘛。好,原则放在这里了。那有没有例外呢?很多人觉得是有的。比如,这个投资机会,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诉我的、这个投资机会担保的是一个大机构、这个投资机会很多有钱人、聪明人也跟进了,那我要不要借钱用杠杆搏一把呢?

   在小规模的人类共同体中,比如一个村里,这么想问题不大。因为复杂性有限,你可以调用人的灵活性,去判断机会,判断人性,判断具体的机会是不是靠谱。但是,现在的投资市场、金钱游戏,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复杂网络。复杂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全貌。这个情况下,如果你有侥幸心理,即使这一次得手了,安全的,迟早也会踩响地雷。所以,聪明的投资者恰恰不能自持聪明,而是要坚守一个笨的原则。那就是决不能用杠杆。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得到App里有很多老师都提到过一个数,37%。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当你面对一大堆选择,又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的时候,你考察总数的百分之多少,就应该下判断。

   计算机算法给出的答案是37%。就是说,你考察了总数的37%的比例之后,就不应该考察剩下的63%了,就应该迅速做决策,而不是等全部考察完。比如,你买房,市场上在你考察范围内的房有100套,那你要把100套全部看完才能下决心吗?

   算法思维告诉你不用,考察前37套,你就可以选了。这是算法决定的,在这个地方停止考察做决定,这是成本收益最优的策略。至于这个37%怎么来的,我这里就不展开了,你可以去听万维钢老师和吴伯凡老师的课。(点击查看原书《算法之美》)

   再举一个匪夷所思的例子:一个女孩假如从20岁开始选择结婚的伴侣,并希望在30岁之前能结婚,一共10年的选择期。那她该怎么办?她应该在23.7岁的时候,就是这段时间的37%的时候,就在自己见过的人当中做选择了。

   这个例子一举出来,估计很多人就要反对了。那万一24岁遇到一个更合适的,不就亏了吗?对,这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机的算法之间的区别。算法认为,你考察了37%,该见过的人的类型已经见得差不多了。如果你坚持不停止考察,后面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小,但是风险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好女孩想结婚,但是又结不了婚,就是这么一直选一直选耽误下来的。她总觉得未来可能有更好的。

   你可能觉得计算机算法提供的37%这个原则,看起来冷冰冰,不近人情。但是,无论是数学推演,还是客观统计,这个数字都是有效的。我不是真的建议你接受这个数。我只是通过这个例子,给你看到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巨大鸿沟。

   不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误解,就是算法思维只会坚持原则,没有灵活性。其实恰恰相反,算法思维,不仅有原则,而且能够兼顾更多的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做不到的。

   吴军老师在咱们得到App里有一门课,叫《谷歌方法论》,里面就举了一个例子。

   你见过银行门点里的排队。排队办业务通常是什么原则?先来后到。谁领的等候号码靠前,谁先办业务。这是单一的原则。

   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一位的业务特别复杂,要办很长时间,后面的人就会等很久;有一位的业务特别重要,不仅对他自己重要,对银行也很重要,但是他也不得不按部就班排队。从全局的角度看,这不是一个效率最高的策略。但是没办法,银行面对公众,那么复杂的情况,它只能采取单一的、看起来公平策略:先来后到。

   其实计算机也面对同样的问题,那么多任务要完成,它只有一个CPU,先算哪个后算那个?算法就会有很多原则来处理这个事。比如,法官原则:谁先排队谁先办理;客服原则:谁最重要,谁先办理;先苦后甜原则:哪个客户消耗时间最长,谁先办理。

   你说这些原则怎么统一在计算机处理的事情中呢?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者,通常会把好几种方案混合使用。比如同时设定,越重要的顾客优先级越高,等待时间越长的顾客优先级越高。这样即使一个顾客不是很重要,但是等待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也有机会先办理业务。

   你看,算法思维不是单一原则,它恰恰更灵活,更能考虑全局。它的唯一出发点是,哪种方式消耗的时间最短、花费的资源最少、得出的效率最高。

   有一次,脱不花跟我说,考察一家公司有没有真正的价值观,有一个问题很有效,你问他们老板:“贵公司排序第二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个问题通常会把人问懵。问第二,不问第一的目的,就是看看他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有排序,没有排序的价值观就等于没有价值观。

   对啊,很多公司贴在墙上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都是很多大词,比如高效、诚实、正直等等。这些大词本身没错,但问题是,当这些大词发生矛盾的时候,比如高效和诚实发生抵触的情况下,哪个原则是优先的呢?如果没有清晰的排序,你怎么能说你有价值观呢?因为具体情况你还是处理不了啊。

   在计算机的算法思维里,就没有这个问题,所有的原则都必须排序、都必须编码、都必须有高阶低阶的次序、都必须能处理实际出现的所有情况。这才是真正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这是人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的,也是我们在这个超级复杂时代必须向算法学习的原因。

   你看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相比,差的不仅是运算速度,更是思维结构。所以吴军老师有一个比喻,人的思维能力是大刀长矛,而计算机的全局网络思维才是洋枪洋炮。

   顺便给吴军老师的课程《谷歌方法论》做个广告。他今年研发的这门课,目的不是给你讲谷歌公司,而是希望通过对计算机思维、算法思维的系统讲解,给你一套应对这个时代空前复杂性的洋枪洋炮。推荐你加入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再认识
人工智能和老中医
《未来简史》:用终生学习应对未来挑战
TED上点击率最高的十场数据科学 人工智能演讲
每日原则:把你的原则转换成算法,让计算机和你一起决策
积累的第三个阶段:不断的思维更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