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默有力量

山东作家简默的散文新著《身上有锈》给人一种特别的力量感。它首先与内敛性有关。我与作者素不相识,从他的笔名看,应该是一个不事张扬喜欢腑里转乾坤的人物。阅读他的作品,加深了我的这种猜测。鲁迅说过,“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平日里缄口不言的人,或者终生默默无闻;一旦开口说话,常常挟带着粘稠、潮湿的生命能量扑面而至,让人措手不及。简默的散文就给我这样一种印象。

我想,简默散文的力量感除了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还与他秉承的文化脉系密不可分。简默从小在贵州都匀长大,他本人却以籍贯自称山东费县人。费县先秦时期属鲁国,距都城曲阜一百公里,是孔子十大门徒之一闵子骞的故乡,有浓郁的鲁文化氛围。这说明,在简默的生命意识里,一直把自己当作鲁文化的传人。其实简默的文字里有鲁地的庄严,同时也有黔域的细密。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简默的散文也确实更多地承载了鲁文化的精神密码,当得起鲁文化传人这样一种理想。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轴心期,中国文化开始定型。其核心的智慧来自山东南部,即当时的鲁国。当时的孔子怀抱礼义思想遍访列国,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可是他生不逢时,无人理睬。惨重的失败并没有摧垮孔子的意志,他转而设馆收徒,讲授礼义思想,寄希望于将来。圣人当初的不改其志、惨淡经营终于开辟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千秋基业。故乡强大的文化气场通过父辈传递给简默,这使他的生命里有纯正的鲁文化基因。阅读简默的散文,你会清楚感受到他对礼义文化传统的熟稔与亲切。当今中国是一个文化转型期,各种方案竞相登场。我想未来结局究竟如何还难以逆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来整合各种智慧,以创制出一套既尊重个性又兼顾社群的现代文化谱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简默这类的写作有其重要意义。他以诚实的写实文字见证了仍然活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三盏灯》、《三棵树》《三张床》等篇章书写了中国的血缘图腾。与西方神性文化谱系不同,中国是一种人性文化谱系。神性谱系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人性谱系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国的人性谱系中,血缘是一个图腾符号。通过血缘及血缘象征组织出整个社会网络。这样一个社会方案有其温情的一面,也有极端状态下窒息个性的一面。五四时期一代文化精英痛呼“打倒孔家店”,是对其窒息个性弊端的声讨。不过,“打倒”是二元思维的产物,有其时代局限性。客观地说,中国文化的弊端需要在尊重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补救,而不应该是全盘否定另起炉灶。当然,简默的散文并没有梳理这些历史纠结,他只是如实呈现了仍然活着的中国文化传统。因此,难以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一种自觉的写作选择?可是无论如何,简默的散文是一种回到原点的写作。他或者抱持一种文化自觉,或者凭着一种生命直觉,在文字中回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回到了先秦。从他的文字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纯朴的、富有人情味的中国文化传统的魅力。西方学者贝淡宁、艾维纳在他们最近合作出版的论著《城市精神》中说,中国近期一个甲子,前三十年学苏联,后三十年学美国,可惜学的都是他们的糟粕。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盲目媚外冲动。我们的文化存在问题,可是哪一种文化又没有问题呢?我们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理性的思维。我们不应该再抱有搬尸师的幻想,认为把一具尸体搬回故乡就是把他的灵魂搬回了故乡。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要抱着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拥抱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用显微镜探查其带菌的细胞组,然后想办法补救。带着这样一种想法,应该好好阅读一下简默这一类原生态式写作。其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秘密,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认为,只有读懂了中国传统这部大书,中国才会有希望。

简默的散文还有一点是我比较欣赏的,就是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自省思想。中国文化传统里没有上帝,这曾被某些西方人诟病,也曾被某些“假西方人”自渎,我也曾因此为中国文化自卑。刘小枫先生是神学博士,对基督教有深入研究,记得他说过,上帝为人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神的关系,这可以保证人时时能够回到上帝面前向其忏悔自己的罪,从而获得上帝的宽恕,避免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曾经被刘先生的剖析深深折服,觉得中国人没有上帝真是十分遗憾。现在我的思想有所修正。我觉得,西方的基督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它为西方人提供了精神的滤化剂,让他们获得灵魂的救赎。中国其实也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孔子创立的礼义传统。这种传统没有拥有绝对权威的上帝,但是它有一种十分人性化的自律机制,就是它所包含的自省思想。孔子的学生曾参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述而》)一个有修为的中国君子,一定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意识,也就是“慎独”意识。这个思想发挥了类似西方忏悔传统的作用。中国文化里确实没有上帝,但是它有天地,有你我,即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让中国人时时警惕自我的贪念、恶念,从而保持一个好的人性状态,获享心灵的安宁。当然,中国礼义传统发展到宋明,理性过度膨胀,严重损害了人性起码的生态环境,确实需要进行修正。其实西方的上帝谱系也一直在修正中。中世纪的上帝曾经有非常残暴的一面。读一读《旧约》,可知那时的上帝脾气不怎么好,动辄杀人,动辄焚城。今天上帝所谓最忠实的两伙子孙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好像也是世界上脾气最不好的人,他们水火不容,动不动就刀枪相向。文化传统,无论中西都会出现偏颇,都需要时时修补。简默创作的动机我不甚清楚,但是他的创作透露出他很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反省思想。他的散文集命名为《身上有锈》,其中的《篡改》、《声音》、《青春期》《身上有锈》等篇章,通过一个个生命片断,写出了人身上大大小小的异态,写出了人身上自觉的不自觉的贪念恶念。作者几乎不置臧否,但是其执着的叙述引发人关注,反诸自身,让人默默省察自己是不是有意无意伤害了亲戚、邻居、朋友。流贯在文字中的反思复活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自省思想。这是简默这部散文集的另一重要价值所在。而且,简默对反省思想的阐释是涉我的,这更加强了这部作品集的深度。常常遇到一些人痛责时事不堪,倡言诛贪官、杀恶魔,义愤填膺。贪官当除,恶魔当尽,勿庸置疑。但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大小贪念、恶念,其实是孳生贪官、恶魔的温床。不警惕自我,不省察自身,我们这个民族其实还是难以有希望的。正因为这样,简默的文字别有一种力量。他的创作没有怎么关注大奸大恶,他在写普通人,写自我。他在反省小奸小恶,他在书写一种思想,“吾日三省乎吾身的”的思想。这样一种书写姿态,我以为十分可贵。

卢衍鹏说,“简默的散文行走于记忆之刃,充满了“精神”的质素,成为其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内核。”(《文艺报》2013313)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简默的书写显然更关注后者。如他在《请把泥土带回家》、《一个两个甜》、《好孩子有糖吃》等文章中所写,简默有一个“万物花开”的梦想,他更乐意看到世界大同,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所以简默是一位善良的,重视精神向度的作家。这让我想起他两千年前的那位同乡闵子骞。闵子小的时候曾经遭到后母百般虐待,父亲得知后要休掉她,闵子跪地求告:“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一个人身处逆境想的却是其他人的苦乐,这确实是贤士所为。简默的生活,我想大概不属于阔人阶层,可是他却有“心忧天下”的志节,值得称道。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简默的书写还真有一种豁达风度——在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出些许的怨恚之气。这是今日文字所少见的一种状态,更是某些上帝的子民所不能比的。听说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很容易就会发火,上帝怎么就不能让他最忠实的门徒消除内心的怒火呢?(参见贝淡宁、艾维纳《城市的精神》)

载《文艺报》2013年12月29日,刊发时有删节,改名为《“万物花开”的精神书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浅论中国传统学问即是人学
【江西】江锦灵|鲁迅和梁漱溟及其它
全国第二届“泰山杯”文学作品擂台赛入围大展:李会芳
孔子应该怎样读?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里所信奉的神仙谱系,你听说过哪些?(全/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