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精要

关于作者

郑淑,韩国剧作家、韩国电视编剧协会资深成员。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故事创作实战宝典,倾注了作者二十多年的策划与编剧体会,详细介绍综艺节目的构成特性、故事特质、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做策划、选择主持人和嘉宾、安排流程,并引用《爸爸!我们去哪儿?》《无限挑战》《Running Man》等人气综艺剧本选段,举例讲解。

核心内容

综艺节目的脚本没有“绝对”,但具有不可违背的原则。本书针对这一点完整详细地说明了如何掌握故事创作的要领,可说是综艺节目从业人员必读之书。本书集中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电视节目应该如何拿捏故事的尺度?也就是,是否应该真实?第二个问题是,应该如何选取参与角色?第三个问题是,应该如何营造故事氛围?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今天为你解读书叫《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不瞒你说,作为一个曾经从事过十多年电视工作的人,乍一看这个书名,我特别兴奋。因为韩国综艺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值得琢磨了。

首先,当然是因为火。韩国综艺不仅在本国横扫大街小巷。而且还作为一种创作模板大规模输出。比如,咱们中国最近几年的几档现象级综艺,《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这些节目最初的研发者,都是韩国人。

但是,这又引出一个问题。韩国综艺凭什么这么厉害?你可能会说,这是创作者的水平高,有创意。当然,肯定有这个因素。但是,要知道,生产一个创意不难,难的是高水平的持续输出创意。韩国综艺节目最奇怪的地方在于,它能一直保证这么高水平的输出。不敢说每一个节目都成为爆款,但至少,几乎没有出现过质量特别低的作品。每一部作品的口碑,至少都在平均线以上。

而且更奇怪的是,假如你把视线拉长,放眼全世界,会发现,韩国综艺几乎是在2000年之后,一夜之间蹿红的。它是个后起之秀。在这,咱们得稍微介绍一点背景,假如倒退20年,全世界的综艺节目,领头的大概分成这么几股力量。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美国真人秀最大的特点是,投资高、节奏紧凑、悬念突出。比如,早些年很火的真人秀《幸存者》,讲的就是一群素人,在荒岛上的生存大战,参与者彼此合作,又要互相争斗,看谁能幸存到最后。

跟美国相对的,是日本综艺。日本综艺最大的特点是,脑洞清奇,出人意料。脑洞大到什么程度?比如,有个节目叫《整人大赏》,宗旨就是只要整不死,就往死里整。节目组甚至会在床铺下面安装弹射装置,在艺人熟睡的时候把它们弹出去,然后全程偷拍艺人的反应。你看,这个桥段就算是事先编排好的,它们带给观众的刺激也足够大。

还有就是欧洲综艺。我们听到的可能不多。欧洲人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模式研发。欧洲有很多专门做电视节目模式研发的公司。它们只负责创意,然后再卖给各个国家的电视台。比如,前几年大热的《中国好声音》,就是荷兰人研发的。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形式感特别强。比如,我参加过一个英国研发公司的创新培训班。当时他们正在推广一个叫《择日再死》的节目模式。大概形式是,先找到一个普通人,然后医学专家根据他的习惯,推算出他的死亡时间。比如酗酒减几年,爱生气减几年。最后,医学家再帮助他改变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重新推算他的死亡时间,看看他争取回了多少寿命。《择日再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你看,这个形式感是不是很强?而且这个形态很简洁,只要几句话就能说清楚,非常便于复制。这就是欧洲人做节目研发的特点。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倒退20年,在全世界好像看不到韩国综艺的影子。没错,20年前,韩国综艺的存在感确实不算强。它是在大概20年前,突然蹿红的。那么,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而且要知道,做一个爆款有运气的成分,但做出一堆爆款,就足以说明,人家掌握了一套稳定的节目生产方式。这就像武侠小说里,一个人突然打通任督二脉,有一身好内功做底子,再练什么功夫都厉害。那么,对韩国综艺节目来说,这个内功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书,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剧作家郑淑。她也是韩国电视编剧协会的资深成员,曾经获得过KBS电视大赏的编剧奖。这在行内,是一个挺有分量的奖项。

事先说明,这本书是一本写给电视从业者的入门书。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看起来,可能有点抽象。因此,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补充了一些前提性的信息。希望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话题。

接下来,我将分成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说说,韩国综艺突然崛起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它背后的那套内功到底是什么?这是我结合个人经验和书里的观点,一起做出的回答。第二部分,我们再深入技巧,说说韩国的综艺节目,到底是怎么讲故事的?

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们先说说,韩国综艺是怎么突然火起来的呢?其实,这里面的很多因素,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到。比如,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越来越舍得下本钱。预算高了,就能请大明星,收视率自然高。再比如,整个行业的人才水平都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入这个行当。人的水平高了,节目的水平自然也会高。再比如,相比美国综艺的刺激,还有日本综艺的大尺度,韩国综艺的题材更温和,主要是搞笑、竞技或者是做游戏,老幼皆宜,更适合引进。而被引进的次数多了,就给人一种感觉,韩国综艺特别抢手,特别火,等等。我们能想到的原因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韩国综艺真正的内功,是他们的制作工艺。是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让韩国人找到了一套稳定的节目制作工艺。假如不了解这套工艺,我们就不可能知道,韩国综艺的核心优势到底是什么。

那么,这到底是一套什么样的工艺呢?说起来并不复杂。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通过对现实强记录、强组织,从而把原本普通的节目,加工成妙趣横生的故事。

首先,什么叫强记录?简单说,就是增加拍摄的强度,增加摄影机的数量。就拿唱歌比赛来说,以前,制作一个节目,大概需要七八台摄影机。主要是把唱歌的过程拍下来,再穿插一些观众反应,拍得美观一点,也就完事了。但是现在,就拿《我是歌手》这个节目来说,光是用来拍摄观众席,捕捉观众反应的摄影机,就有足足15部。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摄影机的数量。它给一个节目带来的,远远不止是更丰富的画面,而且,它还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节目的性质。把节目从一次演出,变成一个故事。

比如,《我是歌手》,你会发现每个歌手呈现的,都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个故事。而这首歌,只不过是这个故事的高潮。你能看到一个新人,特别忐忑的参加比赛,在一次次挫折中一点点成长。也能看到一个正在事业低谷的歌手,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这个舞台上做最后一搏。而且现场的观众为他们鼓掌、流泪、呐喊,全都被记录下来。你看,一个故事的感染力,全都出来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你拍摄的画面足够多,这个故事就有了重新组织的余地。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点,强组织。

这不难理解。你看,假如只有一部摄影机对着你拍一个小时,那么能拍到的内容很有限。但是,假如十部摄影机,一直对你跟拍一周,情况就不一样了。你想,你在这一周里,总要吃饭吧。把吃饭的镜头全部剪辑到一起,这就变成了一个吃货的故事。假如把加班的镜头剪在一起,这就是一个职场故事。假如把你跟周围人拌嘴的镜头剪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出生活戏。

总之,在剪辑这个环节,只要镜头足够,你是完全可以重组,甚至颠覆现实的。这套通过对现实强记录,然后用海量的画面来重新组织故事的节目制作工艺,就是韩国综艺节目背后的那套内功。有了这套工艺,任何题材的节目,都可以被加工成一个好故事。

那么,这套工艺为什么早没出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早期的技术还达不到。以前的摄影机非常笨重,而且造价很高。但是,现在的摄影机更轻便,可以抱着到处跑,不管被摄对象干什么,你都可以跟着拍。

同时,现在的后期剪辑设备,处理能力也更强。这个进步有多大,举个例子你感受一下。早些年的设备,顶多可以同时处理三四台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但现在的设备,可以同时处理几十台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我们一直在谈技术,这是不是意味着,韩国综艺很容易复制?只要有技术,就能做出来?当然不是。

前面说过,韩国综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这套基于强记录、强组织的工艺。这套工艺不光是指技术,更重要的,是驾驭这套技术的方法。说白了,就是你怎么同时驾驭100台摄影机?让每个摄影师拍什么?后期怎么同时协调十几个剪辑师,去挑选合适的画面?这些都是问题。

在电视制作里,有个概念叫片比。也就是,拍摄的镜头,和实际成片的时长比例。一般来说,综艺节目的片比在四比一到六比一之间。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节目,拍摄四到六个小时的画面。当然,不同的节目组,这个数字也有所不同。但大概是这个范围。

但是,在韩国的综艺节目里,这个片比完全上升了一个量级。比如《爸爸,我们去哪儿?》,两天的拍摄中,动用了45台摄影机,拍摄了1000多个小时的镜头。而成片只有一个多小时。片比几乎是1000比1。驾驭它的难度有多大?这就好比,一个施工队,以前是盖小别墅的。现在,要让他们盖一栋20层高的大楼。虽然具体到每一步,用到的材料还是沙子水泥。但是,整个工程的驾驭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而韩国综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够驾驭这么庞大的一套拍摄制作体系。这个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而是在过去很多年的实战中,磨合出来的手感。它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夫,而是一群人协作的结果。

现在,我们经常听说某某电视台,从韩国重金买进某节目的版权。这个版权的含义,远远不是节目创意那么简单。它更包含一整套操作工艺。这套工艺本身,也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意。它不能告诉你,怎么编一个好故事。但是,它却为你提供了一套稳定的,生产故事的硬件。

我们经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韩国综艺这件事上,兵是创意,而这套节目制作工艺,就是那个最重要的,铁打的营盘。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韩国综艺最重要的根基是什么?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是创意。但事实是,真正让韩国综艺爆发的,其实是他们形成的一套,可以对现实强记录、强组织的节目生产工艺。这个手艺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掌握了它,再做什么节目都厉害。

第二部分

假如说,美国综艺的成功,来自于情感的刺激。日本综艺靠的是清奇的脑洞。那么,韩国综艺就是制作工艺的胜利。

当然,这不是说其它国家就没有成熟的制作工艺。我只是想说,每个地方的优势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掌握这套工艺,任何人都能在节目里讲出好故事呢?当然不是。这就像一个拳击手,强壮的体魄只是基础,技巧也很重要。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深入创作要领,说说韩国综艺节目是怎么讲故事的?

你可能觉得,说起创作要领,最重要的肯定是,选什么主题?请哪个演员?但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节目引进这件事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些节目明明买了国外的模式,也请了大明星,操作上也是一板一眼。但是,口碑偏偏不好。我们可以断定,在这个改编过程中,肯定是丢掉了什么,不是技巧,但是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答案。听起来可能有点像大道理,这个答案是,价值观。我的理解,作者所说的价值观,其实有点像我们说的人文关怀。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大。但是,真正放在节目制作上,你会发现,它能从最底层,决定一个节目有没有观众缘。

比如,有一档形象改造节目,国外的原版,是几个明星和时尚博主,去帮一个素人做形象改造。后来,别的国家也引进了这个节目,但是有的改编版,口碑就不太理想。

事先说明,原版和改编版,请的都是大明星。在技术上,也都采取了一样的规格。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就是价值观。国外的原版,节目宗旨是,你本来可以更美。你注意,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本来就很美。但是,你还可以变得更美。人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即使是面对一个形象不太好,甚至有点邋遢的人,节目组也一定会先找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夸对方一通。然后再说,亲爱的,你这么优秀,怎么可以这么亏待自己呢?你本来应该变得更好。你看,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

咱们再看改编版。虽然节目形态一样,但是把这个人文关怀的劲儿给丢了。面对那些接受形象改造的人,明星上来的第一句话不是夸奖,而是,你的头发怎么这么毛糙?你的眼镜很不搭。全是直指缺点。当然,这不是说这些明星素质有问题,他们可能也对当事人充满善意。咱们只是从纯粹的技巧角度来说,这个设计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没有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你对他人的善意。要知道,在节目制作里,想了,是一回事。想了,并且让观众知道你想了,这是另一回事。

但是,假如这个节目能把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那么在台词的设计阶段,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影像创作领域,一直有句话,叫你的镜头要充满善意。这真的不是一句大道理,不管是拍电影、做节目、还是搞别的创作,它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然,要做一个好节目,光有人文关怀肯定不够。你还得在设计和实操层面上,讲一个好故事。

你可能听说过,现在好多综艺节目是有剧本的。嘉宾都是按照设计好的剧本来演。还有很多人批评,说这些节目太假,欺骗观众。咱们先把这些争论放一放,回到专业的标准层面,综艺节目到底该不该有剧本呢?作者在这本书里给出的答案是,不该有。

她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观众是不可能被愚弄的。你就算有剧本,一期两期还好,时间长了,观众一定会发现问题,会觉得被欺骗。她在书里一再提醒,观众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第二个原因是,假如有剧本,反而不好看。因为剧本严格规定了嘉宾要演什么,这就让他们失去了自然表现的机会。作者认为,越是自然的东西才越好看。

注意,这里说的是,综艺节目不该像电影那样,严格规定嘉宾的每个行为和台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对故事的控制。

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精密剧本的情况下,要怎么讲一个好故事?

这套流程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很多技术细节,我们在这就不展开说了。在这里,我只挑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控制点来说说。

第一个控制点,是选角。好莱坞有一位大导演,叫罗伯特·奥特曼,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意思是,对电影来说,人物比情节要优先。

我觉得,这句话,放在综艺节目上,其实更合适。因为对一个综艺节目来说,有一半以上的编剧工作,是依靠选角这个环节来完成的。换句话说,你选了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比如,两个谐星相遇,这天然就是一出喜剧。两个动作明星放在一起,大概率上只能是动作片。

那么,具体到操作,综艺节目选角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不是看一个演员的名气够不够大,有没有流量,而是看,这个演员,是否具备天然的角色感。

所谓角色感,指的是排除任何表演成分,这个人天然就像故事里的某种角色。比如,赵本山遇到范伟,即使没有剧本,我们也会自动脑补出一大堆情节。因为这两个人身上,都带有强烈的角色感。

再比如,冯小刚曾经这么评价葛优。他说,葛优身上有一种很难得的气质。他像极了我们身边那种,看起来有点可疑的人。但是,这个人的内心又不拧巴,也就是不阴暗,不纠结。你看,这句话,指的其实就是葛优身上的角色感。

而放在综艺节目选角这件事上,导演们首先看重的,就是这个角色感。

比如,韩国综艺节目《无限挑战》。这个节目的形式大概是,六个男艺人,凑在一起,执行高难度任务。像解谜、户外运动、开餐厅之类的。那么,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呢?是名气大的?有才艺的?还是有特长,能胜任这些任务的?都不对。这个节目的选角标准是,各项指标都低于韩国男人平均值的六个人。也就是,这六个男嘉宾,不管是长相、学识、体能,给人的感觉都要明显低于平均值。因为这些人执行任务时,会天然带着一种特别励志的角色感。看完之后让人觉得很受鼓励。你会觉得,既然他们都能做到,我也一样能做到。

再比如,韩国版的《我是歌手》。每一季的节目,邀请的嘉宾里,都必定会有一个有点过气的歌手。在中国版里,也保留了这个设置。这也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天然的角色感。他们身上天然就带着一句台词,别小看我,我又回来了。

当然,角色感固然重要。但光有角色肯定不够,还得有具体的事件。这就要说到,综艺节目的第二个关键控制点,设置任务。也就是,让这些人在节目里干什么?

这个问题乍一听好像特别考验想象力。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做游戏、展示才艺、旅行,等等,到底该选哪件呢?其实,这些任务的背后,有一个最底层的标准。那就是,这个任务,是否能满足观众的某种期待。

比如,嘉宾是女团,那就一定要找机会让她们跳舞。再比如,嘉宾里有一组男女演员,正好在最近的某个电视剧里演情侣。那在任务中,就一定要安排他们的对手戏。总之,在任务设置这件事上,观众是唯一的指针。他们想看什么,就给他们看什么。

这是第二个关键控制点,设置任务。第三个关键控制点,你可能有点想不到,是字幕。假如你随便挑一部综艺节目,都会发现,现在的综艺节目,特别喜欢在画面上,打上五颜六色的字幕,字体风格就有点像早些年的娱乐杂志。假如你看看演职人员表,会发现但凡大型综艺,都有个专门的职务,叫字幕导演。

这些花花绿绿的大字,学名叫包装字幕,行里人简称叫花字。我们经常在节目里看到。但估计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是一个节目,最重要的讲故事的手段之一。它甚至能够无中生有,把一个很普通的场景,生生加工成一个故事。

比如,在节目里有个女团跳舞,男嘉宾在边上看。你看,这是个很普通的场景吧?但是,加上字幕,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在镜头拍到男嘉宾笑的时候,加上四个大字,叫,父爱微笑。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把这个镜头重复几遍。这么一来,就构建了一组基本的人物关系,男嘉宾和女团,看起来就像父女一样。再后面执行任务时,可以再通过字幕不断强化这个关系。比如,女团执行任务,男嘉宾帮了一把,字幕可以打上,父爱援助,等等。可以加工的余地非常大。在综艺节目里,字幕的作用不仅仅是传达信息。它们是直接参与叙事的。字幕,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这是咱们说的第三个关键控制点。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在技巧层面上看,韩国综艺是怎么讲故事的?涉及到的技巧有很多。我们主要说了三个关键控制点,分别是,选角、设置任务,和字幕。但跟技巧相比,还有一件事更重要,那就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总结

到这里,这本《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最后,我还想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一个节目要想好看,要想有收视率,必须要接地气。但是,到底什么叫接地气?是把镜头对准田间地头,去拍摄更乡土的画面?还是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普通人?有关这个问题,《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的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老师,曾经下过一个定义。我觉得非常准确。她说,接地气,其实就是,正视负面情绪。换句话说,就是创作者,能不能感受到被摄对象的真实内心。一个合格的电视人,心里不能只有天地,不能只想着去拍大明星,去拍成功人士。他更得见众生。所谓接地气,它考验的,其实就是一个人,感知众生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艺节目合理的使用背景音乐能够增强观众的带入感?
“曾经风靡一时”的4大综艺节目,如今都停播了,你还记得哪几个?
韩国综艺为什么被全世界效仿?
让外国人成为综艺主角,也是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
原来我们看的这些节目,都是从韩国引进的!
综艺节目中的意外不止张杰的缺氧晕倒,他们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