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和恺悌 千锤百炼——傅山的医学观 (1)

时间:2007-07-24 00:40 来源: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一)

  题解:标题取自傅山论医的词语。“慈和恺悌”是指行医者要有慈善爱人之心牞关心和蔼的态度;“千锤百炼”是指拟定处方要反复思考。这八个字是傅山对医德医术的主要要求。

     傅山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医师。他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学者,他不仅行医济世,也不止于写出了 《女科》等医学临床著作,而且还写出了《医药论略》等医学理论著作,表现了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医学观,并且在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最先进的医学观。现将傅山的医学观和医论择要介绍于后。

     强调树立以“医王救济本旨”为核心的医德和“慈和恺悌”的医疗态度

     傅山对宋明以来以儒家正统自居的理学家十分鄙薄,因此以 “异端”自标,曾说:“老夫学庄列者也,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但他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个受到儒家仁学影响的仁人志士。他讲医德,强调“医王救济本旨”,把仁爱为怀、济世救人看作医德的思想核心和中医伦理学的根本出发点。

     贯彻“医王救济本旨”,首要的问题就是关心、体贴、爱护人,而不是只关心一己的私利,以至不惜损人利己,伤天害理。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扁鹊与李醯的故事,就是医德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傅山的一个姓姚的外甥欲学医以为糊口之资,持《幼科证治准绳》,请傅山“点定一、二方”,指出重点。傅山便在《题幼科证治准绳》中,以这一典故对他进行医德教育,谆谆嘱咐:“扁鹊以秦人之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慈和恺悌,便入药王之室。慎无流于恶姿,如李醯也。”在此,傅山明确提倡爱人、关心人的人道主义和“慈和恺悌”的医疗态度,告诫千万谨慎,勿堕入医德败坏以至道德败坏的恶姿。在《医药论略》中,傅山还一针见血地批评那些自以为是、自诩其技、草率对待病家的医生,指出其实质:“卤莽应接,正非医王救济本旨。”

     傅山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实践了 “医王救济本旨”。甲午明亡之后,傅山流寓晋中各地,“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蔡璜撰《传》)。这一段行医生活,在傅山自己的诗作中亦有所反映。清顺治六年(已丑),傅山44岁,寓平定马军村,作《无聊杂诗》)一组,其中有一首写道:“火齐(剂)何曾解,冰台(艾蒿)偶尔藏。西邻分米白,东舍馈梨黄。食乞眼前足,医无《肘后方》(葛洪《肘后备急方)。果然私捧腹,笑倒鹊山堂(原注:州有鹊山,山有越人之祠)。”另一首写道:“云林白马贵,花史黑驴闲。石径时遭坠,青鞋暂得完。长鸣江树里,缓蹀翠微间。生怕嫌吾俗,虚哦似有删。”诗下自注:“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诗里生动地反映了傅山流寓行医的情景和他与村民的密切关系。他自谦医术平凡,偶然行医,但踵门求医者不断,傅山也不收酬金,只求眼前食足。结果东家送米,西家馈梨,农家对他十分友好热情。

     清初局势相对稳定之后,傅山与子、侄在太原开设卫生馆时,曾作《儿辈卖药城市》五律十二首,其中写了他此时的心境:“为人储得药,如我病差安”,推己及人,把病家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以高度的同情心救治病人,同样说明他的医德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晚年,他拒绝做官,“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他特别同情那些穷苦潦倒之人,据《茶余客话》记载,他每每在游玩寺观之时,“闻病人呻吟,僧言羁旅无力延医耳,先生即为治剂,无不应手而愈。”他有时还通过通信治病医人。他的好友祁县戴枫仲写信为一位姓李的求药方,他在复信中说:“李方容再报。还得细示所服药是何药物,服过几剂了;又问近日之症如何。然后好复命也。”从以上可以看到傅山医病无分贵贱、同情穷人、不厌其烦、主动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高尚医德。

     把治病救人同济世救时统一起来,是医德的升华和飞跃

     傅山一生,“惟以医术活人”,但有时又流露出一种对行医治病的懊悔心情。他有一首《墨池》诗写道:“墨池生悔吝,药庋混慈悲。子敬今犹在,真人到底疑。佳书须慧眼,俗病枉精思。投笔于今老,焚方亦既迟。”全诗反思自己一生带有日常性的两件事:写字(书法)和行医,单句写书法,双句写行医,互文见义。他感到自己一生临池,为人写字,同时行医,为人治病,不过是混充“慈悲”,回顾起来,不免生出一种“悔吝”心情。书法大师王献之(字子敬)的墨迹尚且能流传至今,而医学大师孙思邈(人称真人)对社会、对后世又有何用呢?王献之书法虽佳,但须慧眼方识,而今谁又是具慧眼者呢?孙思邈讲究医德,说“凡要和合汤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可面对“俗病”,面对社会的腐败,再“精思”也是枉然、白费!如今自己虽领悟到书法与医疗之无济于事,但年纪已老,不论“投笔”、“焚方”,都已经迟了,悔之晚矣!从表面看,这种悔吝心情,与他一贯遵行“医王救济本旨”的医德修养似乎是矛盾的,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理解。但如果熟悉傅山的全部经历和思想,也不难看出其中的思想轨迹脉络,从这种表面的矛盾中看到内在的一致。

     傅山遵行“医王救济本旨”,行医治病,关心民族兴亡,一生从事抗清斗争,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傅山的胸怀志向,不止在医人之疾,而且在医世之疾。作为一个医生,从单纯注重“病”到首先注重有生命的“人”,进而关注千千万万有生命的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这无疑是医德的一种升华和飞跃。而傅山本来就是一位关心天下大事、从事抗清大业的仁人志士,行医治病是他广义的“济世救人”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晚年反思,感到大业未成、壮志未申,产生某种遗憾、懊悔与自责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漫谈:博大精深的古代中医医术
道医学堂丨董奉生平
上医、中医、下医
陆廷珍
古人“六不治”和今人“六不治” -
中国古代名医及其医德论述,媲美希波克拉底誓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